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8 月 7 日,一个女孩以荡妇的名号一夜出圈。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 28 岁的「大男孩」。
他不仅偷拍了女孩,还编造了几十张撩骚的聊天记录,转发到了各种群里。
「这么快就走了?」
「哈哈哈,没有满足你吗?都跟要死了一样。」
……
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没有理由,只是在「开个玩笑」。
加点戏?
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女孩子穿得好看些、凉快些,就是为了勾引男人。
至少,28 岁的郎斌是这样认为的。
郎斌是杭州某个小区的超市小老板,已经娶妻生子。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有一颗时常「骚动」的心。
2020 年 7 月 7 日,郎斌的小超市没什么客人,他就像往常一样,到隔壁快递站帮忙。
说是帮忙,其实就是换个地方摸鱼。
上午的快递站,人来人往。
郎斌就坐在站点里侧,一边闲聊一边看着门外。
无意间,他瞥到一个穿着淡紫色碎花裙的女孩,出现在了大门口。
她身材高挑,长发飘飘,简直长在了郎斌的心巴上。
女孩虽然戴着口罩,一句话没说,但足以让郎斌脑补出一副 1080p 的 gif 图了。
而且,遇见此等尤物,不得分享一下?
于是,郎斌偷偷拿出手机,对着女孩录了一个 9 秒钟的小视频。
加载中…
偷拍视频里的女孩
然而,就在朗斌准备点发送时,他突然停了下来。
郎斌想到了个鬼主意——为什么不给视频加段前戏呢?那样不更刺激?
说干就干。
郎斌先是将视频发给了自己的好兄弟何源,并附上一句:
「想不想整整群里的人?」
这里说的微信群,名叫三墩车队,群里男生居多。
平日里,这些人聊的最多的话题,除了车子、房子和女人,就是带颜色的那点事儿。
何源收到视频后,盯着里面的女孩看了好一会儿。
显然,他也喜欢这类型的女人。
所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郎斌——玩一次角色扮演,演一场伦理大戏。
他们先是非常合理为对方分配了人设:
何源扮演一个已婚富婆,有两个小孩,性格风骚,且爱出轨。
郎斌则扮演一个年轻快递小哥,身材好,体力好。
为了编得更真实,何源还把微信头像换了一个女生,并改名「ELIAUK」。
这名字乍一看不好理解。
但如果你倒回来看,就会发现是个拼音:K U A I L E,快乐。
不得不说,何源确实很懂女孩。
就算在现在,仍有很多年轻姑娘这样给自己取微信名。
紧接着,郎斌和何源隔空对线,使尽毕生文学功底,写出了下面的「PO 学」大作:
富婆:「现在忽然有点 shi 了,怎么办?」
快递小哥:「你,你说怎么办?」
富婆:「地下车库,你过来。你说我会不会喜欢上你。」
……
加载中…
聊天记录
聊个差不多后,郎斌看着聊天记录,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
已婚,富婆,快递,小哥。
就这八个字,任谁看了,不得称他一声当代兰陵笑笑生。
随后,郎斌就将这几十张聊天记录截图,连着「高清无码」的 9 秒钟小视频发到了群里。
意料之中,效果绝佳。
这段聊天合集,就像点燃炸弹的火柴,把群里的男生全炸了出来!
满屏全是「卧槽」以及各种黄腔。
此时的郎斌和何源,看着一水的「牛 x」夸赞和大拇指,心里乐开了花。
这几乎是他们这辈子,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可俗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要还。
一个月之后,视频里的那个女孩,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女孩名叫吴敏,是一个刚到杭州定居的 28 岁设计师。
吴敏来到杭州后,找了新工作,租了一间小房子,并准备今年就和男友结婚。
毫不夸张地说,吴敏的未来一片光明。
直到 2020 年 8 月 7 日。
这天凌晨,吴敏突然被朋友的一通电话惊醒。
朋友在电话里大声喊道:「你被偷拍了!」
被偷拍?
吴敏不明所以,赶紧打开手机,发现微信聊天 99+,未接电话一大堆。
亲人、朋友和同事都发来了消息。
除此之外,她所在的各大业主群和工作群也炸开了锅。
这什么情况?
