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先说说做周报的人看什么,然后我再和你说说怎么写。
以下为目录:
1 周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负分周报;
0 分周报;
30 分周报;
60 分周报;
2 周报如何传递更多信息?
2-1 周报里如何总结问题——70 分周报;
2-2 周报如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80 分周报;
2-3 找不到解决方案,怎么找外援——90 分周报;
3 一个周报的模板
3-1 周报标题;
3-2 完成事项;
3-3 未完成事项;
3-4 解决问题的方案;
3-5 待办事项;
4 几个提升周报效率的妙招
4-1 写日报;
4-2 工作经验笔记本;
4-3 十秒钟速记;
1 周报,最为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10 多年工作,自己也写周报,后来看别人写周报。先给大家评个分数,看看哪些肯定不合格:
负分版本:
「本周完成既定工作,处理交办任务,下周按周五会议计划执行」
别乐,你觉得可能自己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很多人会在周报的某些条目犯这个错误。
非要从理论上说,也没错。
但是手下的人多了,每个人啥叫既定任务、交办了什么任务、你的计划是啥
——我真不一定能记住。
这种表述,没有达到周报的基本要求:
——作为日常工作的备忘。
还花了我 20 秒时间打开邮箱,只能给负分。
0 分版本:
周一:xxxxx;
周二:xxxxx;
周三:xxxxx;
周四:xxxxx;
周五:xxxxx;
下周:xxxxxx
我在不同的地方都表达过,工作文件最讨厌流水账。
不能说毫无营养,但是想捞干得太花时间。
这种表述,没有达到周报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作为日常工作的总结。
可以给……0 分
30 分版本:
主线工作:完成 xxxxx、未完成 xxx;
临时性任务:完成 xxxxx、未完成 xxx;
事务性工作:完成 xxxxx;
培训:完成 xxxxx;
下周:xxxxxx
这个结构看得出提交者做了不错的分类,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梳理。
但是在工作中,可不是我们网上刷论坛,你说自己 985 或者年入百万别人就会信。
周报里你提到的所有成果,都必须有一个元素:
证明。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就把销售软件截图扔上去;
如果你是做开发的,就工作量证明扔上去;
如果你是做金融的,就把报告发布的链接或者后台数据写上去。
如果没有数据或者可被验证的资料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这些工作,仍然是一份不及格的周报。
如果截图太大或者有专门的工作量统计表格,可以放在附件。
60 分版本:
主线工作:完成 xxxxx(详见 yyyy)、未完成 xxx;
临时性任务:完成 xxxxx(详见 yyyy)、未完成 xxx;
事务性工作:完成 xxxxx(详见 yyyy);
培训:完成 xxxxx(详见 yyyy);
下周:xxxxxx
很多朋友如果能够完成这类周报,就已经达到了及格线的标准。
特别是对于实习生、刚毕业不到 1 年的职场新人。
能够对过去一周完成、未完成的工作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类,上级在和你聊天的时候基本可以不用重复已经发生的事实。
加载中…
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2 周报的核心作用,以及什么是更高级的信息传递
任何负责人阅读周报都有两个作用:查看事实、发现问题。
这里我想也不用多说了,大家肯定察觉到,让领导和同事发现问题才是周报的核心作用。
显然上面 60 分的周报,并没有很好地展示这个信息,我们下面来说一说。
2-1 什么是问题?
