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历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议但是却真实发生的事件?

学生登山见到两块古碑,竟由此找到了一件国宝的藏匿地。

这起真实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房山区,不仅其中的种种巧合之处令人不可思议,而且在它发生之后,还给考古界留下了一道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谜。

石经茶亭,荒山野碑

1981 年 3 月,北京的郊外早已是春意盎然、草长莺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读研究生罗炤像往常一样至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旁边的石经山考察。

加载中…
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一角

石经山自古以来便为北方佛教圣地,山上建有 9 个藏经洞,内藏从隋朝至明朝所刻的石经板 4000 余个,罗炤本人从事的是宗教学研究专业,因此常到此处实地调研。

当时的石经山尚未开发,还属荒山野岭之列。

此山的海拔并不算高,但人若要想一口气登上去还是有些疲累的。

过往云居寺为方便游客信众上山游览参拜,所以在石经山的半山腰处修建了一处歇脚亭,唤作「施茶亭」。

此处是供上山之人中途休憩饮水的一个地方,其名字中虽带有「茶亭」二字,但实际上是个自带小院的禅房式建筑。

整个事件的源头,就出在茶亭小院里两块已有 400 多年历史的明代石碑上。

加载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经山半山腰上的施茶亭

1981 年 11 月 27 日上午,罗炤与云居寺文物保管所的职工梅傲雪同登石经山,走到施茶亭时二人感觉有些疲累,便坐下歇脚。

当时的施茶亭并非像现在一样已经修复,还只是个残破荒凉的废弃建筑,院中荒草丛生,四周都是断瓦残壁。

整个院子里,唯有两块明代石碑像往常一样座落在小院的角落里,无声倾诉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罗炤此前曾多次经过这条上山的小道,但他从未留意过这两块石碑,那一天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心血来潮,准备看看这碑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这两块石碑的碑身早已残破不堪,碑面上也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至于碑文更是历经岁月的洗礼,早已变得模糊不清。不过这些倒没难住罗炤,只见他拨开荒草,又细细抹去碑面上的浮土,接着便辨认起石碑上的碑文来。

罗炤其实就是这么随意一看,谁知碑上所记之事却似有巨大魔力一般,令他越看心跳越是加速,待把整篇碑文读完后,罗炤已被震得目瞪口呆!

加载中…
石经山施茶亭里的明代石碑
碑上究竟说了什么?

碑文所记之事倒也不复杂,就是讲了一起发生在 400 多年前的离奇事件。 

达观真可大师,世称紫柏尊者,在中国历史上与憨山大师、莲池大师等高僧并称「明代四大神僧」。

碑文上讲,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一天达观大师去到石经山上 9 个藏经洞之一的雷音洞,他看到佛像前的跪拜位上有一块青石板已经塌陷,便命弟子们将石板掀开,准备在石板下方垫些石头,将其垫平。

但就在弟子们将石板掀起后,下方竟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口。达观走到洞口望里探头看去,只见洞里存放着一方精美绝伦的石函,达观大师当即命人将石函取出,细细观之。

加载中…
达观大师发现的青石函

达观注意到石函的盖子上刻有几行字,上面赫然写着「大隋大业十二年……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主持永劫。」

达观见此描述,不由大吃一惊,紧接着激动不已,要知佛祖舍利乃是佛门之中至高无上的圣物,历代以来留存于世的释迦牟尼舍利子少之又少,每一粒都堪称佛门至宝,而此函内竟有 3 粒,简直不可思议。

