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一声暴吼,将诸葛亮从迷茫状态中喊醒。
眼前是个胡茬大汉,正对着他怒目而视。
「姓秦的,你记住,这大宋的天下,还轮不到你一手遮天!」
大汉撂下这话,摔门而去。
看着愤然离去的大汉,诸葛亮人有点懵逼。
他呆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他淡定地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唾沫星子。
欸,不是。
你谁啊你?
我认识你吗!
2
诸葛亮看着镜中的自己。
那是一张陌生的脸。
没有以前帅。
怎么身高还缩了呢?
「看来是七星灯出了岔子。」
他低头看着手上的《三国志》,忍不住喟然叹息。
「大汉,果然还是灭亡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亲眼看到历史现实,心中还是难免升起酸涩。
现在的王朝,叫大宋。
现在的年号,叫绍兴。
距离他本人病死五丈原,已经过去了 900 年之久。
曾经的蜀汉基业、曾经的三顾草庐、曾经与他一起奋战的刘关张等人,早就尘归尘,土归土,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只是,他疑惑,自己为何会复生在另一人的身上?
经过数日的旁敲侧击。
诸葛亮得知,他的身份还是宰相。
身体的原宿主,姓秦,名桧,字会之。
与此同时,他知道了,现在并非承平之世。
15 年前,一伙东北胡人立国大金,兵行中原。
他们攻破了大宋的首都汴梁,掳走了两个皇帝,还占据了北中国。
宋朝的康王赵构在南方重建政权,双方开始在秦岭-淮河一线对峙。
想到这里,诸葛亮心中多了几分了悟。
他好似有些明白,上天为何要把自己送到这个时代了。
这个时代的汉人,遇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这个叫秦桧的人,一定是个忠公体国的臣子吧。
他想力挽狂澜,奈何能力不足。
于是,他向上天借来了自己的灵魂。
希望可以代替他,帮助这个位面的汉人度过难关。
嗯。
一定是这样。
3
「相爷,岳飞的罪名已经定好了,您看看用哪个?」
万俟卨一脸谄笑,宛如舔狗。
诸葛亮微不可见的皱了皱眉。
他打听到,这人是自己下属,近来奉「自己」的命令,去主审一个叫岳飞的将军。
只是不知,这个岳飞到底犯了什么事儿?
自己又为何要对付他?
算了。
正好可以问问他。
「既然岳飞的罪名定了,依法公正判决即可,何必前来问我?」」
万俟卨一怔,下一秒心念急转。
秦相爷今天这在打什么马虎眼?
岳飞能有个啥罪名?还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儿嘛。
万俟卨一脸强笑。
「好教相爷知晓,按岳家军统制王贵的供状,说这岳飞曾指斥乘舆,咱们可以依此办他个辱骂君上之罪!」
指斥乘舆?
诸葛亮了然,不就是骂皇帝么,这罪名……可大可小吧。
「那他骂什么了?」
「据王贵所言,岳飞在淮西之战时,曾亲口说过『国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这厮大逆不道,竟然公然斥官家缺德,这岂不是一项大大的罪状?」
诸葛亮一听,当场愣住。
官家无德?
就这?
就这?
我们大汉臣子训诫皇帝,言辞比这个凶多了好吗!
这才哪跟哪呢!
「这算个劳什子罪状?」
「啊?」
诸葛亮忍不住说:「身为臣子,敢面折君王,指正其过,此乃忠良所为,若是一意逢迎君王,那才是奸猾行径,此罪安能如此来论?」
万俟卨一怔,有点无措。
不对啊,秦相爷今天是中了什么邪,这话怎么听,也不像是能从他口中说出来的吧?
哦,对喽,一定是嫌我罗织的罪名不够稳准狠,这马屁没拍到位,得赶紧再换一个罪名!
「对对对,相公说得是,是下官记岔了。」
万俟卨挤出一抹笑。
「这岳飞真正的罪名,是他挟兵自重,他的部将张宪想通过纵兵哗变,来迫使朝廷放归岳飞重掌军权,如此大罪,形同谋逆!」
这一次,诸葛亮皱起了眉头。
他生活的东汉末年,就是因为军阀割据,才导致的天下大乱。
这个叫岳飞的,莫非也是个如董卓、曹操一般的军阀人物?