很多朋友想当然会认为问题就是困难,就是工作任务没完成
——对,但也不全面。
咱们就说周报里的这些内容,我来举几个例子:
本周完成 xxxxx(80% 进度)。
如果本周预计应该完成 60%,那么 80% 算是超预期;
如果本周预计应该完成 90%,那么 80% 算是落后进度。
本周规定的两篇报告,完成一篇;
如果是没有其他任务,那么显然没有达成 KPI,但是如果因为有突发任务比如组织大型会议,那么这就不算是 KPI 不达标。
本周达成与 xxxx 的合作;
如果是按照预想实现谈判与签约,算是正常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花费了比预想更多的时间的经历,那么谈判成本就超出了预期。
总结一下,当我们在总结问题的时候,只要日常工作和预期有负向偏差的时候,就应该以作为问题体现在周报里。(当然,如果是正向偏差,就算是工作亮点)
一般来说预期包含以下几种:
进度,比如工作完成比预想的时间长,就是问题;
工作量,比如完成的工作成果比 KPI 或者预期要低,就是问题;
操作难度,比如执行过程中花费了更多成本(虽然按时完成,但是各种加班),就是问题;
成果质量,比如工作的成果比预想的要差(比如合同虽然签了,但是条款比预期差),就是问题;
外部效应,比如成果更多地借助了其他部门、外部资源(比如找人刷脸才完成了业务),就是问题
我见过的很多年轻员工,进度延迟、工作量不及预期,一般还是会作为问题列出来。但是后面一些条目,很多人一般不注意。
这里面会有两方面的问题:
对你个人来说,虽然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了工作,但是熬夜、刷脸、找外援才完成,和按照工作计划完成,耗费的精力完全不同。
如果领导认为这是你正常操作就可以实现的任务,后面还会把更多任务压在你身上
——这种辛苦,与身心不利。
对团队来说,你用 8~9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完成,意味着真的出现突发情况,还可以加班救急;
如果你不说工作比预想中困难,那么真的需要救急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足够的「冗余」了。
以前遇到过一个学理工科的年轻人,转行做分析师。
我按照一般分析师要求安排深度报告、日常分析。
遇到节假日我们需要解决一个事件点评,我问他能不能加班。
「家哥,我昨天熬夜到 3 点才完成下周的策略报告,今天实在脑子不转了」
你看,我还以为他和其他人一样,写完就下班了,其实他回家还要继续工作。
加载中…
所以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预期和实际做对比:
本周完成 50%(原计划完成 40%);
本周完成 xxxx 谈判(原计划成果 2 万/项目,实际 1.75 万/项目);
本周完成 xxxx(原计划花费 20 工时,实际花费 30 工时)
当我们在周报中描述了预期和实际的偏差,领导和同事就会很明确地意识到问题。
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会把你的各种工作目标和预期记得很清楚。
但是工作繁忙的人,带的人比较多,一般记不住。
为了高效传递信息,我还是建议大家把预期和实际工作成果列清楚。
列举问题的时候,领导和我们沟通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2-2 更好的办法是,自己对问题先行进行描述,并试着给出解决方案。
做到聚焦问题,周报已经可以拿到 70 分了,你和同事们可以就问题说问题。
能不能再提高一下?
当然可以。
自己先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让这次讨论从开放性的问答题变成选择题,或者至少变成一次有焦点的讨论。
本周完成 2 篇报告(数据详见 xxxxx),阅读总数不及预期(12000/15000)。
看到这样的周报,我会和我的同事拆解不达预期的可能原因。
作为一个多年写作报告的分析师,我会迅速组织一些可能的原因:
没有压中热点;
选题角度;
分析角度问题;
思路/逻辑线不太清晰;
论据不够坚实;
结论不够明确;
语言调性不吸引人;
排版编辑不美观;
发送时间不及时/不合适;
相比其他类似报告没差异化;
客户分发不足;
没有转发/引爆点;
……
如果我一个一个询问、消化信息、拆解问题(你们没看错,每一条再往下还得继续拆分)、找到问题。
那行了,你这个周报讨论结束,又得 1~2 个小时。
更好的办法是自己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预先处理,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并且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本周完成 2 篇报告(数据详见 xxxxx),阅读总数不及预期(12000/15000)。
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热点降温速度较快,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完成访谈,发送时间过晚;
这个话题属于全市场关注的新闻,同类型的报告数量和参与机构较多,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到合适角度;
我们选择视频方式进行解读,制作周期太长,达不到抢热点的效果。
在后面遇到巨头企业突发事件,建议先使用短图文形式标明观点,然后预告深度研究的形式,实现多篇内容的协同。
一般来说,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可以节省同事复盘的时间,即使这些理由被领导都否掉,你的思考也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2-3 可是,解决方案一时想不到怎么办?
