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价值连城的蓝宝石王冠失踪案,引发一场完美谋杀,他是国际象棋高手,如何苦心谋划不在场证明,骗过陪审团?
1、下棋的男人
人生如棋,它会让你入迷,又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推向深渊。
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生死局,走对了是「人生赢家」,走错了「满盘皆输」;
所以,下棋的人思维能力都比较强,能够有很好的大局观,让棋局的发展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今天这起案件发生在 1931 年的英国,它被称为「英国最令人困惑的谋杀案」。著名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称这是一个不可能的犯罪事件。
案件的证据和证词几乎都被控辩双方所接受,然而却可以用两种方式解释,也许凶手就站在你的面前,所有的证据他都承认,然而你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起案件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神秘棋局谋杀案」。
加载中…
利物浦是英国西海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不仅以足球俱乐部和披头士乐队闻名世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许多人还喜欢下国际象棋。
利物浦中央国际象棋俱乐部,就是一个聚集当地国际象棋爱好者的组织,他们会定期举行一些比赛和国际交流活动,通常来说,国际象棋高手都有着非常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考虑周到。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威廉·赫伯特·华莱士(William·Herbert·Wallace),他的职业是保险代理人,同时也是国际象棋高手,是利物浦中央国际象棋俱乐部的一名会员,经常参加俱乐部举行的一些活动,华莱士出生于 1878 年,出生地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坎伯兰郡,早年在印度和中国工作过。
在 1907 年的时候,华莱士回到了英格兰,到了 1914 年 3 月,华莱士遇到了比自己大 14 岁的茱莉亚,并与她结婚。
加载中…
1915 年,他们搬到了利物浦,华莱士在当地找了一份保险公司代理的工作。夫妻俩住在利物浦艾菲尔德区的沃尔弗顿街 29 号的一排连体房子里,过了 15 年平静的生活。
然而到了 1931 年的 1 月 19 日这天,他们的生活永远发生了改变。
这天是个星期一,利物浦的天气非常寒冷。
这天晚上,利物浦中央国际象棋俱乐部会举行一场原本就计划好的比赛,地点是在北约翰街 24 号的一家咖啡厅,其中一名选手正是今天的主人公——52 岁的保险代理人华莱士。这样的比赛并不是什么正规的职业联赛,完全靠会员的兴趣自由报名,当然也会有会员临时放鸽子,即使报了名,也不来参赛。
2、神秘电话人
加载中…
到了晚上 7 点 20 分,比赛所在的咖啡馆电话响了,女服务员接起了电话,随后叫来了俱乐部的队长塞缪尔·贝蒂,他与电话里的人进行了一场对话。
「请问,华莱士先生到俱乐部了吗?」
「恐怕还没有。」
「他过一会儿会来吗?」
「这可不好说,如果他要来,恐怕就快了,你过一会再打来吧。」
「你帮我捎个口信吧。」
「可以,请问你的姓名是?」
「我叫夸尔特罗,请让华莱士先生明天晚上七点半,到曼洛坞花园东路 25 号,我想和他谈一下保险的业务,对了,今晚我要陪女儿过生日,你们就不要打过来了。」
随后,这位陌生人就挂断了电话。
队长贝蒂怕自己记性不好,就把那人的信息写在了一张纸条上。
25 分钟后,到了晚上 7 点 45 分,华莱士果然来到了咖啡馆,参加比赛了。队长贝蒂就把刚才陌生人打电话的事情告诉了他,并把记下的姓名和地址的纸条交给了华莱士。
华莱士的比赛进行到了十点半,最终他赢得了这场比赛。很高兴地离开了。
第二天晚上,华莱士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个客户,他拿出纸条看了一眼,虽然说上面的地址很陌生,也不知道这个叫夸尔特罗(RM Qualtrough)的客户到底是谁,但好歹也是一门生意,不去就可惜了。
做了一些准备之后,到了晚上的 6 点 45 分,他从家里的后门出发,走了 10 几分钟后,他来到了车站,坐上了一辆电车,在电车上,他询问检票员知不知道曼洛坞花园东路 25 号怎么走,不过检票员貌似也不清楚。
到了晚上 19 点 30 分,华莱士到了位于利物浦城西的曼洛坞花园地区,不过他始终找不到曼洛坞花园东路在哪里,他只找到了曼洛坞花园的南路、北路、西路,就是没有东路,为此他还询问了好几个路人,还问了一个警察,不过都没有给出答案,随后他在那个地区转悠了 45 分钟之后,还是没有找到,才发现原来这个地址是错误的。
根本没有曼洛坞花园东路。
这只是一个奇怪的恶作剧吗?