好在诸葛一生唯谨慎。
「你说他欲拥兵自立,可有凭证?」
「呃……张宪与王贵曾有书信往来。」
「书信呢?」
「他们已经焚了,无可查证。」
「荒唐!」诸葛亮没好气地说,「全无凭据的事,如何能当作罪状?」
「这不是被烧了嘛。」
「即使岳飞反迹是真,但若无证据便擅杀大将,又如何使得天下人信服?」
「这……」
万俟卨舌头打结,过了半晌,才憋出来一句。
「还有一项罪名,今年年初,朝廷命他援救淮西,他却拥兵不进、坐观胜负,致使杨、王二将伤亡惨重,这等大罪,必处以死刑!」
诸葛亮微微动容,他是典过兵的,坐视友军被围,不动如山,一旦真的论定,在他手下肯定是死罪一条的。
不过这个万俟卨巧言令色,总让他隐隐感到不放心。
「你先把淮西之战的卷宗拿来给我看看。」
诸葛亮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做出了个决定。
「还有,速速备车。」
「备车?相公要去哪?」
「前往大理寺,本相要亲自见见这位岳将军。」
4
面前的男子坐在狱里,身子笔直。
他的身上伤痕累累,鲜血淋淋,触目惊心。
诸葛亮看到这一幕,不觉深深蹙起眉头。
他治国重刑狱,不反对严刑拷打。
但他并不赞同在罪名确定前,就用这种拷问的方式屈打成招。
「岳飞元帅,别来无恙。」
「秦桧国贼?亏你还敢来见我。」
「国贼?」
「十年北伐之功,因你一人而毁于一旦,你不是国贼谁是国贼?」
「我……是这么个人?」
「我既已落于你手,要杀要刮,悉听尊便,何必明知故问?」
诸葛亮哑然。
他从秦府赶到大理寺的这段时间里,已经看完淮西之战的全部过程。平心而论,他觉得岳飞的部署并没有大问题,只是有几个疑点他想不通而已。
「本相只想问你,为何顿兵于舒州不进?」
当年孙权背盟,孟达与刘封就是没救关羽,这才导致关羽身死,蜀汉痛失荆州,从此隆中一对,遂成泡影。
所以诸葛亮特别想问明白这一点。
「为何顿兵不进,这点你秦桧自己不心知肚明?」岳飞听了,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本相心知肚明?」
「你不妨去问问张俊,若不是他想耀兵淮上,怕我分润功劳,故意骗我说他没有粮草,我又何必要先向朝廷请粮再出兵?若非如此,又岂会延误行军时日?」
「你与张俊有怨?」
「秦桧,这点你自己心里就没点数吗?」
「岳飞,我只是想知道真相!」
「真相?」岳飞瞅了诸葛亮一眼,颤巍巍站起身,「秦桧,你千言万语,所问不过六个字,岳某掏心挖肺,所答也只有四个字。」
诸葛亮一愣。
「本相洗耳恭听。」
岳飞解开了被鲜血染红的上衣。
他转过身。
只见脊背上赫然刺着四个大字。
「尽忠报国。」
诸葛亮心中咯噔一下。
再看向眼前的人,居然一时感慨万千。
他好似看到了关羽关云长的影子。
「岳元帅请坐吧。」
「秦桧,没必要再如此假惺惺。」
岳飞穿好衣服,直视眼前人的眼睛,一字一顿说道。
「我苦心孤诣的布了十年的局,一点点将敌强我弱的局面扳回来,终于在去年,我军以川陕和江淮为两翼,以襄樊为支点,直趋京洛,连带着河朔义军蜂起,总算是见到了复我河山的曙光。可没想到遇到了你,唆使官家连下十二道红牌勒令我回师,以至北伐大业功亏一篑,秦桧啊秦桧,你真乃古今第一国贼啊!」
岳飞连珠炮似的诉苦,越说越感觉到悲愤莫名,不由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感慨完,再看向面前的人。
然后他就愣住了。
秦桧他……
怎么眼眶还红了?
此时的诸葛亮,想起他前世五伐中原,却因各式各样的因素而功败垂成,现在听到这段话,又何尝不知其中酸楚?
「岳元帅。」
「嗯?」
「如果我们通力合作,再来一次北伐,你觉得有几成胜算?」
「啥?」
「我问你,有几成胜算?」
「秦桧,你在开玩笑吧?」
「这个我很难跟你解释,但请相信我,我这次是真的希望可以复我汉家河山。」
岳飞看向面前的秦桧,脑海中生起一个假设。
秦桧中邪了?
