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谢春霖,欢迎来到我的课程《快人一步:个人和团队的 12 次效率升级》。
效率最低的样子,不是做得慢,而是做错了。
因此,前两节课我对你的效率进行了第一次升级,那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你要先用「三思三线」,来判断它的方向是否正确,它是否是可行的,这三个问题和三条线是效率的基础。
今天,我要对你的效率进行第二次升级,那就是提高你的能力,让你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开始一件事。
在风口上不是谁都能起飞的
2012 年,出现了一个时代级的风口,那就是「微信」在这一年突然爆发,成为了全球体量最大的通信软件。这一年,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王小锤,一名普通的销售,他嗅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果断辞职,下海创业,也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对创业者非常友好,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公众号的运营者,公众号不设置排行榜,因此它不容易出现「富者越富」的现象,每个人只要用心服务好自己的用户就可以了!
这,看上去是一次公平的竞赛。
好,那写些什么呢?
小锤说:「管他呢,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我那么多年的销售经验,就写点销售技巧吧,肯定有很多人喜欢。再说了,网上已经有那么多好文章,拿来抄一抄,永远也发不完……」
果不其然,小锤的第一篇文章,就带来了 50 个粉丝!
然后是 200 个,1000 个,10000 个……事业,就这么顺利地开启了!
但是,两年之后,小锤发完了他最后一篇推文《2 年心酸创业史,换来的 100 条忠告》,他的公众号正式停更了。
啊?为什么?
不是赶上风口了吗?怎么还是失败了呢?
方向没问题啊,小锤也很努力,做事也非常有效率,为什么呢?
因为,能力不够。
顺势而为,确实能让你事半功倍,但是,别人也一样啊!
截至 2019 年 3 月份,公众号的注册数量已超过 2000 万,意味着每 50 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公众号……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比赛。
那这场比赛的结果如何?
在 2019 年第一季度,依然保持发文的公众号数量仅为 175 万,不足总注册量的 10%,而其中 80% 的公众号,头条的平均阅读量低于 1000,也就是说,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公众号已不足 2%……
这,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赛。
那么,最终是谁赢下了比赛呢?
这是 2018 年年度公众号中处于第一梯队的「自媒体」们:
加载中…
注:榜单数据来源于「新榜」
你发现了什么?
嗯?不是说自媒体吗?怎么都变成传统媒体了?
对的,最后脱颖而出的,绝大部分都是这些曾经的「专业选手」,比如传统媒体、专业的内容团队、曾经的杂志主编、公众人物、政府组织等等。
当红利期来临的时候,人们蜂拥而至,有些人,向全网第一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有些人,他们早已身经百战,已经备好了一把磨了十年的利刃!
这看上去,是一场在同一时刻开始的公平竞赛,但是,他们的起点是一样的吗?
这,其实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
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力
小锤虽然选对了方向,也足够努力,但是能力不足,他之前并没有训练过写作技能,而竞赛过半,他抬头一看,发现身边竟然有许多职业选手!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当你有了一个正确的目标,此时你最应该提高的,也不是速度,而是能力!
你得把自己先变成一个做这件事的高手,你才有机会赢得最终的比赛。
而且,高手的优势,在如今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以前,社会遵循的大多是 2/8 法则,也就是 20% 的高手,拿走 80% 的收益。
但是现在,也许变成了 1:99,甚至是 1:999 的世界!
因为互联网提高了连接效率,让彼此存在关联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幂律分布,也就是会强者愈强,富者愈富。
过去,一个一流的销售员,业绩能抵 5 个人,很厉害!但是你不会担心,因为你只需要再雇 10 个二流销售员,业绩就能超过他。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通过互联网来销售,一篇好文案、一个好主播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比 1000 个、10000 个二流的文案和主播,加起来的都要多……
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强者通吃的时代!
那么,你该如何成为某项技能的高手呢?