做到聚焦问题,周报已经可以拿到 80 分了,很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我们还能够做得更多。
关于周报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实在没办法事无巨细地给大家方案,更多地需要大家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对工作由一些年限的「老炮」,一些常见问题都会有些自己的思考,但是对职场新人来说,遇到很多问题经常无从下手
我这里有几个方法,能够让大家从抓耳挠腮地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解脱出来。
类似案例法
这个好理解,如果以前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抄作业」就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如果公司运行比较稳定,之前也收到过其他同事同步过来的周报,建议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做做笔记。
问题:xxxx;
解决方案:xxxx;
不光是周报,日常开会的过程中,我们会大量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专门拿出一个小本子进行日常记录,当写周报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措。
强调一下,很多人觉得工作中的记录就是为了工作本身这个唯一目的,从个人职业生涯成长角度看,有必要单独拿出精力和时间,去记录这些对个人能力提升有作用的内容。
刷脸求答案法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从过往的工作中直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这个时候更直接、但是比较需要技巧的方法就变得很重要。
问老员工。
职场和学校不同,同事之间的距离感会更强一些,为了更容易获得同事的帮助,这里有两个小套路送给大家。
真诚求助型:找别人帮忙,就得表达诚意,可以通过请喝咖啡、请吃饭的方式真诚求助。这里面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别人预期。免得同事认为你在下套。
张姐,最近兄弟遇到个难题,搞定那种油盐不进的客户我不太会谈判啊,找你帮帮忙呗,要是今天中午有时间我请你吃个饭。
如果张姐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一顿午饭能说明白,自然会答应。
有来有往型:老员工帮你解决了作业,那么一定要在提问的过程中体现出未来他找你求助时,你肯定会帮忙。
李哥,上周这个程序做得头疼,你能不能帮我出出主意,以后怎么提高设计算法的效率啊。
xxxxx。
多谢李哥,后面要是有啥需要我帮忙的,随时和我说啊。
(以后真的找你帮忙,要真的出手相助)
还是要注意一点,找人帮忙除了描述清楚问题,还要展示一下自己在求别人之前,已经做过怎样的努力。
毕竟大家都不喜欢那种遇到问题,自己啥也不干就过来找外援的人。
当我们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90 分的周报就到手了。
3 好的,让我来给希望入门的朋友,一个 90 分周报的模板。
大家可能会非常好奇,那么 100 分的周报模板长啥样?
很遗憾,100 分的模板我给不到大家,因为不同公司和不同领导喜好非常不同。
最后这 5 分,只能靠大家去摸索。
举个例子吧。
很多人会告诉你周报应该多用图标、多用表格。
很遗憾,我身边已经进入领导岗位的朋友,就喜欢看「干货」,如无必要,不用写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表;
很多人会告诉你周报要用 PPT,显得正式;
很遗憾,我认识一些大型公司,正在推进文档的简洁化,他们甚至连 Word 都不想用,办公软件自带的周报功能如果能说明白的问题,他们连附件都不想看。
很多人会告诉你周报要写自己一些「个人感悟」;
很遗憾,一些公司的周报就是为了解决工作,写个人感悟并不加分,甚至有些人「感悟」写得太飘了,反过来扣分。
所以说周报希望拿到 100 分的朋友,真的是要在工作中自己摸索了。
加载中…
这里,还是要给到大家一个模板,满足 90 分要求。
3-1 周报标题
如果你是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企业应用软件的用户,可以忽略这一条,毕竟他们的周报都会出现在固定的功能里。
如果是通过邮件方式提交周报的朋友,切记模板标题要正规化、固定化。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邮箱。
每天充斥着大量的工作邮件,如果你的周报题目和命名方式不固定,领导打开邮箱,几十封邮件。
如果他们不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你在提交周报,那么很容易在茫茫多的邮件中忽略你的周报。
每个公司的周报题目模板都不同。
可以问一下老员工文件或邮件的标题格式。
3-2 完成事项
按照工作性质或者工作版块对一周的工作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描述进度,常见的分类手法如下:
固定工作、临时工作;
主线工作、副线工作;
业务工作、事务工作;
自主工作、领导交办工作;
注意在描述工作时加入具体数据和证明工作完成的证据。
3-3 未完成事项/遇到问题的工作
未按照预期完成的工作,或者未按照原定难度完成的工作我们通常认为是工作的问题,应当提醒领导注意。
在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建议添加如下细节:
原工作预期(成果、难度、时间等)Vs 实际结果;
对产生这类偏差的原因进行可能的分析;
职场经验比较丰富的朋友,反而不建议把一个问题的原因列上 7~8 条,领导看来这就是不知道问题的主要矛盾、没有复盘和分析的能力。
对职场新人来说,自己总结问题的时候最好就事论事不要把原因说得太宏观:
「因为业务不熟练,导致未完成任务」
——什么业务不熟练?(研究、访谈、调研、处理数据?)