吴敏一脸懵逼,手指不断往上划拉着群聊信息。
终于,她看到了那段聊天记录和视频。
视频的人,的确是她。
可聊天记录的微信,跟她没有一丁点关系。
已婚?富婆?出轨快递小哥?
自己明明还没结婚,怎么就成已婚人士了?
自己一个普通打工人,怎么就成富婆了?
出轨劈腿更是无稽之谈。
她连快递小哥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出轨一说?
很明显,吴敏被造谣了。
然而,当吴敏彻底认清这个事实时,一切都晚了。
微信群里、公众号上、本地微博上,全都在讨论这段「已婚富婆 x 快递小哥」的八卦。
而且,这些媒体太懂网民的 G 点了。
他们为了吸人眼球,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标题:
《少妇出轨快递小哥》
《寂寞少妇出轨快递员》
……
直到这时候,吴敏才知道,自己火了,并且已经火了一个月。
而那个半夜打来电话的朋友,是在杭州同城热搜上看到了消息,才来提醒她。
这时,吃瓜网友已然分成了两种:
一种人,在评论区疯狂意淫吴敏,直接说自己想和她上床。
另一种人,则是骂她「淫娃荡妇」,甚至还要去人肉她。
不得不说,郎斌和何源塑造的「风骚富婆」人设,非常精准。
既满足了猥琐男的幻想,又满足了键盘侠的发泄欲。
而吴敏看这些辱骂,大脑一片空白。
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天一大早,吴敏就在男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了杭州良渚派出所。
她将所有的证据一并上交给了警方,警方也同意立案。
吴敏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她相信有警方的支持,这场闹剧会很快结束。
但事实是,警方调查取证需要时间,更何况造谣的人还躲在网络背后。
并且,这个谣言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扩散。
调查速度,远比不上传播速度。
无奈之下,吴敏决定,自己站出来澄清事实,还自己一个清白。
她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澄清信息,总结为三点:
视频是偷拍的。
聊天记录是造谣的。
她就是个普通人,不是富婆,更没结婚。
看到这,你一定以为,当事人都出来澄清了,这谣言算是不攻自破了。
太天真了。
如果你经常网上冲浪,就会发现部分「网友」特喜欢装聋又装瞎。
他们会自带显微镜,逐字逐句分析你说的话,然后找个坑,给你埋了。
比如:
吴敏说,这是偷拍。
网友就指责她:穿得花枝招展,不就出来给人拍吗?
吴敏说,她就是个普通上班族。
网友就阴阳她:月薪上万还普通?太矫情了吧。
吴敏说,自己被造谣。
网友就反驳她:你没犯错,谁会造谣你。
又或者是,你想红,所以才编造了这样的事情。
…….
总之,吴敏不是罪人,也得是恶人。
看着这些咄咄逼人的咒骂,吴敏这才意识到,事情远比她想象中还要严重。
为了尽快澄清事实,吴敏冷静了下来。
她知道:
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千万不要沉浸在错误里疯狂焦虑,这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吴敏决定,既然自己澄清不管用,那就薅出造谣的人,让始作俑者来讲清楚。
她和男朋友再次打开那段聊天记录,忍着恶心来回翻看了好几遍。
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对话的逻辑,错漏百出。
吴敏从聊天记录里发现了这么一句话:
「我在隔壁超市时间多点,不过经常出去进货。」
隔壁超市,进货。
恰好的是,在快递站旁边就有一家小超市!
除此之外,记录里还有一条非常关键的信息:
富婆:「你是快递站老板?」
快递小哥:「不是,不是,我就是去帮忙的。」
加载中…
加载中…
就着这几条线索,吴敏大胆推测:
谣言散播者,可能活动在她家附近,他不是快递站老板,但经常去快递站帮忙。
带着这个推测,吴敏第一时间来到了快递站,也就是「案发现场」。
从快递站老板嘴里,吴敏得知了一个名字:郎斌。
郎斌,隔壁超市的老板,经常来快递站帮忙。
而吴敏被偷拍那天,郎斌来过快递站。
这还等什么?
