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1
在各种文艺场景中,恋爱总是被描绘得无比美好。
但这其实就和买家秀、卖家秀一样,看着别人好,自己用起来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儿。
尤其是这个年代,大家谁不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凭什么迁就你?
所以很多时候,养个宠物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专门找个人,毕竟很多人比狗还狗。
但现实中总有这么些被恋爱折磨得半死不活还苦苦不肯撒手的痴男怨女,耽误了别人,还祸害了自己。
还有一大堆层出不穷的我看着都嫌烦的分手费、青春损失费、耽误费等计算,男的女的都在算计,这是谈恋爱呢还是谈生意呢?就算是谈生意,能不能开发票?
要真这么经济思维,建议一开始就做好准备,先小人,后君子。不要完事儿了再来要钱,搞得和仙人跳一样。
好好的生意,不要搞得像爱情一样。
2
分手这事吧,说穿了还是和感情有关。感情是无法量化的,我怎么知道你们谁爱谁更多一点呢,对吧?婚姻法都只算财产呢。
所以这种时候,经济思维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因为经济学跟谈恋爱一样,不论对错,只不过恋爱除了对错,其他的也不论,而经济学除了不论对错之外,还论利弊。
当然,谈恋爱本来就是不理性的,我们很难单纯地让各位痴男怨女套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那就是「风险最小化」。
我们不说坑别人,我们只说保护自己。
有人说:不对啊,不是说爱一个人就应该无条件地对他好吗?
傻孩子,你不对她好,给她买包、买口红,那投钱写这种软文的人还怎么赚钱呀?
爱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是相互尊重的。
你怎么不把你那无条件的爱给自己爸妈呢?
如果还抱有「爱一个人就应该无条件对他好」这种自我满足的想法,请把钱捐给有需要的人。
钱在你手里也是浪费,请给它们自由。
3
在说恋爱分手的抉择前,我们要先排雷。
传统三件套,出轨、暴力、黄赌毒这些我们就不重复再提了,这些就是情感界的「714 高炮」,遇到就跑,晚了就凉。
传统三件套之后,我们还应该排除的,是「绝对理性人」。
尽管我们提倡在恋爱中运用「理性人」的概念做风险评估,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首先最应该排斥的就是在恋爱中完整运用「理性人」概念,给自己做到收益最大化的人。
我不是说他们不好,我的意思是同行是冤家。
我们把「理性人」假设应用在恋爱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需要强调:一是不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二是主要运用于分手前的情感评估、风险评估,而不是事事计较。
我并不建议在情感关系中一味地强调利益最大化。
感情这事本身就是一笔烂账,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感情上真的做到纯粹利益最大化,那渣男/女无疑,跟他们谈恋爱不存在降低风险的可能。
此外,还有一种高风险人群,就是妈宝。
就我了解,所有的妈宝中,除了少数的童年缺陷影响产生的天然妈宝,其他的基本都是躲在老妈身后的极致利己主义者,不分男女。
跟这些妈宝谈恋爱,他妈在你们的关系中 24 小时无处不在,尽管你都不一定见过他妈,甚至他到底有没有妈都不一定。
但对妈宝来说,这个妈就是一个万能工具人,没事「我」做主,有事「我妈」说,堪称「薛定谔的妈」。
实质上,那些所谓的妈宝只是在关乎切身利益的时候,用他妈做了一个挡箭牌,挡住了全部的不利因素,做到了在 0 风险和高收益之间反复横跳,从而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我妈说,女孩子不能随便出去抛头露面。」
「我妈说,男孩子就该买房买车写我名字,哪用女孩子出钱。」
「我妈说,你爸妈留在身边也没用,让他们出完买房钱就回去吧。」
建议所有适龄青年都可以去做一下情感培训,遇到这种妈言妈语时,直接让他体会下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从今天起,你我都是妈宝掘墓人。
4
排除渣男、渣女和妈宝后,恭喜你,你遇到的虽然不一定是什么好菜,但起码吃了也死不了人。
从这里开始,咱们就要谈些比较玄学的感情因素了。
按照量化交易的标准,即便主观的东西,我们依然尽量用客观的方式来处理。
我们无法用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对待恋爱,因为恋爱中我们判断利益的单位不是「金钱」,更烦人的是,恋爱中并没有单一的,或者说普世的标准作为依据。
如果说婚姻是两人组队对抗风险的经济学,恋爱就是一门基于荷尔蒙和多巴胺的纯玄学。
每个人对「爱情」的需求、定义、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只能够在各种不同间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为你规避风险。
由于恋爱相比婚姻而言,成本要低得多,大多数恋爱也不是婚姻的基础。
如果是的话,人均恋爱数应该小于或等于 1,但现实怎么样,你们比我更清楚。
有鉴于此,我们对于恋爱分手的保底要求是,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
由此我们判断的标准更多的不是依据「增益」而是「损耗」。
当维持一段勉强的恋爱比分手的代价要高得多时,就应该分手。毕竟谁都不是出来做慈善的,年纪轻轻就想着给人当爹、当妈是一种心理变态。
在刨除你的对象是低层级有害生物之后,就该考虑几个因素。
如果我们把恋爱用交易的思维来处理,判断交易是否需要终止的唯一标准是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判断收益能否覆盖成本,达成正向收益。如果增益 ≤0,那么就可以说再见了。
下面我们开始评估。
5
评估恋爱价值的第一步,是成本收益衡量模型。
首先,我们要将各种主观参数进行客观量化,明确对你而言重要的参数,弱化不重要的指标。
简单来说,就是归纳出那些对你而言关键的因素,然后量化。
常有人痛苦怒吼:她不喜欢我却喜欢那个处处不如我的垃圾,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你们各自的效用函数存在差异呗。
简单来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对一个受虐狂千般爱护,不如别人给他一个巴掌管用,这找谁说理去?