接着在周围众僧的见证下,达观小心地打开了石函,石函内又有一金函,打开金函又见一小金瓶,内中果然藏有佛舍利 3 颗。

面对此重大发现,达观不敢怠慢,当即将此事上报了明朝政府。

当时的慈圣皇太后在听到消息后,很快就下旨命人将佛舍利迎入宫中供奉。

说起「慈圣皇太后」这个称号估计很多人都不太熟,没关系,我说一下她的另一个身份,各位就知道她是谁了。

慈圣皇太后本名姓李,乃是万历生母。

您猜得没错,她就是与明朝超级帅哥张居正流传了 400 多年绯闻的那位李太后。

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八卦事咱们暂且不谈,只说她这个人。

李太后平生痴迷于佛教,自号「九莲菩萨」。

她一听说佛祖舍利出世,自是按捺不住,当即便要僧众将舍利送往宫中。

面对太后所请,达观等人自知皇命难违,于是将舍利子交给了太后派来的迎奉使陈儒。

话说这李太后倒也没有食言,2 个多月后,她便命人将舍利子给送了回来,达观等人非常高兴,当即把装有舍利的玉函重新安放回了雷音洞内。

寻找佛祖舍利

罗炤读完碑文,兴奋异常,这起事件正史上从未有过记载,算是一项新的历史发现,非常有研究价值。

不过,研究什么的那都是后话了,现在最紧要的只有一件事——得赶紧找到那 3 颗价值连城的佛祖舍利。

罗炤注意到,碑文上讲舍利最终又安放回了雷音洞,他立刻想到,现在那 3 颗舍利会不会仍保存在雷音洞里?

想到这里罗炤不由得有些担忧,万历那个时代距今已有 400 多年,这么长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舍利子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突然间得到这么重要的线索,罗炤二人可谓是心急如焚,两人当即以最快速度赶往山上的雷音洞,以验证碑文所言。

雷音洞是石经山上九个藏经洞中最著名的一个。

它原本是个天然石洞,隋朝大业年间,当时佛门的静琬大师率弟子将其开辟出来,将刻下的 100 多块石刻佛经镶嵌在洞内,距今已有 1400 余年的历史。 

加载中…
石经山雷音洞

罗炤等人赶到时,雷音洞还和往常一样,四周静寂无人。

两人也无二话,立刻便按碑文所述在地面石板上寻找起来。

过不多久,罗炤等人果然发现洞内中心区域的一处地方有些异样——四周地面都是青石板铺就,唯有该处地面上是一堆浮土覆盖。

罗炤看到这些浮土,先是大喜,然后又是心中一紧,看这浮土模样,很像是有人故意回填的,难道那佛家至宝已被人捷足先登?

想到这里,他顿时冒出一身冷汗,心脏都差点跳出了嗓子眼。

佛祖舍利,国之重宝,如果就此消失不见,那无疑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尤其是那石碑已在山上立了 400 年之久,虽身处角落又有荒草掩盖,但万一有人先看过呢?

若是如此,那舍利还在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罗炤等人立即对这堆浮土进行了挖掘,在浮土被清理干净后,下面露出了一块石头。

罗炤又从洞外找来了一根棍子,想要将其撬起来,谁知无论他怎么使力,那石块就是纹丝不动。

这个情况却让罗炤等人不忧反喜,这表明石块在安放好后,之后一直无人动过,若有人移动过石块,那它定然会是活动的,如此看来那舍利子很可能还藏在这里。

事不宜迟,罗炤当即将此重大发现通知了当时的房山县文物管理所。

文管所接到消息后,难以置信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次日一早便派出大批人手带着工具赶往雷音洞。

众人忙活到中午 12 点,终于将那石块吊起露出一条细缝,大家透过那条缝看到石块下方是一个地穴,内中果然端端正正地盛放着一方精美的汉白玉石函。

加载中…
汉白玉石函

在场的所有人当时就沸腾了。

汉白玉石函的出现,表明佛门至宝舍利子很可能就藏在其中,如此重大发现令在场之人干劲十足,很快就将那封洞石彻底起开,把汉白玉石函完整地取了出来。

国宝问世

汉白玉石函取出后,众人围着它,激动万分,然后将其小心翼翼地打开。

不出所料,里面还是一个由青石做成的石函,上面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的字样。

很显然,这个青石函就是明代达观大师首次发现舍利子时的那个石函。

接着众人又将这青石函打开,只见里面继续盛装着一个汉白玉石函(如下图),上面刻有「明万历……慈圣皇太后……」等等字样,一切都与碑文上所讲的故事对应起来了。

加载中…
石经山舍利第三重函——汉白玉石函

按佛门惯例,盛放舍利子此等重宝的宝函会有多重,现在已经开了 2 重函,再开下去恐怕舍利子就会现出真身。

为慎重起见,众人不敢在洞内做此事,于是将所有石函带到了云居寺,准备在半夜 12 点时再打开。

为何要等到半夜才开宝函?