吴敏立刻带着自己的男朋友和伙伴们,一股脑冲到了郎斌的超市。
此时的郎斌,正在店里玩手机。
他见吴敏一行人气势汹汹,瞬间就慌了。
没问几句,郎斌就承认了。
他就是那个偷拍吴敏、编造聊天记录的造谣者。
有句话说得好,是兄弟就来砍我。
郎斌既然能把偷拍视频,第一时间分享给好兄弟何源。
那么,他也能在第一时间,把何源供出来。
当两个造谣者站在眼前后,吴敏二话没说,就把二人带到了派出所。
在审讯室,郎斌和何源老老实实讲述了造谣全过程。
不过,当警方问及犯案动机时,这二人的回答属实把吴敏气得差点昏厥。
郎斌说:「不过就是开个玩笑。」
开个玩笑?
就因为这个玩笑,吴敏的人生被全方位轰炸,并且炸得体无完肤。
吴敏顿时怒不可遏。
之后,郎斌二人在警察的监督下,向吴敏正式道了歉。
他们先是向吴敏鞠了躬,道了歉,然后又在微信群发了段澄清声明。
加载中…
道歉信息
警方则鉴于二人配合积极,也因为吴敏暂时还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决定只将郎斌和何源拘留 9 天。
9 天后,他们就可以回归生活。
同时,为了还吴敏清白,警方在 8 月 13 日也发了个公告,讲清楚了来龙去脉。
加载中…
警方公告
事情发展到这里,很多人都以为,这起造谣事件算是告一段落。
但还是那句话,千万别低估了谣言的威力。
谣言的威力
谣言虽然被澄清,但吴敏还是被迫「社会性死亡」了。
就在警方发布公告后的第三天,公司突然发通知,劝退了吴敏。
辞退理由很简单——声誉不好,会影响公司。
吴敏没办法,只能默默承受。
在这之后,她也试着去找其他工作,而且无限拉低自己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
但还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要她。
找工作受挫的她,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除了工作不顺利,吴敏的生活也被撕得稀巴烂。
曾经那个穿衣打扮非常讲究的吴敏,连口红都不敢涂了。
她害怕,自己如果打扮得光鲜亮丽一些,会被人骂「荡妇」、「淫妇」。
而且,只要出门,即便是高温夏天,她也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除此之外,吴敏只要看到摄像头,就会下意识地心跳加速,然后找角落躲起来。
她担心照片被发到网上后,自己又会被骂。
甚至有段时间,她只敢在晚上 11 点后,和男朋友下楼散散心。
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段,小区的人才会少一些。
……
这样高压紧绷的生活,让吴敏的精神状态跌入谷底。
有时候,她会静静地坐在阳台上,一直望着天空的方向发呆,一动不动。
夜里,她总会失眠,即使熬到凌晨也睡不着。
即便睡着了,她也会做噩梦,身体会突然发生抽搐,尖叫着惊醒过来。
后来,吴敏不堪重负,去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在见到一脸憔悴的吴敏后,心疼道:
「这件事对你的伤害这么大,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好玩吗?」
吴敏听后,许久压抑着的眼泪,喷涌而出。
因为医生说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戳到了吴敏的心坎上。
吴敏从没想过,自己这么努力生活了这 28 年,最终活成了一个笑话。
2020 年 9 月 8 日,吴敏确诊抑郁症。
那此时,造谣二人组在做什么?
他们被放出来后,早就忘记了这段「不愉快」,生活焕然一新。
郎斌出狱后,立刻改了店铺名字,继续赚钱。
而何源则在精心筹备自己的婚礼,准备开始人生的下一个美好阶段。
看着郎斌和何源的新生活,吴敏只感到心塞。
她作为一个受害者,几乎要用一生去接受他人指责,去自我消化这个飞来横祸。
而加害者,却只需要被拘留 9 天,出来后继续岁月静好。
想到这,吴敏越发觉得不甘心。
凭什么?
凭什么如此轻易地放过造谣者?
2020 年 9 月,吴敏郑重地向郎斌二人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赔付这期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其中包括失业造成的误工费、公诉费和律师费等,这些都有发票和收据证明。
平均下来,一人赔付 58000 元左右。
至于被网暴造成的精神损失,吴敏不跟他们计较。
二、拍摄道歉视频公开发到社交平台。
视频内容很简单,就是道歉加澄清,还吴敏一个清白。
并且,吴敏还退了一步,允许他们可以带着口罩和墨镜进行录制。
她知道「社死」是什么感觉,没必要以暴制暴。
然而,郎斌和何源并不接受这份忍让,甚至发自内心的厌恶。
自以为是的造谣二人组,对此摆出了一副嚣张姿态,阴阳怪气地回应道:
「反正你也要给我们打码的。」
反正要打码?
