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无间道》不就是个卧底的故事吗,为什么成为经典?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香港不仅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之一,而且还是远东最大的毒品中转站,而这一切与当地黑帮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源头正是对中国近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红帮,即洪门。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香港帮派的变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被迫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最屈辱的一条就是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香港各帮派正是在这个历史基础上崛起,其源头正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红帮,即洪门。当时其成员在社会活动可以说是完全公开化,这点跟同时代的上海青帮公开化、合法化非常相似。

加载中…
天地会的组织结构

洪门与上海青帮最大的区别是传承非常好(见上图),最初分为莲花堂、洪顺堂、家后堂、参太堂、八马堂,正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天地会五大香堂的原型。

洪门在历史上又有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等称呼,因此其成员对外称呼并不统一,但对内一般统称洪门。值得一说的是,洪门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外分支机构致公堂,即我国民主党派中致公党的前身。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7 月),英国人在香港刚开埠不久,内地洪门便派人过来设立堂口,广招门徒,这是迄今为止香港记载洪门的最早记录。

加载中…

洪门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反清复明,因此政治色彩非常浓厚,这点在入会仪式、帮派规矩,以及早期针对成员的禁条、誓词和隐语等方面有所体现,香港一些影视剧里也经常有展示。

在中国近代历史,洪门在反帝,反封建统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里成立的兴汉会,主要成员就是来自(洪门)三合会,以及洪门衍生出来的哥老会。

英国统治香港后,发现洪门在民间有强大的聚集力量,并表现出强烈的反帝反殖民意识。于是 1845 年,港英政府颁布了《压制黑社会及其他秘密会社之条例》。

该条例最有代表的一条就是规定凡是洪门成员被抓,一律判处 3 年以下徒刑。然而,这个法案根本挡不住洪门在香港的扩张,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香港已成为洪门在华南地区的重要据点。

由于香港黑帮大多数传承于洪门,因此从港英政府开始,香港警方就把黑社会组织统称三合会(Triad Society),专门把负责反黑行动的机构命名为「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

  清末太平天国爆发,主力虽然是以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会信徒,但里面还有一股洪门力量,其首领就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罗大纲。值得一说的是,他参与起义是为了推翻清廷,而不是信上帝。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不少成员躲避到香港,一直坚持以推翻清廷为己任。1900 年 10 月,孙中山先生安排郑士良等志士在广东惠州组织起义,其中就有洪秀全的族侄,号称「三千岁」的原太平天国成员洪全福参与。

加载中…
洪全福

洪门在香港支持国内革命的行为,引起清廷的强烈不满,因此遭到港英政府的打击,为了保存实力领头人选择分化并改名,用一种工会的替代形式,同时也方便招收更多底层人民。

到了后来,香港出卖劳动力的底层人民必须加入某个工会,才可以在其势力范围内上找到工作。而洪门组织虽然得到再次扩张,但已经有了分裂的苗头。

此时的香港帮会(即洪门的工会)有着明显的地域与行业特征:义兴公司——同乡会,主要吸纳潮州和福建等地来港的人;「青年国术社」是环卫工人抱团组成的帮会;全字号帮会是小商贩抱团;胜字号是客家人为主……

到了辛亥革命前夕,从洪门分化而来的香港帮会,在利益面前把同门的忠义精神忘得一干二净,先是个人争斗,然后发展到团伙冲突,规模扩大后血腥程度也随之升级。

到了 1909 年,(洪门)三合会已经完全沦为一个有组织无纪律,散乱弱,内部相互打来打去的松散帮派。失去帮规约束的成员们开始涉足黄、毒、赌,以及鱼肉百姓。

这个时候,一位叫「黑骨仁」的三合会成员站了出来,主张洪门兄弟应该团结起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了麻烦也应该先尝试协商解决,实在商量不成再打架,总之一切要有组织有纪律。

