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预知未来2000年?中国奇书《推背图》

《推背图》,有人评价它为「千古奇书」、「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不管是口口相传的年代,还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从不缺乏对它的讨论。你可能对这本书的内容毫无头绪,但绝对听过它的名字。

它的神奇之处,就是作为一本千年古书却映照了很多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所以它被当做预言书,被人们研究,也被神化。

加载中…

如果用搜索引擎搜索「推背图」,一定会看到大量关于这本千古奇书的解读,文章、视频各种形式。这些解读从《推背图》的由来、传播,到书中预言的内容解读,十分详尽。尤其在 2020 年,更是有研究者将书中的预言与全球疫情联系在一起,称书中早已预言了这次劫难。

谈及这本书的由来,最为广泛的认知是该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撰写,成书时间为贞观十七年。由当时的天文学家、记室参军(唐初一种史官,负责撰写章表文檄)李淳风,玄学家袁天罡编写。

那么李、袁二人为什么有能力编写出这样一本预言之书呢?正是因为他们不仅精通占卜八卦等奇门之术,更是通晓天文、历法,在登堂入室之前便展露出预测未来之事的能力。而且有关于他们的「神力」可以说是证据确凿。有史料记载,袁天罡在武则天幼年就曾断言她「将为天下之主」,最后果然一语成谶。李淳风更是年轻有为,发明「三重环」浑天仪,名为浑天黄道仪。所以《推背图》便融合了他们两家之学,以谶语、颂曰和图像的方式预测未来之事。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推背图》却不是一本简单的预言书。它从唐代成书,到后世流传的过程中,被演化出了多个版本。普遍认为《推背图》有六个版本,一是彩绘明抄本,由台湾中央研究院收藏。二是无图明钞本,由台湾中央图书馆收藏。三是芝加哥大学收藏的另外一个明代抄本。四是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由台湾中央图书馆收藏。五是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学收藏。六是由金圣叹进行注解的流行本。

这本书之所以出现诸多后世的抄本,以及在现今的网络世界仍被广泛讨论,不仅是因为其预言之准确,更是因为全书以六十象(一象即一个卦象,每一象以天干地支为序号,共六十象),预测了唐太宗之后两千多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在世界上各类预言奇书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这本书究竟是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地上预知未来 2000 年的呢?我们以目前流传最为广泛的,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注解版本,作为参考,一探究竟。

对大唐国运的准确预测

开篇第一象 甲子

谶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於唐後论元机

金圣叹注解:「此象古今治乱相因,如日月往来,一魂一递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红者为日,白者为月,有日月而后昼夜成,有昼夜而后寒暑判,有寒暑而后历数定,有历数而后系统分,有系统而后兴亡见。」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篇第一象便已声明世界运行规律为「日月循环,周而复始」,正如金圣叹先生的解读「有日月而后昼夜成,有昼夜而后寒暑判,有寒暑而后历数定,」,此象其实意在阐明世界之事,有迹可循。而此象的配图也是两个圆环一红一白,紧紧相扣,预示着天下兴亡往复,也是在开篇就告知读者,这世间万事万物最终都逃不过命数。

第二象 乙丑 

谶曰

累累硕果 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

阴盛阳先竭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圣叹注解: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阴盛者指武曌当国,淫昏乱政,几危唐代。厥後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从金圣叹的注解中我们可以读到这一象中关于大唐总体国运的概括性预测。唐共经历 21 位君主,这 21 正是本象配图中所呈现的 21 颗李子。统治时间共 289 年,也就是颂曰中所言「二九先成实」。女帝治国,呈现阴盛阳衰之景。这些情况在后世看来无不一一应验。

预言安史之乱

接下来的每一象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具体事件的预测。第三象便是指出武后继位。第五象则是预言了唐朝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安史之乱。

第五象 戊辰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萧方见日

更无一史乃乎安

颂曰

渔一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处葬金环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圣叹注解:「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地上,乃贵妃死於马嵬坡。截断竹萧者肃宗即位,而安史之乱平。」

金圣叹注解中所说的马鞍、史书、妇人都是来自本象的配图,而颂曰中「木易」即为「杨」,「山下鬼」即为「嵬」,再加上结尾的「藏金环」,可见杨玉环、马嵬坡的意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同时金圣叹指出截断竹萧,「萧」去掉竹字头,即为「肃」,方见日,意为见到太阳、见到希望,指安史之乱后,天下重归太平。

第九象:壬申

谶曰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

血染河川日色红

一树梨花都惨淡

可怜巢覆亦成空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黄巢作乱,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以自立,改国号梁温,为黄巢旧党,故曰覆巢亦成空。」

首先图解本象的配图,松树下横尸遍野,再来看颂,「万人头上起英雄」,指民变,而唐末最重要的一次民变便是乾符五年(878 年)至中和四年(884 年)的黄巢起义。这次起义最大的特点便是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涉及疆域广泛,历时时间长。正符合颂中所说「血染河川日色红」。也正是因此,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一树梨花都惨淡。但黄巢攻占长安第二年遭唐僖宗反攻,而后黄巢大军节节败退,最终于中和四年死于泰山,是为「巢覆亦成空」。

