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和美国都有哪些博弈?

1993 年 8 月 2 日,晚上 19 时 30 分,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东口。

一艘满载集装箱的灰蓝色货轮缓慢地行驶在暮色之中,船头两个大大的汉字「银河」,表明了它的名字和身份。

突然间,随着哗啦哗啦一阵巨响,巨大沉重的铁锚被抛下了,「银河」号静止在海面上。

没有台风预警,主机也没有发生重大故障,而且正处于狭窄海峡那股强劲的潮流之中,贸然抛锚很不安全。

一定发生了什么极不寻常的事情。

答案就在不远处。

就在附近的海面上,有两艘军舰尾随「银河」号,虎视眈眈;

空中还有几架军用直升机来回盘旋,肆意窥伺。

它们身上的英文字母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它们来自美国。

没错,中国货轮「银河」号正是因为受到美国军舰的胁迫而被迫停止航行!

美方想干什么呢?他们是蓄意挑衅,还是想挑起冲突?

霍尔木兹海峡各国轮船络绎不绝,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是疯了吗?

还是说,「银河」号上面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黑暗秘密,被他们发现了?

1

「银河」号只是一艘再普通不过的集装箱班轮。

它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

1993 年 7 月 7 日从中国的天津新港出发,开始它的第 81 次航行,按照计划,要途径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预计 8 月 3 日抵达阿联酋的迪拜港,沿途卸货装货,最后前往沙特阿拉伯的达曼港和科威特的科威特港。

一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出发半个月后,7 月 23 日,「银河」号如期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装卸完毕,再次开航,直奔波斯湾第一港口迪拜港。

但奔波在茫茫大海的「银河」号不知道,恰恰是在这一天,它的名字在遥远的北京变成了一枚等待引爆的炸弹。

7 月 23 日,美国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了中国外交部国际司的官员,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信息:

美国政府掌握了确切的情报,7 月 15 日从大连港出发的中国货轮「银河」号,装载了运往伊朗阿巴斯港的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

美国大使宣称,这两种化学品可以用于制造化学武器,是违禁的原料。「银河」号是给美国的敌人伊朗送对付美国的武器去了。

因此,他要求「银河」号立刻就地停驶,让美军登船检查。

中方的反应,首先是大吃一惊。

要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化学武器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银河」号若是真的装载有违禁化学品,难免会引起美国的严阵以待。

万一擦枪走火,中美之间爆发武装冲突也不是不可能的。

然后是难以置信。

前一年,中国政府签署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虽然全国人大尚未通过,但中国政府早在 1990 年就实施了禁止和限制的措施。

一艘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中国货轮,又怎么会触犯法律干这种事呢?

再说,美方提供的这份情报也有蹊跷之处。

它言之凿凿地说「银河」号从大连港出发,事实上「银河」号是固定跑中东航线的,出发地从来都是天津新港,目的地也不是美方所说的阿巴斯港,而是科威特港。

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阿巴斯港根本就没有可供集装箱船停靠的专用码头。

连如此简单的事实都弄错,这份所谓的情报,真实性还值得相信吗?

综合考虑,中方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美方「就地停驶」的要求。

他们没有真凭实据,让我们停就停,这不是欺负人吗?

不过,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银河」号真的清白吗?

中方当然也隐隐有一点担心。

万一有货主利欲熏心,果真利用「银河」号出口违禁化学品呢?那可就陷我们于全面被动之中了。

因此,在提出强烈抗议的同时,中方也暗自在「自查自纠」,紧锣密鼓地对「银河」号装载的货物重新进行了全面调查。

当时,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是外交部最年轻的副司长,他带队彻底调查有关港口、代理公司和货主,一一核对货物的舱单和货单。

结果让他松了一口气——

单子全部对得上,没有发现美方所说的两种化学品。

沙祖康这才感到,此役有了不屈从于美方的底气。

正当外交部松了一口气,打算继续进行外交交涉时,美国人做了一个令全世界大跌眼镜的决定:

