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微观经济学已经完结,从这一节起,我正式开始为你介绍宏观经济学整体的分析逻辑和框架。
我梳理这个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少走一些在宏观经济学习中的弯路。因为宏观经济学涉及的指标、数据太多太杂了,我在摸索和学习过程中,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了门路。所以我希望从一开始,就帮你从整体的框架出发,为你搭出宏观分析的骨头架子,至于血和肉我们之后再慢慢的填进去,循序渐进,你会发现宏观经济可能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之前我们讲过,经济学理论分为两个方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0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非常有趣,可以指导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决策,可以说是上至工作选择,下至儿女私情,所以我在微观经济学篇写过《安逸舒适的工作,该享受还是远离?》、还写过《你的伴侣在家一直玩手机是不在乎你吗》等等。
但是,学到宏观经济学大家就会觉得很困惑:宏观经济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成天都是一些 GDP、CPI、PMI 指数,都什么意思啊?起初接触宏观经济学时,我也很困惑,但渐渐的,我发现宏观经济学有两个用途:就国家而言,可以指导国家怎么更好的发展;就个人而言,我们了解宏观形势,能指导个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资产配置,是真枪实弹的可以赚到钱,该买房时买房、该炒股时炒股、该买黄金避险时买黄金,这些踩对了时机的决策,甚至可以帮我们做到跨越阶层的资产升级。
总而言之,对个人而言,微观经济学的思考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而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能实现个人资产价值的提升。
02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其实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研究两件事:
1.经济的趋势(经济增长)
2.经济的波动(经济周期)
[图片]
我们现在逐一说明。
1.经济的趋势
加载中…
图 1 全球主要经济体 GDP 走势图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现在先来看图 1 的各国 GDP 走势图,我们先不具体介绍 GDP 的含义,后面的文章会详细说明,只要知道 GDP 是最重要的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指标就可以。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且近 20 年的增长很快,这就是中美经济的增长趋势。
再看日本,日本在 1960 年到 1995 年期间,经济增长趋势是非常好的,但从 1995 年到现在为止的二十几年间,经济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而是在 4-6 万亿美元区间来回波动。
我们的目标是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而做宏观分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为什么经济会增长。通过对宏观历史数据的研究,找到让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政策,指导经济在未来更好的增长。
2.经济的波动
加载中…
图 2 美日 GDP 走势图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鉴于中国的 GDP 走势是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我先用美国和日本来说明经济波动。在图 2 中可以看出,美国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后,2009 年经济出现了 GDP 的下降,而日本在 1995 年至今,GDP 一直在时而上升和时而下降中波动。这些在经济趋势中的偏离,就是经济的波动。
再来看看中国的经济走势,既然是持续上升趋势,我们是不是就没有波动了呢?
加载中…
图 3 中国 GDP 走势图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从图 3 看起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仔细看不难发现,经济增长的速度却是不断变化的,图中最明显的就是 2015 年到 2016 年间,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较前几年的增速放缓了,因此经济的波动还可以用从增长速度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GDP 增速。
加载中…
图 4 中国 GDP 增速数据来源:泽平宏观
上面的图 4 中,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速的周期特性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单只研究经济的趋势(增长或下降)还不够,还要看趋势的偏离(如图 2 的美国、日本),以及经济增速的波动(如图 4 的中国)。
因此,宏观经济的第二个主题就是:经济为什么会波动?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烫平经济的波动。
03 宏观经济分析的两个方向
我们前面提到,经济的宏观分析主要是研究两件事情:
1.经济的趋势是增长还是下降,经济为什么会增长,以及如何让经济增长;
2.经济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就分为两个重要的方向: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其中经济增长理论对应的就是经济的趋势研究,经济周期理论就是对经济波动的研究。
加载中…
04 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
诚然,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当然不止是让经济增长和让经济以稳定的速度增长,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有四个:
1.经济增长: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也就是我们上面讨论的核心框架。涉及的最重要的指标包括 GDP、GDP 增速等;
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如果今年 10 块钱能买到的东西,明年需要用 10 万元来买了,那就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了。所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也非常重要。
3.充分就业:保障居民的充分就业当然也非常重要,想象一个失业率 50% 和一个失业率 4% 的国家的区别就知道了,这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就业率、失业率也很重要。
4.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的持续资本流入和流出,都会对本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的中美贸易战的问题,就是由中美两国之间长期贸易不平衡引发的。长期的贸易顺差和逆差都不是好事,后面我们讲到国际贸易部分再专门讨论。正因为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经济影响很大,所以进出口额、汇率这类指标也很重要。
这些指标现在看不懂没关系,因为之后我们都会介绍到。
加载中…
至此为止,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就介绍完了,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
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就是两项:经济的趋势和经济的波动,分别对应的两个方向就是: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而宏观经济的目标当然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它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在下一文中我们会介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关于经济周期的分析,主要是长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中周期(朱格拉周期)、短周期(基钦周期)构成的研究框架,对于这一部分本书不详细探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深入钻研。通过这两节,我们已经梳理清楚了整个宏观经济研究的体系。
从开始我就提到,通过梳理出宏观经济学的整体分析框架,希望能帮你在宏观经济学习中少走一些弯路,能够尽快的搭出一个骨头架子,这样,在后面我们慢慢填血和肉进去的时候,我们看宏观经济就像在看一个完整的人一样,非常清楚每个部位起到什么作用,每个动作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希望你也能够和我一样,发现宏观经济学的有趣,看懂各种国家经济形势的新闻,理解宏观政策背后的原因,进而能够判断未来经济的趋势,让自己跟着国家和国际经济形势,做好资产配置,实现人生的「逆袭」。
经济增速放缓和女人有啥关系?