扯远了,首先我们要把一段关系中的各种收益成本的相关因素量化,去除大部分无效指标。
比如在大部分感情中,「承诺」和「情话」就是最不重要的参考因素。什么「我会保护你一辈子,我要永远守护你,你是我最重要的人,我要为你对抗全世界」,醒醒,这世界可没人闲到天天摁着一个人来打。
在这个时代,情话张口就来,承诺这东西,不如欠条管用,起码欠条法院还会受理。这种情话一不花费任何成本,二没什么用,三等真的需要用的时候,你也不一定找得到人,基本作用等同于「下次一定」,信了你就成傻子了。
感情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过于抽象,我们要具体分析,就要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比如我们把「陪伴」「成长」「忠诚」「愉悦感」「快乐」「尊重」「经济利益」「生活便利」「被爱的感觉」「自信心」这些能给你带来愉悦感或者实际收益的东西称为「幸福指数」,归入收益。
而把「浪费时间」「经济支出」「不必要的精力消耗」「打击感」「争吵的痛苦」「无效沟通」「恶意揣测」这些给你带来负面效果,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及经济支出的东西称为「痛苦指数」,归入成本。
给这些东西做一个评分卡,例如自信心 +5 分,浪费时间-3 分云云,你随意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打分就可以,因为这个是只属于你的,关键是要有评分卡。
更关键的是,要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假如我是一个女孩子,我就是享受男孩子为我花钱,那就一定要在相关指标加权重。
假如我是一个男孩子,我就是喜欢高颜值大美女,那一定要加权重。
你可以骗所有人,但自我评估的时候,不能自己骗自己,反正这个打分也不会对外,对吧?
有了评分卡后,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成本收益模型。
6
评估恋爱价值的第二步,是恋爱投产比的横向对比。
你个人的付出与收获的对比,如果有做过电商的朋友,你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投产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ROI。
在恋爱的情况下,因为参数太多,我们取最简单的时间来做基础计量标准。
假设 5 个月的恋爱,合计 150 天,你用了 100 天,在哄人、忍让、道歉,让自己痛苦不堪。
这是投入。
50 天在开心快乐,不可描述。这是产出。
假设其中的单位效益相等,即一天的快乐跟一天的痛苦对等(我知道很复杂,别钻牛角尖)。
100 天的付出,50 的收益。
算下来 ROI 是 0.5,而我们的最低要求是 ROI 达到 1。
不让我做 1,那咱们这段关系就归 0。
虽然这话有点怪,但话怪理不怪。
讲道理嘛,不论你恋爱的目的是婚姻,还是单纯为了恋爱而恋爱,本质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状态。
不让我结婚,还不让我开心了?
不让我开心,那我就滚球了。
谈个恋爱又不是谁欠谁的,对吧?
如果这场恋爱的 ROI 大于 1,但是对比单身状态跟其他恋爱状态,其 ROI 小于这两者的 ROI 的话,也建议终止。
对收益的追求,应该越来越大;对风险的追求,应该是越来越小。
人没理由越活越回去。
如果你经过理性估算还是觉得要维持关系,那一定说明你前面的量化参数做得有问题,你还是矜持了。
7
评估恋爱价值第三步,是判断恋爱中的「供需平衡」。
除了投产比,还要考虑恋爱中的供需平衡。
恋爱中的供需,用买卖来形容不贴切,更准确的应该是交易。
双方共同付出,共同收获,以「时间」「精力」「陪伴」等作为交换等价物,各取所需。
这个平衡不一定是 1∶1 的绝对平衡,而是一个总体对等的动态平衡。
差值可以用感情来弥补。
在大多数情况下,稳定的恋爱关系都是动态平衡的。
毕竟吃亏这件事情大家都不喜欢。
如果双方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一方单方面付出,另一方单方面索取,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
供需不平衡,将带来地位不对等,地位不对等,也就意味着「舔狗」出现。
没有人想当「舔狗」,但总有人「舔」而不自知。
不论你投产比再高,在这段恋爱里获得了再多的幸福感,只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市场均价,依然是损失。
我给你买苹果的钱,你给我一个金立语音王,虽然比我以前的老人机好用,但这还是欺负人。
或许有人会问:这不就是那些渣男、渣女和妈宝吗?