他们动用了军事手段。

8 月 2 日,离迪拜港还有一天航程。

这一天早上 8 时,「银河」号的值班船员突然发现,空中出现了一架直升机。

它越飞越近,最后竟然盘旋在「银河」号顶部十几米的上空。

这架美国直升机通过高频电话不断询问「银河」号的船名、船籍港、航向、航速、装货情况、装货港和目的港等等,还伸出相机镜头,居高临下地把「银河」号拍了个遍。

一直忙乎了两个半小时,直升机才依依不舍地飞走。

还没完。

没过多久,一艘美国的大吨位巡洋舰从「银河」号右舷包抄过来,连上面的导弹发射架都看得清清楚楚。

随后,另一艘也贴了上来,步步紧逼「银河」号。

「银河」号的船员刚察觉到不对劲,就马上收到了前方迪拜港代理公司的消息,说阿联酋政府不同意「银河」号进港。

船上的所有人都懵了。

虽然这时候「银河」号已经成了全球媒体的焦点,但身为主角的他们漂流在海上,对外界的纷扰一无所知,依然被蒙在鼓里。

他们不知道,堂堂美国军舰为什么偏偏跟一艘小货轮过不去。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好端端的,为什么会被别人当做瘟神一样拒之门外。

直到晚上 19 时 30 分,「银河」号终于收到来自国内的指示,船上所有人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来自国内的指示很明确——暂停前进,就地抛锚。

在事态不明朗的情况下,静待其发展是最保险的做法。显而易见,这个指示不是中远公司有资格做出的,而是来自最高层。

船员们意识到,被耽误船期而导致的商业损失,此时已经算不得什么,他们即将面临另一项重要得多的挑战。那是一场事关国家主权的政治斗争。

这一刻,他们就是代表国家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

可是这个战场远离祖国万里,孤悬海外的他们,顶得住对手的压力吗?

2

被铁锚牢牢拉住的「银河」号,船首在海潮的冲击下不断改变着方向。在虎视眈眈的美国军舰衬托下,它显得特别孤独而弱小。

在波斯湾酷暑的四五十度高温之下,船上的中国船员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轻柴油只能勉强再支持四五天。没有油,海水淡化器就用不了,全部可饮用的淡水不足十天用量。

洗澡是不可能的,甚至为了节约用水,除一个用海水冲洗的应急厕所之外,「银河」号关闭了其他所有厕所。

蔬菜所剩无几,食物短缺。伙食标准被迫实施最严格的供给标准。

更艰难的,是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由于美国军舰的电子干扰,所有对外联系都中断了。谁也不知道,心理上紧绷的弦还要绷多久。

「银河」号抛锚之后,8 月 4 日,中国外交部向美方通报了中方的调查结果,明确指出美方的「情报」严重失实,并且提出严重交涉。

但是美方并没有接受中方的解释,他们对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可有信心了,一口咬定「银河」号上面一定有违禁的化学品。

中美双方的交涉,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中方说,你说有,那你拿证据出来。

美方说,好啊,那你让我上船搜。

中方说,上船搜可以,但不能想怎么搜就怎么搜,万一搜不出来,你不甘心,非要栽赃到我头上,怎么办?必须找个能作证的人。

美方说,我现在有三种解决办法:第一,「银河」号找个就近的港口停泊,等候「发落」;

第二,就地停驶,马上让我们登船检查;

第三,立即掉头,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我就不追究了。

看起来,美方给出了三条路任由我们选,实际上这三条路暗藏玄机,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第一种办法,看似容易,但是针对「银河」号的传闻已经天下皆知,在美方的压力下,波斯湾各国的港口纷纷拒绝「银河」号进港靠岸。

不行。

第二种办法,则实在过于屈辱,这口气又怎么咽得下?退一万步说,哪怕中方同意,可美方似乎也忘了,集装箱船不停靠在专用码头上,是无法装卸和检查的。

肯定不行。

看起来,美方就是希望把「银河」号逼得选择第三种办法——开回中国。

可是如果「银河」号真的掉头回到国内港口,固然可以避免美方登船检查,但那就意味着默认了美方指控的罪名,从此「运送化学武器原料」的帽子可就甩不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无论如何都不行。

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就这么耗上了。

没想到,这一耗就耗了大半个月。

在这大半个月里,美国军舰每天都绕着「银河」号来回巡视。

「银河」号的船员们也不害怕,你巡视我,我就反过来把你的各种动态都详细记录下来,还趁机对「银河」号好好做了一番维修保养,随时准备一接到上级命令就行动。

船长还下令船员,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来。

美国军舰也曾经表示过「友好」,向「银河」号提出可以为他们提供油、水和食品,不过遭到了「银河」号全体船员的拒绝。

这事就该这么干。

不能既让你挑了事,又让你卖了乖,两头便宜都占了,被你欺负了还要受你的小恩小惠,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不过船员们受的苦,自己人都看在眼里,中方也在心急如焚地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交涉,「银河」号终于在霍尔木兹海峡以外抛锚十几天后,获得许可向西南方向行进了 8 海里,再次停泊在阿曼海公海上,还从阿联酋方面得到了一些补给。

但是中方很清楚,这些不是彻底的解决之道,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让「银河」号进港靠岸。

一开始,中方提出由中国和阿联酋组成联合检查组,美方以阿联酋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检查。

不过阿联酋和中国、美国的关系都不错,两边都不想得罪,婉拒了中方的要求。

这一步又没走通。

僵局如何才能打破,谁心里也没个底。

看起来,「银河」号结束磨难的日子依然遥遥无期……

即使如此,中方也坚持之前做出的决定,毫不动摇:

哪怕情况再复杂,处境再艰难,「银河」号也不能撤退回国!