他胸口起伏不定,但还是慨然叹息。
「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去年,现在河北义军已没,金人政权已固,再想北伐,难如登天。」
「岳帅此言差矣。」
「什么?」
「我朝益州在否?」
「在。」
「荆州在否?」
「在。」
「江东在否?」
「在。」
「那还怕个甚!」
诸葛亮手舞足蹈起来。
「当今我朝据有之地,等同于蜀汉加东吴,将士团结、民心可用。反观金人,虽一时以雄兵逞凶,然内有争权夺利,外有蒙兀、西夏、高丽虎视眈眈,还有契丹和汉人在不断反抗,局面比起昔年曹魏远远不如,以当下局面,朝廷若能一意北伐,定能所向披靡,又何愁天下不定?」
「秦桧你……得了疯病?」
「岳元帅。」
「啊?」
「我有一句话想对你说。」
「啥话?」
「真的很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
5
绍兴十二年。
金人的使者乌凌阿赞谟带着国书抵达临安。
这次谈和,赞谟其实是比较心虚的。
和绍兴八年那次和议不一样。
当初,大金军力强盛,灭辽破宋,一路凯歌,即使在黄天荡和仙人关受过挫败,但那都是金军主动进攻,宋军只是依据山川地势打出来的防守战罢了。
所以,绍兴八年,他们金人才敢在议和上狮子大开口。
可现在不行了。
绍兴十年那场战争,大金四太子完颜宗弼举倾国之兵伐宋,结果东西两线被吴璘、韩世忠死死拖住,中路主力更是先败于刘锜,又输给岳飞,先后在郾城、颍昌、朱仙镇被岳家军来了一套三连杀,要不是后期赵构在关键时刻退兵,他们大金很可能在当年就被岳飞给一波反推了。
就在去年,四太子不服,再次南征,这次别说岳飞和韩世忠,曾经横扫天下的大金拐子马,居然连王德、杨沂中这样南宋的二线将领都打不过了,若非张俊贪功冒进,中了四太子的圈套,恐怕大金的军力真的要成为全天下的笑柄了。
回过神来的赞谟,调整好了心态。
他看向端坐于皇位,一脸惴惴不安的赵构。
再看看身侧露出蒙娜丽莎般神秘微笑的秦桧,不由稍稍的放了心。
还好还好,这次谈判的人不是赵鼎,也不是马扩,而是秦桧。
他来之前,就得了四太子暗中授意。
这个秦桧,在靖康时被我们掳去后,便投靠了左帅挞懒,后被挞懒派往南宋,促成南北议和。
后来挞懒在政争中失败,被四太子所杀,秦桧就又变成了四太子安插在南方的奸细。
绍兴十年那次,正是秦桧的神助攻,才让大金转危为安。
只要有他在,那这条件岂不是随便开?
「大金皇帝有令,若要南北议和,宋人必要满足如下条件。」
坐在上位的赵构立时媚笑起来。
「金使但讲无妨,只要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什么条件朕都可以答应。」
「这个朕字,今后还是别用了。」赞谟冷笑道,「因为这第一条就是,宋帝必须向我大金称臣,否则一切免谈。」
「正该如此,臣构言,愿奉大金皇帝为主,永为我大金朝藩屏,镇守江南。」
「算你识时务。」赞谟傲娇地哼了一声,「这第二条,便是宋国需每年向我大金缴纳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
「没问题,我大宋输岁币由来已久,什么辽人西夏都输过呢,不就是一点钱么,暂累吾民十年,这钱我们给得起,给得起。」
「第三条,割地,宋金以淮河、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呃,这个,这个……」
赵构这下有些犹豫,试探性地问:「可朕……啊不,臣是北人,若北人归北,臣将安归?」
赞谟眼睛一瞪。
「怎么着?那不如让我朝再次提兵南下,接国主你和你的兄长在五国城团聚如何?」
「别别别别……」
赵构真怕了,汗珠层层沁出,「所有条件,臣都可以答应!」
赞谟心下嗤笑。
这赵构果然是个软柿子,一吓就怂了。
拜托,现在又不是靖康年,他们金人哪还有余力再征江南呢?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看向秦桧。
真不愧是我大金的一条好狗啊。
要不是他把赵鼎给贬走,这次议和怎么可能这么容易?
然而,此时的秦桧还是一脸蒙娜丽莎的微笑。
不言不语,奇奇怪怪。
赞谟倒是没有多想,因为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还有一项条件,是我大金皇帝亲口说出的,位列诸多条件之首,如果这个条件你们不满足,那么,所谓的和议,不谈也罢!」
赵构一听,急了。
「金使请言,无论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应承。」
赞谟正色,说出六个大字。
「必杀飞,始可和!」
6
「必杀飞,始可和!」
这是金朝上层在激烈讨论过后,一致通过的议和条件。
在金人的眼中,岳飞才是他们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存在。
自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以来,金人一路势如破竹,灭辽、战夏、破宋,简直所向披靡,即使偶尔遭遇一两场挫败,那也是对方玩阴谋、施诡计,或者用地理优势的加成才让他们吃了些许小亏。
但在正面战场上,他们大金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依旧是野战无敌的神话!
唯有岳飞。
这个人一手打造起来的岳家军,居然可以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将他们大金骑兵击败,亲手粉碎了铁浮图和拐子马野战必胜的神话。
只要有这个人存在,他们大金便一日不得安宁。
所以,这个人必须得死!
只是,宋人又不傻,人家在战场上毕竟是打赢了的,这么离谱的条件,他们怎么可能答应?