原因是在明代相关文献中,有 「子时,见舍利光」的记载,意思是舍利半夜会自行发光,为验证这一说法的真实性,罗炤建议发掘团队在子时即夜里 12 点时再打开宝函。

当时距离法门寺地宫开启尚有 6 年时间,世人对佛舍利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史书,罗炤有此建议也是理所当然。

当晚 12 点,罗炤与文管所人员一同打开了宝函。

第四重函是一个镀金银函,上面镌刻有精美的花纹,为隋代所制。

接下来众人打开镀金银函,里面装的是第五重函——李太后命人制作的羊脂白玉函。

加载中…
李太后命人制作的羊脂白玉函

在打开羊脂白玉函后,佛祖舍利真身顿时出现在场所有人的眼前,它并未像史料中所述那样发出莹莹的光芒,而是静静地躺在玉函中。

虽然没发光,但如此重大发现仍是令众人欣喜若狂。

然而还未等大家高兴多久,在场所有人便发现了不对——玉函中只盛放了 2 粒舍利子?

这个情况令现场所有专家都目瞪口呆。

无论是按碑文还是石函上所述,这舍利子都应该是 3 颗,为何现在里面只装了 2 颗呢?

一个千古之谜,就此浮出了水面!

加载中…
石经山雷音洞佛舍利放大图,此物原本尺寸约为米粒大小
究竟是谁动了舍利子?

说好的 3 颗舍利子,结果却变成了 2 颗,如此匪夷所思之事,无论怎样都该查个清楚明白。

宝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的,现场各类专家及工作人员人数众多,因此在场之人首先排除了嫌疑。

所以追查的方向很快就转向了历史上曾经接触过舍利子的那些人。

原因很简单,只有亲身接触过舍利子的人,才有作案的机会。

经历史学家们分析排查,从舍利被发现开始,真正亲身接触过舍利函的只有寥寥数人。

一是达观真可大师,他是发现者,同时也是德高望重的一代神僧。

面对佛门至宝佛祖舍利,他这类佛门弟子只有顶礼膜拜的心思,岂敢窃为己有,否则就是对佛祖之大不敬,所以他的嫌疑首先被排除。

加载中…
达观真可大师画像

其次是李太后派出的接送舍利子的迎奉使陈儒。

此人乃李太后近臣,太后能派出他来运送宝函,定是对李太后忠心不二,若说他敢在运送宝函时偷梁换柱,估计也没那个胆子,否则一旦被人发现,他就是有九颗脑袋也不够砍的,所以此人嫌疑也基本可以排除。

最后一位嫌疑人就是李太后自己。

据史料记载,李太后在迎回舍利子之前,曾表示只在慈宁宫中供奉 3 天。

但实际情况却是在 2 个多月之后她才将舍利子返还,她将归还时间拖得如此之长,未免令人生疑。

还有达观大师在发现舍利子时,盛装舍利子的是一个小金瓶,此物是隋代盛放舍利子的原装器皿。

然而在李太后归还舍利时,她却重新做了一个羊脂白玉函来装舍利子,原本的小金瓶不翼而飞,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第二个疑点。

接下来还有第三个疑点。

据石函上的刻字记载,当时佛教僧人中接触过舍利的除达观真可大师外,还有「明代四大神僧」之一的憨山徳清大师,不过这两人的结局都不太好。

万历二十三年,万历皇帝以憨山徳清大师「私建寺庙」为由,将其流放至广东雷州,之后在广东病逝。

万历三十一年,明朝著名的「妖书案」爆发,达观大师受到牵连被捕入狱,次年他因受刑不过,死于狱中。

以李太后对佛事的痴迷程度以及她与两大高僧的交情,却在达观和憨山出事后都没有搭救,现在看来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事实上她作为神宗生母、当朝太后,要救两人不过就是发句话出个声而已,但就是这么个举手之劳她偏偏没做,而是眼睁睁看着两人流放的流放、身死的身死,这就极为可疑了,颇有借朝廷之手灭口之嫌疑。

从这些情况看,李太后十分可疑。

李太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否有偷换舍利子的动机?

由于李太后身上疑点太多,专家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她。

不过想要查李太后却不太容易,主要是这位太后年轻时有一段经历非常神秘,在几乎所有的史书上都语焉不详。

孝定皇后李氏,万历皇帝生母,北直隶顺天府人(今北京市),据说原名叫李彩凤。

据《明史·孝定李太后传》,李氏早年在裕王府伺候,当时明穆宗朱载垕尚是太子,直到隆庆元年穆宗登基,李氏封为贵妃,此后李氏的史料才渐渐丰富起来。

但令人奇怪的是,史书上对李氏少女时经历、如何进入裕王府等重要情况却只字不提。 

这就很有意思了,莫非在太后年轻时,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的?

