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烟锁殡仪馆:一桩孽缘引发的连环命案

一口枯井、一间县里仅有的殡仪馆,可以制作出怎样完美的连环杀人案?

2010 年,山东商河县一具高度腐烂的男尸引起了警方对一起连环凶杀案的调查。

此案堪称中国刑侦史上最烧脑、最离奇的刑事案件。

01. 机井里的全裸男尸

2010 年的 7 月 13 号,一个孙集乡的村民下地干活,用机井打水时,发现井里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怎么也打不到水。

他心下奇怪,但机井黑幽幽的什么也看不见,而且井里还散发着阵阵阴冷瘆人的臭气,越往下那股腐臭味就越强烈。

他趴在井边忍着让人窒息的恶臭,打开手机上的手电一看究竟。

打开手电的刹那,两根长长白骨头挺立着闯入眼帘!

当他看清白骨的样子后,吓得身体一个激灵,手机差点掉下去。

他在井中看见的不是别的,而是两只阴森发白的脚掌骨,脚掌骨向上张牙舞爪直立着,仿佛困在深井中的恶魔的爪牙,要把井外的一切生物都拉拽吞噬进诡秘难测的幽暗深渊中。

他吓得一屁股坐在机井旁的地上,惊慌失措地报了警。

加载中…
发现男尸的机井

现场位于孙集乡三个村庄的农田交界处,偏远荒凉,杂草丛生。

专案组的老董赶到现场时,骸骨摆了一地,法医老杨和他的一群小弟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老杨很快出具了初步的勘察结果:

机井里的尸体是一具全裸男尸,被头下脚上扔进机井里,男尸身高一米八三,体重 90 公斤,年龄在 30 至 40 岁之间;

井口却只有狭小的 33 厘米,说明尸体是被硬塞进去的。

死亡时间应该是在三个月到一年之前,死因是被钝器重力击打头骨致死的。

尸体已经高度腐败,死者面部的软组织所剩无几,头骨和双侧的颞骨也都是粉碎性骨折,无法通过面部辨认长相。

在案发之前,商河已经下了多场大雨,机井附近的区域几乎被频繁的雨水清洗了好几遍,无法提取到有效的痕迹物证。

老杨说完勘察结果后,表情凝重,一脸忧虑地告诉老董:

「尸体全裸,面部被毁,无任何物品,无任何痕迹物证,无法确认死者身份,凶手有着极强的反侦察意识,案子不好办,你们准备跑断腿吧。」

老董笑了笑,不以为然。

即便现场信息不多,他也没把老杨的话放在心上。从警以来,他还没在农村遇到过难办的命案呢。

况且现场也不是真的一无所获,老董早就瞧见勘察人员打捞出了一把特殊的斧子,很明显,凶手就是用这把特殊的斧子杀害了机井中的死者。

这把斧子与普通斧子不同,在斧子与木把的连接处,木头把的两侧各凹进去一块,然后上面加上了两块金属垫片。

加载中…
机井底发现的斧子

老董也是农村出身,他知道农村里用这种斧子的不多,他有自信通过这把斧子找出真凶。

老杨回去后立即对斧子进行了检验,但并没有在斧子上发现血迹和指纹,以及其他痕迹物证。

案件发生后,商河警方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兵分两路展开调查,一组人员以斧子为线索,调查了商河县所有的五金店;另一组人员则对机井附近的村民走访调查。

老董带人走访了大半个县城后,终于在一条人流密集的街上,找到了唯一一家售卖这种斧子的五金店。

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告诉老董这种样式的斧子一共进了 80 把,已经卖掉了 13 把。

老董问她这 13 把斧子的去向。

她一时语塞,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时间太久又没在意,她也记不清这 13 把斧子到底卖给谁了。

不过她随即又告诉老董,她只知道这批斧子的进货时间是 2009 年的 12 月底。

与此同时,另一组走访摸排的民警也走了收获——

机井附近的村民告诉走访民警,有人在 2010 年 1 月 28 号看见机井旁出现了暗红色的血迹。

这个线索的出现,基本确定了男尸的死亡时间可能是在 2010 年的 1 月份。

确定死亡时间后,专案组又调查重点放在了失踪人口身上。

商河警方几乎倾巢出动,派出了几十个小组,上百名警员,以机井为中心,向附近 60 个村子进行走访调查,查寻失踪人员。

大范围的走访很快有了结果,短短五天里就发现了 17 名失踪人员。

老杨把男尸的 DNA 与失踪者亲属的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失踪的 17 人中,没有一个是属于那机井中的男尸。

