到底由谁来当这个「大清一哥」呢?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又称「九龙夺嫡」「九王夺嫡」。
即使没看过史书,您可能也已经通过清宫剧对这场争夺皇位的大戏有所了解。康熙皇帝的二十四个儿子中,参与夺嫡的主要有九位皇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到底由谁来当这个「大清一哥」呢?哥儿九个为这事就打起来了。
九位皇子大致可以分成四派:大阿哥党、太子爷党、八爷党、四爷党。其中,三阿哥由于实力较弱,很早便退出了争夺。最后胜出的是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其实,康熙皇帝最初确定的继承人并不是胤禛,而是皇太子胤礽。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胤礽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难产,生下胤礽后几个时辰便去世了。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妻子去世后,康熙痛不欲生,给妻子举办了隆重的治丧仪式后,亲自承担起抚养胤礽的重任。
嫡长子承祜早夭,胤礽成了康熙此刻唯一的嫡子,康熙对他疼爱至极。胤礽不到两岁时即被册封为皇太子,成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康熙皇帝每每念及亡妻的情分,对这个儿子倍加怜爱。胤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期待,他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弓马骑射。他曾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
但是,长期的养尊处优,使得胤礽日益骄纵蛮横;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更令胤礽张皇失措;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过多特权,也容易令其成为足以觊觎皇位的严重威胁。
对权力的渴望,使得胤礽与索额图等权臣越走越近,并迅速形成了一支人数不少的「太子党」。眼看皇太子结党营私,康熙无法坐视不理。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将太子党一网打尽,并杀掉了太子党的核心人物索额图,父子关系严重恶化。
索额图是什么人?他是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的第三子,此外,他还是已经去世的孝诚仁皇后的叔父,世袭一等公。
换言之,太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皇后正是大学士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这么推算下来,太子还是索额图的外甥。索额图曾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索额图辅佐康熙皇帝计擒鳌拜,从此深受康熙信任。虽然索额图也曾因参与党争、收受贿赂等过失受到过康熙帝的警告,但康熙帝念及旧情,一直没有对索额图做出太严厉的惩戒。
康熙可以容忍权臣贪污受贿,甚至卖官鬻爵,却绝不能容忍他们动摇国本。一向标榜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最恨皇子之间的党争,更忌讳皇子觊觎皇位。当他发现索额图竟然和太子沆瀣一气,甚至教唆太子篡权时,顿时龙颜大怒,下令将索额图圈禁在宗人府,几个月后,被软禁在宗人府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
一代权臣,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墙倒众人推,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大阿哥胤禔抓住机会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而且这次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
太子的冷漠立刻勾起康熙帝许多并不美好的回忆: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乌兰布统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胤礽看到父皇的病容,竟然大大咧咧的,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君爱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后来康熙二次废太子时,说自己包容了太子二十年,这个「二十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就是把康熙二十九年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康熙对这件事多么耿耿于怀。
新仇旧恨,此时一起发作,康熙气愤地责备胤礽:身为嫡长子,全不知兄友弟恭,看到弟弟生了重病,竟然丝毫不以为意!
谁也没想到,胤礽居然愚蠢到这个地步,非但不接受批评,还与康熙顶嘴、翻脸。看到太子这副不知深浅的样子,康熙对胤礽的失望不由得又加深了几分。
如果说皇帝此时依然对太子抱有一丝幻想的话,在返京途中,康熙可以说对太子彻底绝望了。他发现太子夜晚偷偷靠近他的帐篷,还从缝隙向里面窥视,康熙心中「咯噔」一下,怀疑太子要「弑逆」。中国历史上子弑父、臣弑君的例子并不少,这件事给了康熙很大的刺激,他当机立断,废掉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胤礽被废后,众多阿哥对皇位的争夺就更为激烈和不加掩饰了。其中,尤以大阿哥胤禔最为活跃。
胤禔是皇长子,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因此没有被立为太子,但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父亲做的工作也最多。胤禔曾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深得康熙帝的信任。他自知身为庶子,皇位无望,便与八阿哥胤禩结党 [1]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帝让胤禔负责监视胤礽,将他送至京城。得意扬扬的胤禔错误地判断了形势,竟然向父亲进言,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八阿哥胤禩日后必大贵,提议立八阿哥为太子。
胤禔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建议已经足够令康熙对自己产生疑惧,他马上又提出了一个足以断送自己一生的建议:如果父亲放不下身份和亲情,自己愿意出头,替父亲诛杀废太子胤礽。
康熙平生最恨皇子拉小团体,此刻听闻这番建议,他对胤禔的厌恶到达了顶点,不但劈头盖脸地斥责了胤禔,也对八阿哥胤禩产生了极深的防备之心。
就在这时候,三阿哥胤祉适时地向康熙帝揭发了大阿哥,说胤禔搞魇镇,加害胤礽。几件事搁到一块儿,皇帝对胤禔深恶痛绝,直斥其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将大阿哥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胤禔从此再也没能走出王府一步。
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三十七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长达二十六个春秋,雍正十二年(1734)十一月初一日才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可怜堂堂的皇长子,后半生都是以阶下囚的身份苟延残喘。
大阿哥胤禔的失败也连累了八阿哥胤禩,康熙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胤禩也关押了好一阵子。察觉到众皇子对皇太子位置蠢蠢欲动,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经过再三考虑,为了稳定人心,康熙恢复了二阿哥胤礽的太子地位。
可是胤礽实在是个缺乏政治智慧的皇子,他并没有从之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末,胤礽被告与刑部尚书等人结党营私,康熙把心一横,再次下诏,废太子!
