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33岁外企总监,疫情期间整个团队被裁,曾经很风光,现在求职难,未来何去何从?

升维能力:转型的关键在于升维

常识:转型需要提高管理能力。

反常识:转型需要改变认知,提升维度。

在职业发展的每一次转型时,不论是初出校园还是走向中层,甚至是走向高层或创业,你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比如最开始你刚走出校园,满腔抱负和自信,想一展雄风,然而每日做的都是边边角角的文案工作,PPT 和 Excel 还用不利索,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比如你会发现以前跟你一起吐槽领导和公司的好伙伴,在你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跟你跟渐行渐远。

比如对你来说顺理成章的辞职创业,家人却极力反对和不理解,内部战争成了创业第一道坎。

这种阻力不是来自你的心态不好、能力不足等内在因素,而全部来自外在的甚至与转型无关的人和事,所以会很让你非常无奈。

面对这些外部的阻力,我们大多数人的常识是:

转型需要提高管理能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比如等待公司或新领导给自己培训,在实战中磨砺自己,或者等待贵人相助,扶自己上马走一程,抑或不断读书和实践,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突破这个瓶颈。

这些都有效,但是都太慢了,有没有办法能够快速缩短每次转型的耗时,减少不适感呢?

当然有,这个方法就是:快速改变认知,提升维度。

转型最需要的不是提高管理手段,而是改变认知

连续成功创业者李想在 2020 年 2 月发过一条微博,他把自己 20 年的创业经历比喻成了 5 层楼:

第一层,生为一个普通人。

第二层,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第三层,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第四层,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第五层,成为一个顶尖的领袖。

他总结,每一层的认知回过头来看,都是天壤之别,每一次楼层的提升都是巨大的痛苦或意外的灾难带来的,但是没有退路。当爬上更高的楼层以后,才发现之前那些让人痛不欲生的问题竟然如此简单,甚至毫无意义,简直是庸人自扰。

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初级管理者找我,说自己最近的士气有点低,问我:「为什么你每天听到那么多负能量和坏消息,依然元气满满的,是因为你是老板,所以意志力特别强么?」

我说:「当然不是。你要的士气是什么?是一群士兵看着彼此,犹豫要不要冲锋,突然战鼓擂起来了,几个热血战士开始兴奋起来,然后越来越多的战友被带动,亢奋起来。这时候你很快就陷入了这种狂热的氛围,也『嗷嗷嗷』地跟着冲了出去。这就是你要的士气,对么?」

他说:「对对对,就是这个感觉,听起来就热血沸腾。」

我说:「可是站在他们头顶指挥台的将军心里想的可不是这个啊。他想的是,怎样才能打赢这场仗呢?得让士兵们冲才能赢啊。那就给他们大碗酒、大口肉,打『鸡血』,灌『鸡汤』,把战鼓擂起来,让他们兴奋起来吧。他们兴奋起来相互一影响,就冲出去了。实际上,从来没有士气这玩意。小孩子才讲士气,大人都讲输赢。」

他说:「有道理,不过大家一起兴奋的时候,确实更有冲劲啊!」

我说:「确实有效,因为这就是羊群效应,或者叫从众心理。但你已经是个管理者了,不只是个士兵了。当士兵只需勇往直前,当管理者怎么能被本应由他来创造的士气带动和牵制呢?你得想办法做发动机和指挥官,你必须是输赢驱动的,而不是士气驱动的。这意味着你得关注过程,但只对结果负责。

「视角不一样,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也不一样。我作为老板保持士气高昂,不是因为我信念强大,而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士气这个属性。我只是每天在琢磨怎么赢,怎么不要输……比如我说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你,别想这么多没用的了,快去干活。」

他若有所思,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斗志昂扬。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我就在物色更出色的师父和替代者了,如果他的格局没有及时跟他的角色匹配,我会立刻换掉他。

所以,「更上一层楼」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低楼层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管理者转型时大多数的苦恼其实并不真实存在。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所描写的:「有些人步伐与众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听见了远方的鼓声。」

在转型中,应该快速改变哪些认知

转型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阶段。在此期间,我们获得了很多资源,可以大干一场,我们一边兴奋于拥有的新能量,一边担心犯错误。针对这种矛盾的心理,我们要有这 3 个认知:

1.你不是超人。

当你走上新层级,你必须立即认识到,不光是能量和资源上了一个台阶,你将面对的所有挑战和问题也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这局面靠之前的经验和能力一定是搞不定的。所以在新的层面,你必须靠指挥一群「曾经的你」去战斗才能赢,只有整个团队成功了,你才可能成功,而不是你个人成功了,团队就成功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做的是放下自己,倒空自己,把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的力量融合。因为此时的你刚走上这个岗位,并没有比「昨天的你」强太多,而被你领导的可是一群与「昨天的你」实力相当的曾经的同伴。这时候,一定要把你的核心竞争力交给团队,同时让团队的反馈无缝传递给你。

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做了几千个小时的 PPT 训练,有一手非常棒的 PPT 绝活。我做出来的 PPT 绚丽到一页有超过 70 个动画,效果非常酷炫,可以当作宣传片看。

因为这项绝活,调动到总行以后,很快部门的 PPT 都交给我来做了,尤其是向董事长和行长汇报的重要材料。但日常工作并不会因为我做 PPT 而有所减轻,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使我逐渐加班到夜里 10 点、1 点、4 点直至通宵。我开始疲于奔命,它甚至逐渐影响到了我的本职工作。

