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海湾战争客观上算正义战争吗?

冷战末期,苏联还没有解体,但是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了一些有利于美国积极、高速变化的形势,这时候,世界上又发生了一件叫海湾战争的事。

1990 年的 8 月 2 号,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总体的军事行动持续了 24 到 48 小时,科威特全境沦陷,王室能够外逃的外逃,国王的一个叔叔(法赫德亲王)跟中国还有一些渊源,战死在王宫。

8 月 8 号,整个科威特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归入伊拉克的巴士拉省,另外一部分变成了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

这件事情诱发了海湾地区的危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伊拉克本身的石油储备,再加上科威特所拥有的原油储量,足以对全球原油市场的价格和供给形成相当威胁。

这是中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地方性、区域性、地区性的霸权国家。

伊拉克毗邻沙特阿拉伯,如果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的话,沙特的军队凭借自身的军事力量很难抵挡。

那么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从中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美国迅速地行动了起来:在 8 月 8 号之前,美国的第一支动员力量,82 师和 101 师已经实现了在沙特阿拉伯的前沿部署,随即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做出正式决议,同时美国及其盟友在沙特阿拉伯调集重兵。

调兵遣将的过程大体上一直持续到 1991 年 1 月 17 日,最终,美国为了应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在整个海湾所触发的危机,在海湾地区集结了多国部队 55 万,其中包括大量从中欧地区调集的重型装甲部队。

这些部队是为了跟苏联的坦克装甲集群进行「末日摊牌」式的集群作战准备的,美国为此已经筹划了 30 年到 40 年。

很巧合的是,尽管这只重型装甲部队,在中欧平原没有派上用处,但它在阿拉伯半岛沙漠环境下,对上了一支缩水版的苏制装备的军队。

伊拉克军队列装的 T-72,是外贸版,一般军迷戏称「猴版」,是缩水的 T-72,整个伊拉克军队是按照苏联式样建起来的。

在第一阶段的沙漠盾牌行动结束之后,1 月 17 号,联合国安理会给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是 1 月 15 号,在到期两天之后,美国人开始了空中打击行动。

空中打击行动从 1 月 17 号持续到 2 月 24 号,一共是 42 天,被称之为「沙漠风暴」。

在沙漠风暴的行动中,美军向全世界第一次展示了,当两个国家的军队、武器装备产生了代际差的时候,战争是怎么样一种形式:一方把另一方摁在地上摩擦,这是字面意义上的摩擦。

事后人们发现,大家原先认为伊拉克的地面装甲集群会对美国造成重创,但它们没有发挥出预想的战斗力,在地面上基本被摧毁了。

这场战争几乎是美国的单方面殴打,除了沙特阿拉伯边境称之为海夫吉的小镇,有一次营到连规模的地面反扑以外,伊拉克没有表现出积极的作为。

在炸完 42 天之后,苏联再度提出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被美国拒绝。

美国承诺「撤离的军队不会被美国军队打击」的决议之后,美国在 2 月 24 号开启了地面军事行动。

地面军事行动代号是「沙漠军刀」,持续了 100 个小时,100 个小时以后宣称实现了把科威特从伊拉克军队解放出去的目标之后,美国宣布停止在伊拉克的地面军事行动。

1998 年,不再担任总统职务的老布什和他最亲密的助手,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对话的时候说了一段话向大家解释,为什么「沙漠军刀」行动只持续了 100 个小时:他认为要遵守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美国当时从越南战争总结出来的原则,而不是违反这些原则。

同时,他认为要避免一个局面:如果说他冲进伊拉克,并且以在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为目标,也就是推翻萨达姆,那么美国有非常高的概率会犯一个巨大的错误——美国会因此成为伊拉克的占领军。

美国面临的挑战也将比现在大,就它及时终止了在科威特的军事行动、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反倒让美国处在战略上更加有益的位置。

所以这场战争可以理解为是冷战后期,苏联濒临解体之前,国际局势走向重大变化的具象反应。

什么意思?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

第一,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当然,一般认为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伊拉克在 1990 年发动海湾战争和持续长达 8 年(1980-1988)的两伊战争是密切关联的。

第二,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从一场边境冲突上升并且扩展为一场大规模的地区冲突。在冷战背景下,这个地区冲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冷战格局变化的影响。

比如说,伊拉克在两伊战争爆发之前,其实是苏联在海湾地区的主要盟友,萨达姆的军事力量主要是以苏制武器装备和指挥架构建立起来的。

但当两伊战争从伊拉克入侵伊朗境内,变成伊朗反向入侵到伊拉克境内的时候,美国介入了,它站在哪一边呢?它站在了伊拉克这一边。

伊朗当时代表的是什叶派的势力,尤其是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成了整个中东、西亚地区非常罕见的由什叶派掌握政权的国家。