我们一定要证明,身正不怕影子斜。

万一波斯湾没有一个港口愿意让「银河」号停靠,那就宁可一直往前开,开过大西洋、开到欧洲去!

3

事情在第 24 天,终于出现了转机。

沙特阿拉伯的达曼港最终向「银河」号打开欢迎之门,同意靠港。

于是在 8 月 26 日,中午 12 时 40 分,在美国军舰和飞机的「保驾护航」之下,「银河」号终于开进了达曼港,安全靠岸。

但全体船员来不及喘口气,因为达曼港的所有情形都在表明,靠岸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

相反,更严峻的局面在等着「银河」号——

「银河」号的泊位周围 300 米乘 400 米的范围内,被集装箱包围封闭起来,进入泊位要经过几道有士兵执勤、机枪把守的关卡;

不到百米外是几艘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军舰,海上还有快艇在巡视。

显而易见,这一定是美方安排的。

美方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在开展检查之前那批「违禁化学品」被偷偷运下「银河」号,所以他们绝对连一只苍蝇都不许飞出去。

8 月 26 日这一天,沙祖康率领由六人组成的中方检查组也到达了达曼港。

他们有备而来:带来了「银河」号这一趟航程的几千张提单、货单、舱单,还带来了沙祖康在北京就写好的一份检查报告,报告在时间和签名处留着空白,就等着填上去了。

这说明,中方对「银河」号的清白是深信不疑的。

一到达曼港,中方就和美方、沙特在达曼港举行了三方会谈,重申中国严格履行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讨论检查的目的、范围和程序。

经过九个小时的谈判,三方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审阅「银河」号的货单,找出美方声称的运往伊朗的二十几个集装箱,进行外观检查,对其中有疑问的,再卸下开箱检查;

检查结束后,三方在报告上签字,将结果公之于世。

也就是说,中方经过权衡,两害相权取其轻,忍辱负重地同意了对「银河」号进行检查的要求。

必须承认,在当时当地,这是最合理的选择了。

既然对自己有信心,那就用真凭实据来打怀疑者的脸吧。

揭开真相的日子总算到来了。

8 月 28 日,早上 8 时,三方代表来到码头。

这时候的码头,气氛异常凝重,荷枪实弹的士兵、长枪短炮的记者,都顶着烈日下的 65 度高温,簇拥在码头上。沙祖康倒是气定神闲,穿了一件短袖白衬衣,显得很轻松。

9 时 20 分,三方代表登上「银河」号。10 时,检查正式开始。

「银河」号的名声,不,中国的名声会不会有损,就看接下来的检查结果了。

4

美方派出了五个不知是特工还是军人的人员上船负责检查,此外还有三个沙特士兵。

中方人员则由大副和三个水手带领他们下到货舱,查找美方口中计划运往伊朗、装有违禁化学品的集装箱。

看起来,美方是真的相信「银河」号上有违禁化学品,因为他们的人员不顾高温,身着防化服和防毒面具,手提各种仪器,全副武装,如临大敌。

「银河」号的船员看天气简直要热得人发昏,好心劝说他们摘下防毒面具透透气,他们竟紧张地连连摆手,「No、no、no!」

美方之前宣称,根据中央情报局特工历时一年挖到的情报,违禁化学品就藏在运往伊朗的两个集装箱里面。

他们甚至出示了那两个集装箱的箱号。

中央情报局果真不是信口开河,「银河」号的货舱里确实有那两个集装箱,箱号也完全对得上。

莫非,情报无误,「银河」号另有连中国外交部也尚未获知的隐情?

美方人员一马当先钻进货舱,有意撇开中方人员,急切搜寻那两个集装箱。当他们终于找到后,面露喜色,马上要求开箱检查。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开箱自证清白,美方是誓不罢休的。

第二天,8 月 29 日上午 10 时,两个集装箱被移出货船,吊下码头。

在三方代表的眼皮底下,第一个集装箱被打开了。

里面的景象引起了现场的一片哗然。

没有吓人的危险武器,也没有骷髅头标志的密封容器,有的只是貌不惊人的一个个纸箱。

拆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塞得满满当当的一副副扑克牌!