有一天我的主管突然叫住我,问:「你是超人么?」

我当时一头雾水,连连否认。

她甩了一句:「那你为什么每件事都要自己做,你真以为能拯救世界么?」

我一脸懵地想了很久,又追问她什么意思。

她跟我说:「如果你想成长得更好,就必须尽快把怎么做 PPT 教给别人。」

我条件反射地说:「这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么?」

她说:「这只是你此时此刻的核心竞争力。」

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于是花了半个月精心准备了全套 PPT 培训材料,并做了一系列的培训。逐渐地,很多日常 PPT 不用我做了;后来,部门汇报 PPT 才让我做;到最后,只有老总向董事长汇报的 PPT 才过我的手,而且只需要修改就行了。

我把腾出来的时间投入到了产品经理研修、跨行业龙头公司交流和分支机构走访中,积累了越来越多新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又不断把这些新的竞争力教给别人。逐渐的,我和团队越来越强,在我离开银行时,4 年时间我的部门已经从 15 个人的中台部门,成长为百人编制的前台部门,其中精彩不再赘述。

主管教会我的这个道理,成为影响我一生的技能:

适当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会更多伙伴,置换时间去获得更大成就。

当我们走上新的级别的管理岗位,之前大多数核心竞争力的用处确实小了很多,而这些已经「过时」的技能却是你的下属们急需的,也是与你良好合作必备的。所以把这些技能大胆教给他们,这会帮你转型得更顺利。

2.召唤英雄。

投资大神、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ilo)的畅销书《原则》里有两句话:

·难以完成的目标对英雄具有吸引力;

·假如冲突能在变得尖锐前被解决,世界上就不会有英雄。

当你成为管理者后,团队就是你最大的杠杆,当你拥有了团队,你要为这个团队创造更大更远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将会感召团队中有潜质的人成为英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带大家赢,带大家飞,而不是带大家保命。不断地向上搭团队,让团队中猛将辈出,你就可以更顺利地坐稳管理者的位子并乘风而起。

在下一个章节中,会单独拿出一节来阐述如何向上搭建团队。你一路走来已经是英雄,这一回,你需要团队中不断涌现出新英雄才行。

3.要开始成为一个「圣人」。

有个朋友成为管理者以后非常苦恼,他抱怨周围就像多了一个 360 度的放大器,一点点缺陷和问题,都会被放得很大,每天都被人评头论足。

他跟我说:「什么都要完美,还要他们干吗?这不是逼我成为一个圣人么?」

我当时哈哈大笑说:「哪有这么夸张,你怎么说得不像是管理者,跟自己是个明星一样。」

后来我发现,这个认知偏差是常态,这种负面情绪尤其经常出现在新上任的管理者身上。

这个偏差是这么来的:当你进入更高一层,大家对你的新的期待就开始脱离你成长的过程了。周围所有人默认你搞定那些挑战是应该的,这是你的身份决定的。做战士的时候你只要完成了目标,无过就是功,功过还可以相抵。可到了做管理者时,不仅功不抵过,而且无功就是过。可是你的成长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的,所以这种偏差就成了仿佛让你变成「圣人」一样不切实际的要求。

分析完这个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后,我们反而发现转型中的管理者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设定,因为这是客观而且正确的期待,你确实应该做到。你也没法跟团队商量,别对我有这么高要求。所以尽早接受这个「设定」,早点向成为一个「圣人」的方向努力,这样当这种要求和期待扑面而来的时候,你就不会焦虑了。

接受这种设定以后,你可以做两件事帮你早日成为「圣人」。

(1)把高标准当作一个过滤器,帮你过滤阻碍成长的噪音。

因为地位的提升和时间价值的变化,你可以选择主动向一些以前熟悉的行为告别。比如以前的一些商业活动你不去了,一些娱乐活动你不参加了,一些人你不来往了。

这也是前文阐述过的通过置换内容提高时间质量,只是在转型的时候更得强迫自己更快地完成这个升维。这样你就有了大量新的时间和精力给自己蓄力,往高维度的空间跃迁。

(2)用一个新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我」不重要。

另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不重要。在团队内部尽量避免说「我」这个主语,更要避免使用「我觉得」「我认为」「我以前」这种太带个人色彩和个人判断的词语做开场和回应。当你的发言中开始摒弃这个主语的时候,不光是突兀感会消失,你的语气也会更加笃定和自信,这种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在转型时会遇到来自新维度的激励、压力与阻力,这时我们不能遵循「转型需要提高管理能力」这类常识,疯狂补充能力并不能帮我们快速完成转型。我们此时应该遵循「转型需要改变认知,提升维度」。只有快速提升维度了,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层级回头看自己面临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大多数问题都是无意义和不存在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快速改变的 3 个认知是:

1.你不是超人,放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明白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才能成功,在转型期,我们可以适当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会更多伙伴,置换时间去获得更大成就。

2.你是不是英雄不再关键,召唤英雄替你上场。让英雄云集的团队成为你的杠杆,在更大的舞台帮你成功。围绕着这个认知,我们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和向上搭建团队。

3.做个圣人,「我」不重要。最后就是在这个转折点上,心平气和地接受管理者无功就是过的现实,主动将高标准作为过滤器,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时间的质量,同时秉承「我」不重要的行事方式,尝试做一个「圣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33岁外企总监,疫情期间整个团队被裁,曾经很风光,现在求职难,未来何去何从?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