「朕答应,朕答应!」
赵构大喜过望,点头如啄米。
「如今那岳飞已被下狱,待大理寺审问过后,便可以明正典刑,到时大金皇帝陛下就算是想要这岳飞的首级,臣也愿意打包送去。」
见赵构如此爽快,赞谟不禁松了口气。
同时又不禁暗生鄙夷,明明在战场上胜了,却还杀自家功臣,真是没见过这么懦弱的君主!
「秦爱卿,岳飞之事如何了,正月可以判下来吗?」赵构兴冲冲地问起身边的秦桧。
这时,诸葛亮总算不再沉默,而是慢悠悠地开口。
「官家,臣以为,岳飞不可杀。」
此话一出,赵构和赞谟的脸色都是为之一变。
「秦桧,你此话何意?」
赞谟脸色铁青,他怎么都想不到,秦桧能横插一杠,他不是我们的人吗?
「使者且慢,臣来问他。」
赵构慌忙安抚好使者,对着诸葛亮说:「秦爱卿,你这是何意,岳飞为何不可杀?」
诸葛亮道:「官家,杀岳飞,有些人不答应。」
「谁人敢不答应?」
赵构刚说完,殿外有人高声喊道。
「臣不答应!」
赵构定睛一看,正是他的老皇叔赵士㒟。
「官家,臣愿以阖家性命担保岳飞无罪!」
「皇叔,你这又是何必呢。」赵构苦笑。
面前这位赵士㒟,是赵宋皇族现存年龄最大的老人,正担任着宗正卿,当年还曾两次救过赵构的命,算得上唯一可以镇得住赵构的人物了。
「不单是赵皇叔,还有臣等。」
外面又有声音传出,一个个身影走入内殿。
「臣胡铨,为岳元帅鸣冤。」
「臣李若朴,愿保岳飞无罪!」
「老臣李光,愿官家开释岳飞!」
「末将韩世忠,愿以全家性命为岳飞担保。」
「草民智浃、刘允升、范澄之愿为岳帅伸冤。」
「臣何彦猷附议。」
「臣也附议。」
「……」
大殿里的身影一个个增加,皆是为岳飞鸣冤而来。
不多时,大殿便站满了人,请赵构赦免岳飞、罢停和议的声音此起彼伏。
赵构气得发抖。
「反了,你们都反了!」
赵士㒟不理会,冷冷地撇了身边的赞谟,昂首对赵构禀告。
「官家,今时不同往日,金人早已成了强弩之末,所谓南侵,不过是空口白牙的讹诈罢了。望官家明断,开释岳飞,举兵北伐,复我旧都,还我祖宗陵寝呐!」
赵构看着众人如此决绝,转头看向秦桧。
「秦爱卿,这些人就交给你了!」
诸葛亮看了赵构一眼,那眼神如同在看一个傻子。
都什么时候了,还没反应过来这就是他策划的么?
本以为后主够憨了,可和面前这个赵构一比,他觉得刘禅简直是个明君圣主。
「官家,臣以为,赵皇叔所言有理。」诸葛亮慢悠悠地说。
「秦爱卿,你……」赵构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
「秦桧,你他娘的什么意思!」
这边赞谟也忍不住,大声呵斥,他怎么都想不通,曾经如此听他们话的秦会之,今天居然会和自己唱反调。
诸葛亮笑道:「官家,您还是先关心关心自己吧。」
赵构心感不妙,「秦爱卿,你这话何意?」
诸葛亮不答,拍了拍手,又进来了两个人。
当前一人,正是统领殿前司的杨沂中。
而在杨沂中身后,赫然正是赵构的养子赵瑗。
「瑗儿,你怎么来了!」
赵构脸色顿变。
他本人没有子嗣,在金人南侵时,又因受惊导致失去了那方面的功能,于是便从宗室过继了这个赵瑗为养子,以期将来继承他的皇位。只是赵构还对自己生儿子抱有希望,所以迟迟不立赵瑗为太子。
今天赵瑗擅自登堂出现,这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诸葛亮缓缓走出,竟位列赵士㒟之前,恭声对着赵构上奏出言。
「臣秦桧,携文武大臣,恭请官家退位,传位于建国公赵瑗。」
「什么!?」
不仅仅是赵构,就连台下的群臣和金使赞谟的脸色都为之一变。
赵构大呼,「秦爱卿,你这是为何啊?」
赞谟厉声喝道:「秦桧,你疯了不成!」
诸葛亮一脸正色。
「官家在位,不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是畏敌如虎,一意苟安,如今还要冤杀忠良岳飞,如此品德败坏之人,有何资格为天下之主?」
这一番慷慨陈词,把众人讲得无语。
这话是没错,可从你秦桧口中说出来,怎么就那么怪呢。
「所以,促请官家退位吧。」
秦桧一挥手,门外顿时被卫兵包围。
赵构好歹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看到这哪里还不知发生了什么。
「秦桧,你要效仿刘苗兵变吗?杨沂中,快点集结你的殿前司,拿下秦桧!」
「官家,恕末将不能从命了。」
「杨沂中,你……竟也投向了秦桧?」
诸葛亮看向赵构的眼神愈发无语,只好耐心解释道:「官家,杨沂中是张俊的人,张俊是我的人,而这一切恰恰是你本人造成的,所以现在这个结果,不就是你挑的嘛?」
赵构喝道:「秦桧,君权神授,乃天数,你身为人臣,岂可以臣废君?各位大臣呐,朕是无罪的,你们快点拿下这乱臣贼子啊!」
诸葛亮哈哈大笑。
「我原以为,你身为大宋皇帝,在大堂上,面对文武群臣,必有一番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语!」
