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每次吵架都会分手,怎么办?

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我和大家分享了长期关系中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差异和处理差异。

不过我也收到一些小伙伴的私信,说很多时候自己就已经很累很委屈了,没那么多耐心和精力去这样地理解对方,情绪一上头就是想吵架,每次吵架就会伤害感情,怎么办?难不成得憋着吗?

当然不是,吵架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怎么吵——我今天就来教你,怎么吵架才能越吵越甜蜜。

我们可能从小到大经常会听到一旦夸两个人感情好,大家总会说:他们真是恩爱,那么多年来都不吵架不脸红的。

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情侣都都会吵架,甚至争吵冲突本身是促进亲密感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矛盾和冲突可以暴露感情里潜在的问题——只有问题暴露出来了,双方才能理解关系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才能引起重视,一起去寻找解决方案。两个人也会在这样不断处理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契合——所以,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忍,不要等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大,最终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那为什么有一些情侣吵架会吵到分手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会正确地吵架,不会正确地处理冲突。

两个人一旦进入长期关系之后,就不应该是「等着对方来投喂自己、满足自己」这样一种巨婴状态,而应该是「拉起手来一起经营生活,相互支持,面对外界的挑战」这样一种关系。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战友对不对?因此,我们如果要经营好一段长期关系,一定要有合作的心态和能力,在吵架的时候也一样。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关系里幸福感高的情侣,能够在吵架过程中进行建设性交流,找到问题根源去想办法解决。划重点:两个人的争吵不只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聊,遇到矛盾,我们怎么做才能在冲突中从对立走向合作,让矛盾变成升级感情的契机。

要达到把矛盾变成升级感情的机会这个目标呢,我们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有效沟通」。

沟通这个概念很常见,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不理解它意味着什么。

首先,两个人沟通呢,肯定是想完成某个信息的传达和接收。而有效沟通,是需要确保信息传达者准确地把信息传递出来了,信息接收者准确地理解了信息。

换句话说就是「说明白」和「听明白」。你可能觉得听和说不是一件难事,事实上,我见过的大部分情侣常常既不会听也不会说。

我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和他说话还不如对着墙壁说话。」「我俩一吵起来就会火气不断升级,容易杠上。」「他就知道这样胡搅蛮缠地冤枉我。」这些都是沟通中信息传达不到位造成的,让两个人加深误解,加深矛盾。

这篇文章,我会带着大家从「我要怎么说,对方才肯听」,以及「我要怎么听,对方才肯说」两个方面来说说怎么打通有效沟通的渠道,培养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合作能力。

一、我要怎么说,对方才肯听?

1.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环境。

这个安全不是「人身安全」,而是「心理安全」。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不安全的环境。

回想一下,我们觉得对方做得不好,让我们不满意的时候,是不是会习惯性用「你」字开头进行指责,「你怎么又是这样?」「你这个人就是这样!」……

感受一下,当我们用「你」字开头去指责的时候,是不是带着强烈的攻击性?就好像我们拿着一把刀扎向对方。

那我们的对象在面对攻击的时候,自然就会开启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比如逃避了关上门拒绝和你交流,或者拿起武器来反击你和你对骂,对吧?

那么这个环境,就不再是一个对话的安全环境,而变成了一种战争环境。

在这种不安全的战争环境下,我们各自的状态都非常紧张防备,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反击对方,保护自己的利益,两个人是一个敌对的状态,这个时候,对方根本不可能听进去你说的话。

所以要让对方肯听进去你说的话,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环境。

哪怕心有不满,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比如我们表达不满意的第一句话就很重要——尽量用「我」字开头代替「你」字开头,只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而不是去指责、否认,或者控制对方。

比如你觉得对方误会了你,你要说:「是我哪里还没说清楚吗?」而不是「你怎么听不懂?」

2.学会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负面情绪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一般都是因为某个需求没能满足而产生的。光去和对方发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对方觉得你无理取闹。

因此,不要轻易被情绪淹没,我们需要明确指出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我这么不爽,是哪一种需求没有满足。

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你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在每次去吵架之前,先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产生这种情绪,在这件事情里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

3.明确地说出自己的需要。

在恋爱或者婚姻里,我们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有什么需求或者要求我不直接说,我就是要你猜,猜不到证明不爱我。

我们的需求,如果对方主动意识到了,我们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如果对方没有意识到,我们就会很失望甚至是愤怒。

我经常听到人抱怨:他没长点儿心吗?这种事情还要我说吗? 

