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疗愈心理创伤:大考前突发变故,如何在疼痛中前行?

备战高考可能让人非常疲惫,但不幸的是,意外不会因此体恤我们:

「马上要高考,和最好的朋友闹掰了,没有心思复习。」

「高考前被分手,总是忍不住想起那个 ta,想起过去的各种经历。」

「家里突然发生变故,或者得知家人罹患疾病,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会给我们带来创伤体验的生活事件。

在第一次面对它们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

这是一篇应对考前突发意外的实操指南,我们挑选了「高效、易操作」的心理学工具,帮助你理解和应对这些创伤体验,并辅助你在疗愈疼痛中复习前行。

如果你不幸正在经历创伤事件,可以试一试以下这些办法。

创伤,也许在日常生活中

创伤(trauma)通常是由一些突发的、对生命产生威胁的重大事件而引起,例如车祸、地震、洪水等等。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强烈的恐惧、害怕情绪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创口」,影响平日的生活,就像是皮肤被划伤愈合后会留下疤痕一样。

但你也许不知道,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丧失、动荡,同样会引起类似于创伤的体验,例如被分手、被排挤、失去亲人朋友等。虽然不如那些威胁生命的意外严重,但足以让第一次遭遇的我们非常痛苦(罗伯特·内米耶尔, 2016)。

这是因为,亲密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人类不像老虎拥有锋利的爪子,也不像熊拥有强壮的身躯。在远古时期,如果我们的祖先孤身一人在野外生存,很容易会被猛兽袭击遭遇危险。于是,我们以群居的方式一起生活,彼此联系,相互照顾。

失去亲密关系、被群体排斥往往意味着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虽然在现代社会,失去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会短时间内降低生活质量,不会像远古社会那样给我们带来生命威胁,但我们的身体依旧保留着这些原始的机制。

创伤体验是身体在保护自己

当我们遭遇这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大脑和身体会持续处于一种高度警戒的状态,变得和往常很不一样。

最突出也是最困扰的一种表现就是——关于创伤事件的想法会不断地、不受控制地闯入我们的大脑。例如,我们可能回忆起分手发生时的各种声音画面,也可能在睡觉的时候做噩梦等等。

我们可能很想逃避一切和创伤事件相关的人事物,例如完全不想看到前任的身影,不想听到任何与疾病有关的消息。

出现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大脑和身体认为我们正在遭遇危险,不断提醒我们要远离这些人事物,要保护好自己。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报警器,正在尽自己的职责不断响铃报警(乌尔里希·施奈德, 2019)。

通过这些关于创伤的心理学知识,希望帮助你了解到:

经历意外、遭遇困难的你,会感受到痛苦是很正常。不是因为你过于脆弱,也不是因为你异于常人,是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困难,而身体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自己。我们需要给它多一些时间,慢慢恢复。

如何在困难的时候,照顾自己?

我们提供的思路,也许与你平常的习惯不太一样。没关系,你不妨带着好奇和开放的态度去试一试。应对考前创伤,你要做的两件事是:

多一些耐心,不强求自己立刻好起来。
一边照顾自己,一边稳步复习

无论是分手、被朋友背叛还是家庭发生变故,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困难挑战。如果你的同学朋友、父母亲人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会和你一样,体验同样的痛苦。

然而,我们容易给遭遇困难的家人朋友更多关爱和耐心,却习惯对自己过于严格,总希望自己能更快一些走出来,忽略了自己真实的需要。就像伤疤那样,如果我们过早把它揭开,对伤口的愈合没有益处,只会让它再度撕裂(克里斯汀·内夫等, 2020)。

请给自己多一些耐心,也允许自己暂时处于这样的状态久一会儿。

能让情况没有变得更糟糕,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给自己多一些耐心,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就放弃高考了。

虽然创伤的愈合需要时间,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的工具,减轻愈合过程中的痛苦,保证伤口不会进一步恶化。于此同时,循序渐进的复习高考。与以往不同的是,每当你觉得疲惫、痛苦、学不下去的时候,都可以先休息一下。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帮助你度过艰难时刻的方法,

你可以在任何想要暂停休息的时候,试一试它们。

· 增加安全感:想象放松练习

刚刚我们提过,遭遇创伤事件的时候,大脑和身体会处于高度警戒的状态,时刻警惕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信息,并且误以为自己正遭遇危险。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安全、私人的场景,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抚慰过度警戒的大脑和身体,去告诉它们「自己没有真的处于危险当中」。

想象时,我们会细化这个场景带来的各种感官体验,例如视觉、听觉、嗅觉等等。

这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沉浸在这个场景里,身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研发了一个「想象放松」的练习音频,强烈建议你试一试它:

「想象放松」音频联系 07’20” ⬇️

进度条
0:00
7:20

适用场景:

任何你感觉到不安全的时候,都可以尝试想象放松。最开始,你可以只跟随音频进行想象。熟练掌握后,可以脱离音频去想象。自行想象时,你可以用电子设备播放这个场景会出现的背景噪音,营造更真实地氛围。

起效机制:

当我们经历创伤事件之后,身体很容易会处于一种过度警觉的状态,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交感神经系统会持续兴奋、肌肉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想象安全场景时,大脑会再现各种感官体验,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身体也会随之得到放松。此时,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肌肉的紧张感减少、心率变缓、呼吸加深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等。这让我们更容易体验到温暖与安全感(艾德蒙·伯恩, 2018)。

另外,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当我们想象安全场景,细化各种感受的时候,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没有多余的注意力资源让我们去回忆那些创伤事件,或者顺着这些想法去进一步思考事情。失去注意力的持续关注后,这些闯入性想法的停留时间也会减少。

可能遇到的疑问 Q&A

Q1:想象场景不够让人放松,怎么办?

