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康熙为何怒骂索额图为本朝第一罪人?

康熙为何怒骂索额图为本朝第一罪人?

向敬之

1

 

清朝权臣主要有七人,除了乾隆后期的和珅、咸同之际的肃顺外,其他五人都是康熙帝的大臣。隆科多与年羹尧,一个是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一个是内阁学士外任川陕总督,但他们成为权臣,则是到了雍正初期,他们在康熙朝还是老实谨慎之臣。

除了把持票拟大权、把官职卖完了的明珠外,康熙朝前中期的鳌拜、索额图,则属于十足的骄纵之臣。

 

2

 

鳌拜为顺治遗命的辅政大臣,康熙年幼,缺乏理政经验。鳌拜战功卓著,对太宗有救命之恩,于顺治有翊护之功,被视为满洲第一巴图鲁。就连《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评传鳌拜,也是以「鳌拜巴图鲁」为词条,以示特别。

但是,鳌拜在四大辅臣中位列第四,却日见张狂,阻碍首辅索尼孙女被册立皇后,矫诏擅杀次辅苏克萨哈全家。朝堂之上,多为鳌拜的党羽,「文武各官,尽出门下」(《清圣祖实录》卷二十九,康熙八年五月庚申)。其子那摩佛、其弟巴哈及其亲信达肃等,或为领侍卫内大臣,或为内大臣。握有实权的八旗都统,名为中枢的内三院及六部之户部、兵部、工部等,不少是鳌拜安插的人。

户部尚书缺员,康熙拟命玛希纳上任,鳌拜却要以亲信马尔赛补用,相持不下,最后只好同时任命。康熙重臣王弘祚,任户部尚书已历事两朝,看不惯马尔赛专擅部务而提出异议,结果被鳌拜授命大学士班布尔善,议罪免职。马尔赛死后,群臣商议给谥号,康熙不允,鳌拜直接给了一个「忠敏」,进一步使用本属于皇帝的事权。

鳌拜擅权干政,威福自专,最终还是被康熙智擒。

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擒,康熙命议政王大臣会议为其拟罪,定罪三十款,理应「以所犯重大,拟以正法」,然而康熙却「念鳌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故从宽革职、籍没,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职拘禁」(《清史列传•鳌拜传》)。

鳌拜被革除辅政大臣、二等公外加一等公及所加的太师衔,抄没家产,处以拘禁。不久,死于幽所。

是老死,还是病逝,或是满洲惩罚王公贵族而惯用的饿毙刑罚?不得而知。康熙在杀之有名时不杀,没有必要在对禁锢中的老人实行阴损之手。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以鳌拜战功卓著,追赐一等男,以其弟巴哈之孙苏赫袭爵,苏赫死,仍以鳌拜孙达福袭爵。

鳌拜是威胁皇权最大,干政程度最深的权臣,康熙却屡屡提及他的诸多功劳,主动为之平反。

 

3

 

帮助康熙铲除鳌拜集团的索额图,却被康熙最后视为「本朝第一罪人」(《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三,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已在康熙四十二年九十月间活活饿死在拘禁之所,而且被胤祉等秉承圣意缠缚了九条铁链。

索额图「饿毙」幽所,成了「本朝第一罪人」,潜台词是他的危害远比鳌拜要大。不仅如此,康熙还在同年追封鳌拜。即便爵位甚低,但两番任命袭爵者,为雍正元年为鳌拜赐祭葬、复一等公、准世袭罔替,做了极具意义的政治准备。

然而,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于康熙第二次废储时(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诛杀。索额图绝后。

康熙对索额图的惩罚,无疑是远甚于鳌拜。

在康熙看来,鳌拜擅权自专,只是想继续保持辅政的政体和位置,而没有夺取皇权、攫占皇位、另立皇帝之意。

索额图不然。

索额图是康熙一手培育的倚信重臣,先为保和殿大学士,后任领侍卫内大臣,是太子的叔姥爷,也为太子集团的谋主。

他现在立太子之初,利用康熙实施汉人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急切心理,「怀私倡议」(《清史稿•索额图传》),将太子的服舆俱用黄色,一切仪注皆与皇帝相似。

所以,康熙认为太子胤礽的骄纵,是索额图造成的。他忘记了索额图只是「倡议」,而决定权在自己和太皇太后孝庄的手中。索额图「怀私」,是想把外侄孙扶上皇位。而康熙照样「怀私」,早已把胤礽视为了后继之君,默认甚至纵容其僭制之举,而严重忽视了对胤礽的道德教育,导致胤礽心理变态,皇储之争亦愈演愈烈。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丁丑第一次废储时,在诏书中强调: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康熙承认自己「包容二十年矣」,却不反省包容的遗祸。