「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徽宗、钦宗时,宋统衰落,奸臣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方腊之后,金人接踵而起,劫持二圣,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你完颜构又有何作为?」
「赵官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京城,因靖康之事而即位,理当励精图治,安宋兴赵,何期反助金贼,割地赔款,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赵构脸色发青,「你……秦桧逆臣,你敢尔!」
诸葛亮打断他,「住口!你这无耻狗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皇宋,太祖皇帝之七世孙将于临安继承大统,你既为谄谀之君,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还敢在众臣面前妄称天数!昏庸匹夫、阳痿狗贼,你若命归于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见大宋九代先帝?」
「无耻昏君,你枉活三十有五,一生未立寸功,只会谄媚外敌,丧权辱国!一条断睾之犬,还敢在大殿之上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来人,给我把这厮拖下去!」
几个卫士,架起赵构就往殿外走。
赵构大叫。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
「夭寿啦,有人要废帝啦!」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随着声音远去,一切都回归安静。
「你们宋人简直疯了!」
赞谟指着诸葛亮,大吼。
「好好好,看来你们是不打算和了,本使这便回国,昭告我大金皇帝,与你宋人再度开战!」
「你要战,我便战!」
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从大殿之外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
「岳飞?」
「岳元帅!」
来者正是岳飞。
他早已被秦桧秘密救出,如今伤势早已养的七七八八。
「你……你不是在牢狱么?」有人询问。
「是秦相国放我出去的。」
「什么?」
「我知道你们不能置信,其实连我自己也一样,但这就是事实。」岳飞自己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赞谟看到岳飞,立刻就虚了。
这个人是他们金人的噩梦,他实在不敢与之对视,只能将怒火发泄在秦桧身上。
「秦桧,你别忘了,要是没有我大金,没有宋金议和,你这相国也坐不稳!」
可他不知道,秦桧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秦桧了。
在诸葛亮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过议和这个词。
「议和?」
诸葛亮笑了,「赞谟,今日我放你回去,你带话给你家皇帝和四太子。」
「什么话?」
「只有十个字。」
「哪十个字?」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7
绍兴十二年,宋国相秦桧废皇帝赵构,拥立皇子赵瑗(赵昚)为帝,改元「隆兴」,史称「隆兴更化」。
举国上下,一片沸腾。
人人都欢呼岳元帅没有死,但又忧心现在真正执政的人,还是那个大奸臣秦桧。
可随后诸葛亮便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南宋军民的忧虑。
比如张俊、万俟卨、罗汝楫等投降派奸臣,包括他本人的亲信,皆被贬谪论罪,就连他老婆王氏都给休了。
比如赵鼎、张浚、胡铨、刘子羽等曾经被秦桧打压的忠臣良相,都被召回朝廷给予重用,其中赵鼎更是官复原职,仍任左相,与诸葛亮平起平坐。
再比如岳飞、韩世忠、刘锜等人皆尽数起复,仍领原属军队,其中韩世忠吃空饷的部分被剔除,刘锜本人没有嫡系军队,便让他去接张俊的空缺,改张家军为刘家军。
就在诸葛亮在南宋开始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改革时,金国方面动了。
隆兴二年,大金实际掌权者完颜宗弼,因恼怒宋人撕毁盟约,兵发四路大军,悍然南下侵宋。
金军四路大军分别是:
李成发兵 2 万,进攻河南。
孔彦舟领兵 3 万,进攻江淮。