专案组把失踪人口的调查范围从孙集乡扩大到商河县,从商河县到济南市,再到整个山东省,最后扩大到全国。

老董和同事们连轴转了几个日夜,翻遍了失踪人口登记库,仍旧无法找出死者的身份信息。

仅仅在确定尸源时就碰到这么多困难,此刻的老董终于意识到,他大大低估了案子的难度,有些轻视凶手了。

案发地没有监控,现场物证又少得可怜,如果常规的侦查方法再没有成效,案件将很难进行下去。

这案子,没那么简单。

专案组在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案情分析会后,决定进行逆向侦查,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查找凶手身上。

老董重新梳理了案发以来的所有资料。

很快,一个名叫王希元的失踪人员引起了他的注意。

02. 失踪的养鸡场主人

王希元 2010 年三月份左右突然消失,他也是最初排查的 17 名失踪人员中的一个。

王希元 36 岁,身高 1.65 米,身材瘦小,孙集乡王市村人,失踪前离异单身。

加载中…
王希元

王希元靠开养鸡场谋生,接触面广,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他还欠了银行高达 100 多万元的债务。

但很显然,王希元身高体态不但与男尸不符,与民警对凶手的刻画也不符合。

但老董出于常年跟犯罪人员打交道的直觉,隐隐觉得他似乎和这起命案有着某些关联。

王希元失踪前的一个奇怪行为也引起了老董的注意,他把刚买来半年的新车送去修理了。

当老董带人赶到了汽修厂调查时,汽修厂的人告诉老董一个细节:

「他那车跟新的似的,根本不需要整车喷漆,但人家坚持做,宁愿多花钱也要做,咱也没办法,谁跟钱有仇啊。」

老董按照时间推算,王希元在把车送到汽修厂维修后不久就失踪了。

老董立即招呼老杨,让他带人检验王希元位于汽修厂角落里的车。

经过仔细勘察,老杨在后备箱的备胎下面发现了一小片树叶,树叶上有一处水滴状的印记,出于职业敏感,老杨觉得这很可能是一块血迹。

经过 DNA 的艰难提取,确定树叶上的印记就是机井里死者的血液!

这个线索让老董很兴奋,这说明王希元的车拉过死者,结合他匆忙给新车喷漆的情况来看,即使不是王希元杀害了死者,他起码也知晓案情认识死者。

毫无疑问,这个王希元肯定是个涉案人员。

03. 自相残杀的杀手

专案组很快就在王希元的通话记录中发现了端倪。

经过大量的筛查后发现,王希元 2010 年 1 月份跟两个天津的号码通话比较频繁。

而 2010 年 1 月 24 号以后,三人之间频繁的通话却突然中止,这两个号码,一个手机关机,另一个已经成了死机。

1 月 24 号这个时间也很值得玩味,因为它恰好处在机井男尸死亡的时间范围里。

调查到这里,老董隐隐约约地能触摸到了真相,他立即联系天津警方调查两个号码的主人。

天津警方很快就查到了两个号主的信息,其中一个号码主人名叫韩本立,另一个号码的主人名叫韩宝山。

两人是朋友关系,曾在 2010 年 1 月一起外出打工。

韩宝山就是王希元生前最后通话的天津人。

王希元曾频繁的与韩宝山和韩本立通话,后来又只与韩宝山一个人通话,这其中肯定有什么事情发生。

老董立即跟着专案组成员一起赶到了天津,走访调查了两人的家庭情况。

韩本立的家是一个三间砖瓦房为主的农村小院,谈起韩本立,他的妻子神色愁苦地说道:

「他 1 月份跟韩宝山一起出去打工,现在都大半年了,一直都没和家里联系。」

老董在堂屋里见到了韩本立的照片,照片里的韩本立身材高大,体态微胖,突然一股强烈的预感立即涌上心头,他立即转身询问韩本立的妻子:

「韩本立身高多少?」

「他身高一米八出头,好像是一米八三。」韩本立妻子答道。

老董听后十分激动,立即提取了韩本立家人的 DNA,然后叫人以迅速送给老杨检验。

经过老杨的提取比对,终于确定了井中男尸,就是韩本立!