我们都知道,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切换,也就是经常说的「增速换挡」。从之前 8% 左右的经济增速,下降到近四年 6%-7% 之间的增速水平,其中 2017 年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 6.9%,2018 年上半年 GDP 增速为 6.8%。
其实现在经济增速放缓是和女性有直接关系的,确切来说是和女性生育和就业情况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
加载中…
数据来自中国数据统计局
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在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情况,可以拆解为三个要素的增长情况分析:
1.劳动力
2.资本
3.技术
怎么理解这三要素呢?
【劳动力】经济要发展首先得有人,人可以劳动。有的人可以种地大家就有吃的,这是第一产业;种地的人有了富余,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去工厂工作,以手工或者操作机器的方式制作一些生活用品、或者制造出生产用的机器,这是第二产业;有的人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服务,帮别人理发、做饭等等,这是第三产业。
所以一个经济体如果劳动人口多,是非常有优势的,从事生产的人多,自然创造出的价值就多。中国前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劳动力要素的支撑。
【资本】第二,经济发展需要有资本的投入,也就是要有钱。有钱可以买设备、建厂房,再花钱雇佣劳动力来干活,这样生产活动就可以进行了,也就创造出了价值。
【技术】第三,技术进步能够让生产效率提高。之前人是用手工缝衣服,一个服装厂需要几万人,技术进步让衣服可以通过服装厂生产线生产了,现在一个服装厂几十个人就能达到同样的产量。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去从事其他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了解了宏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后,我们现在知道了劳动力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就从劳动力角度看一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
01 人口红利结束,老龄化趋势明显
正如任泽平提出的:我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40 年高速增长和 1962-1976 年的婴儿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988 年后,中国人口出增长率持续下降,未来甚至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的趋势,这是非常可怕的。
加载中…
数据来自泽平宏观
1962-1976 年是婴儿潮,那么上世纪 90 年代,刚好是这批婴儿变成主流劳动力人口的时候,他们刚好是在 20-30 岁,但人是在不断变老的,经过了将近 30 年,这些人已经退出了主流劳动力市场,他们从青年变成了老年,成了在社会中需要被抚养的群体,因为出生率降低,整个社会的主流劳动力人群变少。另外,当前的主流劳动力人群是 1975-1995 年出生的人,这一代人还要承担更多的抚养责任。
所以现在面临一对夫妇养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其根本是中国人口结构带来的社会问题。未来十年二十年这个情况很有可能会更严重。
加载中…
数据来自泽平宏观
所以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放开了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未来十年甚至可能会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因为劳动力的供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中国的人口红利结束,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鼓励生育并不能解决现阶段发展遇到的问题,就算通过开放生育政策,迎来了新的一批婴儿潮,等这一批婴儿长大成为劳动力,也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02 性别红利减弱,更多女性退出劳动市场
说到人口红利,中国一直享受的「性别红利」也是不得不提的因素,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一直是世界最高。
但问题是,经济学者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退出劳动力市场。我们知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基本上都是上班的,这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情况。这也是让在之前的四十年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中国人口红利中被严重忽视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性别红利」。
根据《2000 年世界劳动报告》显示,我国 1995 年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为 80.4%,但在近几年,这个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持续下降,根据 2016 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男性劳动力参与率超过 80%,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约为 64%,虽然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14 个点。但持续走低的趋势依然非常不乐观,20 年间,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 16%,就意味着中国减少了近 8% 的劳动人口,这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加载中…
从劳动力要素上看,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叠加「性别红利」的减弱,中国劳动参与率就出现了上图的持续走低情况。
人口老龄化问题只能通过新一批婴儿潮来解决,这一方法是需要时间的,短期来看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女性返回劳动市场,而二胎政策的放开,又给女性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2016 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二胎家庭中女性有 51% 选择辞职做全职家庭主妇,是同类男性的 3.35 倍。
那么如何解决女性离开劳动力市场这一问题呢?
①互联网提供弹性就业岗位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解决了一部分女性就业问题。网约车、淘宝商铺、微商等平台都为很多女性提供了弹性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
②行政干预,减少女性家庭责任负担
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给孩子教育减负的工作,比如禁止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等,如果能恰当实施,确实能让一些女性的负担减少。
另外,以北京市为首的城市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学校放学时间延迟到下午 5 点 30 以后,这无疑也是在给孩子的家长减轻负担,鼓励女性回到工作岗位。试想一下之前普遍孩子都是下午 3 点多放学,在没有老人照料的情况下,很多女性都会迫于无奈选择辞职,但如果放学时间和工作的下班时间接近,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父母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
我们今天首先介绍了宏观经济增长分析模型的三个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而后,我们从劳动力要素方向讨论了「人口红利」结束的老龄化问题和「性别红利」减弱的女性离开劳动力市场问题。关于女性离开劳动力市场的原因比较复杂,之后有机会我们专门展开再谈。
总结下来发现,中国的女性同胞真是非常不容易,今天说的解决中国劳动力问题的责任都在女性身上,第一要要多生娃,第二要多工作。从劳动力角度来看,中国女性的责任重大,为国生娃、为国工作,而且二者非常矛盾。
男人们,想想你的另一半有多不容易,既要承担家庭责任,又要肩负社会发展的重担,你们没那么重要,就多辛苦辛苦干点家务活,多带带孩子,因为女性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保护好她们也就是在保护我们中国的未来发展啊。
加载中…
作为广大女性同胞,你有没有一些疑惑,为什么二胎是女性生,家庭责任也是女性承担,凭什么就不能是男性辞职在家带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