关于起义军首领黄巢,还有一首被广为流传的诗篇《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在他科举落榜后所著,可见他当时郁郁不得志、对当朝不满的情绪。他对菊花气节的歌颂,也能窥见他起义的雄心壮志,只可惜最后终成空。

第十二象:乙亥

谶曰

块然一石  谓他人父
统二八州  已非唐土

颂曰

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无主

系铃自解铃

父亡子亦死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石敬塘求救于契丹。唐主遣张敬达讨石敬塘,敬塘不得已,求救于契丹,事之以父礼,贿以幽蓟十六州。晋帝之立国契丹功也,然卒以契丹亡,故有系铃解铃之兆。」
此象指公元 936 年石敬塘在契丹的帮助下灭唐,在中原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但作为代价,石敬塘不仅认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统治者耶律德光为父,并且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而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国家来说,是重要的防御屏障。此后四百多年,中原国家一直力图收回十六州的控制权,但直到公元 1367 年,朱元璋率兵北伐,占领元大都,才正式将燕云十六州收回至中原国家控制。

至此,全书中对唐朝国运的预言已经基本结束,此书已经预言了近 300 年的重要事件。唐代在这本书中的命运走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唐朝结束之后,书中对于宋、元两朝的预言没有费太多笔墨。那么我们也加快节奏,借由第二十七象,直接来看关于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相关预言。

对明朝的准确预测

第二十七象:庚寅

谶曰

惟日和月  下民之极

应运而兴  其色日赤

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明太登极。太祖曾为皇觉寺僧,洪武一代海内熙洽,治臻大平。」

金圣叹注解此象为明太祖登基,谶语中的「日」与「月」,配图中的树上日、月,都是明的意象。下民之极,揭示此人的出身是极其穷困的下等民众。其色日赤,赤色既为「朱」。颂曰中「江东岸上光明起」,指出起义军发迹于江东。「谈空说偈有真王」,揭示这个真王曾遁入空门。这些意象也就不难理解金圣叹为何将此象与明太祖朱元璋登基联系在一起了。

接下来,我们再把节奏加快一些,直接来看明朝的覆灭。

第三十二象:乙未

谶曰

马跳北阙  犬嗷西方

八九数尽  日月无光

颂曰

杨花落尽李花残

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

一枝春色占长安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李闯、张献忠扰乱中原,崇祯投环梅山,福王偏安不久明祀遂亡。颂末句似指胡后,大有深意。」

明末清初,正是金圣叹亲身经历过的时代,他对于书中的预言可能体会更准确。这一象用到了与二十七像同样的意向,从「日月无光」可以推演出此象为明朝覆灭的征兆。而金圣叹之所以说此象为李闯、张献忠扰乱中原,正是由谶语的第一句判断,即北面、西面有乱,而李自成、张献忠在明天启、崇祯年间在陕西、陕北揭竿起义,与此同时,皇太极在崇祯九年(1636 年)在沈阳称帝。

直到 1644 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明朝覆灭,此所谓「太息金陵王气尽」。金陵即南京,我们都知道明朝伊始即建都南京,所以此象即为明末农民起义、满族逐渐兴起直至清朝入关的经过。但金圣叹解释道,颂曰最后一句似指胡后,大有深意。如今看来,清朝入关之时,「一枝春色」有指多尔衮与孝庄皇后之间的桃色情史。

第三十四象:丁酉

谶曰

头有发  衣怕白

太平时  王杀王

颂曰

太平又见血花飞

五色章成里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见梦全非

金圣叹注解:「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然既证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将来。吾但愿自此以后,吾所谓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谓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无罪矣。此象疑遭水灾或兵戎和天灾共见,此一乱也。」

加载中…
图片来源见图片注脚

此象内容,我们先来领教金圣叹的注解内容。金圣叹 1661 年去世,清朝后世于他而言也只是未来之事。所以他在注解中及时说明,称「推未来之事难」。但他作为一代文人,只能希望在未来后世的预言中所有平顺之事都是准确预言,而不幸之事都是预言之误。但这一象内容似乎也指向一乱象。

我们如今来推演,「太平时,王杀王」,「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全都指向太平天国,洪秀全,已经不能更明显了。这洪水指的并不是真的洪水,而是洪秀全带领太平天国进入中原后,祸乱四起,扰得中原腹地面目全非。但金圣叹作为前人,看见洪水的意象却误以为这是水灾。

在此之后封建王朝的时代已经接近土崩瓦解,这本书中简短的文字,简单的配图,三言两语预言或者说记载了千年历史。而这历史果然像开篇所说——天下兴衰周而复始,纵使是一代帝王,也逃不过命数,逃不出轮回。

此象之后的预言解读已经有大量的不同版本的解读流传在网上,我们不在这里赘述,大家也可以根据推背图中各象内容,逐一对照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如今之事,也是命中注定?