完颜撒离喝发兵 5 万,进攻川陕。
完颜宗弼亲自带领 10 万主力,入驻开封,准备席卷而下。
消息传至临安,诸葛亮迅速做出应对。
他向皇帝赵昚上了一封《出师表》:
「先帝卖国未半而中道被废,今天下三分,黄龙疲弊,此诚北伐建功之秋也。」
「左相、中丞赵鼎、张浚、胡铨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太祖垂青以遗陛下。」
「将军岳飞,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天下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飞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宋室,还于旧都!」
「……」
三日后,朝廷下发诏书,由诸葛亮亲自为诸将壮行。
「刘琦。」
「末将在!」
「命你率所部开赴河南府,务必再现顺昌一战之神勇,让李成见识见识我大宋将士的厉害!」
「末将遵命!」
……
「韩世忠!」
「俺在!」
「你领着你的韩家军,去收拾孔彦舟。」
「成!孔彦舟这小子,在淮西之战时袭扰俺军的屁股,这一箭之仇俺早想报了!」
「好,顺便你过来些。」
「昂?」
「走近些,让你尝尝被我唾沫星子喷到是什么滋味。」
「……」
……
「来人。」
「在。」
「向吴璘修书一封,让他全权处理川陕军州事,抵御撒离喝进攻,务必拦截敌人于国门之外。」
「是。」
……
「岳飞!」
「在。」
「你重回襄樊,对位完颜宗弼,这一次,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可以临时自行处置,不必汇报中央。」
「遵命!」
……
吩咐下去后,诸葛亮目送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
「北伐大业,这一次,一定要成功!」
8
隆兴二年,宋金全面开战。
金军来势汹汹,但虽占了先手,却失了先机。
撒离喝的 5 万大军,进攻汉中,却遭到了吴璘的顽强抵抗,居然不能寸进一步,双方陷入僵持。
这倒没什么。
毕竟绍兴十年那次北伐也是这样,再之前,金军第一名将完颜娄室照样没打下川陕,算是在完颜宗弼的意料之中。
至于孔彦舟则与韩世忠战于淮上,双方互有胜负,局势不详。
可完颜宗弼没想到。
李成刚一进入河南之地,就遭遇了刘锜的突袭,损兵折将五千有余,只好收拢残兵,向完颜宗弼靠拢。
就在完颜宗弼会合了李成的败兵,打算一鼓作气南下的时候,岳飞的主力居然朝着他的中军大帐杀过来了。
这对老冤家再一次在沙场上兵戎相见。
结果自然不必说。
完颜宗弼本人,战略上或许可圈可点,但在战术上基本上和吴璘、韩世忠一个水平,比起岳飞还差着档次。
在岳飞未成长起来、且有后方掣肘的情况下,他尚且拿岳飞没办法,更别说现在岳飞已经羽翼丰满,在诸葛亮的支持下,岳家军的状态被调整到巅峰状态,故而这一战没有任何悬念,完颜宗弼的金军主力被岳家军疯狂蹂躏,狼狈地向着河北之地逃窜。
岳飞大军顺利进入开封。
大宋故都,宣布光复!
于是,好好的皇统南征,被打成了隆兴北伐。
就在这时,诸葛亮动了。
他向前线下令。
「不要满足于恢复故都,继续前进,前进,前进!」
因为岳飞这一部的突出,导致整个战场上的僵局被解开,优势开始全面倒向大宋。
诸葛亮的战略蓝图开始徐徐展开。
他要求岳飞率领大军鼓噪向西,与吴璘合兵一处,力图全歼撒离喝的五万兵马。
「撒离喝我吃定了,完颜宗弼都留不住他,我说的!」
同时让刘锜休整军队,前往淮东,助韩世忠一臂之力,一定要将孔彦舟驱逐出江淮。
「孔彦舟这个狗汉奸,当年是怎么残害宋人百姓的,现在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
临安府,诸葛亮望着千里战局,稳稳落子。
河北大名府,完颜宗弼千里逃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大金,真的完了么?」
完颜宗弼仰天长叹。
金人崛起于黑山白水之地,出道即颠峰,灭亡了大辽,干翻了北宋、打服了鞑靼、高丽、西夏,所以,即使女真人在国家治理上一塌糊涂,犯了众怒,可因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治下各族百姓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可现在,大金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一旦撒离喝的 5 万人马被岳飞和吴璘全灭,那么大金的国本将会动摇,那些汉人、鞑靼人、高丽人、契丹人都会群起而反抗,那时候,大金真的就要自行解体了。
可是,现在能去救援撒离喝么?
开什么玩笑。
他根本不是岳飞的对手好吗!