「黑骨仁」是(洪门)三合会分化出来的一个较大的帮会——义勇堂的话事人,他的话很有分量,且对各小帮会和堂口非常有利,再加上他们早就厌烦彼此之间的血腥争斗,纷纷站出来响应。

加载中…

看到自己的提议得到同道的响应与支持,「黑骨仁」顺势召开了香港史上第一次「洪门大会」,在会议上他提倡大家要以「和」为贵,一起「和」气生财,「和」衷共济。

会议结束后,洪门分化出来的各个帮派,为了支持「黑骨仁」的提倡,纷纷在各自组织的名称上冠以「和」字,例如「洪胜会」改叫「和洪胜」,「胜和堂」改叫「和胜和」。

解放前,香港黑帮对毒品介入并不深,或者说他们只处于贩卖毒品的最低端,当时垄断毒品交易的是以犹太家族为主的洋行。另外,香港所辐射的范围主要是面向东南亚,对内陆广州影响力也有限。

当时在中国的毒品交易链里,香港也只起到交易结算的作用,原因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贩毒集团沙逊洋行联合其他资本在香港成立了汇丰银行,专门用于鸦片交易的结算。

香港黑帮四大家族

「洪门大会」之后,香港各大帮派之间「和」衷共济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后期内地洪门势力的进驻,又陷入为争夺地盘而四处开打的状态。最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形成以新义安、14K,和胜和、义群为主的四大黑帮家族。

加载中…
四大黑帮

新义安

前身是成立于 1919 年的义安帮,是当时被公认为的香港黑帮四大家族之首,主要原因是其规模最为庞大,组织最为严密。1947 年,国民党保密局将领向前在香港对义安帮进行了重组,创立了新义安。

向前娶过四个老婆,共生了 13 个孩子,其中 9 男 4 女,长子向华炎为新义安第二任龙头老大(世袭制)。另外,在香港影视圈特别有名的向华强、向华胜,尽管他们一直声称不是帮派人士,但是从不否认跟新义安的关系。

14K

「14K」由国民党军统特务葛肇煌于 1949 年在香港创立,前身是内地的「洪门忠义堂」。此人身份不简单,黄埔六期学员,官衔为中将,而他原来所属的国民党 93 师在远征军中是非常能打。     

加载中…
葛肇煌

关于「14K」的名字来源有多重意思:「14」第一是指发源地,即广州市西关宝华路 14 号,这也是「14K」成员之间的暗号;第二是指创立之初的 14 位国民党元老。

「K」第一是指国民党(KuoMinTang)的首字母;第二指「K」是指九龙(Kowloon);第三指「K」是代表「K 金」(Karat),K 金比一般的黄金更为坚硬,喻义组织的强大。

和胜和

「和胜和」相对于前两个帮会则属于本土老牌帮会,最早可以追溯到香港(洪门)三合会的洪顺堂。新中国成立后和胜和在前面两个帮派的打压下陷入低谷,甚至还出现几个把头带着手下的小弟投奔新义安的事件。

不过,随着港英政府对前两个帮派打击力度的增大,以及义群首领跛豪的落马,和胜和才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了,1974 年至 1981 年期间,和胜和在此七年间独大于香港。

义群

义群是由大名鼎鼎的「跛豪」吴锡豪创立,他是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大的毒贩,其经历曾数次翻拍成电影,最经典的就是《跛豪》、《追龙》,喜欢看香港警匪电影的朋友对此人应该不会陌生。

加载中…
吴锡豪

吴锡豪出生于潮汕地区,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在石硖尾开字花档起家(赌博),之后改为贩毒,在 60 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贩卖毒品超过 30 吨,价值 3 亿元以上。

双十暴动与廉政公署的成立

1949 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一败涂地,为了活命,大批残兵败将逃入香港。港英政府虽然没有把他们驱逐出境,但要求上缴身上武器,以难民的身份进入。