好大的口气,气得吴敏想当场口吐芬芳。
但这还不算什么,更气人的还在后头。
郎斌和何源的确是拍了视频没错,但你听听他们的语气:
「没什么想说的。」
「我们道歉也道过了,也是根据他们的要求来的。」
「录视频,由她对外发布。」
「她提的赔偿金额和其他一些内容不太合理。」
「我要求看明细流水之类的。」
「她说会给我一个副本再发到网上,结果都没有做。」
「后面就没有联系了。」
……
加载中…
道歉视频里的郎斌和何源
看看这内容,郎斌和何源直接化身厨子,甩了一手好锅:
我们道歉了,是吴敏穷追不舍。
我们想要赔钱,但吴敏故意坑人,索赔过高。
总而言之,自己是受害者,吴敏才是那个有问题的人,
不仅如此,郎斌还拉上自己的老父亲帮自己诉苦。
这个老父亲在网上可怜兮兮地说:
「只是小朋友不懂事。」
「开一个小玩笑而已,不用这么小题大做吧。」
听着这两句话耳熟吗?
孩子在高铁上大吵大闹,家长说,他只是个小朋友。
孩子故意掀起女孩的裙子,家长说,他只是开个小玩笑。
……
说白了,在郎斌父亲的眼里,郎斌就是个 28 岁的大男孩。
你们这些人都得让着他,理解他。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
吴敏看了这些迷惑发言后,也决定不再客气了。
既然小孩子不懂事,那抽一顿就好了。
于是,她直接在微博发帖,声讨郎斌二人:
加载中…
加载中…
吴敏微博发文
吴敏这波发力后,网友们也纷纷站到了她一边,替她说话:
「不严惩,这些人还真的敢一次又一次挑战法律底线。」
「支持重刑罚,人言可畏,很多时候谣言造成的伤害会毁了他人一生。」
「就是对造谣的处罚太轻了,才会一个接一个出来造谣。」
……
事实证明,还得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看着热心网友的评论,吴敏更有底气了。
因此,她决定要就着这波舆论趋势,再给二人一记绝杀。
反制
对于郎斌这种胡搅蛮缠的人,只有讲法才有用。
吴敏看到舆论逐渐倒向自己这边,立刻在微博上发帖:
「大家如果看到传播的诽谤信息,请截图发我!拜托各位了!」
这时,一些理性的网友站了出来,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回归正道」的网友们。
他们纷纷帮吴敏搜集证据。
看这边的渠道已经打通,吴敏又奔向了另一个战场。
她勇敢地在业主群发声,请求群里的人帮忙。
在这之后,她还梳理了网上几乎所有平台的相关帖子,然后保存下来。
从公众号阅读量,到微博评论数、微信截图,全都没落下。
最后,在这样一番操作下,吴敏搜集到了各大平台对此次事件的传播数据:
微信群转载 110 余个,群成员总数 2 万余人。
公众号以及各大网站的阅读总数达 2 万余次。
仅微博某话题阅读量就达 4.7 亿、讨论 5.8 万人次。
……
在整理完证据后,她又找到了律师郑晶晶。
郑晶晶给了吴敏两个方案:
一、刑事自诉,但因取证难度大,所以成功率较低。
二、走名誉权侵权的民事诉讼,就目前证据而言,成功几率很大,也能有可观的精神损失费。
总而言之就是,尊严和金钱,你选什么?
吴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方案一。
钱,换不来自尊和名誉。
2020 年 10 月 26 日,吴敏拿着自己搜集的证据,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述。
这一下,造谣二人组彻彻底底慌了。
坐牢?
