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5岁做什么,可在5年后受益匪浅?

小伙伴,相信我,请耐心看完,一定对你有用的。

虽然我做出选择的时候已经 27 岁了,但是两年多的时间,薪资翻了好几倍,从行业小白到部门经理,再到现在的自由职业者。

接下来,我把我毕业以来的教训和收获分享出来,给大家提供借鉴和思考。

01

选对行业,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从毕业到现在的经历,那就是「起起落落」。

毕业四年,月薪 4000。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岁月磨平了我的棱角,一心只想过安稳的日子。

可现实中哪有安稳的日子,你只不过是透支未来的生活罢了。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除非是中了大乐透,或者行大运,否则,我的一生将一直这么平庸下去。

后来,误打误撞接触互联网,三个月后,我成功转行,一年后,我跳槽成为部门经理,再后来,我离开公司,成为自由职业者,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情况,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做对了选择。

选择一定是大于努力的,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是真理。

历史的车轮、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趋势,远大于个人的努力。

很多人认为人定胜天,过于相信个人努力的作用,这是对努力的一种误解。

如果你是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那么个人的努力将会让你撕裂般的成长;如果你是在一个日薄西山的行业,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对抗整个行业的趋势,这根本是鸡蛋碰石头。

所以,关于行业的选择,一定要选择对的行业,新兴的行业,这比什么都重要。

梁宁在《产品思维》里讲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对双胞胎在 2010 年一起毕业,一个进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 年后,去腾讯的那位已经年薪百万,很多投资人和猎头都在挖他。而去报社的那位,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这对双胞胎当初的起点都差不多,为什么几年之后,差距这么大呢?

原因就是他们依附的平台不一样,2010 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腾讯的势能在快速上升,而传统媒体在急剧萎缩。

大环境不好,你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再说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我转行的时候,自媒体行业其实已经没那么吃香了,随着大量的人涌入,自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没那么旺盛。

根据供需理论,后面转行互联网的人,薪资待遇会低得多,比如我刚转行的薪资是 5000。

而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比我早一年入行,起始薪资是 8000。

当时我觉得她很厉害,刚转行就能拿到年薪 10 万的 offer,但其实我和她的能力是差不多的。

你看,同样的行业,入行早晚的差别都这么大,更别说行业之间的差别了。

从这件事中,我总结出两点:

第一,选择大于努力,选对行业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我并不是说努力没用,我是说在选对行业的前提下,个人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呢?

这里分享一个方法,点线面体:

点:即个体,具体指每一个人;

线:一家小型公司;

面:一家平台型公司如腾讯、阿里、百度;

体:一个时代的趋势,一个有潜力的行业。

如何解读呢?

你想要更大的职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选择一个有潜力的行业,然后,借助大型平台公司的势能,你才能事半功倍。

借助势能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是成为大公司的一员,你的个人价值随公司一起提升。

可是大公司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职位的数量不多,更多人是通过第二种方式。

第二是依附这个平台。

比如现在的自媒体,大多是依附在腾讯这个平台,因为腾讯这个平台的势能是最高的。

当然,现在字节跳动这个平台的势能也越来越高,是腾讯强大的竞争对手。

点线面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判断行业潜力的办法,很多人说不知道该如何做职业规划,首先你应该选择一个有潜力的行业,这是前提。

根据「点线面体」模型,你也可以找一个快速上升的行业,依附一个势能高的平台。

02

摒弃红灯思维,是你快速成长的关键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当我们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思考对方这么说是否合理,而是直接反驳回去。

这种现象,叫做红灯思维。

仔细一想,身边这样的案例真不少。

比如朋友之间讨论问题时,有些人还没听完对方的建议,就急着反驳,最后连人家说什么都不知道。

有红灯思维的人,总是固步自封,拒绝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遇到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总会不加思考的反驳。

因为思维受限,不愿做出尝试,所以有些人即使非常努力,进步的也非常缓慢。这类人,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在职场上很危险。毕竟,哪家公司都不想要这样的人。

而且,这样的人很难抓住机会,他们只会把机会当成麻烦,最后,看着机会白白从自己身边溜走。

这我是深有感触的,公众号刚出现那几年,正是一片蓝海,那时,公司准备把公众号交给我运营,当时我认为公众号毫无价值,觉得这就是一份打杂的工作。

于是,把公众号搭建起来后,就辞职走人了。如果当时有一点意识,去网上查一下资料,也许就能改变我的看法。

红灯思维,是阻碍你进步的最大因素,一定要纠正。

很明显,要摆脱低效努力的陷阱,就要改变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红灯思维呢?