当时香港的摩星岭有一个专门收集难民的集中营,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收容了 8200 多名国民党士兵。由于港英政府处置不得当,使得当地民众意见很大,双方爆发多次冲突。

1950 年 6 月,几百个香港青年到难民营前来挑衅,国民党士兵虽然没有武器,但军人出身的他们打架还是没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找麻烦的人反被打伤 130 多人,其中不少是和胜和的帮派成员。

港英政府见此情景,并预估后期逃过来的国民党士兵人数会大增,马上做出调整,先是撤销摩星岭难民营,然后在位置更加偏僻的调景岭另设立一个大型难民营。

到了 1951 年 8 月,诚如港英政府预估,调景岭难民营人数突破 2.5 万人,而且大部分是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光棍,闲得发慌就跑到闹市到处打架生事,搞得香港本地居民天怒人怨。

此时早已在香港站住脚的 14K,以及重组后的新义安正想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看到此情此景,立马打出国民党的旗号,瞬间就招揽了大批调景岭难民营的士兵。

此后,兵强马壮的 14K 和新义安不仅强压香港本土帮派,还抢了不少新地盘,原因很简单——人多,发生火拼时只要到调景岭吼一声,片刻之间就有一大群人跟着出去。

当时调景岭难民营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王国,没有警察局,也没有其它行政管理单位,完全自治。陌生人要进来,就要先通过有军人背景的帮派分子层层审查,而港英政府想要进去抓人压根没门。

值得一说的是,香港的毒品问题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恶化,原因是崛起后的 14K 和新义安与金三角以军护毒,以毒养军的国民党残军搭上关系,展开毒品买卖与中转的合作。

1956 年 10 月 10 日,港英政府觉得调景岭难民营环境实在脏乱差,而且贴满国民党党旗和标语,还有不少蒋介石的画像,有碍观瞻,于是派卫生管理署的职员去清理。

很快,卫生管理署的职员清理标语和画像消息传到了 14K 第二任龙头老大葛志雄(葛肇煌的儿子)的耳朵里,他骂了一句:「干他娘的鬼佬」,然后派出 500 多帮派成员前去围攻。

卫生管理署的职员哪见过这种阵势,当场就吓得瑟瑟发抖,立马将之前撕下来的画像和标语重要贴了上去。但 14K 成员并不满足,他们本来就是想借机闹事的,趁机提出三大要求。

第一,买 10 万头鞭炮;

第二,在政府大厦外悬挂蒋介石画像和国民党党旗;

第三,登报道歉,清理的卫生管理署职员要下跪道歉。

这些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条件,港英政府断然不会答应,他们向伦敦汇报之后,决定用武力解决。先是宣布戒严,然后迅速派警察增援,下午又出动 400 多防暴警察,发射催泪弹等将围攻的 14K 成员驱散。

加载中…
驱散现场

14K 没有怂,当天下午 6 点他们重新调集人马,四处打砸抢烧。在一支娘子军高唱《反攻大陆》、《几时回家乡》等歌曲声中,一些帮派成员还冲进一家工厂打砸抢,期间还轮奸了一名女医护人员。

这场暴乱,直到 10 月 16 日才被完全平息,共造成数百人死伤。事后,港英政府共逮捕 1000 多名 14K 成员,并顺势成立「三合会调查科」,专门打击影响社会安定的帮派。

14K 虽然通过这场暴乱「扬名天下」,但后期经过港英政府的多轮打击,开始分裂。葛志雄已经沦为名义上的老大,下面的 36 个分支各自为政,不过对外还是统称「14K」。

港英政府虽然通过武力镇压暴动,以及后期持续的打击,暂时压制了包括 14K 在内的黑帮嚣张火焰,但同时造就了香港四大华人总探长与香港四大黑帮家族的相互勾结。

彼时的香港,有着「警察管黑帮,黑帮管治安」,以及「警匪一家」的说法。而对于不明事理的在港英国人来说,也非常迷惑,明明是黑白对立的两边,为什么都拜关二爷。

一名香港华人警察曾这样给自己的英国上司解释道,黑帮出门前拜的是黑鞋关公保平安,而我们出门前拜的是红鞋关公保平安。他并没有预料到,拜关公的习俗居然从这个时候起发生了变化。