「组织活动经验不够,导致效果不好」;
——哪个环节经验不够?(接待?主持?获客?)
「处理数据过程中发现漏洞,延长了提交日期」
——数据采集?建模?运行效率?安全?
3-4 问题的解决方案
先自己想,如果没有答案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中寻找类似问题或者请求同事协助
我们工作中绝大多数工作解决方案其实比较单一。
没找到人下周补上、没写完程序加班写上、远程解决不了问题出差过去。
我要提醒的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给出多个解决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
举个例子。
与 xxx 客户签约进度缓慢,商务条款沟通次数超过其他项目平均周期。(列举问题);
主要是商务条款部分客户希望让利,超出了我的定价权限,尝试几次都没有结果。(分析原因,列出自己已久的努力)
这个时候,解决问题靠自己很难,建议给出集中不同的方案,并陈述好处与风险。
解决方案 1:下周汇报一下客户情况,申请公司特批。(优势是能签单、风险就是利润或者收入降低);
解决方案 2:希望公司调配更资深的销售配合。(优势是收入和利润影响小,风险是继续耗费时间);
多问同事,多在日常积累经验,最好有个本子记一记。
3-5 待办工作
待办工作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按照工作计划本应该完成的工作;
第二类是本周遗留的问题在下周可以着手解决的工作。
第一类:
很多公司的工作计划都是按照季度或者月度编制的,如果计划没有变更,用最简单的描述,说一下未来一周的工作内容就可以了。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用附件形式把计划贴上去。
第二类:
领导一般更关心遗留问题解决。
日常工作中很多工作肯定不是这周出问题、下周就能解决,在这里建议对这类型待办工作进行排序。
可以按照问题遗留时间排序,比如拖了 1 个月的工作放在上面,拖了 2 周地放在下面;
可以按照问题重要性排序,比如集团级>公司级>部门级>小组级;
这说明你工作中知道找重点。
加载中…
4 提升周报写作效率的几个妙招
现在多数工作,搜索个工作计划、统计个工作量其实很方便了。
很多人写周报最大的难点是分析工作中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这里有 3 个小妙招推荐给大家。
4-1 日报;
日报写得好,周报写起来就非常轻松。
如果公司有日报要求,对上面给出的这个目标进行精简就可以了:
已完成;
未完成;
简单原因拆解(甚至没有原因都可以,毕竟日内工作确实有些问题看不出来);
问题解决方案;
明日待办。
文字描述可以精简,数据不建议精简太多。
如果没有公司要求,作为自己的备忘,建议更关注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是写周报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也是作为备忘,日报最大的作用。
4-2 工作经验笔记本;
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或者文件,记录工作中经验,大家可以理解为上学时候都用过的:错题本。
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
工作现象描述/工作问题描述:
20xx 年底,客户特别不好谈,几个客户对商务条款都比年终要求严格;
分析原因或同事告诉你的可能原因:
年底预算花得差不多了/年底大家不太想干活了,用商务条款拖延你/年底审计查得严/只是今年形势不好而已/今年突然出现了 xx 新政策,等等等等。
事后解决的时候,看同事怎么解决——记录下来过程。
把大合同拆分/今年延迟但是提前锁定客户明年预算/提请公司更改条款,等等等等
4-3 十秒钟速记
十秒钟速记是我最近几年经常用的。
很多时候我们工作比较忙,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发现问题、和同事开会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来总结。
然后写日报、写周报的时候突然发现——那天说这个问题,咋回事来着?
我的建议是,一件事情结束之后如果有思路、听到了重要的信息。
十秒钟之内,拿起手机记录下来。
喜欢用文字的朋友可以打开记事本、便签快速记录;
我更喜欢的是在微信里,给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留言。
既然是迅速记录灵感,快就是第一位的——不过记得要定期听一下、总结下来。
写周报是职场人的必备技能,一份好的周报包括清晰的结构、高效的信息传递。
模板帮大家入门,但是想写好,还是要靠日常的总结和积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