美方人员战战兢兢的样子与人畜无害的扑克牌形成的强烈反差,简直要令人喷饭。

美方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们认定,既然这两个没有,那就一定在别的箱子里,于是坚持要求其余 21 个运往伊朗的集装箱也必须开箱检查。

那 21 个集装箱也被打开了。

就像开盲盒似的,开一个,没有,再开一个,又没有……那 21 个集装箱里面装的,都是一些用麻袋、纸箱和木箱装的文具、日用品、小五金和五颜六色的染料等等。

什么化学品,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从国内装载运往伊朗的集装箱全部检查完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如何收场?

美方不死心,提出要检查从中国香港、新加坡中转和雅加达出口到伊朗的另外 43 个集装箱,那才算数。

事已至此,干脆也不多加阻拦,你要查,便敞亮开来让你查个够。

第三、第四天,也就是 8 月 30 日和 31 日,美方继续「开箱游戏」。

事实上,即使在这个阶段查出什么,和中国关系也不大了,因为都是在新加坡和雅加达等境外港口装的货,但哪怕如此,「银河」号也敢拍胸脯说自己尽到了监查之责。

没想到,这一天的「开箱」出现了意外的景象,美方本来越来越消沉的情绪又被撩拨起来了……

当一个集装箱被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好多个铅封黑漆罐。

在场的都是航运行家,一眼就看得出来,这种罐子正是用来装液体的。

所有人都知道、却没有人说出口的一点是: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两种违禁化学品就是液体。

难道说,罐子里装的真是那两种美方苦苦寻觅的东西吗?

 

美方人员欣喜若狂,立即撬开罐子,取出里面的液体进行化验。

他们专门从美国带来 6 克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的样品,如果集装箱里面的化学品在化验时显示的曲线与样品的一致,即可断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那么,「银河」号装载违禁化学品的指控就坐实了。

所有人都盯着仪器上的曲线。

可惜啊,美方梦寐以求的那条完美吻合的曲线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那十几个顶着技术顾问名头的美方人员,有美国国务院的,有海军的,有海运专家,也有化学专家和防爆专家。

他们本想着一旦确认了指控,就各司其职针对中方开展下一步行动,可现在,个个都很泄气。

他们依然非常执着,把取得的化学品第一时间用军用飞机送往华盛顿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化验,满心期望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但过了几天,实验室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品,既有染料,也有农药,还有松节油,就是没有能够用来做化学武器的东西。

到了这个地步,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盘赌局谁输谁赢了。

但美方此时的心理已经和赌徒没什么两样,顽强地拒绝认输,妄想再下一把翻盘。

 

9 月 1 日晚上,三方代表又召开了会议。

这一次,美方撕毁了之前达成的协议,提出只检查运往伊朗的集装箱是不够的,「银河」号装载的全部集装箱都要开箱接受检查!

中方明确回应:「美方节外生枝,在没有出具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遵守协议,任意要求扩大银河号的检查范围,这涉及第三方货主权益问题。

美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毫无道理,对由此产生的结果,美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可美方硬是不改口,说中央情报局特工从工厂到码头一直都在盯着那批违禁化学品。

「银河」号停靠在新加坡时,特工还扮成船舶代理人上船看过货单,违禁化学品的名称历历在目。所以绝对不可能凭空消失,一定是被掉包了。

他们还说,如果中方拒绝全部检查,美方就不能公开承认「银河」号未装载违禁化学品。

中方考虑到,第一阶段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如果不同意美方现在的要求,他们就会连第一阶段的检查结果都推翻。再三权衡,中方最终同意再次扩大检查范围。

不过,中方也提出了三个条件,要求美方必须做到:

第一,以书面形势承认迄今为止的检查结果,即所有发自中国的 49 个集装箱(包括全部由中国运往伊朗的货物),没有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两类化学品,以此作为第一阶段检查工作的结论;

第二,承诺完成对「银河」号的检查后,与中方和沙特阿拉伯代表共同签署检查结果报告;

第三,承诺将上述检查结果通知「银河」号预定停靠港口的有关国家政府,确保「银河」号顺利进入有关港口卸货。

为了最后一搏,美方也只有答应了。

接下来的两天,孤注一掷的美方像抄家似的,把「银河」号装载的一共 782 个集装箱,无一遗漏全部查了个底朝天。最终的结果却没有丝毫改变,依然是一无所获,每一天的验货记录单上全部是中文、英文、阿拉伯文书写的「无」。

如果说「银河」号上真的有过违禁化学品,那唯一的可能,只能是美方带上船的那 6 克样品了。

尽管他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是「银河」号的清白是确凿无疑、不可辩驳的!