最让人无语的是,香港黑帮成员还把三国刘关张三兄弟跟不同的毒品对应起来:张飞是黑脸,其对应的毒品是鸦片膏等;关二爷是红脸,对应的毒品红丸(吗啡类毒品);刘备脸白点,对应的毒品是白粉(海洛因)。

香港四大华人总探长分别是吕乐、颜雄、韩森和蓝刚,其中吕乐最为人熟悉,因为拍过很多以他为原型的电影,例如刘德华主演的《五亿探长雷洛传》、《追龙》,以及梁家辉主演的《金钱帝国》。

加载中…
吕乐

吕乐于 1920 年出生在海陆丰,后随家人一起偷渡到香港,在日本人占领香港期间成为警察。双十暴动期间,他因为平叛反黑有功当上新界区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华人探长。

在警匪勾结的年代,吕乐对同为潮州人的跛豪非常照顾,不惜动用权力压制势力正旺的 14K 与新义安,致使「义群」异军突起,迅速跻身成为香港四大黑帮之一。

而吕乐之所以能成为香港四大华人总探长之首,以及黑白两道最有影响力的人,与他在任期间,结合自身研究的一套哲学理念,建立了一套警匪勾结,贪污的完善机制有密切关系。

当时香港警察各个部门都捞偏门(贪污),但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经常出现前面一波刚收完钱,后面又来一波要钱,搞得连黑帮都怨声载道,两边对立情绪严重。直到吕乐这套机制出来之后,才有了「警匪一家」的说法。

吕乐当总华探长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连英国上司都不放在眼里,因为没有他,香港社会都不会稳定。值得一说的是,吕乐有一个叔父叫吕六,是一个帮派大佬,他有个女儿名叫吕杏华,正是新义安第二任老大向华炎的妻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警匪勾结,贪污腐败实在太厉害,导致香港民怨沸腾,港英政府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反腐问题,就会危及在香港的统治。于是,在 1974 年成立了廉政公署(ICAC),首要肃整的对象就是香港警察。

加载中…
ICAC

香港廉政公署(ICAC)创造了世界反贪的奇迹,从 1974 年到 1977 年,大批香港警察被控涉嫌贪污,把当时的整个警察群体弄得人心惶惶,毕竟没有几个干净清廉。

1977 年 10 月,香港廉政公署(ICAC)再次以集体贪污罪拘捕了 140 名九龙区警员,随后又抓了 30 多名警官。结果这一步跨得太大,导致全香港 2000 多名警察上街游行罢工,逼得港督没办法,发布「特赦令」。

在反贪腐的同时,港英政府也对警察内部俗称「O 记」的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进行了大换血,并再次展开严厉打击黑社会犯罪的行动,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逮捕了跛豪,导致「义群」帮的彻底毁灭。

加载中…

而香港警方最贪污腐败的四大华人总探长通过一些内部消息,提前「急流勇退」,全部逃走了,没有一个归案。其中 5 亿探长吕乐过得最为滋润,躲到台湾投资很多房地产。

香港廉政公署(ICAC)成立三年后,警界贪腐风气大为遏制,黑白两道彻底分家,再次退回势不两立的状态。此后,香港黑帮正式告别曾经的疯狂时代,开始走上洗白之路。

洗白与北上

1977 年之后,香港警界贪腐问题得到根本改变,同时黑社会组织的嚣张跋扈也得到遏制,但并没有因此陷入低迷,只不是在形态上发生重大变化,传统那套古惑仔一样的打打杀杀基本没有了。

因此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黑社会还得到迅猛发展,他们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精英行业,例如警界、政界、商界、影视界等等,走上一条疯狂的洗白之路。