韩本立手机 1 月 24 号以后没有任何通话记录,机井附近的村民也告诉民警,有人最早在 1 月 24 号以后就发现了机井旁的血迹。

专案组经过讨论分析,确定了韩本立的死亡时间应该就是 24 号。

韩本立的死亡,让韩宝山成为了重点怀疑对象。

老董立即对韩宝山对进行询问,讯问过程中,韩宝山对于自己的问题倒是很配合,但只要一涉及韩本立,他要么装糊涂要么就闭口不言。

加载中…
韩宝山

韩宝山的表现证明他心中肯定有鬼,老董耗光耐心,也没能撬开韩宝山的嘴,他看着面相憨厚又自作聪明的韩宝山,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把讯问扔给同事,自己再次带人到了韩宝山家中。

这次韩本立妻子的一句话引起了老董的注意。她告诉老董:

「我见到韩宝山回来,就问他本立哪去了?韩宝山说 1 月 24 号以后还见过他,说本立没挣到钱,去别处打工了。」

韩宝山的话引起了老董的怀疑,韩宝山为什么要强调 24 号这个时间点呢?

专案组已经确认韩本立 24 号被害,韩宝山不可能 24 号之后见过韩本立。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韩宝山在故意释放错误信息,让其他人以为韩本立在 24 号以后还活着。

要么韩宝山自己就是凶手,要么他在帮凶手摆脱嫌疑,总之,韩宝山的死,韩本立必然知情!

老董拿着掌握的最新证据,再次询问韩宝山。

面对 DNA 的比对结果和对韩本立妻子撒下的谎言,韩宝山无法自圆其说,终于认罪,承认是自己杀害了韩本立。

但韩本立接下来的供述却出人意料,不仅老董感到意外,就连队里那些拥有二三十年办案经验的老民警也都觉得不可思议。

04. 买凶杀人

原来,韩宝山和韩本立所谓的打工,其实是帮雇主杀人。

而这位雇主,不是别人,恰好是失踪已久的王希元。

 

2009 年 9 月份,王希元通过电话找到了韩宝山和韩本立两人。

王希元因为开养鸡场,做家禽饲养销售的生意,经常到外地进货销售,所以认识的人比较多,人际关系复杂,也正是经常在外跑,让他认识了天津的韩宝山和韩本立两人。

在电话里,王希元跟他们俩谈了一笔交易,即他出十万块,让韩宝山和韩本立帮他去杀一个人。

韩宝山和韩本立两人很快同意了这笔交易。

王希元让他们杀的是一个叫张本岭的人。

这个张本岭和王希元是一个村的,都是王市村人。

加载中…
张本岭

三人谈妥之后,韩宝山和韩本立很快就来到了商河县城。

他们的暗杀没有像影视剧里的情节一样,到了商河找到猎杀目标,然后干净利落,简单高效地完成任务。

现实中的两人恰恰相反,实施的几次暗杀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两人制定的暗杀计划以制造各种意外为主,比如制造车祸,在张本岭的车上安装定时炸药等。

他们制造的各种意外也都因各种意外的出现而失败。

但两人毫不气馁,坚定地使用以定时炸药为主的暗杀方式,辅助以斧子榔头等工具。

不过他两人似乎有点背,或者似乎制造炸药的手艺还不到家,韩宝山在张本岭车上装的炸药,还没等张本岭开车,就提前炸了起来。

这一炸,不但没伤到张本岭分毫,反倒让他提起了警惕。

王希元见两人迟迟不成功,于是把杀人费用提高了到十四万元。

但韩宝山和韩本立的暗杀行动,并没有因为费用提高,而提高了暗杀张本岭的几率。

两人在商河县呆了四五个月左右,制造的暗杀行动不仅没伤到张本岭,还把暗杀经费花得精光。

两人打电话给王希元,他们已经没钱了,让他再追加些暗杀经费。

这时的王希元已经没有了耐心,他给韩宝山下了最后通牒,要他们快点杀死张本岭,如果还杀不死张本岭,那么给韩宝山两个选择:

一是韩宝山杀死韩本立把两个人的钱都给他;二是王希元找人合伙把韩宝山弄死。

总之,他们两个必须死一个。

通话结束后,韩宝山很快就组织了一次暗杀行动,这次行动也毫无意外的失败了。

暗杀张本岭彻底失败后,韩宝山选择了向同伴韩本立下手。

在返回的途中,走到僻静处,韩宝山袭击了韩本立,两人发生了厮打,在打斗的过程中,韩宝山拿到了那把加固后的斧子,他用斧子疯狂敲击韩本立。

韩本立就这样死在了韩宝山的斧头之下。

杀害韩本立后,韩宝山叫来了王希元。

王希元把韩本立的尸体送到了那个荒僻的机井里抛尸灭迹,而机井距离王希元的家仅仅只有两公里的距离,他车上带血的树叶就是那时留下的。

事后,韩宝山独自一人回了天津。

那么王希元去哪了呢?