询问了多人无果之后,白跑了一趟的华莱士就准备坐电车回家了。
3、妻子被杀
晚上 8 点 45 分,华莱士返回到了家门口,和往常一样,他拿出钥匙插入钥匙孔开门,可能是因为锁太老了,里边都生锈了,他怎么也转不动钥匙,于是他就敲了敲门,奇怪的是,妻子这个时候应该在里面,可是却迟迟没人理。于是,他来到后门,发现屋里亮着灯,但是门是被锁上的。敲了门,还是没人理。
于是,华莱士找到了邻居约翰斯顿,向他解释自己打不开家里的门,需要他的帮助,约翰斯顿先生也是个热心肠,就和华莱士一起来到了他家门口,并建议华莱士再用钥匙试试看。如果还是打不开,他就去想办法。
没想到,这次,华莱士却打开了门,然而,华莱士刚进去不久,就急匆匆地跑出来,对邻居约翰斯顿说,「进来看看吧,我老婆被杀了。」
于是,热心肠的约翰斯顿就和华莱士一起进去了,他们穿过了厨房来到了客厅,只见妻子茱莉亚面部朝下,斜着趴在壁炉前的黑色地毯上,左耳上方的头部遭到硬物重击,头盖骨都被打碎了,露出了脑浆,地上、墙上都有飞溅的血液,已经气绝身亡。华莱士弯下身来,握住茱莉亚的左手,说,「哦,你这可怜的小宝贝。」
现场的气氛有些恐怖,整个房间都是血腥味儿。
华莱士的神情十分悲伤,不住地说,「他们杀了她。」
见到这样的情况,邻居约翰斯顿已经在一旁吓傻了,他建议华莱士在警察来之前,不要动现场的任何东西。
到了晚上 9 点 10 分的时候,利物浦警察赶到了现场,他们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勘察,然而没有发现作案凶器,也没有发现屋子里有强行进入的痕迹。只有一些现金被偷走,在华莱士妻子的身旁有一件雨衣,厕所的浴缸和排水管最近没有使用过。
当晚,警察对华莱士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盘问,觉得他似乎没有什么可疑,就把他放了。
但是过了几天,警察又重新逮捕了他,因为种种证据表明,华莱士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认为是他杀死了妻子。
尽管华莱士再三坚持声称自己是无辜的,但他还是被谋杀指控在利物浦法庭受审,经管在庭审时,控辩双方进行了多番唇枪舌战,也让许多人支持威廉是无罪的,然而他仍然有重大嫌疑。
4、法庭审理
通过被害者的尸检报告可以看出,茱莉亚的死亡时间是在 1 月 20 日晚上的 19 点,那么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下案发当晚的时间线。
18 点 45 分,一名送奶工证实,自己去给华莱士家送牛奶时,与茱莉亚聊了会儿天,一名送报员看见了他们聊天的场景,不过他认为当时的时间是 18 点 35 分。
19 点 06 分,检票员证实华莱士上了电车;
19 点 45 分,华莱士向曼洛坞花园附近的人打听曼洛坞花园东路在哪里。
20 点 05 分,华莱士表示自己在曼洛坞花园附近转悠了约 45 分钟后离开。
20 点 45 分,华莱士回到了家,发现妻子被杀。
华莱士上车的时间是 19 点 06 分,从他家里走到电车站,差不多需要 16 分钟。于是,他最晚要在 18 点 50 分出门,而妻子的死亡时间是在 19 点,这也就意味着,在华莱士离开家之前,茱莉亚还活着,因此辩方的辩护证据十分充足,也十分简单,就是有不在场证明,假如华莱士是凶手,那他必须在 18 点 35 分,也就是送奶工和茱莉亚聊天之后行凶,然后必须在 18 点 50 分出门,才有可能在 19 点 06 分赶上电车。
在这短短的 15 分钟内,又要杀人,又要处理现场和凶器,还要赶上电车,时间上是做不到的,看起来华莱士的辩护天衣无缝,然而控方也非等闲之辈,他们给出了一系列认定华莱士有罪的依据。
疑点 1:没有入侵的痕迹。
警方在现场没有找到入侵者的痕迹,没有凶手,没有动机。并且凶手只在现场拿走了钱盒里的一点现金,拿走以后,还把钱盒盖了起来,这样的举动实在不像是抢劫杀人。
疑点 2:一件雨衣
警方根据死者的死亡原因证明,凶手在行凶时,身上一定被溅上了大量血迹,虽然说当时警察检查了华莱士衣服上并没有发现血迹,然而警察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件雨衣,利物浦当天并没有下雨,雨衣出现在现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一定是有人故意把雨衣拿出来,做什么用呢?