香港有一个在影视剧中经常扮演帮派大佬的明星——陈惠敏,他的人生轨迹就很好地诠释了香港黑社会组织的变化,从帮派成员到警察,再到电影明星,然后到生意人。

加载中…
陈惠敏

陈惠敏从小就加入了黑帮(14K),在 17 岁那年,他选择去报考警校并被录取。当然,这并不奇怪,此时正是香港警匪勾结最厉害的时候,黑白两道像是一家人。

1965 年,陈惠敏从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实习狱警,没多久就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香港皇家警察,编号「8872」。他的这段经历,可以说就是电影《无间道》里反派刘建明的真实写照。

加载中…
陈惠敏

只不过陈惠敏没有刘建明那么好运,在警察系统一路高升,而是几年后,查出有黑社会背景,被直接辞退了。其后他开始涉足演艺圈,由于很能打,又有黑白两道的真实经验,逐渐出名。  

陈惠敏在某次采访中坦诚地说过,他在 14K 级别很高,是双花红棍,这个类似于孙中山在洪门致公党的红棍一职,然后还揭露了很多香港娱乐圈跟黑帮之间的事情。

诸如:60 年到 70 年,除了几个大公司,其他香港电影公司全是黑帮所开,演员大多数也是帮会成员,或是拜了码头。

刘德华曾经被黑社会成员用枪指着脑袋拍戏,虽然事后没有报警,但是事情传出去后,该名成员还是被警方逮捕了。

刘嘉玲被黑社会绑架并拍裸照确有其事,但没有遭受强奸,网上流传的视频是水房(某个帮会的名称)一个吸白粉的 49 烂仔弄的假视频。

进入 21 世纪后,香港黑帮开始涉足大陆,想开辟新的天地,即所谓的北上。2013 年 3 月 28 日晚上,深圳福田区的一家高档酒楼高朋满座,表面上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当时,酒楼是被人以婚庆名义包场,实质上是香港黑帮在举办庆功宴,庆祝外号为「肥坚」的人选举成为「和胜和」四大「坐馆」之一,现场还专门请来专业的舞狮队伍来助兴。 

正热闹的时候 ,350 名深圳特警突然冲入会场,逐一包围各席宾客。原来深圳警方接到香港警方情报(和胜和的警方卧底提供),声称最少有 80 名黑社会背景人士在深圳一家酒店举行庆功宴。

事后深圳警方透露,当天有 160 名黑帮成员被捕,其中最少有 14 个黑帮「大佬」被通宵扣查,这里面就有陈惠敏。此外,此次抓捕有很多情节值得细品。

1、香港黑社会的洗白

2、香港黑社会的北上

3、无间道,此次是香港警方派到黑帮的卧底弄到的情报

4、香港黑社的龙头老大选举

目前香港实力较大的三大帮派,分别采用着不同的选龙头老大的方式,新义安是世袭制;14K 是元老制;和胜和则是 2 年一届的选举制。前两者较为稳定,没有意外的话,基本不会出乱子。

而「和胜和」一到选举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问题,各堂口之间常常因为选老大的事而打起来。因此每当到坐馆老大选举的时候,无一例外都要被警察包围带走不少人去调查。

2011 年「和胜和」选举还没开始,就搞得沸沸扬扬,参选者无数。最后几个元老怕出乱子,做了两个决定 :第一、帮中资历未满十年的门生不能当候选人;第二、开会的地址改到大陆。

而陈惠敏身为「14K」的红棍去参与「和胜和」的聚会,是以受邀嘉宾身份。被捕后,他跟深圳警方解释自己参加的原因,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知道你是 14K 的,不过还是请你配合检查。」

5、对涉毒抓得最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此次被捕的 160 多人,不管是谁,全部先去尿检,如果显示阳性吸毒,一概先关起来。如果现场查获到了毒品,先在深圳坐完牢,然后再移交给香港警方继续审讯。

当时香港不管哪个帮派,尤其是一些从事贩毒、制毒的黑帮成员,特别害怕在大陆境内被抓。因为都知道这边禁毒严厉举世闻名,数量大可以判死刑。而在香港犯涉毒案,主犯往往比较容易逃脱。

例如在 1993 年,香港警方查获了一件 340 公斤的海洛因大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主犯并没有定罪。实际上,即便定罪最多也是跟跛豪一样,判个接近无期徒刑的样子。  

爱国还是当汉奸?