伊拉克的局面是以在人口中处于少数的逊尼派掌握政权,但是民众中的多数是什叶派。整个中东地区都担心伊朗基于什叶派的广泛联系网络,会将当时伊朗政教合一的「霍梅尼模式」输出,进行伊斯兰革命的输出。

美国基于这种想法对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进行了大力的支持。

一方面是拉姆斯菲尔德、除了给伊拉克一般意义上的武器之外,还把化学武器,包括二元化学武器、神经毒气以农业化肥厂的名义,援建交给了伊拉克。

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为了应对伊朗的人海攻势,伊拉克多次主动对伊朗实施了化学武器攻击,这个时候美国对它的支持就表现出来了。

如果你去看两伊战争期间,整个西方国家主流媒体以及联合国对待两伊战争的态度,就会发现他们对伊拉克十分宽容。

尽管两伊战争是伊拉克先发起的,尽管伊拉克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美国人没有对此表示谴责,没有像后来谴责萨达姆·侯赛因使用化学武器时那样,把他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对他进行谴责。

当然后来两伊战争逐渐平息的重要原因是,双方背后都没有一股力量坚定地支持他打下去。

美国的反应更多的是基于遏制伊朗伊斯兰势力扩张的需求,苏联在戈尔巴乔夫 1985 年上台之后,更加注重于内部的经济体制改革,避免在境外投入一些无底洞式的争夺——不仅在伊朗放软了对于伊朗的支撑,而且把苏联在阿富汗的力量也系统性地撤了回去。

所以一旦收缩之后,整个中东局势表面上平息下来。

大国战略的改变和调整,在中东地区产生了一个负效果,苏联回去了,开始搞改革了,意味着什么?

萨达姆没有了苏联的支援,同时也意味着萨达姆没有了苏联的约束。

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跟苏联在全球范围开展势均力敌的竞争,有一个特点:

——作为双方阵营的老大,它固然在全球各主要热点区域会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你如果支持当地的一股力量,我一定到当地找另一股力量去支持,跟你对抗,避免力量的扩张。

但同时,这种对峙跟冲突都会置于美苏两国严格的控制之下,绝对不会放任这些小弟自由行事的。

为什么他既要去支持当地人,又不放任他自由行事?

主要是因为在冷战时期,美国跟苏联有一个默契:

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当然不可能放任另外一家做大占便宜,双方都认为通过蚕食最终会使实力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种颠覆性变化的实力会影响两国在战略层面上的最终博弈。

所以你一旦冲到一个地方去了,哪怕那边什么都没有,我也一定要冲过去,不能让你在里面搞小花样。

但是双方也都非常清楚,美国跟苏联各自有核武器,并且他们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如果直接发生冲突,造成的损失他们各自都承受不了。

所以他们支持小弟的时候,一定会遵循一个游戏规则,在任何时候小弟必须绝对听我的,但我也不会开一张空白支票,放任小弟裹挟我进入一场我没有意愿进入的冲突,尤其是不要把我莫名其妙地引向了跟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冲突。

也就是说,两个超级大国对当地人的支持和强力的控制,和对被「支持」方的主权入侵和侵蚀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呢?

但凡有点性格的领导人都会受不了,双方阵营里面各自都出现过这种人,比如说南斯拉夫的铁托,比如说法国戴高乐。

到了萨达姆这儿,苏联缩回去了,美国对于中东地区也没什么兴趣了,只要保证中东地区最核心的利益——海上能源线和石油的安全,他觉得就 OK 了。

而且美国当时,不管是老布什这种比较老辣的古典美国现实主义精英,还是像基辛格这样的现实主义精英,他们对中东地区奉行的是 balance power(势力均衡)理念,这有点像英国人玩的东西。

所以对于像中东这样一个地区,美国努力维持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势力均衡。当发现伊朗伊斯兰霍梅尼的力量往外扩散的时候,美国就会扶持伊拉克。伊拉克这边,萨达姆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在某一时刻他同时得到了苏联跟美国的支撑。

你想在地球上有几个国家能遇到这种情况之后不飘呢?他瞬间就感觉自己力量涌上来了。

但在两伊战争的后期,我们都知道在里根政府任内出现过非常著名的「伊朗门」事件。

「伊朗门」事件透露出一部分的战略协议,它的战略用意在于美国发现伊拉克的军事力量上升的速度有点快,如果在整个中东地区完全倾向于伊拉克,伊拉克可能就尾大不掉,变成新的地区小霸王。

一旦伊拉克变成地区霸主,其实对整个地区的战略稳定,或者更加直白地说,对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存在,会变成一件不太有利的事。

所以在两伊战争后期,美国悄无声息已经开始偷偷地向伊朗出售美制武器,获得的收入送到尼加拉瓜,支持当地反共产主义政府的游击队了。后来这个事情败露了,就称为「伊朗门」。