完颜宗弼跪在地上,扣着泥土,深深自责。
「如果父亲还在,面对这样的局势,他会如何去做?」
忽然,完颜宗弼眼睛一亮。
「对了,擒贼先擒王!」
他跨上马去,大喝一声。
「李成,点齐三千精锐,随我南下。」
「四太子,我们是去救撒离喝将军吗?」
「不,你们随我南下擒龙!」
9
「十万火急,金将完颜宗弼率领军队,直扑临安而来!」
一声尖叫,打碎了临安城的平静,将南宋君臣从刚才胜利的喜悦中唤醒。
「糟了,我们把军队都撒了出去,现在行在空虚,被敌人钻了个大空子!」赵鼎赤红着双眼,懊悔不已。
如今,南宋能打的将领都在外面,吴璘和岳飞在川陕,来不及救援,刘锜和韩世忠还在江淮,据说刚刚击溃了孔彦舟,并吸取淮西之战的教训,决定乘胜追击其主力,故而现在根本抽不开身南下勤王。
可以说,现在的临安,无比空虚。
一旦被完颜宗弼攻破,那么将会重演靖康年的悲剧,倘若皇帝被俘,所有之前的战果都将化为乌有。
「完颜宗弼不是被岳飞打跑到河朔了吗,怎么可能出现在临安城下!」刘子羽面色铁青,厉声大喝。
「不,这恰恰是完颜宗弼唯一的破局之法。」
诸葛亮走出,缓缓道出了现下局势的关键。
他知道,金人东西中三路全面战败,撒离喝的五万人马岌岌可危,如果一旦被岳飞得逞,那么金朝肯定要垮了。
所以,完颜宗弼输不起。
现在他唯一可以破局的办法,就是斩首行动。
只要能打下南宋首都临安,拿下皇帝赵昚,那金军所有的僵局就可以迎刃而解。
诸葛亮不以为意,「放心,完颜宗弼可以偷偷潜入临安境内,绝对不会带多少兵力,咱们现下的兵力是足够应付的。」
赵鼎恼怒咆哮,「秦桧,你说得好听。咱们连个统兵之将都没有!岳韩刘吴都在外统兵,来不及了,张俊被你打发到了地方,就连杨沂中前两天也被你派去支援韩世忠了。现在行在就几千人马,没有名将统帅,硬碰硬根本不是完颜宗弼的对手!」
「谁说咱们没有统兵之将?」
「那你说还有谁?」
「我。」
10
完颜宗弼正在逃亡。
他怎么也想不通刚才的一幕。
他率领的精锐潜入临安附近,想来一次斩首行动。
从他的情报来看,宋人在临安应该没有名将驻守了才对,自己打下来应当是轻而易举的。
可是,当他的军队兵临城下时,却发现宋军也在严阵以待。
为首者,是个羽扇纶巾,坐在四轮车上的男人。
他定睛一看。
靠,居然是秦桧。
「你他娘的那身打扮,真当自己是诸葛武侯啊?」
完颜宗弼勃然大怒。
根据消息,正是秦桧背叛了他们,才导致和谈失败。
现在,他正好捉拿秦桧,将他千刀万剐。
可是,愣是没想到,他还没下令冲锋呢,对面的宋军在秦桧的命令下,居然先一步进攻了。
开什么玩笑?
在野战中,他完颜宗弼这辈子就怕过岳飞一个人。
你个 COS 诸葛亮的秦桧算老几?
可正当完颜宗弼自信满满的时候,就愕然看到,对面的宋军果断变阵,将铁浮图和拐子马困在其中,然后通过斩马腿的方式,愣是破了他的拐子连环。
而那秦桧,居中指挥若定,每一次变阵,都可以正好击中他们的死穴。
于是,大金铁骑,一败涂地!
「金兀术,看来是天要绝你!」
完颜宗弼还是没逃出去,被宋军围困在长江边上。
「天要亡我大金啊!」
完颜宗弼望着追击而来的秦桧,凄惨大笑,拔刀自刎。
临死前,他看着秦桧冷漠的眼神,忽然生起了一个荒诞的想法。
这人……真的是秦桧么?
这怕不是诸葛武侯附身了吧。
11
隆兴三年,北伐结束。
这一次,宋军大获全胜。
完颜宗弼、完颜撒离喝、郦琼、李成、孔彦舟等金军高级将领皆被击杀,就连撒离喝的 5 万西路军,也被吴璘和岳飞包了饺子,给一锅炖了。
隆兴四年,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赵昚还都东京开封,在众将领的众志成城下,南宋彻底恢复了昔年北宋的疆域,史称「隆兴中兴」。
事后,在岳飞的建议下,自领一军割据四川的吴璘,终于愿意入朝觐见天子。
诸葛亮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其中岳飞、吴璘、刘琦、韩世忠四人,被授予荣誉称号:中兴四将。
但诸葛亮并没有趁势北伐,而是开始了休养生息模式。
「本相近几日夜观国史,认为我大宋开国百年,堪称名相者,唯神宗朝王荆公矣,余愿效之,再度变法,富国强兵!」
诸葛亮欲重开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一系列守旧派大臣的坚决反对,其中不乏赵鼎、胡铨等重量级人物。
但相比王安石的手段粗暴,诸葛亮政斗那叫一个花样百出,不动声色便卸掉了这些反对派的权力和话语权,打发他们回家养老,从而启用变法派,开启了大宋的富国强兵之路。
诸葛亮阅读宋史,知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关键点,在于用人不良,而诸葛亮当年也是因为错用马谡,这才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
所以,他格外注重用人。
好在他发现,后人居然发明了科举制这么好的东西。
比如,隆兴七年,他相中了一个叫朱熹的人。这人一身正气,除了偶尔有些迂腐外,其他的他都很满意,于是打算将这孩子带在身边教导,祛一祛身上的书生气,希冀将来给大宋培养出一个宰相。