本想着对这件事冷处理,谁知吴敏竟然真的告上了法庭。
他们为了自保,赶紧把之前所说的道歉视频立刻发了出去,还附赠了一条微博道歉。
但在钱方面,他们依旧不松口,甚至还公开表示:一切都好,钱没谈拢而已。
说到底,他们可以不要尊严和名誉,但钱不能不要。
不过,吴敏对这些完全不理会。
12 月 14 日,案件正式被受理。
11 天后,案件由自述转为公诉。
2021 年 4 月 30 日,法庭判决郎斌和何源两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宣判后,吴敏的生活也慢慢地恢复了正常。
之后,吴敏多次接受采访,坦然面对着过去的种种。
不仅如此,她还鼓励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女性,勇敢为自己的权益作斗争。
后来,这起案件入选了「2020 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反思
一个谣言毁终生。
吴敏不仅为此丢了工作,还患上了抑郁症。
但如果不是她主动出击,很可能就要一辈子活在「谣言」的阴影之下。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像吴敏这么果敢以及幸运。
回顾整个过程,我们还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谣言是什么?
你可能会问,网络上口嗨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只有郎斌二人的行径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或者说,为什么他们传播的信息算是谣言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谣言的定义。
谣言,是流传于「群体性」之间的,未被证实,不知真假的具有「消极倾向」的信息。
这里解释一下:
1、群体性。
这也就是说,两个人聊天之间的口嗨,或者是小群体之间的口嗨不算谣言。
除非,其中一个人把这段聊天记录发到了网上,而且,造成了「广泛性」传播,这就属于谣言的范畴。
对比吴敏事件来看,郎斌在群里发完消息后,这条消息又被转发到其他群里,如此循环,最后还上了新闻。
这就属于广泛性的传播。
2、不知真假,违背事实。
这一点应该很容易理解,就是「假」消息,或者是「难以」被证实的消息。
比如,事件中的那个编造的聊天记录,就是假消息。
3、具有「消极倾向」。
比如像吴敏这件事。
这个谣言的出现,对吴敏造成了不可必要的伤害,这就属于「消极倾向」。
所以,如果有人在网络上发消息,内容占有以上这三点。
那么,这条消息就属于谣言,而这个人的行为就属于网络违法行为。
回顾一下,郎斌和何源二人的行为是完全具备以上三点的。
散播假消息被广泛传播,还上了热搜,对吴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所以,他们的行为已经是违法行为了。
吴敏有权对他们提出诉讼。
二、法律意识单薄
为什么郎斌和何源敢在网上散播谣言呢?
首先,郎斌和何源肯定知道,他们所说的就是「谣言」。
但他们唯独不清楚的是,散播谣言的严重性。
或者说,他们不懂法。
在他们眼中,在群里发这种消息,就是为了「玩」。
聊天没有成本,再加上有了网名和屏幕的庇护,他们就觉得自己能在网络上肆意妄为。
但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
甚至可以说,比起现实,网络上对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还要严格一些。
因为,现实中你所说的话具有时效性。
但你在网络上说的话可都会被数据给记录了下来。
即使现在不翻车,但不保证以后不会。
三、传谣成本低
可如果将所有的错都怪罪到二人身上,还是有些片面的。
郎斌和何源不过就是参与者之一,真正在背后推波助澜的,还有其他人。
一个是媒体。
试想一下,郎斌和何源在发消息后,如果一些报道的媒体可以找吴敏核实,可能就没有后续了。
至于那些水军和营销号,他们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火。
因为只有火了,才有钱赚。
但你能说他们也违法了吗?
当然能,但是告媒体的成本可想而知。
媒体有这么多家,不可能一家一家告吧。
对于吴敏这样的普通素人,肯定无法做到。
除了媒体,还有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一群不分青红皂白的「吃瓜群众」。
在郎斌发消息的第一时间,群里的人第一时间就把聊天记录转发了。
一传十,十传百……
但是,这些网友真的在乎真相如何吗?
试想一下,当你看到你朋友转发给你的八卦时,你的第一反应是辨别真假,还是直接吐槽呢?
大部分人,肯定就是「卧槽」一句,然后就开始大论特论。
当然,不是说「吃瓜」有错。
而是要理性「吃瓜」。
在真相明晰之前,不要妄下定论,或者去攻击别人。
看到这些「瓜」时,可以再让子弹飞一会儿。
毕竟,比起造谣的成本,传谣的成本更低。
千千万万传谣者一样 ,只是个传话的人。
但是,他们所造成的的伤害,却要受害者承受一辈子。
主要资料来源
《一次「社会性死亡」》,澎湃新闻
《杭州取快递被造谣女子:「这不是一个玩笑」》,澎湃新闻
王华伟,寇辉,刘顺明.网络造谣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9(12):107-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