「伊朗门」我们暂且不表。

到了老布什政府时期,两伊战争其实慢慢平息了,这里面包括美国的强势介入,攻占了伊朗的石油钻井平台等等一系列戏剧性事件的发生。

我们知道著名的动漫,麻蛇画的《那兔》系列里面有一集《沙漠双雄》。说的是狮子跟骆驼打架,打到后来发现周围有一堆物资,然后他们把这堆物资,坦克冲锋枪什么的当赌注,赌什么?赌半个西瓜。为什么要赌着玩?因为他们发现这东西不能吃。

两伊战争之前这两个国家其实还挺有钱,两伊战争结束之后,原来的钱全部用光。为什么?

钱全用来买军火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伊拉克萨达姆的债务中,130 亿到 140 亿美元还是欠着他们家的「富亲戚」科威特。

所以你会发现,当冷战格局在中东地区开始松动,苏联力量开始撤回的时候,造成了新的地区不稳定性。

萨达姆开始做大,美国当时跟萨达姆并没有太直接的控制和交往,苏联控制器已经松掉了。

于是萨达姆就要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思考,这日子怎么过?

比如说我这边有石油对吧,如果说大家一起减产石油,石油的价格会上升,价格上升以后卖石油可以赚得更多。

结果没想到沙特跟科威特联起手来增产石油,不理他。

萨达姆说,我刚刚保卫过你们,让你们免受那群宗教疯子的入侵,你就是这样对待你的恩人的吗?这个显然是不正确的,是很有问题的。那怎么才是感谢恩人的正确方式?比如说你减免我的债务对吧,就不要收我钱了。科威特他当然不干了。

这时候萨达姆前面蹦出了两个选项:

第一个选项「入侵科威特,一口吞掉它,解决财务问题」;

第二个选项,「老实苟着,自己想办法借钱或者是发展经济」。

这时候萨达姆被某种狂热冲昏了头脑,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内部对萨达姆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巴格达的胜利广场弄了把交叉的军刀,下有两手交握,大拇指刻的是萨达姆的指纹。

我们可以想象萨达姆已经膨胀成什么样子,基本上已经是「坐在巴格达天下我有」的感觉,还想直接入侵了科威特。

在一定程度上,入侵科威特的时候,萨达姆面临跟当年赫鲁晓夫把导弹运进古巴之前同样的问题——美国会做何反应?

后来人们发现,从伊拉克这一侧来看,它当时犯了两大错误,这两大错误事后证明是致命的:

第一,低估了美国对这件事情做出反应的强烈程度和迅猛程度;

第二,把自己定位在一种所谓「见好即收」的、小富即安的纯战术性投机冒险行动。

什么意思呢?前边提到过,整个海湾战争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从美国军队大概在 8 月 6 号到 7 号,快反师,也就是 82 空降师和 101 师进去,到后面的重装部队主力部队地面部署到位,中间至少有 2~3 个月的地面空窗期。

当时挡在伊拉克军队前面,阻断在沙特和伊拉克边境上的,其实只有非常有限的防御力量,如果萨达姆同学破釜沉舟一股脑冲进去的话,可能会演变为对于美国来说投鼠忌器的局面,结果他没有这样做。

当然还有一点,萨达姆同学在时机的选择上——现在因为萨达姆已经死了,这可能成为一个历史无解之谜——当时伊拉克正在秘密地研发核武器,他是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甚至于在伊拉克的郊外人们还发现了超级大炮。

超级大炮又是一个很玄乎的事,简单来说超级大炮的设计者认为这种炮造好了,可以用来发射卫星,不用火箭光用大炮就可以打到近地轨道。

巴格达发现的炮,大体上可以直接打到以色列。

而且也许萨达姆再等半年,就拿到原子弹了,那个时候就横着走了,但无论如何他就在这个窗口期冲进去了。

老布什作为一个老辣的政治家,非常敏锐地抓到了这个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

这是美国在入侵格林纳达之后,再一次确立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目标,重新在全世界确立和展现美国领导全世界的雄风。

老布什做得非常漂亮:他坚定地恪守了「鲍威尔干涉主义六原则」。

当时的美国战略决策层因为深陷越战阴影、越南战争带来的惨痛教训言犹在耳,所以他们树立了鲍威尔六原则——不要让军事干涉行动成为重蹈越南战争泥潭的开始。

前边说过,美国没有在地面战争开始之后,就改变目标占领伊拉克全境,是因为根据鲍威尔六原则,一场理性的军事干涉必须遵循一个事先设定的有限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以临时改变目标。

因为一旦临时改目标,就没有办法设计一个非常清晰的停止边界,意味着无休止地增加投入,陷入一个新的泥潭。这些东西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遵循。