05. 蹊跷的短信

通过韩宝山的口供,专案组一致认为王希元畏罪潜逃了,但蹊跷的是,此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踪迹。

说起见王希元的最后一面,很多村民都印象深刻,因为那天正下着雪,天气也雾蒙蒙的,路上能见度低,看不清多少人,商河几乎很少出现雾加雪的天气。

老董带人很快来到了商河气象局,一查询才发现,只有 3 月 9 号这一天出现了雾加雪的天气情况。

为了慎重起见,老董还查询了 3 月 9 号前后一两个月的天气情况,尤其是 3 月 9 号以前,没有出现过雪雾的天气。

也就是在 3 月 9 号那天过后,王希元走进茫茫的雪雾中消失不见,人间蒸发了。

现代科技发展也推动刑侦手段的迅速发展,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很容易被警方查找到。

商河警方一直密切监视着王希元的身份证和他名下银行卡的动向,只要他有使用的迹象,无论在何处,都会被警方锁定。

然而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王希元的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他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自他失踪后始终没有使用痕迹。

王希元迟迟不出现,案件的侦破也陷入了停滞。

这一停,就停了两年多。

时间来到了 2012 年的秋天,在这两年间,专案组始终没有放弃调查,为了尽快侦破案件,老董天天往王市村跑,已经记不清究竟来过多少次孙集乡了。

他问遍了王希元本地外地所有的亲属朋友邻居,但没一个人他的去向。

不过他们告诉了老董一条重要的信息,他们都曾经收到过王希元的一条短信,内容大意为:

兄弟,我出去躲债了,过几年回来,家里的帮忙照顾着点,回来后我们还是好兄弟好爷们。

加载中…
王希元所发短信

老董仔细看着这条短信,越琢磨越不对劲,尤其是短信开头的称呼,短信的开头的称呼是「兄弟」,一般人不会这么发信息。

老董在走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人都感到奇怪,平时见面都是叫叔叫爷的,怎么在短信里叫兄弟呢?

农村里辈分区分伦理纲常很是严格,王希元常年在农村生活,又是一个阅历丰富的成年人,是基本不会出现违背辈分胡乱称呼的情况。

而且王希元发短信是让人帮忙照看家里,按理说,只有熟悉亲密的人,才会委托帮忙,既然是这样,更应该注重辈分和称呼才是。

老董越分析越觉得这一点可疑,王希元逃走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养鸡场不管,孩子老人不问,身份证和银行卡一直没有使用痕迹。

在和专案组的民警们分析讨论后,他们得到一个大胆的结论:

王希元,很可能已经被杀了。

那条短信不是王希元本人所发,而是凶手杀害王希元后,为了摆脱嫌疑故意发出的错误信息。

专案组分析,如果王希元被杀,凶手很有可能是韩宝山。

韩宝山回到天津后,想起被自己杀害的同伴兼朋友韩本立,内心觉得愧疚,虽然暗杀失败,但他们仍然可以一起回来,再想法子挣钱,是王希元挑拨离间,害他们自相残杀,时间一久,便迁怒于王希元。

于是韩宝山就偷偷回到商河杀害了王希元,然后用他的手机发短信制造一个外出躲债的假象。

老董再次见到了看似憨厚实则狡黠的韩宝山,审讯从来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他有信心能从韩宝山的眼神里窥探出他内心的畏惧与隐秘。