不是的,这跟直接求财的渣男、渣女不一样,因为大部分恋爱中一方疯狂索取的深层诉求并不是钱,而是满足自己对于恋爱的一切不合理幻想。
简单来说,他们或许不一定渣,但是真的作。
从某种程度来说,作比渣更可怕,因为渣只是要钱,作可能要命。
典型的表现比如「安全感」,对伴侣的要求是:不许喝酒,不许和朋友出去玩,不许微信里有异性存在。
自己喝酒蹦迪一条龙,去了酒吧,经理一口一个「老板,好久没来」。
「爱我就要给我安全感啊!」
一味地强调「爱我就要包容我的全部」,用「安全感」绑架对方,这既是低幼也是双标。
我亲眼见过一个男生被女朋友作到精神崩溃,呼吸急促,当场在大马路上倒地不起,过了小半天才缓过来。
8
不管你认或不认,恋爱的本质是一场情感交易,原本可以是正和博弈,但总有人喜欢把它玩成零和博弈。
要安全感,建议可以去买份保险,而不是把对象当成保险柜。
那如果放任供需严重不平衡,会怎样呢?
当单一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的竞争性增长,导致增加消费者支出成本。
你巴结你女朋友,你女朋友的闺密有样学样,也要求她男朋友巴结,导致巴结常态化,对追求者而言恋爱成本普遍增高。
当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商品会过剩。
当巴结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现象时,那些不愿意巴结的追求者会放弃对恋爱的需求,从而导致那些原本可以不单身的人,因为缺乏追求者而被迫单身。
如果你们的恋爱供需严重失衡,那就意味着有一方处于弱势。
不论你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都建议放弃。
如果你是处于弱势的那个,那放弃也是很自然的选项。
如果你是处于强势的那个,那么你能获得强势的原因是什么?对方为何屈就于你?建议可以思考下这个终极问题。
9
评估恋爱价值的第四步,是预判分手成本。
如果已经走到分手这一步,还有一项你应该考虑的成本,那就是分手的成本。
我当然知道不是每个人分手之后都像我这样,出去蹦迪狂欢。
有的人分手,转个头就找别人。
有的人分手后当起朋友圈诗人,两年不带消停。
还有人分手之后发愤赚钱当起微商,最后赔得裤子都不剩。
有的人是快感追求型,有的人是痛苦回避型,分手对每个人而言意味着不同的成本,有的 0 成本,有的搭上命。
这时候就需要预判分手对你可能产生的成本。
你需要认真阅读上面内容,拿出评分卡,计算 ROI。
如果恋爱处于损耗状态,而分手成本低,可以直接分手,抓紧止损,这世界上好男人、好女人多的是。
如果恋爱处于损耗状态,而分手成本过高,那就需要想清楚,或者说用一种过渡式的方式处理。
当然,吊着不分手这种事情虽然收益大,但容易被雷劈,建议自重。
分手是一次性的交易,要快、准、狠。
交易完成后,生死各安天命,所以不要试探,要么不提,要么开弓没有回头箭。
那种进行试探,发现对方不挽留还要啐一口痰,骂一声「渣男/女」的行为,是弱智的表现。
分手就像离职,不要轻易地把「离职」两个字挂在嘴边,用作要挟加工资的手段。
你每次提离职都会在老板心里给你加一个「反骨仔」的标签。
反复横跳跳多了,赶上升职加薪没你的事情,要精简优化第一个想到你。
说分就分,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10
经济思维运用,是为了建立一段良性的、更适合自己的关系,尽量避免风险。
肯定少不了有人会问:不是说好真爱战胜一切吗?事事量化匹配,不冒任何风险,那还有什么真爱呢?
我倒想问一下,是谁给了你们这种真爱一定要被现实一顿吊打才能成仙的错觉?
爱情就是奢侈品,绝大多数人就是一辈子找不到真爱的。
我最讨厌一些空想主义者光灌鸡汤,不去认真执行。
总有人说什么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灵魂,谈什么风险收益太俗。
这种自由而平等的灵魂常常在分手后无缝衔接地又搞起另一个灵魂。
追求真爱没错,但是规避风险同样没错。
错的是只想白占便宜、不想负责的心态。
是的,对自己负责也是一种负责,甚至可以说,对自己负责是最基本的责任心。
或许仍然很多人觉得感情的事情无法理性,觉得命中注定要追求真爱。
这当然是你的个人选择,如果你觉得「追求真爱」带来的自我满足,大于恋爱中的一切风险,那就尽管去做。
因为在你这里,主观感受带来的满足感大于客观收益,只要你把「自我满足」在参考指标中的比例调得足够大,世界上就没有你覆盖不住的风险。
毕竟爱情这件事情,只要你嘴巴够硬,永远可以化险为夷。
最后我还想多说几句。
尽管我们讨论的前提都是用一种量化的思维讨论感情,说得好像爱情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一样,但爱情是存在的,毫无疑问,只不过需要用心去找。
希望你们能遇到爱情,体验过爱与被爱。
在被现实的痛苦捶打之前,先体验过世间的美好。
心中有火,才能好好地跟这个世界战斗。
我很喜欢知乎上的一句话:「情啊,爱啊,都是少不更事,但少不更事也不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