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历史上有哪些难以应对的阳谋?

六、三步搞翻亚洲经济: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上)

看了这么多的危机,咱们不得不感慨,美国这迷之体质,简直是衰神的主打哥。

是的,这次衰神终于离开了美国,跑到了太平洋的另一边,找到了一个

亚洲天团!

当时亚洲各国情况差不多,为方便理解,混子哥把他们打个包,统一称为亚洲天团。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次亚洲天团也享受了一把危机的酸爽,这就是历史上的

亚洲金融风暴!

在《半小时漫画经济学 2》的开头,我们就曾经提过,其实所有的危机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经济先到达巅峰,再跌落低谷。

接下来混子哥就来说说亚洲天团怎么到的巅峰,又怎么「吧唧」摔下来的。

天团的冲上巅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疯狂接单

1. 接盘侠的诞生

欧美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大都经历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依靠大规模的体力劳动。

但到了 20 世纪 60、70 年代之后,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续致富奔小康了。

有钱了还参加体力劳动,太跌身价,但这些产业又不能不搞,那咋办呢?

这些发达国家找一圈后发现,亚洲片区就很不错:

这里面朝大海,水运发达,而且人口众多,价格便宜。

真是天生的接盘侠!

成功接单后,钱哗啦啦地流进了亚洲天团,工厂隆隆隆地开起来,老百姓也撸起袖子开始玩儿命搞生产。

就拿亚洲天团的代表泰国来说,他直接从接盘侠华丽地变身,成为了一名商人。

2. 商人的自我修养

既然走上了从商的路,那政府也得配合加加速:

少收税多补助

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混子哥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亚洲天团算是转型成了合格的商人。

但是,做生意不只熬夜和脱发,还得碰上有钱的客户爸爸。

3. 客户爸爸很给力

玩儿命搞生产是没错,但造出来的产品也得卖出去啊,不然怎么赚钱!

巧了,这时候欧美的这些发达国家以及日本,人们对消费的渴望正在与日俱增。

在「剁手」越剁越爽的情况下,欧美国家想更方便一点,于是逐渐取消了贸易上的一些条条框框。

所以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我们缺的可能不是努力,而是一个杰出的甲方爸爸,这叫

所以当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境:

这边埋头苦干,那边疯狂买单!

亚洲片区逐渐成为了全世界著名的提货商店!

不仅如此,亚洲天团还攀上了发达成员日本的高枝。

日本技术好制造业强,在前面生产产品,天团在后面提供人力、材料,赚了钱大家分。

有「老司机」在前面带路,这致富道路越走越稳。

瞅着一天比一天发达,天团成员膨胀了,给自己上了霸气侧漏的头衔:

「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

「亚洲四小龙」分别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

「亚洲四小虎」分别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

他们甚至觉得好奇:自己为啥突然变得这么厉害了呢?

于是他们囫囵吞枣地忽略了很多细节,直接下结论,要想成功就靠两点:

够开放!够自由!

开放,是对外国开放本国市场;自由,是少干预,让钱和劳动力在市场上自己玩。

但打脸的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亚洲片区能突然有如此高速的发展,最本质原因是投资和劳动力的增加。

也就是说,亚洲天团对自己产生了点误解。不过话说回来,有点本事的人,都有这毛病。

不管是忽略了细节,还是没抓住重点,反正天团是脱贫了,但还没有达到它的巅峰。

阶段二:疯狂借钱

这边亚洲天团虽然还在埋头苦干,但是心里不免有点肝颤,这么干到底对不对呢?

很快,一个东西的出现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话说经过了二战的腥风血雨,江湖上出现了两位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的超级大佬:

美国 VS 苏联

他们针锋相对,都想称霸天下,于是各自拉来了一票小弟。

但苏联没想到,自己东欧片区的小弟们突然群起反水,转身投靠了美国。

这个反水事件是历史上的东欧剧变。

美国自然爽歪歪,但很快他发现,这些东欧小弟在经济上,和自己的气质很不搭。

与此同时,美国在拉美片区的小弟们,最近混得也不咋地,需要救助。

总之,两群小弟都急需一个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要想小弟跑得快,全靠大哥前头带。为了奔小康,美国坐下来研究了一番,然后掏出一本秘籍: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主要是给政府的财政政策上面一些建议,比如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利率市场化、放开外资限制等等。

这本秘籍一问世,立马轰动江湖,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亚洲天团更是陷入了魔怔状态。

知音啊!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

看来只要继续开放继续自由,

事实上,正是靠着这种开放、自由的姿态,亚洲天团吸引了大把大把的钱!

亚洲片区发达了,很快就被全球的土豪给盯上了,外来人的方式简单又粗暴:

来投资,用钱砸!

而亚洲天团自家的银行也没闲着,主动从外国借钱,虽然时间短利息高,但转手借给国内市场,也能靠差价赚不少。

这么多钱的突然涌入,让亚洲天团有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当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出现了大量的钱,随后的表现基本是房价涨、股市涨、物价涨。

价格是涨上去了,但这些东西自身根本不值这么多钱。看过《半小时漫画经济学 2》之后,我们应该很熟悉了,靠钱堆起来的东西,基本上

全都是泡沫!

因此,亚洲天团的经济虽然在一片涨涨涨之中成功冲到了它的巅峰,

但这种靠泡沫撑起来的巅峰相当虚,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容易摔下来。

阶段三:出口危机

亚洲天团靠带货赚钱的好日子在 1995 年结束了,因为这一年,美元开始走升值路线了。

这和赚钱有啥关系?

问题就出在汇率这了。

什么是汇率?简单来说一个 A 国家的钱,能换多少个 B 国家的钱,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就叫汇率。

就拿泰国的泰铢来说,当时 1 美元能换 25 泰铢,那美元和泰铢之间的汇率就是 1:25。

在当时汇率又分成了两种情况: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1.浮动汇率

既然名字里有「浮动」二字,表明这种汇率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今天是 1 美元兑换 25 泰铢,明天有可能就成了 1 美元兑换 30 泰铢,大起大落是常有的事。

2.固定汇率

顾名思义,固定汇率就是一锤子定死,说好 1 美元换 25 泰铢,那汇率就是 1:25,不会随意变化。今天是,明天是,后天还是。

使用固定汇率的国家也会根据自家的情况来调整,但浮动都不大。

当时亚洲天团里的国家,大多都像泰国一样,用的是固定汇率。现在美元升值了,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自家的货币也得紧跟步伐,升值。

尴尬的是,自家的货币一升值,出口就会受影响。

这又是咋回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泰国卖拖鞋给英国,成本价只要 30 泰铢。

假设现在 30 泰铢值 1 英镑,汇率是30:1。也就是说,如果英国老百姓想买一双泰国凉拖,只需要花 1 英镑。

现在泰铢突然升值了,15 泰铢兑换 1 英镑,汇率是15:1。那这时候,英国老百姓就要花 2 个英镑,才能买原价 30 泰铢的凉拖。

拖鞋贵了,卖不出去,谁还想进口泰国货?

泰国的出口生意自然会受到影响。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出口情况不咋地的时候,「老司机」日本那边也出事了。

在签了《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也疲软了,自己都赚不到钱,更不要说带领亚洲天团了。

出口不赚钱,给人打下手也不赚钱,亚洲天团的土豪是靠外国投资和借钱撑起来的,但这是欠债,要还的。

所以亚洲天团的国家们,一下子成了现在的 90 后,

一边不赚钱,一边又欠债,在这样一个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之地,一般人是不敢动的。

看这形势,亚洲天团的前途很不乐观,究竟他们会怎样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难以应对的阳谋?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