警方大胆假设,华莱士很有可能是赤身裸体穿着雨衣行凶,茱莉亚死后,他迅速脱掉雨衣,换上干净的衣服出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华莱士的衣服上没有被溅上血迹。
疑点 3:陌生人的电话
案发前一天,俱乐部队长贝蒂,在咖啡馆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夸尔特罗的陌生人电话,过了 25 分钟之后,华莱士出现到了咖啡馆。
控方认为这个电话就是华莱士自己打的,通过查询当晚的电话记录,这个电话是从一个公用电话亭打来的。而这个电话亭,距离华莱士的家只有不到 400 米的距离,并且这个电话亭是紧挨着车站的。华莱士只要打完电话,马上就可以坐上电车来到咖啡馆。25 分钟的时间是完全足够的,时间上是行得通的,假如凶手不是华莱士,那么凶手的目的就是想在行凶的时候调虎离山,想办法把华莱士支开。
那么,就产生了几个问题。
——凶手是如何确保当天华莱士一定会参加比赛的?
像这样的业余比赛,不去参加是十分正常的。
——凶手是如何确保接电话的人,一定会把留言传达给华莱士的?
俱乐部当天有比赛,成员那么多,事务繁忙,贝蒂很有可能一忙就给忘了。
——凶手是如何确保华莱士不会发现地址是假的?
要知道华莱士已经是保险公司的老鸟了,在利物浦跑业务已经十几年了,可以说对整个利物浦的街道十分熟悉,控方认为凶手没有十足的把握确保华莱士会去那个假地址。如果这个电话是华莱士自己打的,那么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疑点 4:不在场证明
当庭有很多证人可以证实,当时华莱士不在现场,因为华莱士确实向他们问过路,不过这些证人也说了,之所以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时间,是华莱士在问路之前,特意问了下时间,除了问路,华莱士在最后回家之前,还特地去找了邻居约翰斯顿,这一连串的举动非常可疑,似乎他在对各个环节布局,好让这些人可以在关键的时间点为自己证明,控方认为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华莱士在制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
疑点 5:比赛信息。
通常情况下,华莱士所在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只会对会员公布比赛信息,比如比赛的时间、地点、对局者名单等等。外人是无法获得这些信息的,所以,只有俱乐部的内部人才知道这天晚上,会在咖啡馆有一场比赛,并且知道华莱士是参赛者之一。然而,凶手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呢?如果凶手是华莱士自己,那么这一切又说得通了。
5、有罪?无罪?
华莱士案被英国媒体评为「开膛手杰克第二」,吸引了众多目光。由于媒体的介入,利物浦群众都认为华莱士就是本案的真凶,而「杀妻凶手」的恶名也扣在了华莱士的头上。为了不影响判决,法庭特意从利物浦以外的地方挑选了陪审团。
在法庭上,华莱士坚持自己是清白无辜的。
当庭的罗伯特·怀特(Robert·Wright)法官,在总结陈词的时候,也倾向于无罪判决,陪审团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审议,他们认为凶手不可能知道华莱士的比赛时间,这点实在解释不通,只有可能他自己知道,因此陪审团裁定华莱士有罪。
1931 年 4 月 25 日,4 天的审判来到了尽头,法官最后判决,华莱士谋杀罪名成立,处以绞刑。
当法官问华莱士还有什么话可说的时候,他说:「我是无辜的,但我没什么可说的。」
一个月后,华莱士提出上诉,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证据——一张俱乐部比赛对弈表。
原来,早在案发前几个月的 11 月 6 日,队长贝蒂就把比赛对弈表贴在了俱乐部门口的布告栏上,表上详细列出了参赛者的配对情况和比赛的具体日期,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知道华莱士的比赛时间。于是,法庭采纳了这一证据,并对案件进行了重新审理。
控方看到了该证据后提出,在这个时间表上可以看到,华莱士在 11 月 24 日记录后面,并没有标记 W(胜利)或者 l(失败)的字符,也就是说,华莱士在这两天并没有参加比赛,因此还是无法解释凶手是如何能够确保 1 月 19 日的比赛,华莱士一定会来参加的。
即便如此,如果华莱士 1 月 19 日没有参加比赛,没收到贝蒂的口信,或者他在出门前,就发现地址是假的,没出门,那就再策划一次。所以,并不能排除凶手是其他人的可能性,因此也无法判决华莱士有罪。
有了这样强有力的证据,1931 年 5 月 18 日,伦敦刑事上诉法庭(Court of Criminal Appeal)受理了华莱士的上诉,并驳回了原判,理由是「证据不足」——这意味着陪审团错了,这个理由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通常上诉成功的理由多是因为有新证据的出现。5 月 19 号,华莱士被无罪释放。
6、海洋法系
在这里,要说一下英国的司法体系。英国是英美法系的发源地,以判例法为主,又叫「判例法系」、「海洋法系」,也就是说法官可以依据自己的良心和正义感「造法」。