目前网上对《推背图》讨论最多的,还是它对这次疫情的预测,至于它对于未来的预言,谁也不能准确描述书中揭示的到底是哪种未来。换言之,不管是评论家金圣叹还是如今网络上的各路「大师」,最擅长用历史与书中内容做对照,却不能真的通过一谶一颂一图来预知未来。那么,预言书的意义何在呢?

其实应该有很多朋友猜到了,即使「大师」们再笃定,这本神乎其神的《推背图》也如同诺查丹玛斯的《创世纪》一样,都是经后人加工杜撰的邪神之作。

假预言,真流传

这本预言书的杜撰之嫌从《推背图》的名字由来就可见一斑。传说两人占卜看卦预测未来,已经预测到未来 2000 年的重要事件,此时袁天罡觉得已经预知太多天机,便在身后推了李淳风的后背一把,意思是天机已经泄露至如此,我们也该知道收敛。所以就以此命名此书为《推背图》。

很多关于推背图解说的文章和视频都曾有过这样的表述「这个名字由来虽然听起来有点扯,但是……」。同时还要再以各种理由验证《推背图》名字由来的真实性。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诸多版本的《推背图》中,确有一个版本的结尾处有配图为两人推背,配字为「万万千千说不尽,只在推背去来休。」的内容。但该版本只是网络上流传的内容,并没有注明是何时印刷、流行的版本。

其次,就像文章开头所说,这本书的作者普遍被认为是李淳风和袁天罡于贞观十七年,也就是公元 644 年编纂。但「推背图」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大云经疏》中,不过这本书的真伪也不可考。这本经书疑为武则天命人编纂,目的就是用「谶语」等内容形式制造女帝执政的合理性舆论力量。

较为可靠的文献记载,则要到南宋时期岳珂所著《桯史》,而这本书中《推背图》被列为「艺祖禁谶书」。书中记录为宋太祖禁《推背图》始末。但该书的成书时间是在公元 1183 年~公元 1243 年,距传闻中的《推背图》成书时间相距 500 多年。

时隔 500 多年才有记载,且作为禁书出现,显得蹊跷,只能怀疑《推背图》的成书时间并非贞观十七年,那么作者也可能并不是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一点元朝成书的《宋史·艺文志五》也可佐证,该书中《推背图》的作者被记录为佚名。

那么为什么流传甚广的《推背图》一直被认为是唐朝李淳风(602 年-670 年)、袁天罡(573 年-645 年 4 月)合著呢?其实目的非常简单——为书中所述的预言增信。

《旧唐书》、《新唐书》皆记载李淳风通过改进传统浑仪,创造性的在赤道环上增加了黄道环和白道环,研制出当时绝无仅有的「三重环」浑天仪,名为浑天黄道仪。在天文方面颇有建树。袁天罡则在贞观八年(634 年),因其善于相面被唐太宗召至九成宫。《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一卷。由历史记载的两人经历和成就来看,他们二人合著《推背图》显得合情合理。

再次,开篇我们就提到,《推背图》有六个版本流传于世。现在网上最常见的也就是我们前面列举的流行本,这个流行本其实是到民国时期才成书。然而这民国抄本和以往的抄本在内容上相去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几个版本之间在顺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我们现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流行本之间也存在差异。以上述民国本第三十二象为例,关于李闯王李自成的预言,另外一个版本颂曰为「红李中间一眼睛,长驱跃马入神京。无端恼了三公桂,一旦乾坤属大清。」这一版本的预言非常直白,但各种媒体渠道对这版颂曰的顺序说法却不一致,有第三十九象,甚至更有记录为第六十六象的说法,并且没有说明版本的出处。

加载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宋时期岳珂所著《桯史》中记载,推背图在南宋时期即被定为「禁书」,可见《推背图》的流传非常受限。我们也可以推测,对于历朝历代的当权者,怎么会默认一本写着自己必将灭亡的命运的出版物流传于世呢?

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每个朝代更替的阶段,接任者为合理化自己的统治,反而有动力让这类谶语流传,以证明「我」的出现早已是上天注定的结果。所以,这类谶语在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推动下,会滋生出多种版本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前面提到的武则天下令编纂的《大云经疏》、汉朝的《马前课》、宋朝的《梅花诗》,甚至我们上一篇文章讲述的诺查丹玛斯大预言。

 

结语:

随着历史的转变,这类谶语书一直被修改,已经发生的史实改得非常准确,当下发生的事情则是带有目的性的修改,至于未来的事情自然还会有人去修正。比如现在,就有人用《推背图》来「推测」新冠病毒来源。

他们的流传可能会随着不同的目的不断被修改,以至于原貌已不可考。但这类图书的影响力却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作祟。而面对未知,大家则热衷于选择一种未知力量来解释。

上世纪末,预言类图书盛行,这种现象与那时候高歌猛进的开放状态与出版物的管理不规范有关。到了互联网时代,预言更是成为各种论坛、贴吧中被追捧的对象。大家在虚拟世界中热烈讨论这些让人似懂非懂的预言内容,其实是想要对未来一探究竟。最后却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构预言,映照历史,却没人能准确说出这些莫名其妙的话语是如何预测未来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预知未来2000年?中国奇书《推背图》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