在这个过程中,伊拉克做了第二件蠢事,它让科威特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之后自愿并入伊拉克。

这个是很糟糕的,为什么,大家一瞬间想起上一次这么干的人叫希特勒——苏台德地区、捷克就这么一路玩过来的,唤醒了西方的恐怖的记忆。于是全球层面美国拿到了完美的合法性,程序上是合法的。

基于六原则,老布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美国坚持在出兵伊拉克这个问题上「师出有名」。

美国完美地展示了如何让一场对外军事干涉行动具备合法性。

合法性的获取主要是在三个层面上的工作所共同导致的:

第一,是全球多边体系维度当中,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获得了唯一的,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使用武力的合法许可,拿到了安理会的决议。

安理会的决议明确授权美国使用武力解放科威特,把伊拉克入侵者赶出去,并且在当地恢复和平。

在这一瞬间,整个的联合国机制,尤其是安理会,完全按照设计者的初衷开始运行起来,去维护世界和平,用集体安全的模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戈尔巴乔夫同意支持美国使用武力的决议。

伊拉克是苏联的朋友,是苏联支撑扶持起来的,根据冷战时期的基本游戏规则,这样的一个「小朋友」在地区的军事行动,很难遭遇联合国安理会的负面决议,因为它的保护者会否掉它。

但是戈尔巴乔夫做出了让步,当然中国也进行了配合,我们没有支持但是我们投了弃权票,没有使用否决。

第二,在双边层面,老布什总统跟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著名的「电话簿外交」。

他掏出了他的通讯录给国家领导人一个个打电话,痛陈利弊,或者达成交易,或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目的是争取这些国家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展军事行动,使用武力解放科威特的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还包括军事上的支持,各国要派兵来参加联合部队多国部队,多少不是问题,但关键是要表现出部队的多样性。

所以美国带领的部队不是美军,是多国联合部队,而且是有联合国授权的,合法性非常强。

除此之外,老布什做了一件在当时引发很大争议,但是事后看还是相当明智的事情,要求像日本这样的盟友分摊海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开支。

当然有材料指出这是美国走向相对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精打细算,其实并没有真正削弱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声望和形象,相反使它获益良多。

它把在科威特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入侵行动的性价比提到了最高,最大幅度地降低了美国实际承受的损失。

第三,伊拉克的流亡政府和美国的行政当局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说,在国内也获得了合法使用军事手段的许可。

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纳依兰的证词」——明明是科威特皇室的成员,科威特驻美国大使的女儿,一个 14 岁的小女孩被公关公司包装成了一个来自科威特的普通人家的难民小女孩,亲自作证看到了伊拉克军队的残暴行径,把未足月的早产儿从保温箱里拿出来扔到地上,让他死于失温过多,然后抢走保温箱。

历史上这段称为「纳依兰证词」的证词,在美国国会人权委员会的人权连线听证会上,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老布什总统多次引用它,有 6 个参议员从明确表示反对使用武力,到赞成使用武力,最后让老布什在国内也获得了合法使用军事手段,去驱逐伊拉克解放科威特的许可。

老布什实施了一次完全合法的,近似于样板意义上的军事干预行动。

当然,这场行动当中还折射出了更多的东西,比如说美国展示出了自己先进的军事力量,在经过冷战时期的积累之后人们发现,美国的军事力量基本上已经走出了越南战争的阴霾,为苏联准备了几十年的全部技能和武器装备,投射在了沙漠地区的「缩小版的苏联」身上,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成效——42 天的空中打击,100 小时的地面战,近似于没有损伤的一场军事干涉行动,让所有的人都跌破了眼镜。

海湾战争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产生了巨大的警醒作用,它第一次告诉人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军事革命已经来到了门前,并且正在发生,先发国家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已经形成了军事能力上的代际差。

当然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按下不表,但对其他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激励,让他们开始提升自己,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系统地构建新的可持续的军事能力建设等等。

在海湾战争中,老布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他认为海湾战争是他重大的政治资产,如果说苏联的解体,被认为是包括里根总统在内的、历任美国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海湾战争中,美国所表现出的干净利落地领导一个世界去打一场高强度的局部战争,并且赢得一场高强度的局部战争,是美国在老布什政府的指导下,领导世界的最有力的证据。

就在这时,苏联局势又发生了急速的变化,老布什有他的雄心壮志,他要开始创建战后世界的新秩序。这个战后是冷战以后,在「遏制战略」之后的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在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中,老布什描绘了一张蓝图,美国处于不可动摇的领导者的地位,包括苏联在内,全球其他国家都将接受和认可,并且遵循美国所制定的这套国际体系当中的基本游戏规则,美国的霸权也将因此迈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海湾战争客观上算正义战争吗?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