这一仗,我们挺住了。

5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说,「银河」号事件是「美国方面根据错误的情报,进行了错误的分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采取了错误的行动」。

认赌服输。美方在「银河」号事件上栽了跟头,就必须承担所有责任。

9 月 4 日,下午 13 时,中国、美国、沙特阿拉伯三方代表在沙特军舰上正式签署了「银河」号检查报告。

美方代表落下沉重的签字笔那一刻,也就是「银河」号以及它身后的所有中国人讨回公道之时。

加载中…
沙祖康代表中国和美国、沙特阿拉伯在检查报告上签字

关于这份报告,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报告是沙祖康在北京就写好了带到沙特去的,只把日期和名字留着空,等美方签字。他很有信心,检查结果必定就是如此,「你就是不信,非要浪费这个时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没想到,检查结束后,美方提出了修改报告的要求。

沙祖康一下子就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想搞阴谋是不是?倒要看看对方能整出什么幺蛾子。

谁知道,美方的修改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美方没有否认检查结果,反而在报告上加重了语气,添上了「经彻底的核查」、「断然表明」、「根本没有」等表述。于是,报告成了这样子——

「X 月 X 号到 X 月 X 号,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组成政府协查组,进行了核查。结论如下:经彻底的核查,断然表明根本没有亚硫硒氯和硫二甘醇这两项化学品。」

沙祖康觉得不可思议。「我当时一看,神经病犯了你,有你这么写的吗?因为太好了,好得使我怀疑后面有阴谋。」

其实没有什么阴谋。这个举动恰恰说明的是,美方内部的种种矛盾。

情报是中央情报局提供的,可检查工作是国务院负责的;「银河」号事件大失脸面,日后找人背锅,国务院一定要证明自己的活是做到位的,失败的根源是情报的失实。

后来事情也确实如此。中央情报局的二把手因为「银河」号事件而被撤职。

在签署检查报告的同时,中方也向美方提交了正式索赔 1344 万零 84 美元的要求。不过,这笔钱美国政府并未赔偿。

虽然「银河」号经受了最严格的检查,但由于美方对此投入的赌注实在太大,很多人都不免疑惑,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总不该如此错得离谱吧,莫非「银河」号的船员们真有瞒天过海之术?还是他们在航程中偷偷把违禁的化学品倾倒进茫茫大海之中?

这种猜测也太不着边际了。

要知道,一个空集装箱就有 4 吨重,没有码头上的专门机械,是根本不可能把整个集装箱扔下海的。

关闭的集装箱,门上除了铅封标记之外,还有铁丝捆紧,航行中根本无法打开。

9 月 24 日,凌晨零时 25 分,「银河」号在漂泊两个多月后终于返回中国。

「银河」号事件也以中国在全世界面前争回公道而告终。

虽然落幕多年,但是「银河」号事件的阴影仍然纠结在许多人心里,挥之不去。

许多人甚至认为,近三十年来中国所遭遇的奇耻大辱,「银河」号事件可以排进前三位。

就连沙祖康,在时隔十三年后回顾「银河」号事件,也连说了十七个「窝囊」。

加载中…

平心而论,「银河」号受到的对待的确是极其不公正的,美方仅凭随意指控,就能登船成功、肆意检查,无疑是欺人太甚的做法。

但中方的合理忍让,却也是当时当地的最优解。舍此之外,别无良策。

更何况,辱人者自辱。只要我们自己保持住内心的强大,行事有理有节,这个所谓的「耻辱」,也不必至今耿耿于怀。

而美方在这起事件表现出的无能、无理与蛮横,也真真切切地被全世界看在眼里。

说起来,中国未必赢,可美国是真输了。

 

 

参考资料:

《「银河号」调查纪实》,陈文如,《瞭望》1993 年

《震惊中外的「银河」号事件内幕》,于海东,《航海》1994 年 2 月

《「银河号事件」始末》,米德,《文史精华》2001 年 5 月

《沙祖康回顾「银河号」事件:结果让美国人颜面尽失》,央视《面对面》,2007 年 2 月 12 日

《沙祖康回顾银河号事件始末:弱国无外交》,凤凰网,2009 年 10 月 13 日

《「银河」号事件始末》,雷海,《航海》2016 年 1 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中国和美国都有哪些博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