1997 年,香港黑社会成员在街头打打杀杀的行为已经绝迹,很多在回归之前就开始主动转型,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做合法生意,例如前面所说的陈惠敏大佬很早就布局做红酒生意。

但是有一些黑帮成员更精明,他们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向政治领域渗透 , 一些大哥级人物利用其董事长或总经理的身份 , 直接或间接地给政界施加影响 ,或是操纵、干涉基层议会的选举。

香港媒体曾经做过统计,某区的议员选举,约有 13% 是黑底人物 , 其中 30 人当选为区议员。而这些议员后面的黑手是被称为「黑金特首」的肥佬—黎智英,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黎智英,1948 年在广东出生,12 岁偷渡到澳门,然后到达香港。没有文化和特长的他,早期在 14K 的某个堂口做 49 烂仔,负责跑腿向各堂口送白粉(海洛因)。

在此期间,黎智英结识很多黑道人物。没多久后,他就在九龙深水埗区做拆家(分销商),类似自立门户。随后,又与金三角毒贩搭上关系,贩卖双狮踏地球品牌海洛因,赚到第一桶金。

上世纪 70 年代 ,香港黑帮遇到严厉打击,黎智英开始洗白自己,他先是利用贩毒赚来的第一桶金,进军制造业,创立了一个大家熟知的「佐丹奴」服装品牌。

然而制造业并不好做,一段时间之后,黎智英把「佐丹奴」服装品牌股权全部转手出售。之后,在 1990 年、1995 年分别成立了《壹周刊》和《苹果日报》,摇身一变成了传媒大亨。

此外,黎智英并没有放弃手上的黑道资源,他纠结大量帮派成员,背地进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陆非常流行的香港地下六合彩。当然,也少不了走私毒品、枪械,以及协助不法分子偷渡出境等。

除了黑帮背景、传媒大亨,黎智英还有另一个让人熟知的身份,就是香港四大汉奸之一,躲在幕后出钱出力煽动香港青年、学生上街占中、反修例等非法示威活动。

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黎智英并不是一个伟大无私的人,旗下两个媒体的发行量根本支撑不起占中,反修例等非法示威活动。那么问题来了,他提供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

关于这个问题,凤凰卫视曾经深度报道过,黎智英就是依靠煽动占中、反修例示威活动而大发横财。例如在占中活动发起前,黎智英就投巨资买空港股,然后通过港股暴跌获利超 10 亿元。 

一位股票公司老板透露:9 月 25 日前后,黎智英在三大行一共空了约 2000 张期指,部署完毕后,「占中」行动突然于 28 日提前启动,黎智英即高调支持,旗下的《苹果日报》大肆煽动上街,并每天向示威者提供大量餐食。

而 2019 年香港爆发的「反修例」大游行,黎智英通过帮会马仔给一些参与的重要头目每人每天酬劳为 5500 港币。这些钱其实是由背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提供,总金额高达2亿美金。

加载中…

另外,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有帮派分子在暴乱现场向年轻人派发号称是「救肺散」、「咽痛饮」的粉末包,包装上写满可补充体力、令人活力充沛等字句,很明显就是具有兴奋作用的毒品,其源头直指黎智英的贩毒渠道。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香港黑帮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一直随着政局形势而转型,传统的街头打打杀杀已经绝迹,他们开始渗透社会各个行业,依然对香港有着深远影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无间道》不就是个卧底的故事吗,为什么成为经典?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