甚至有些小可爱还会有这样的担心:我说出来如果对象拒绝了怎么办呢?我多丢面子,多受伤。

事实上,要对方猜猜猜,就是在给关系埋下地雷——我们任何一方的不舒服,或者不满足,都可能是一个关系出现问题的信号,提醒我们需要在关系里去调整姿势了——只有说出来才能帮助对方了解下一步怎么做。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同时不带指责地告诉伴侣:我希望你可以为我做什么,为我们的关系做什么。

记住,在亲密关系中,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学会满足对方的需要一样重要——把自己的合理需求和情绪照顾好了,把自己伺候好了,我们才有能量去滋养对方,才能给关系带来更多正面影响。

根据上面说到的几个要点,我们来举个现实场景的例子。

比如最近男朋友晚饭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游戏,基本没有了两个人一起放松娱乐的时间。

你催他别打了,他就回一句:再来一局,还有一局就好——但是永远没个完。

这时候你可能就火了:「你晚上就只知道打游戏,我知道你和我早就过腻了,你和游戏机过去吧!」

这就是典型的容易引发战火的争吵方式。表达出来的是攻击、控制,是要和他干仗的架势;他的防御马上就竖起来了:我难道连玩点游戏的自由都没有了吗?你管我呢!

这个时候,你就把他推向了你的敌对面,两个人很可能就开始攻击性地吵架了。

好,同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来换一种表达方式:

「这些天我特别不开心,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晚上你下班回来一直玩游戏。我知道你喜欢打游戏,但我也希望你陪陪我。我们能不能一起规划一下晚上的时间呢?」

这样的表达为什么更好呢?有 3 点:

第一点,用「我」字开头替代了「你」字开头。不再是「你怎么这样」「你总是这样」,而是在表达我这边的感受,在对方听来,这就不是指责攻击他了。他也自然不会想逃跑或者拿起武器回击你。

这就是我们说的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对话环境一旦安全了,哪怕对方不能马上满足你的要求,但至少我们有了商量的空间。

第二点,你知道自己不开心是因为什么,而且把自己的需求准确表达了出来,没有让对方误会。

比如打游戏这个事情,你告诉了男友,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是对方忽视了你,而不是你故意要控制他的自由。那就把这一点直接告诉他,说话不要冷嘲热讽,弯弯绕绕,明确表达出需求,让他知道你要什么。

第三点,你传达了理解和邀请合作的态度——这个事情我感到委屈,但你可能也有你的原因,那你觉得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我邀请你和我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

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冷静一下,按照上面说到的三点来思考我们要怎么说,才能让对方愿意听你说话,愿意正视两个人的问题。

我相信看到这里好多小伙伴会急着问:「我懂了我懂了,我知道怎么说了!我也愿意和他沟通,但是我家那个一遇到问题就逃避,怎么能让他愿意交流呢?」

二、我要怎么听,对方才肯说?

1.共情倾听。

很多时候,人在沟通中本能地是关注「我」想表达什么、有没有表达完整;而倾听,实际上是有些违背我们的本能的——听比说要难得多。

回想一下,如果伴侣不听我们说的话,我们内心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你什么都给我放下,必须现在、立即、马上听我说话」——如果伴侣不认真对待,我们就会更想说,有的时候甚至歇斯底里,大吵一架。

其实啊,想要让对方愿意和你对话,你必须要控制住你本能的表达欲,首先学会去倾听。

而会倾听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共情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我了解你在说什么,并且能够站到你的立场,感受到你的感受——共情能力可以化解掉交流双方之间的距离。

有四种糟糕的倾听表现,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需要避免的:

读心术。我不需要听你说,我对你那么了解了,我还不知道你在想啥?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知道对方的感受,想法和观点。
以消极方式打断对方。为什么强调消极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打断都会引起人的反感,比如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对方,可能让沟通更高效。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者转换话题,就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伴侣。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哦,这个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说……。你说这种人讨不讨厌?
用「是的,但是….」这样的句式。听起来好像你在认可对方,事实上还是为了给自己辩护。咱们要承认对方就大大方方承认,每次都要在后面跟个否定,多扫兴啊,不是吗?
反向抱怨。就是对方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的时候,我们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反过来呢,去向对方吐槽自己想吐槽的问题。

你接下去可能会问,即使我愿意听,但是对方不愿意说怎么办?