然而令老董失望的是,韩宝山却说他杀害了韩本立之后,没再回过山东,对杀害王希元的更是极力否认毫不知情。

老董委托天津警方调查了韩宝山在 3 月 9 号这一天的行踪,结果显示韩宝山当时人在天津,确实没有作案时间。

本以为看见曙光了的老董,又一次收获了失望。

06.玩笑之中的线索

张本岭是王希元策划的暗杀行动的受害人,和王希元同村,都是王市村人。

作为被害人,张本岭是老董重点的走访对象。

警方破案之后,张本岭才知道王希元曾找人多次暗杀自己,庆幸自己几次都命大,躲过了一劫。

谈起那些反常的意外,张本岭也是心有余悸。

老董每次找到张本岭,他都要对王希元的案子聊上几句,时间一久,就和老董他们熟了起来。

张本岭甚至还问过老董:

「这个王希元到底还能不能找到,他一天不被抓住,我就一天睡不好觉。」

张本岭打心里瞧不上王希元,谈起附近机井里的男尸,张本岭也是一脸鄙夷:

「他把尸体扔在那里,迟早被发现,要是我的话,就直接送进殡仪馆火化了,那多干净利落,任谁来他也发现不了。」

张本岭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和他的职业有关。

张本岭在孙集乡靠经营殡葬服务为生,不仅开店出售殡葬用品,还专门开车去殡仪馆火化尸体,他干这行已经有十多年了,有着丰富的处理尸体的经验。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本岭的话引起了老董的注意,有没有可能是他害了王希元呢?

王希元预谋杀他在先,只要王希元还在,他一直存在着死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除掉王希元,自己才能高枕无忧,否则将会一直活在有可能随时被王希元杀掉的恐惧里。

张本岭作案动机强烈,他的工作又给他处理尸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让他不露痕迹地处理掉尸体。

这么一分析,老董觉得张本岭极有可能就是杀害王希元的凶手。他开始调查张本岭,但张本岭却坚持说他从没在 3 月 9 号见过王希元。

既然时间上找不到突破口,老董从张本岭的火化工作入手进行调查,他们火速赶到了商河县殡仪馆。

加载中…
商河县殡仪馆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老董,3 月 9 号那天张本岭没有来过殡仪馆。

老董仔细查看了 3 月 9 号的火化记录,名单上没有出现王希元的名字,他又调查了 3 月 9 号前后十天的火化记录,上面也都没有出现王希元的名字,而且所有火化的人员的名字都是真实的,没有一个有冒名顶替的现象。

正常的死亡不需要警方开具死亡证明,只要村委会出具一个火化证明就可以了,然后拿着火化证明到火化厂就可以火化。

根据当地的规定,只要有死亡证明,不在本地火化,在外地火化厂进行火化也是可以的。

了解到这个信息后,老董又带人马不停蹄地对商河周围四五个县市的殡仪馆的火化记录进行调查。

因为有着确定的运尸人,调查很快就有了结果。

在 3 月 9 号当天及以后的几天里,张本岭在商河本地以及邻近的县殡仪馆一共火化了 5 人。

经过查证,张本岭运送的这些人,证明和手续都是真实完备的。

调查到目前为止,张本岭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疑点,但这一路查下来,老董却产生了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这股感觉像有某种魔力般拉拽牵引他去调查张本岭,只要他停止调查张本岭,那种感觉就会异常强烈地他全身疯狂蔓延,让他心神不宁,坐立难安,而只有继续调查张本岭,这种感觉才会消失。

老董明白,这是掌握大量信息带来的刑警对罪犯的敏锐直觉,虽然目前一无所获,但他感觉路走对了,只要继续追查下去,肯定能找到张本岭的犯罪证据。

张本岭绝不会傻到用王希元的本名去火化,肯定会用别人的名字顶替。

既然近期的火化者没有异常,那就把时间再拉长查询,2010 年 3 月 9 号以后没有,那就往前找。

老董连夜去殡仪馆找到了张本岭近几年火化的人员名单,按照上面名字,一个个仔细查找核对。

终于,枯燥漫长的核对工作中,一个 08 年的火化者引起了老董的注意。

这个名字老董很熟悉,他已经是第二次在火化名单上见到了。

根据记录显示,张本岭 08 年 12 月在邻县火化了这名丁姓老人。

而这名丁姓老人的名字,老董早在 12 年 3 月 9 号就在外县的一家殡仪馆的火化记录上看到过。

而当时送来火化的也是张本岭!

两次火化的死者的信息一致,排除了重名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这个丁姓老人被张本岭火化了两次,一次在 2008 年 12 月,一次在 2010 年 3 月。

这个疑点引起了老董的怀疑,他立即带人赶到了丁姓老人的家中一问究竟。

老人的家属告诉老董,老人的过世和火化都是在 2008 年的 12 月。

那 2010 年 3 月 9 号火化的人又是谁呢?人只死了一次,又怎么会有两张相同的死亡证明呢?