高手之路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一个高手是如何养成的,总共分成了 4 个阶段。
阶段 1:入门
面对某个你完全不会的技能,请问该怎么入门?
答案是两个字:模仿!
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走路的,怎么学会吃饭的,怎么学会说话的。
小时候,我们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更无法理解他们这么说、这么做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你却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技能,靠的是什么?
模仿。
你不需要理解为什么,你只需要跟着做,多做几遍,也许就会了。
虽然这时候,你并不一定懂其中的道理……
但是没关系,现在的目的是快速入门,所以通过模仿是最快的。
相反,成人之后,我们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反过来的,先学一大堆理论,看似懂了很多,却不常使用……技能的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了。
所以,入门阶段的学习,你得先会,再去理解。
比如你要学写作,那就直接去找那些你看着很爽很有启发的文章,然后模仿他的写作方式,从文笔到段落结构,这样你就能快速地写出一篇差不多的文章。等模仿的对象多了,再结合一些写作的理论知识,你就能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进而拥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比如你要学打篮球,那就直接去模仿那些球星的动作啊。由于球星的很多动作要求都比较高,你为了做出一样的动作,就会倒逼着你去练相应的基本功,这样你的技能水平提升起来就会非常快。
最后,你需要完成一次成果展示。
比如把文章公开发表到网上,去篮球场上和小伙伴打几场比赛,这样,你就算入门了。
当然,通过模仿学会的技能只能让你达到入门级的水平,想要再进一步,你就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阶段 2:高手
比如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高手,怎么办?
继续不断地重复练习?模仿各种大师的动作和技巧?
不是!
你要回过头,去练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组成你这个技能的一个个最小的单元。
比如篮球运动中的运球、传球、投篮、上篮、扣篮、试探步、三威胁等等,篮球这个运动,其实就是这些小单元的集合体。
再比如说,写作这项技能里的最小单元是什么?
是词汇量,是修辞手法,是关联词的使用,等等,这些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进行过一定量的训练,没有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你可能连一篇完整的日记都写不出来。
加载中…
这些最小单元就像「代码」,软件和系统都是用这些代码组合起来的,因此,代码的好坏,将决定软件的质量。
比如我小时候挺喜欢打乒乓的,参加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我们训练时,基本是不打比赛的,学员之间的切磋更多是被当成课后的娱乐,那专业训练练的是什么?
练的是最基本的动作,比如,步伐、发球、接发球、正手攻、反手攻、正手弧圈、反手削等等。
刚进去的前两周,每天就是:上午练一个小时的体能,练两小时的正手攻球;下午,练两小时的反手攻,再练两小时的步伐;晚上,练完 1000 个发球后再回家。
基础、单调、反反复复……
但是,就这样练了 2 个月,出来打路人局,只要对方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甭管业余打了多久,基本上都是直接虐……
打球的战术?没有的。
都是最基本的动作,业余选手通常抵挡不住两三下……
当你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在一般人眼里,你就是个高手了。
但是,这还远远称不上是专业选手。
阶段 3:专业
就我这水平,如果遇到真正的专业级选手,那我就是一盘菜,经常被打到怀疑人生……
那我和这些专业选手的区别在哪?
第一,当然还是基本功,我练了 2 个月,他们也许练了 2 年、10 年……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掌握了很多技战术的套路,也就是他们把这些基本功,彼此搭配,组合成了一套套更有用的「组合拳」。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代码组合在了一起,编成了软件,那软件的功能当然要比纯粹的「代码」强很多啊。
比如篮球运动里,单人的技术套路有:交叉步过人、后撤步投篮、翻身跳投、欧洲步上篮等等;多人配合的套路有:传切、突分、挡拆、高位策应、联防、三角进攻等等。
再比如,写作常用的套路有:SCQA、英雄之旅、疯传 6 原则、网络小说里常用的「金手指」等等。
由于专业选手的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所以,当他把这些基本功组合成套路之后,威力就会变得非常巨大。
很多业余选手看上去也学过这些套路,但为什么一遇到真的专业选手,就歇菜了呢?