由于康熙不理智、无原则的宠爱与纵容,胤礽「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更有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

在康熙看来,皇长子胤褆所举报的「帐殿夜警」事件,为太子胤礽意欲为叔姥爷索额图复仇,严重威胁到自己亲生父亲的生命安全。

康熙一时间怒不可遏,痛斥胤礽不忠不孝,但当听闻已被拘禁的胤礽通过负责看守的胤褆、胤禛转奏的申辩「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杀逆的事,我实无此心」(《文献丛编》第三辑《允禩允禟案•秦道然口供》)后,康熙甚感欣慰。

胤礽张狂,但明白索额图死后,康熙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他绝不会在力量不济康熙帝和反太子派时,图谋不轨。即便他第二次被废时,被举报与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等「结党会饮」时,也是胤禩集团骨干成员辅国公景熙的密报。

胤礽自辩清白,康熙把这一切,荒谬地反复称胤礽「忽为鬼魅所凭,蔽其本性」(《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己丑),「为鬼物凭附,狂易成疾」(《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酉),但又归罪于「索额图、常泰,交通设谋」,索额图曾经阴谋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废黜康熙,另立胤礽。

索额图死后,胤礽毫不收敛,更加疯狂,让康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害怕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康熙对失望已久、好不争气的胤礽废之又立,立之又废,丝毫不审视和反思胤礽日益变态、毫无收敛的变态行为,而是一味地炫功自己对胤礽至爱至极,亲自教育,以祖宗为典型,教他如何守成,如何用兵,教他学习经史,成败案例,却始终不分析胤礽「人心尽失」的根源。

缘于此,索额图则成了康熙托付辅政太子不成功的罪魁祸首。其罪祸,要远甚于当初他不怕牺牲、请辞肥缺地帮助康熙铲除的鳌拜,甚至远甚于挑起三藩之乱差点结束了大清王朝的吴三桂。

康熙对阵鳌拜,已为吏部左侍郎的索额图,主动降级出任一等侍卫,为康熙训练布库勇士,一战摔倒权倾朝野的鳌拜。

康熙裁撤三藩,索额图初为反对者,但一旦康熙决意平藩时,索额图运筹帷幄,调度军事,即便面对吴三桂派出的刺客,也是威风凛凛。

但是,就因为他要扶持康熙最爱的儿子,留下骂名。 

 

4

 

康熙二十六年来到中国且教授康熙帝几何学和算数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说:「此刻已二十三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这「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就是康熙最爱的胤礽。

胤礽为康熙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在康熙十三年六月难产舍命生下的皇子,被康熙亲自抚养宫中,并在其刚满周岁时册立为皇太子。

当时正是康熙帝打响平藩大战的关键期。前线三藩席卷全国反清,后宫女主难产罹难导致国丧。康熙焦头烂额,学习汉人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拉拢和团结了一大批汉族官员士大夫。

康熙舍弃先人的汗位推选制,实践汉族的皇位继承制,旨在维护清朝的满洲统治。

他要以此,向造反的吴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们宣示:他后继有人,决意将平藩大战进行到底。

为了教育好皇太子,康熙在立储颁诏天下的当天(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丁卯),就升内阁侍读学士孔郭岱、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廷敬并为詹事府满、汉詹事,定级正三品,作为完善东宫制度的配套设施。

他一边在大学士索额图、明珠的帮助下,对前方战事,运筹帷幄;一边组织满汉精英大臣,和自己一起教养皇太子胤礽的文化知识与骑射功夫。

康熙十八年六月初四日,胤礽随康熙至景山围猎,「连发五矢,射中四兔、一鹿」,「时太子睿龄方六岁」。(《康熙起居注》第一册)据说,胤礽八岁时,已能左右开弓。

在文化方面,从胤礽幼时起,康熙亲自教授儒家典籍,且严格要求他学习国语满文,不容许侍从为之代笔。

东宫师傅汤斌在一封家书中说:「自古来帝王教太子之勤,未有如今日者也。」(钱泰吉《曝书杂记》卷中)

 

5

 

康熙对胤礽从小寄予了后继明君、帝王大才的热热渴望,「毋使皇太子为不孝之子,朕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矣!」(《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七日)

事与愿违,康熙却在四十七年九月、五十一年九月两度被迫废储。第二次废黜胤礽的储君,乃是其暗结原步军统领托合齐、内务府总管凌普等图谋不轨,逼迫康熙退位事发,导致立而再废。

而在第一次废储时,康熙宣读谕旨强调「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且谕且哭,至于仆地」。