《明史》为清时张廷玉等人所编纂,如李太后年轻时有什么黑历史,清廷是断然不会为其遮掩的,所以李太后的秘密定然是张廷玉等人也不知晓。

太后究竟有啥小秘密呢?

关于这一点,《明史》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记载,历来为海内外专家们所重视:

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
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
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

这段话的意思是,万历迟迟不册立长子朱常洛(即后来明光宗)为太子,李太后知道了很不高兴。

一天,万历过来伺候老妈,李太后问万历不立太子是何缘故。

万历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老大是宫女之子,身份低微。」

李太后闻言大怒,怒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

万历大惊,赶紧跪在地上请罪,不久后,朱常洛得封东宫,就此定下名分。

这条史料主要是讲李太后在朱常洛被册封太子一事上的态度和作为,然而其中却有一句话对追查李氏来历极为关键,即李太后在骂万历时自称「都人出身」。

都人,宫女也,李太后以此自称,足以证明她初进裕王府时其实只是一名宫女而已,连侍妾都谈不上 。

宫女出身确实不高,但明朝皇太后中出身低微的也不在少数,所以这也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事,那么史书上不便明言的,一定是她成为宫女前的那些事。

而这个谜题最终能得以解开,还多亏了朝鲜。

国内史书慑于「为尊者讳」,对李太后早期经历语焉不详,不过朝鲜却没有这个顾忌,因此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李太后的小秘密被揭得一干二净:

慈圣皇后李氏,少贫贱,其父卖与陈家,两后相与亲爱,作为兄妹。
……李氏既贵之后,爱敬陈氏,无异前日,常立侍不敢坐。及尊崇太后之后,始得傍坐,两宫和好无间。

在这段史料里,李氏来历被讲得清清楚楚,在少女时,她就被卖入了陈家为奴!

那么这个「陈家」又是谁呢?

从「两后相与亲爱」一句,可知这买入李氏的陈家,正是明穆宗正妻陈皇后的娘家。

换句话说,当年李氏入裕王府时,她的身份其实只是陈家嫁女时顺带送给裕王的一个陪嫁丫头。

在陈家时,李氏大概是陈小姐(后陈皇后)的贴身丫鬟,进入裕王府后,李氏自然就成了「通房丫头」一类的角色,这显然算不得什么好出身,所以史书上绝口不提这一茬,幸亏朝鲜《李朝实录》上偷偷记了一笔,我们今日才能知晓真相。

由此可见,李太后的确是出身小户,年轻时被卖给人当小婢,好在入王府后伺候穆宗给力,才在穆宗登基后一步登天,一下翻身做了贵妃。

古有从奴隶到将军,人家李氏则是从丫鬟到太后,太励志了,由衷佩服。

这还仅仅是李太后的前半生,穆宗驾崩后,她与张居正搭档,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无论她与张居正之间是否有私情,只这个中兴的成绩,她就对得起太后这份责任。

不管怎样,李太后在历史上有贤名的,若说她私自取了舍利,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史书中的李太后自是贤惠无比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其实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李氏极沉迷于佛事,甚至可以说已到了狂热的地步。

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万历十四年,紫禁城里发生了一件奇事。

话说那一年慈宁宫重修,一日祥云聚集,池中瑞莲盛开,太后见之十分欣喜,认为这是个大大的祥瑞。

然后又称自己昨日做梦,梦中一位菩萨前来点化于她,传了她一册经文,曰《九莲经》,然后李太后便将经文背诵了出来。

待李太后背完经书,中外臣工争先恐后点赞,称颂李太后是「九莲菩萨」转世。

这件事本来没有记载于正史之上,不过此事发生后,时任首辅申时行竟然还特意写了两首词赋《瑞莲赋》和《后瑞莲赋》,狂拍李太后和万历马屁,如此后世史学家才弄明白了李太后那个「九莲菩萨」称号的来历。

其次,在万历年幼时,李太后对张居正可谓是百依百顺,无论张大人说什么都是对的,统统照办,但有一件事,就算张居正也拗不过她。

据《明史·孝定李太后传》记载,李太后因信佛之故,在各地大造寺院,耗资巨万,张居正见她如此奢靡,劝她收手,谁知向来听话的太后却充耳不闻,仍旧我行我素,非常罕见地没听张居正的劝谏。

从以上二例,便知李太后在佛事上的痴迷程度,因此她若对舍利子真起了某种心思,完全可以理解并且符合常理。

若舍利丢失确系李太后所为,她会将舍利藏在何处?