再比如隆兴十二年,他发现了一个叫陆游的年轻人,进士考试得中第一,他问起治国方略,这孩子也能侃侃而谈,于是被他提拔到岳飞军中担任监军。
对了,据说这孩子有个叫唐琬的妻子,二人夫妻本来挺和谐的,就是被他那母亲给拆散了,搞得那几天陆游一直都闷闷不乐,幸好诸葛亮是个开明的人,在得知原委后,亲自前往陆家说项,这才总算让这对夫妻破镜重圆。
还有隆兴十三年,一个叫虞允文的年轻人,文才武略,样样精通,他就将这孩子收归门下,亲自传授其兵法韬略,想着他将来能当个枢密使。
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下,大宋的国力蒸蒸日上,史称「隆兴之治」。
终于,诸葛亮将目光瞄向北方。
燕云十六州。
是时候收回来了。
12
自从隆兴二年那次北伐后,金朝内部便四分五裂。
国境内部的反抗此起彼伏,汉人、契丹人暴动不断,一直都有人南下投靠到宋朝那边,而蒙兀儿人也趁火打劫,整个国家都要崩溃了。
但是,诸葛亮依旧没有选择趁机北伐。
因为他知道,时机不到。
在当年,宋金灭辽的时候,宋朝曾短暂的收服过燕云十六州,可因为宋廷腐败,接收了燕云之后,反而横征暴敛,闹得当地百姓是「日日盼王师,王师来了不如贼」。
所以,诸葛亮明白,想要收服燕云十六州,问题不在军事上,而在于政治上。
他必须要把南宋打造成一个风清气正的朝廷之后,才敢北伐,收服这个失去了百年的燕云之地!
而这时,金朝真正的执政者,是完颜亮。
在完颜宗弼死后,没人可以制衡他,于是他弑杀金熙宗,自立为帝,平定了四方叛乱,成为了金朝新一任皇帝。
然而,完颜亮性情暴虐,在位期间金朝内部矛盾重重,现在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地步。
于是,诸葛亮知道,北伐的契机来了。
隆兴十八年,诸葛亮誓师北伐。
这一次,他亲自率军北上,沿着周世宗、宋太宗走过的路,踏上了征服幽州之旅。
在他的身后,是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将:岳飞、吴璘、刘琦、韩世忠,以及朱熹、陆游、虞允文等新锐派人物,在如此全明星阵容下,大宋的军队连战连捷,一路平推,很快抵达幽州城下。
就在诸葛亮下令攻城之时,城门自己开了。
宋军:「……?」
开城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他昂首阔步走来,手上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
在诸葛亮的吩咐下,宋兵将这少年带至他面前询问。
「您便是秦相国吧?」
「是,不知小友是何人?」
「我的名字叫辛弃疾,听说咱们宋人要来打幽州了,我便自己募集了几百个兄弟,潜入幽州城内,给金人来了个斩首行动。」
辛弃疾将手中的人头扬了扬。
「这个人头,就是那金主完颜亮的。」
诸葛亮一愣,不由对着身边的岳飞笑道。
「鹏举,看来咱们这次的行动目标要变了。」
「丞相何意?」
「你不会以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便是我们的终点吧?」
「那不能够,您以前说过,咱们宋人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对,所以,整顿兵马吧,咱们的下一站,是黄龙府!」
隆兴十六年,岳飞率领大军直捣黄龙府,金朝由此彻底灭亡。
据说在当天,岳飞与诸军士痛饮三天三天,吼了一晚上的《满江红》。
因为大宋彻底鲸吞大金,一时之间,四夷宾服,各国皆来朝贡,史称「隆兴盛世」。
可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岳飞率领大军回归后,诸葛亮却把岳飞痛骂了一顿。
「岳飞,你知不知道喝酒误事啊?本来就酒品不好,今后赶紧给我戒酒,别忘了三国时的张翼德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重拳出击,岳飞唯唯诺诺。
看着岳飞一脸委屈样儿,诸葛亮忍不住哈哈大笑。
「行了行了,不开你玩笑了。鹏举,还记得你的《满江红》是怎么念的么?」
「当然记得!」
「所以,你的使命还没完成。」
「啊?不对吧,靖康耻已雪,旧山河业已收拾,怎么就没完了?」
「那你还记不记得有一句,叫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呃,记得。」
「贺兰山在哪?」
「在西夏。」
「还有一句,叫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匈奴一般代指谁?」
「蒙兀儿?」
「对咯,所以,再次整顿你的兵马,带上陆游、辛弃疾、虞允文这三个臭小子,出发吧。」
「昂,好嘞。」
「别忘了鹏举,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