康熙在诸王、大臣、侍卫的面前,痛苦倒地,平日威严不再,伤心欲绝,乱了分寸。这不是王者表现,而是真情宣泄,悲愤胤礽的不争气。

他为了泄愤,诛杀了索额图的二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以表达对前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的恨。

索额图在五年前已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禁所,罪名是「议论国事,结党妄行」(《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一十二,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癸亥)。

第一次废储时,康熙却说索额图作为太子集团的谋主,曾助胤礽「潜谋大事」(《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意图篡位,威胁到康熙帝的人身安全。

索额图为康熙初年首辅索尼之子、赫舍里氏皇后的叔父、胤礽的叔外公。他并非靠皇亲国戚的身份夤缘上位,而是以对康熙的巨大作用而深得倚信。康熙欲除鳌拜,索额图放弃吏部左侍郎的肥缺,回任一等侍卫,组织亲贵子弟练习布库,一鼓作气摔倒鳌拜。康熙裁撤三藩,索额图由最初的反对到后来的坚定,调度兵力,运筹帷幄,曾在深夜以凛然正气吓得吴三桂派出的刺客纳头就拜。康熙与俄谋和,索额图不顾曾被闲置的前嫌,毅然以大清王朝首席代表的身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不辱使命。

然而,他却犯了恃宠骄纵、贪婪营私等严重违法乱纪问题。更有甚者,索额图为了维护家族利益,在皇储矛盾日益尖锐的较量中,充当着太子一党的核心成员,直接侵害到康熙不断集中和强化皇权的帝王利益,遭遇了康熙扶持的明珠、高士奇的联合围攻。

 

6

 

康熙在索额图死后十年,即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公开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三)

这是康熙帝对曾经最得力的助手的盖棺论定,全盘否定了索额图参决康熙前中期军政事务的功绩。

在这一论断前,康熙还有一句话:「昔立允礽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怀私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

这是秋后算账。

康熙初次建储时,索额图和他正在蜜月期。索额图奉命带着内阁成员和礼部官员,为储君制订服装、车舆用色,以及礼制标准,都是提请待批的草案。具体的决定权,在康熙帝和孝庄太皇太后的手中。

康熙对嫡子爱之切、孝庄对曾孙疼之深,混乱了皇家庄严的政治规矩。

尤其是康熙帝,从胤礽还在襁褓中开始,到胤礽长大成人,都是隆宠过分。他除了对其生活用度朱批超过自己外,还曾亲自下令,元旦等节,诸王、大臣在皇太子前,须行两跪六叩头礼,同皇帝所享的三跪九叩礼,仅一跪之别。

索额图所拟仪注,康熙帝后来也曾修改。康熙三十一年三月,康熙帝责成礼部会同内阁、内务府修改太子仪注,规定:「凡属臣僚,宜行朝贺之礼。嗣后元旦、冬至、千秋节,设皇太子仪仗于文华门外,皇太子于主敬殿升座作乐。王以下、入八分以上,排班于主敬殿阶下;文武各官,排班于文华门外,进笺,行二跪六叩头礼。其谢恩诸王各官于皇上前行礼毕,俟驾还宫后,诣昭德门前,于皇太子前行二跪六叩头礼。每月六次常朝官员,免诣皇太子前行礼可也。其行礼仪注,届期具题;乐章,翰林院撰拟;陈设仪仗,交与銮仪卫。」(王士禛《居易录》卷十七)

王士禛(王士祯)曾在南书房值班,时任刑部尚书,记载不会有假。而当时,索额图在侍卫处,而不在内阁。

索额图死后,胤礽担心康熙追责废储,日益焦虑,任意挞伐臣工属下,大失人心。他破罐破摔,沉迷声色,暗中派人至江南苏州购买童男童女,在人前招摇。康熙曾在四十六年派出左都御史王鸿绪密查此事,得出的结论是「御前第一等人」所为。康熙怒其「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外,却还是采取了包容的态度。

若不是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长子胤褆密报胤礽在康熙回京途中,私窥幔城,意欲难测,康熙未必会恼羞成怒地匆忙废储。

康熙一再放纵胤礽,放任甚至助长其僭制,不啻于教养有功而育心无法的元凶。

而对于自己,康熙并无冷静理性的反省,只是强调「朕无日不向皇太子允礽言治理天下、爱育黎庶、维系人心之事」(《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甲辰)。他草率复储,又一视同仁地扶持反太子的诸皇子,导致最后探索秘密建储计划失败,而留下诸皇子夺嫡纷争不息、雍正为了正名而不择手段的迷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康熙为何怒骂索额图为本朝第一罪人?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