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杠杆?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杠杆,我能翘起整个地球。」在金融领域,杠杆是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较高的利益,是一个以特定比例放大投资结果的工具。通俗地讲,杠杆的本质就是负债,借钱办事,四两拨千斤。所以,只要有债务融资,就会有杠杆。
比如,相对于全款买房,房贷就是一个杠杆。通过较小比例首付,撬动较大比例房产,这样就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买到更大更贵的房子。如果你想买一套 100 万元的房子,首付自己掏了 30 万,剩下的 70 万从银行贷到了款,那么你就用 30 万的资金撬动了 100 万,这就叫做杠杆。
什么是加杠杆?去杠杆?
投资者通过借入资金,投入经营,可以实现以少量资金获取更大的总资产。这个过程被形象地成为加杠杆。
银行本身是个杠杆,它们向资金盈余方吸收资金,投放给资金需求方。企业向银行借了钱,用于生产经营,本身也是一个杠杆。于是形成了一个资金链条,其中银行、企业两个环节都形成了杠杆。
居民→银行(杠杆)→企业(杠杆)→生产经营资产,这样的一个金融模式就是我们国家的资金链条环节。
因此,借钱去扩充资产就是加杠杆,还钱减少负债就是去杠杆。而不管是加杠杆还是去杠杆,都是发生在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身上。
金融高杠杆会有什么风险?
杠杆并不是越高越好。
适度加杠杆有利于企业盈利和经济发展,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增大金融风险甚至拖累发展。
比如,老王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采取 30 倍的杠杆操作,那么盈利将会是原本资金的 30 倍,非常诱人。但一旦投资发生亏损,就会是 30 倍的亏损,老王很可能赔光自己原本的全部资产。因此,加杠杆能使人和企业办事提前实现目标,同样也可能因为高杠杆、扩规模造成产能过剩,形成泡沫。
2008 年,以美国雷曼公司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为了扩大业务,大量发行债券、通过银行间拆借市场来获取资金,最终破产倒闭,引发了金融危机。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因为杠杆率太高,固定利息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净利润波动性加大,风险也加大;一旦经营情况不佳,企业就难以支付利息,违约概率很高。我国近年来的金融去杠杆举措就是为了防范这类风险。
国家使用哪些监管措施来去杠杆呢?
自 2015 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去杠杆举措。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工作任务;2016 年 8 月,国务院出台去杠杆的纲领性文件《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2016 年 8 月,央行通过适度收紧流动性,拉长 OMO 期限,提高逆回购、MLF 等政策利率的方式开启去杠杆周期;2017 年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严监管政策,缩小影子银行规模、整治互联网金融。
央行 2018 年 4 月 27 日发布的资管新规是一项去杠杆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的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二是规定了不同性质的资管产品所能够采取的杠杆比例上限;三是禁止各类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也就是说,资管新规限制了杠杆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杠杆比例,并且不允许杠杆之上再套杠杆。
在此次新规中,最受社会关注的即是「打破刚性兑付」。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意味着人们常见的「保本」理财产品将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监管措施还包括禁止通道业务。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明确委托贷款的业务定位和各方当事人职责,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列入「负面清单」,并要求银行将委托贷款业务与自营业务严格区分以加强风险管理。资金来源中,禁止银行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其他债务性资金」发放委托贷款,实际上就封堵了银行理财、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等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投资非标,这一通道的路子被堵上,非标业务被继续大幅压缩。
可能大家会问了,为什么要打破刚性兑付呢?
从理财业务的本质上来说,理财是一种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行为,投资者就要承担风险,这是市场规律。银行理财是银行的表外业务,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银行接受客户委托进行投资和管理,银行的义务在于审核项目,告知风险,客户明确风险后进行投资,获得收益的同时需要自担风险。
而银行理财如果保本保息,就等于是存款,而非理财了。这就不能再按照表外理财业务来认定,而是需要遵循存款业务的规则,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否则就是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
加之以前银行理财资金存量小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财业务风险并不明显。但随着近些年理财资金量的暴增,又恰逢经济转型,投资项目质量有所下降,金融行业乱象和风险可能随时会爆发。如果银行继续承诺保本保息,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这将导致客户的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所以说,国家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措施。
金融行业千丝万缕,进行监管,是为了防范系统性不可挽回的风险。所以我们普通投资者,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选择,有不可抗拒的风险存在,而闭眼选保本躺赚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评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以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从「去杠杆」到「稳杠杆」
金融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去杠杆实施以来,从货币供给到金融监管,多管齐下,政策效果明显。
如今,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投资严重不足的背景,当前稳增长的任务非常严峻。稳增长必须先稳金融,稳金融就是稳杠杆。无论是加杠杆还是去杠杆,金融部门都是最敏感的。只有金融部门杠杆先稳住,实体经济的融资才能稳住,从而维护整体经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