以上种种分析表明,舍利子丢失一事极有可能是李太后所为,那么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若真是她藏起了第三颗舍利,她会将舍利藏在哪里呢?

李氏虽是当朝太后、权倾天下,但她个人行动却也极受这个身份的牵制,除了紫禁城内,实际上她几乎哪儿也去不了,所以她藏匿的地点不外乎两个。

一是将舍利直接藏在紫禁城里,日夜守护;

二是李太后作为信佛之人,极有可能将舍利偷偷奉养在京城的某处寺庙内。

藏在宫里这种可能性不大,否则在清代就会被发现了。

毕竟舍利子是佛门一等一的重宝,无论是后来的雍正还是慈禧老佛爷,都不可能轻易放过。

所以舍利子最有可能的藏匿之处还是京城的某座庙里。

但北京城里庙宇众多,究竟是哪一座呢。

很快学者们就发现,在万历二十年,李太后曾颁下懿旨在北京城里修了一座寺庙,即今日北京西城区的长春寺。

她对该寺可以说极为重视,不仅将自己九莲菩萨的「金身」供奉其中,甚至连替万历皇帝修行的替身也安排在了此庙之内。

加载中…
长春寺

很显然,长春寺对李太后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那颗不翼而飞的舍利子,会不会就偷偷藏在这长春寺里?

可惜学者们追查到此,史料上就再也没了线索。

不过专家们并未死心,很快他们又发现,在李太后和万历皇帝去世之后(二人去世时间相隔 6 年),那长春寺里突然多了一个奇特的东西——渗金多宝佛铜塔。

据史料记载,此物铸造于万历四十八年,即万历皇帝殡天之时,它通体由铜、铅、锌、金、银等金属铸成,高约 5 米,重约数吨,坚愈金铁,通塔坚固无比。 

加载中…
渗金多宝佛铜塔

万历皇帝临终前为什么要下令铸造这么个铜塔仍是个未解之谜。

但如果结合那颗丢失的舍利子,学者们倒是有了个猜测:为了不让老妈偷梁换柱的不齿行径为天下人所知,万历有可能将那颗舍利子封在了塔内,这样不但可以让舍利子继续供奉在庙里,还能隐瞒李太后的所作所为。

当然,这些只是历史学家的猜测,真实情况究竟怎样已没人知晓。

如今这尊渗金多宝佛铜塔保存于海淀区的万寿寺内,它本身也是价值巨大的重要文物,又不可能敲开来看个究竟,所以第 3 颗舍利子的去向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1987 年 4 月 28 日,即发现石经山佛舍利 6 年之后,时任北京市领导联合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找到两粒佛祖舍利的重大发现。

加载中…
当时《工人日报》报道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

从隋朝大业十二年开始,至 1981 年石经山佛舍利正式出土,这几颗佛舍利的曲折经历一直持续了 1300 余年之久。

青史留名的佛门高僧、万历皇帝、当朝太后,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一千余年的漫长时光里纷纷下场,围绕着这几颗佛舍利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传奇。

整个事件之波诡云谲、过程之曲折离奇,甚至到 1981 年佛舍利被发现时的种种巧合,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的石经山云居寺,早已成了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区,各地游客往来络绎不绝。

但他们中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在石经山佛舍利的身上,还曾发生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故事。

当年明月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可以很好看!

在下深以为然。

主要参考资料
《明史》,张廷玉等,清;
《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明;
《万历野获编》,沈德符,明;
《李朝实录》;
《静琬与石经山云居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5;
《万历朝慈圣李太后崇佛考论》,聂福荣,吉林大学,2007;
《明朝后妃研究》,崔靖,南开大学,2014;
《房山云居寺与明清皇室》,北京文博文丛,2020;
《云居寺建塔永久安放佛祖舍利》,北京日报,2011。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议但是却真实发生的事件?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