很正常,在我们研发的录音里,选择了海滩作为想象场景。这是一个能给大多数人提供安全、放松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每个人喜欢的场景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慢慢探索属于自己的安全场景。山中静谧的河流、平静的湖面、冬天舒适温暖的被窝、自己的小卧室等,都可以作为想象的场景。只要这个地方能让你体验到放松、安全就好。

Q2:想象不出这个场景怎么办?

每个人的个人经历不同,对场景的细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你从来没有去过海边,可能比较难想象出光脚走在沙滩时的触感,不容易想象海风咸咸的气味。

没关系,你可以想象一些自己更熟悉的、印象更深刻的场景。

想象时,你可以多问问自己:这个场景里有那些事物?什么颜色最突出?这里有什么声音?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温度如何?身体与场景有什么接触?是怎样的感觉?等等。通过视、听、触、嗅、味等感官体验进一步细化场景。

Q3:场景总在变化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这类场景有比较多的印象,例如自己亲身去过很多不同的海滩、在影视作品里见过不同的海滩。

如果这些变化出现的场景里,有一些场景让你感觉到不安全,我们可以换一类场景。例如,想象海滩时,可能会闪过鲨鱼出现的画面,那我们可以换成想象自己的卧室。

如果没有让你感觉到不安全,那我们可以继续跟随引导去想象。随着场景的细化,想象的场景会逐渐稳定下来。

· 安抚自己:自我关怀的言语练习

自我关怀就是让我们尝试像对待朋友那样,友善地对待困难中的自己。

练习时,你可以拿起纸和笔,思考并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如果一个朋友遭遇与你同样的困难,你会想对 ta 说一些什么话?(注意,这位朋友不是你的家人、伴侣,而是一位关系挺好的朋友)
你和 ta 说话时,是用怎样的语气?会做出怎样的肢体动作?
再回忆一下,当你自己遭受困难时,你会对自己说一些什么话?
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是用怎样的语气?会做出怎样的肢体动作?

你也许会发现,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更容易理解他们,并且用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然而,当我们自己遭遇同样的困难时,却变得苛责起来。

在练习的最后,尝试把安慰朋友的那些话语,用和朋友说话的语气与姿势,在内心说给自己听。如果安慰朋友时你会拍拍 ta 的肩膀,你也可以试试在安慰自己的时候,把手放在自己肩膀上。

适用场景:在一个能让你感到舒服、安全的地方练习,例如自己家的卧室。推荐用纸和笔写下你的思考,这样体验更棒。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练习形式不是重点。

起效机制:当我们用话语、动作安慰他人的时候,会激活身体的安抚系统,进入关怀模式。此时,身体威胁系统的功能会减弱,逐渐从防御模式中退出来(Gilbert & Paul,2014)。

· 抒发情绪:表达性书写

每天花 15 分钟的时间,把内心所有关于意外事件的情绪和想法,用纸和笔写下来,持续 3-4 天。

注意,不用在意表达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逻辑。想到什么写什么就好。书写过程中或者书写后,可能会体验到比较强烈的消极情绪,这很正常。通常在一段时间后,情绪会逐渐缓解。

适用场景:同样需要一个让你感到安全、私密的空间,建议在一个人的时候独自书写。

起效机制:书写时,我们更容易将压抑的情绪想法表达出来,并且把它们变成直接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字。往常,大脑就像被占用内存的电脑一样,运作缓慢。当这些情绪内存被释放出来之后,大脑就能恢复原来的运行速度(詹姆斯·彭尼贝克, 2018)。

创伤、疼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它们会随机出现在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根本不会经过我们的同意。如果很不幸,这些意外在重大考试前降临,我们无法任其对自我进行无底线的伤害,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寻求彻底的摆脱。但没关系,还好有中间地带可以让我们喘息:不必苛求自己,有意识地对自己好一点,通过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将自己无法承受的负面情绪释放出去。

当我们学会应对这些伤痛,正说明我们在逐渐长大,这要比任何一份成绩单更能表彰我们的成熟。

希望你可以逐渐走出来,

明天会更好。

参考资料

1.[美]罗伯特·内米耶尔 (著). 王建平等 (译). (2016). 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哀伤之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瑞士]乌尔里希·施奈德 (著). 王建平等 (译). (2019). 抚平伤痛——创伤性心理障碍治疗指南. 中国人民出版社.

3.[美]克里斯汀·内夫等 (著). 姜帆 (译). (2020).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 51 项练习. 机械工业出版社.

4.[美]艾德蒙·伯恩 (著). 邹枝玲等 (译). (2018).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第 6 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

5.Gilbert, & Paul. (2014). The origins and nature of 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3(1), 6-41.

6.[美]詹姆斯·彭尼贝克 (著). 何丽 (译). (2018). 书写的疗愈力量. 机械工业出版社.

7.Oppezzo, M., & Schwartz, D. L. (2014). Give your ideas some leg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walking on creative thin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40(4), 1142–1152. 

8.Smith, J. L., & Hollinger-Smith, L. (2015). Savoring, resi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Aging & Mental Health, 19(3), 192-200.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疗愈心理创伤:大考前突发变故,如何在疼痛中前行?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