本案中,没有类似的先例,怀特法官和陪审团参考了大量的证据和证人证言,华莱士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而且没有找到证明他有罪的直接证据。出于对人权的尊重,英美的司法体系都是遵从疑罪从无的原则。
所谓疑罪从无,又称「有利被告原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生标准,指的是在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20 世纪 90 年代,轰动一时的美国辛普森杀妻案便是「疑罪从无」原则最典型的代表。
假设某刑事案中,现有证据证明力不足,如果这时:
一、判决被告有罪,有两种可能:
1、被告事实上真的有罪,判决就是公正的;
2、被告事实上无辜,这时,这种判决结果就意味着放走了真正的罪犯,同时也可能抓错了无辜的人;
二、判决被告无罪,也有两种可能:
1、被告事实上无罪,判决结果就是公正的;
2、被告事实上真的有罪,结果是放走了真正的罪犯,让受害者枉死;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时,所付出的司法成本或代价是相对较小的,只是放走了真正的罪犯,但是没有使无辜之人蒙冤。
本案中,妻子茱莉亚被杀,除了丈夫华莱士之外,没有其他嫌疑人,凶手布局精妙,所有证据指向华莱士,但是在存在疑点的情况下,如果判定华莱士有罪,也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在这种情况下,法庭判定华莱士无罪开释。
7、劫后余生
然而,出狱后的华莱士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平静生活了,由于当时的媒体大肆宣扬这起「杀妻案」,导致了后来即便法院改判无罪,所有人还是认为他就是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并且还企图制造不在场证明,为自己脱罪。
华莱士经常收到威胁和恐吓邮件,虽然他仍然在保险公司工作,但他的许多客户都放弃了他。
从前的朋友都对他避而远之,过去心爱的国际象棋,如今也不可能再玩了。
由于华莱士本身患有肾病,再加上这样的折腾,病情更加严重了,一年多后,年仅 54 岁的华莱士就因尿毒症和肾盂肾炎去世了。
这件事情的真相,与华莱士一起埋进了坟墓。凶手使用的凶器从未被找到,凶手杀人的动机从未被知晓。
如果华莱士是凶手,那么这一切的策划就像一盘棋局一样精妙,铸就了一场几乎完美的犯罪:恰到好处的布局,恰到好处的不在场时间,他在活着的时候没能被定罪——死后,也更加不可能了。
如果华莱士不是凶手,那么这就更令人毛骨悚然了,凶手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华莱士,而自己则成功脱身,是一起毫无破绽的完美犯罪:没有一个人证,没有任何线索,用怀特法官的话说,这是「犯罪史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天才谋杀」。
认为华莱士无罪的一方,认为:
1、关于「不在场证明」一说,并不存在,华莱士说的是实情,案发时他的确不在家:
2、凶手是邻居或者象棋俱乐部的成员,熟悉华莱士一家的作息时间,因此制造了这场谋杀,并让华莱士承担罪名。
认为华莱士有罪的一方,也提出了几点疑问:
作为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比赛通常都是一方有 1-3 分钟时间,限制 1 回合,平常练习也要常看时间,没有怀表有点说不通。
案发当天,华莱士在曼洛坞花园附近,找人问路都要问时间,这一点似乎要强调着什么,欲盖弥彰。喜欢下国际象棋的人,都是有些经济实力的,没有表真的不太正常。一位要去做业务的老鸟,不可能在去拜访客户的时候不带表,找人问路一一询问时间,这一点有些反常。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谁也无法说服另外一方。
案件本身正如一盘布局精妙、令人着迷的棋局,最终使得一切的调查、推理和分析都无功而返。用一句国际象棋的行话就是:警方「无子可动」,案件悬而未决。
8、失踪的蓝宝石皇冠
多年后,华莱士的侄子曾向媒体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在案发前一个月,华莱士和妻子在自家的屋中,发现了一顶价值连城的蓝宝石皇冠,估计总价值高达 500 万英镑。由于,这间房子是亲戚租给华莱士夫妻居住的,因此,茱莉亚认为应该物归原主。
但是,在 1931 年的英国,钱并不好赚,华莱士 52 岁了,即将到退休的年纪,妻子茱莉亚也没有收入,华莱士认为这笔意外之财,可以作为他们的养老金,改善未来的生活,因此,不同意将皇冠交出去。况且,这是一栋旧宅,亲戚并不知道房子里挖出了皇冠,如果他们默不作声,这个秘密不会有人知道。因为这件事,俩人不断发生争吵。后来,茱莉亚决定要去亲戚处告发了,华莱士才一不做二不休,干掉了她。
可惜,茱莉亚死后,华莱士也身染重病,一年多以后就去世了,皇冠也就没有派上用场,由于二人没有子女,华莱士临终前就将蓝宝石皇冠赠予了侄子,才揭开了这一桩陈年旧事。
华莱士的侄子是个赌徒,后来,皇冠被他卖掉偿还了赌债,没有物证,也无法证明这件事的真假。
华莱士是否是那个真正的凶手,也许这就是这起案子最耐人寻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