胤礽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这里面涉及了八阿哥胤禩,我们有必要详细介绍他一下。
胤禩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与大阿哥比与其他兄弟更为亲厚。胤禩出身一般,但野心不小,也很有一点儿城府,他十七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他为人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不但与许多阿哥交好,在江南士林中也颇有名声。康熙帝曾命他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胤禩都完成得很好。
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还试图利用相面人张明德为皇子相面的机会吹捧自己。
皇帝最怕什么?皇帝最怕诸皇子觊觎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虽然没抓到胤禩的把柄,康熙心中可是已经给他挂上号了。为表惩戒,康熙下令,将张明德凌迟处死。
列位,这就是敲山震虎,杀鸡给猴儿看的。谁是鸡?张明德!谁是猴儿?胤禩!
欲令智昏,利令脑瘫,胤禩的威望和势力在经过这一番打击后,已经元气大伤,但他拒绝面对现实,仍然一厢情愿地向着皇位暗暗做着努力。直到康熙朝的最后十年,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直到「毙鹰事件」发生,胤禩夺取太子之位的幻想才彻底破灭。
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过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当时恰是胤禩的母亲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就让小太监去父亲那儿请了个假,说自己前去祭奠母亲,不能亲自来请安,祭奠完毕后,自己会在汤泉等候父皇,爷儿俩一同回京。
这本来也没什么,事情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两只上等的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大型猛禽,驯化后可以成为猎鹰,在满族文化中,海东青是极其尊贵的神鹰。这本是十分吉祥的礼物,谁想到送鹰的人在御前打开八阿哥的礼物时,两只海东青都变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鹰,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集诸皇子,公开斥责胤禩,康熙的话说得很绝情:「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这就等于皇上公开说,我和你的父子之情从此断绝了。
见储位无望,胤禩将希望寄托在十四阿哥胤禵身上。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四阿哥胤禛嗣位。
胤禩如遭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将胤禩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他先进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待到根基扎稳,雍正帝便找各种借口,削了胤禩的王爵,把他圈禁起来,皇八子胤禩的下场也很凄惨。
我们在前文里还提到了三阿哥胤祉,就是他向康熙帝揭发了大阿哥胤禔搞魇镇加害废太子胤礽。胤祉是康熙第三子,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本领,在众多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围猎时,曾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爷儿俩的战绩不分上下。所以我们得说,胤祉也是很受康熙青眼的皇子之一。
为什么胤祉很早就退出了夺嫡呢?起因是一次不合时宜的剃头。康熙三十八年(1699),敏妃去世,未满百日,胤祉剃了个头,这一个头剃出了大问题,康熙认为他不尊敬母妃,是个不孝之子,将其降为贝勒。
胤祉与废太子胤礽的关系素来和睦,因此博得了康熙帝的一丝好感。转年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又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
胤祉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因为擅长书法,康熙命他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胤祉的老师和门客全是学者,要么就是没有功名的布衣,他与朝中大臣不怎么来往。唯一一次搅和进储位风波,只是因为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帮助皇长子胤禔私下里阴谋魇镇太子胤礽,胤祉仔细打探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康熙帝。
雍正即位后,将胤祉改名为允祉,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发配他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胤祉心情不好,经常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胤祉最终病逝于景山永安亭。
太子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这时皇子夺嫡的局势相对明显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则支持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主动为胤礽说好话,被视为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便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朝野间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日后,八爷党人慢慢被清算,九子夺嫡的大戏,以雍正取胜告终。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十四阿哥胤禵。胤禵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与胤禛都是孝恭仁皇后所出,从血统上说,两人是嫡亲的兄弟,但在政治斗争中,两人却是仇深似海的死对头。
康熙五十七年(1718),胤禵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胤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6)又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胤禵才恢复了自由。
依附八阿哥胤禩的九阿哥胤禟下场也非常惨烈。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曾自学外语。胤禟善于结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因为他支持皇八子和皇十四子,被雍正深为忌恨。胤禟最终被雍正囚禁毒死,享年四十四岁。
这么多阿哥都死于非命,有没有结局相对好一点儿的呢?有,那就是最会站队的皇子:十三阿哥胤祥。他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皇帝命胤祥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雍正治理国家,皇帝对其十分信任。
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被封为铁帽子王,他也成为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胤祥去世,时年四十五岁。死后配享太庙,谥号为「贤」。雍正对这个弟弟感情很深,不但另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还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有清一代,胤祥是唯一不需要避皇帝讳的臣子。
最后,我们谈一谈最终的胜利者:四阿哥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三十七年(1698),受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和硕雍亲王。
康熙帝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是有名的工作狂。亲身经历过夺嫡大战的雍正帝深知诸皇子互相倾轧的负面作用,他发明了新的秘密建储制度。皇帝不再公开设立皇储,而是在密诏上亲笔写下未来的储君人选。密诏一式两份,一份由皇帝本人随身收藏携带,一份放置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皇帝驾崩后,负责后事的大臣需将两份密诏都取来对证,当众宣读,即时生效。
这个办法较为完善地解决了内斗造成的负面影响,既不会令太子骄纵,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朝臣结党和皇子之间的骨肉相残,因此被一直沿用。
注释:
[1] 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与他感情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