《好好学习》里指出,要建立绿灯思维。

我们知道,红灯思维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大脑马上响起警报,立刻找理由反驳回去。

「你不懂,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说的不对」。

而绿灯思维刚好相反,大脑亮起绿灯,接纳不同的观点,并积极思考这个观点对我有什么启发。

比如,刚写作时,总是写不出文章,于是我向一位大 V 咨询。他给我一个建议:打开电脑,将你想到的都写出来,锻炼思维的连贯性。

刚开始我不以为意,觉得用处不大,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有用。写文章时很少卡壳,逻辑也比较通顺。

这件事告诉我,遇到一些不同的观点,不要马上拒绝,也许能帮你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具体该如何做呢?

(1)第一步,别急着反驳

当别人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我们总是下意识的反驳。所以第一步就是别急着去反驳别人。

多想想对方为什么这么说,很可能是自己还没想到或理解错误。

如何做到不立刻反驳别人呢?

有个方法,别人讲完后隔 3-5 秒,你再发表自己观点。别看只有几秒钟,这段时间很多事情都能想清楚。

比如,你会思考,对方为什么这么说,我必须问清楚。

(2)第二步,区分「我」和「观点」

「我」指的是我们自己,「观点」指的是我们的想法,观点。

很多时候,别人反驳的只是我们的观点,但我们却理解成了别人对我们的否定。

比如,同事说,「你的 PPT 做的很差劲」。

你的第一反应是,「他说我这个人不行」,「他在质疑我、否定我」,于是你马上反驳回去,「你自己还不是一样」。

实际上,同事只是说你的 PPT 不好看,并没有说你这个人不行。

如果不区分「我」和「观点」,就非常容易触发习惯性防卫,从而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我」和「观点」是不同的。别人抛出一个观点,只是对事不对人,并不是针对自己。

明白了这些,就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建议了。

03

保持专注,是普通人逆袭最快的方式

每个人的精力十分限,很难同时做几件事。

但是大部分人却没有耐心,听说公众号赚钱,就去做公众号,听说头条号赚钱,又跑去做头条,听说抖音带货赚钱多,又跑去做抖音。

普通人逆袭最快的路径 ,就是专注。

在这上面,我吃过很大的亏。

2019 年,受一位圈内同行的推荐,我开始做今日头条。因为那时候今日头条的青云计划非常火热,写文章很容易中,更关键的是,我发现今日头条的价值越来越高,可以说,正经历一波小红利。

另外,由于头条官方工作人员把我拉入他们的内部作者群,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圈内的大佬,这更加坚信我的判断。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把创作重心向头条转移。

刚开始,确实有一些收益,但随后就出现各种问题。

第一,是公众号文章质量开始下降。

当我把重心转到头条后,放在公众号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于是,文章写的没以前那么用心,或者说,写的文章不适合公众号的读者看,有些文章我自己确实看不下去。

我公众号的粘性开始下降,影响了广告的报价,间接影响了收入。

第二,就是那段时间以来,我把自己折腾的极度焦虑、失眠。

因为在头条的内部作者群,有很多大佬,看到他们的战果,谁都会眼红心跳。

于是,我不断给自己施压,增加任务,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急躁,最后把自己弄得经常失眠、焦虑不断。

于是我开始反思,觉得当初转移创作重心真是一步臭棋。不仅伤身,还有损个人品牌。于是,我放弃了这个决定,重新将精力放在公众号上。

把自己精力花在多件事情上,最后注定一无所获,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付出足够的精力。

当你搞懂了他的底层规律,才能赚到钱,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下面这个曲线,充分说明了专注的重要性。

加载中…

最初你投入精力做一件事时,你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很快提升,这个时候会很痛苦,纠结,很多人会放弃。

当你把资源,精力分配到不同的领域,那么你会一直在低速启动期,你的收入永远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只有当你聚焦精力,持续投入到一件事当中,垂直击穿,突破了低速启动期,你的收入才会出现增长,最后进入到高原期,你的收入才会猛增。

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到一点,专心做一件事情,效果远远好于你同时做多件事。

这篇文章里,我提出的几点感悟,都是我曾经走过很多弯路总结出来。

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25岁做什么,可在5年后受益匪浅?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