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年轻人还能依靠自己在一线城市买房吗?

年轻人到底要不要买房
1

最近房价不太安分。

很多家里稍微有点积蓄但还没买房的年轻人,又开始在纠结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要不要买房。不买吧,总觉得飘飘落落的,没法安定,而且担心后面买不起。

买吧,又觉得似乎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父母一辈子不容易。还得每个月还房贷,压力不小。关键是房价的波动十分诡异,非常担心自己被干在了半山腰,成为被割的「韭菜」。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一个目的和成本的问题,一个人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牢牢抓住自己的目的,然后评估综合成本和收益就可以了,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结。

至于专家怎么说,媒体怎么吹,根本不重要,一件事情谁承担后果,谁说了算。

你只需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和成本。

所以我打算直接终结这个问题。

我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这是你的第一套房,且买得起,买就可以了。

如果你担心贵,那就摇号,摇到限价房就上车,摇不到就一直摇。

你别当这是房子,你就当自己在夜店。

注意,这里的限定语是第一套房,如果是在纠结第二套、第三套的人(非卖一买一),这已经属于投资属性乃至投机属性,而我从不做投资建议。

年轻人面对自己的第一套房,只需要考虑买不买得起,而不是买不买。

2

为什么只需要考虑买不买得起,不需要考虑房价涨跌?

因为第一套房是不具备金融投机属性的,你对于这套房子的需求是学区,是户口,是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是自己能够在这座城市落下脚、安下心,为了美好的未来去奋斗。

买不起那是没办法,别浪费精力在考虑房价上,抓紧想法子挣钱去。

只要买得起,买就对了。

尤其不要考虑房价涨跌,这年头预测房价涨跌本身就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况且房价涨跌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房价涨了,你也没法把这套房子卖了睡大街去啊。

房价跌了,你也依旧在享受这套房子带来的户口、学区、归属感啊。

不管房价涨跌,你的核心需求其实是户口,是学区,是城市归属感,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是让自己扎下根,不回去!

而不是这些账面上无法流动变现的浮盈浮亏,这些都是数字!

第一套房的房价涨跌和你真正的生活体验没有必然关系!撑死了就是心里爽不爽而已。

房价真的涨了,肯定是全市的房子都涨,你卖了这套也未必买得起涨价后的更大改善房。

房价真的跌了,你反而还有机会买第二套给家乡的爹娘备着。

所以理会房价涨跌干吗?

抛开第一套房和房价涨跌无关,第一套房还有一个好处是,固化一部分资产,弱化一部分负债。

3

怎么理解固化资产?

我给你算一笔账,很简单,不需要金融知识。

钱,现在每一天都越来越不值钱,别管这个世界变得好还是不好,放水都是不停的,这个我没说错吧。

你看现在 100 万元的购买力,和 30 年前 100 万元的购买力来比,差了多少倍?

如果你 30 年前(仅做举例)向银行贷了 100 万元,分 30 年期。

当时你可能能买一小栋楼,现在你可能只要卖这栋楼里的随意一小间房就能还掉全部 100 万元的贷款。

更何况,随着你收入的增长和货币的贬值,可能 10 年不到你就有能力提前还清贷款了,最差的情况也是月供的压力对你而言不至于伤筋动骨。

100 万元放在 30 年前是天文数字,放在现在也就不大不小。

几十年前几百块的月收入,上千块一平方米的房子,换算到今天,购买力比例是差不太多的。

别忘了,你欠银行的钱,也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越来越不值钱的。

而房价,不论什么时候,都是随着工资水平、物价水平涨的。

你把钱换成了房子,就是把自己的资产放到了最起码跟得上通胀的产品上。

然后把货币贬值的风险丢给了银行,很多十年前买房的人,在当时看似压力巨大的借贷,放到今天都是轻轻松松。

况且房贷利率太低太低了,房贷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一辈子成本最低的杠杆,没有之一。

不信你问问那些中小老板,看着房贷的利率是不是口水都要飞起来了?

更别提这个产品你还可以实实在在从中享受到户口、学区,最起码还能住进去。

贷款买房,等于是银行替你承担了货币贬值(你的负债也在贬值),你自己享受了货币升值。

有人提到父母帮忙买房的辛苦,我很认同父母的辛苦。

但是你不买房,这个辛苦难道就会改善?