老董对死亡证明的开具进行了一番调查。

原来正常死亡村委会是会出具死亡证明的,但有的村子为图省事,在开具死亡证明时,开的不止一张,还会开一些空白的证明。

殡仪馆的火化工只负责火化,也不会对尸体进行检验核对。

正是这样一个漏洞,给了张本岭一个可乘之机。

张本岭把一个人火化了两次,虽然有疑点,但还是没法证明他和王希元的失踪有关系。

老董虽然怀疑张本岭用丁姓老人的名字把王希元火化了,但苦于没有证据。

随着张本岭的疑点上升,专案组决定进一步张本岭及家庭进行调查。

这次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他的妻子张洪霞,没想到的是,对张洪霞的调查,很快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07. 婚外情引起连环杀人案

张洪霞叙说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专案组的注意。

2010 年 3 月份张洪霞从娘家回来,到家时她突然发现沙发上的坐垫不见了。

张本岭家有一个联宝椅,黄色木制结构,冬天坐上去比较冷,所以张洪霞就制作了一个垫子放在联宝椅上。

加载中…
张本岭家联宝椅

那块坐垫是她新做的,没用多久,她很奇怪,于是就去问张本岭垫子的去向,但张本岭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支支吾吾地敷衍了过去。

敏锐的老董立即察觉到了异常,于是立即对张本岭家进行了细致的勘察,最终法医老杨在椅子靠背后面的木条上发现几点喷溅的血迹。

最终通过 DNA 检验,确定血迹属于王希元。

老董拿着 DNA 结果和两份火化记录再次找到了张本岭。

铁证面前,此前一直狡辩的张本岭终于哑口无言。

在张本岭承认杀害王希元的那一刻,老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块压在他心里两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原来张洪霞和王希元早就有了有婚外情,两人为了能长相思守,就决定除掉他们之间的阻碍。

两人经过筹划后,找到了韩宝山韩本立,出钱让他们去杀掉张本岭。

毕竟是枕边人,又天天生活在一起,对于张洪霞的出轨,张本岭早就心知肚明。

韩宝山和韩本立接连制造的几起意外,张本岭虽然侥幸躲过了危险,但也却让他一直活在恐惧里。

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就在王希元把韩本立扔进机井后没几天,张本岭就找到了王希元,约他到家里谈事情,同时到来的还有张本岭的帮手李文西。

在张本岭家,张本岭挑明王希元和张洪霞的关系,没想到王希元拒不承认,张本岭拿出了他和张洪霞异常频繁的通话记录。

但王希元仍旧否认。王希元的否认激怒了本就心里有火的张本岭,两人先是争吵了起来,随后争吵发展成厮打。

这时,张本岭找来的帮手李文西,也上前帮助张本岭一起殴打王希元,腾出手的张本岭抄起了木棍疯狂地殴打沙发上的王希元,一阵暴风雨般的殴打之后,王希元昏死过去,很快就没了生命体征。

杀害王希元时,联宝椅上沙发垫沾染了大量的血迹,张本岭就把垫子和王希元的尸体一起放入殡仪馆使用的尸体袋里。

张本岭从车上拿了一张空白的死亡证明,填上了丁姓老人的名字,以他的名义把王希元送进外地的一家殡仪馆火化了。

处理完尸体后,张本岭用王希元的手机群发了短信,造成外出躲债的假象。

至此,从 2010 年 7 月案发到 2012 年 11 月破案,历时两年多,这起因婚外情引发的连环杀人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结案后老董一阵后怕,如果张本岭侥幸逃脱,有着这次近乎完美作案经验,以后肯定还会有其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这也让老董意识到,案件的调查结果会影响着许多无辜的生命,容不得一丝的轻视,对任何案件,无论大小都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而纵观这起案件,王希元为情杀人,韩宝山为财杀人,张本岭为恨杀人,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互相勾连,互相杀戮,共同演绎了一场令人唏嘘感慨的讽刺剧。

然而天理昭昭,法网难逃,无论多么周密巧妙的犯罪,终将会有真相大白,接受审判的那一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烟锁殡仪馆:一桩孽缘引发的连环命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