因为他们的「代码层」是不过关的,也就是基本功不好,就像花拳绣腿,打人是不疼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专业级别,首先还是得把基本功练扎实,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各种套路,那么假以时日,你就能成为人们眼中真正的大神。
不过,这还没登顶,在他们之上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职业选手。
阶段 4:职业
所谓职业选手,就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人,比如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作家、职业歌手、职业辩手等等。
这些人和专业选手有什么区别?
是比他们基本功更扎实,套路练得更炉火纯青吗?
这个当然。
但真正拉开他们差距的,是另外一个因素,叫作硬件条件。
什么是硬件条件?
就是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它是你软件运行速度的上限。软件再好,如果硬件性能不够,那整体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它是一切技术、套路、战术得以发挥的基础设施。
比如在竞技体育项目里,硬件主要是指你的身体素质,例如,身高、体重、臂展、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弹跳、反应等等。
同样一个动作,比如三步上篮,我和詹姆斯做的动作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他可以一个健步撞飞 3 个 200 斤重的壮汉,然后来一记暴扣,而我可能会被一个大叔给轻松盖帽。
硬件水平差不多,大家再来比技术,就像拳击选手,不同级别的人,根本就不能同场竞技。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某方面的职业选手,那么你除了要夯实基本功、练熟技战术套路之外,你还得升级自身的硬件条件。
比如职业运动员,他们大量的训练时间是用来提升力量、速度、耐力等等这些身体硬实力的;
比如职业播音员,他们需要通过训练提升自己横膈膜的力量、肺活量,以及舌头的灵活度等等,来让说话变得更好听;
比如职业作家和演说家,他们的硬件是知识量,还有人生阅历,以及个人的成功案例等等,因此他们得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经历,而不是一味地写、一味地说,不然就会言之无物,或者说的话没有信服力。
当然,有些硬件很难通过锻炼来提升,真的得靠天赋,比如打篮球得长得高;弹钢琴得手指长;下围棋得智商高;唱歌得有好的音色。
OK,以上就是技能的 4 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级、高手级、专业级,以及职业级。
技能分层图
为了让你对刚才说的这 4 个阶段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现在,我把这几个部分整合起来,组成了一张技能分层图,任何一项技能,其实都是由这 4 层粘合起来的整体表现:
加载中…
在这个技能分层图中你可以看到,业余爱好者看待一项技能的视角和专业选手有很大的不同:
业余爱好者的视角,通常是从上往下看的,他看到的是别人比赛、表演、工作时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深一步,能看到他们的技战术套路,而再深的基本功和硬件条件往往就不容易察觉了。
如果你是按照这个视角来学习一项技能,那练的就是表面功夫,看上去像模像样,但其实是个绣花枕头。
想要成为高手,你得把这个视角反过来,从下往上练。越在下层下功夫,上层的表现力就越强越稳定,下层的训练看上去很枯燥,就是一些简单的动作重复做,但却能让你的技战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好,知道了这条高手之路,那你就能从「小白」迅速变成「职业选手」吗?
当然不能!
现在你只是知道了该怎么走,就像你在丛林中拥有了一张地图和指南针,但是具体的路,你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想要真正地提高技能,你必须得有足够的「有效训练量」才行。
这个,我们下次再说。
小结
好,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互联网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效率,让很多领域里的「高手」在这个时代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优势,这将是一个强者通吃的时代!
那你该如何成为某项技能的高手呢?
你需要经历 4 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用模仿来学习,快速入门一项技能。
第二,苦练基本功,成为业余选手中的高手。
第三,把基本功组合起来,练习技战术套路,成为专业选手。
第四,提升硬件等级,成为职业选手。
课后作业
好,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你最想提升的是哪项技能?它目前正处在哪个级别上?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