只会在未来更加辛苦!

甚至更加心苦!

年轻人的第一套房,不是消费,而是资产固化,要搞清楚区别。

担心生病?那就给父母买重疾险(越早买越好)。

担心父母老了没钱花?大哥,当个人吧,父母含辛茹苦供你上学,为你弯腰,最后为了你买房一辈子积蓄都给你了,你还想着他们最后自生自灭?

有点担当好吗?他们的后半生,不由你分说。

有些人嘴上说心疼父母,本质上还是自己不敢站出来担责任,就,别整那些有的没的。

现在不努力挤一下,下一代还会经历你从小地方拼死考出来,然后面对大城市房价一片茫然的状况。

这是死循环。

我相信未来或许会改革,一定会改善。

但是这个未来是什么时候?假如是十五年后呢?

你的美好岁月早过去了!那时候再改善,与你何干?

我再强调一下,买房不是消费,是资产固化。

当然,也要再次强调,第一套房才可以无视风险买,因为你的核心诉求不依赖房屋涨价跌价,所以最大的风险于你而言可以被覆盖。

4

还有人在考虑未来万一不好呢?房价跌了呢?

这其实也很魔幻。

如果你现在买房了,那么你是在赌未来变好。

未来即使没有那么好,你的户籍、学区、归属感也是不会丢的。

在某种意义上你不会输,或者输得有限。

如果你买得起却不买,你就只能赌未来变坏,房价完犊子。

未来如果没有变坏,你输了。

未来如果是二十年之后才变坏,你手上紧紧攥着的钱更不值钱了,你在无尽的犹豫和怀疑中已经失去了最美好的光阴,输得更惨。

未来如果真的变坏,工作、收入都锐减,你觉得你会比有房的人幸运到哪里去?

在某种意义上,你怎样都不会赢。

所有劝年轻人不要急着买自己第一套房的人,要么蠢,要么站着说话不腰疼。

年轻人需要自由,需要无拘无束,没问题,但同样需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一个风险兜底,第一套房,就是一个兜底。

只要房子在这里,年轻人再怎么浪,也有个后路。

后路都没准备好,那不叫浪,那叫作死。

还有什么「年轻人不要被局限在一个城市」的愚蠢言论,我都看笑了。

你从杭州跑到北京工作,妨碍你有一套杭州的房子吗?

你从成都跑去深圳工作,妨碍你有一套成都的房子吗?

你在一线城市工作,妨碍你在二线、三线城市有一套房子吗?

哪天你真的想要在新城市落脚,旧房子是不能卖还是怎么的?

只有你买了,你才有底气从容安排之后的事情,因为你输的概率太小了。

5

第三次强调,以上论点仅仅针对要买第一套房落脚自住的刚需群体。

第一套刚需房,买,就对了!

前提是第一套。哎哟,我都强调烦了。

所有痛苦和压力都是一时的,熬过前几年,就是好日子。

因为对于你们而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但是,如果想投资购房,那就是另一套逻辑。从需求到目标,其和刚需群体都不一样。

必须综合考虑个体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成本、资金流控制、目标城市市场特色以及未来潜在政策风险来定制方案并不断调整策略。

并没有普适真理,没有「一招鲜」,无脑加杠杆去买可能真会把自己玩死。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去炒房,炒房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况且炒房群体这么优越的经济基础,也用不着别人瞎担心。

我就不献丑了。

或许会有更高净值的群体,有更多的方法让资产增长变得更有效率,一定有,但这些东西对年轻人都没有意义。

面对第一套房都没有的年轻人,最需要的是先稳下来,再发展,再考虑之后的事情。

事情总得一步步来。

只能说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重点,而不同群体有不同群体的痛点。

当然,你觉得政策有不确定性,还是想等等也没关系。

这其实就是不同人的风险偏好了,我自己是不会考虑波动,只会考虑第一套先上再说。

是「先谋一时,再谋一世」,还是「等到风景都看透」?

随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年轻人还能依靠自己在一线城市买房吗?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