这是非常常见的两性相处模式——女生喋喋不休,男生完全回避。

罗马不是一日可以建成的,在对方没有沟通习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要着急去解决你俩之间的问题,而是先卸下他的防备,让对方明白你和他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我讲个故事。

曾经有个叫红豆的宝妈向我求助。

有一段时间她和丈夫的关系降到冰点,甚至想要离婚。原因是她觉得丈夫根本不关心孩子,就连周末都要自己催着吼着才能陪孩子玩一会。而且更可气的是,丈夫从来不正面回应红豆的抱怨,被说烦了就自己回到书房锁上门。

在和我进行一次深聊后,红豆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她不再催或者吼丈夫去陪孩子,不再给家庭制造这种紧张的氛围,丈夫对她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缓和。

一段时间后的一个晚上,她做了几个老公最爱吃的菜,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下问:「老公,我看到你陪孩子玩的时候感觉真的很幸福,你能和我说说你陪孩子玩的时候的感受吗?」

在接下去的对话中,红豆一直保持倾听共情的态度,站到了丈夫的立场想问题,哪怕对方对自己有抱怨,红豆也没有做出任何反驳或者自我辩护。

后面她了解到,丈夫看起来对带孩子的事情懒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价值被妻子忽视,平时在家里被妻子指使,自己更像这个家庭中的一个工具人而非男主人。

当丈夫积压在心里的情绪压力释放出来之后,他就觉得自己被看见了、被理解了,两个人交流的通道就被打开了。

看吧,很多时候我们太急了,想要马上揪住对方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双方内心都有沉重的负担,并不能指望在几天内解决。

故事里的红豆并没有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耐心地用了一段时间,先让丈夫感受到轻松的关系氛围,让他慢慢卸下防备,这样为后面的有效沟通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那么共情倾听之后,我们怎么去推进问题解决呢。

2.开放式讨论。

很多时候遇到矛盾,我们会忍不住强势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否定对方的意愿,就是强行把对方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两个人处于一种争夺话语权的敌对状态。

其实,更聪明的做法是,我们可以在遇到分歧的时候有意识地邀请对方参与决策。

用商量的态度,和对方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说的使用「开放式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觉得可以这么做,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需要你们共同参与,商量出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一方受益。

比如红豆本来特别想抱怨:你做爸爸的和孩子吃什么醋?我这么做不也是为了家为了我俩的孩子吗?

但是她按捺住了这个冲动,这么和丈夫说的:「我理解我之前指挥你干这干那,让你不舒服了。不过有了孩子之后,家里的确有更多需要操心的地方,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经常又累又气。我希望我俩可以一起分担。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分工合适,你觉得怎么做好呢?」

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红豆在向老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有你的困扰和情绪,我也有我的困扰和情绪,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

这就巧妙地把伴侣变成问题的解决方,而不是麻烦的制造者——两个人的态度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合作。

红豆的丈夫从一个被动被安排任务的工具人,变成了主动制定规则的游戏玩家,也就激发了他做好这件事情的主动性。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要怎么做好像是明白了。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俩都很容易被负面情绪绑架,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练习自我控制,避开恶吵的实操性好方法——听说者技能「(speaker-listener technique)」

听说者技能是心理学家 Markman 教授在 1986 年就提出来的沟通模型,能够帮助夫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建设性地交流,避免破坏性地争吵。

听说者技能指的是,双方都轮流扮演表达者和倾听者的角色。我带着大家来过一遍这个技能的流程和规则。

【双方规则】

1.在一个人发表讲话的时候,手里就拿一个代表说话者的小物件,比如一支笔,作为「发言棒」。谁拿着这个物件才有说话的权力,是唯一可以说话的人。倾听者在表达者发言的时候,不能说话。

2.我们需要分享发言权:发言尽量简洁,一次一个观点,就事论事,不翻旧账。说完后及时转换角色,把发言棒给对方。

3.平日里,双方就确定好这个代表发言的小物件。在遇到分歧的一开始,其中一个人可以及时拿起这个物件,主动成为说话者。

接下去我们再细讲一下表达者和倾听者分别需要遵循的规则。

【表达者规则】

1.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绝对不去猜测对方的心思。比如: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关心的问题。不要凭着自己的想象去谈论伴侣的动机或者观点。

2.停顿,让听话者重述。说完一个意思之后,让听话者重述你刚刚说过的话。如果伴侣重述的话误解了你的意思,或者表达得不是十分准确,你需要重新解释。目标是帮助听话者真正地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倾听者规则】

1.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向对方确认自己听到的信息是不是准确的,不带误解。目标是确保你理解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2.全神贯注去理解对方想传达的意思,不要反驳。除非你成为说话者,否则不要提出你的问题、想法或者观点。作为听话者,你的任务只能是为了理解伴侣的话而说话。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这种方式的目的。

听说者模式的目标是——展开一场有效的对话,在矛盾中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培养合作能力和共同决策能力——而并不是要马上找到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我们只要有了这种能力和态度,解决方案是可以慢慢摸索的。当我们真正看懂彼此的需求,愿意相互满足的时候,就是从对立走向了合作,迈出了解决矛盾最重要的一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每次吵架都会分手,怎么办?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