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长尾理论:知识付费产品不是收智商税

什么是互联网知识付费?

我们先厘清定义,指用户出于明确的求知目的付费购买的在线碎片化知识服务。

互联网知识付费现在已经发展为市场规模庞大的产业,有平台和产品,以得到为代表的互联网知识付费服务平台每年 12 月 31 日晚的跨年演讲,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互联网内容付费生产平台也掀起了 12 月 3 日,即「123 知识节」。

我们先看一下知识付费市场上常见的 3 种模式,再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的动力有哪些。我们作为知识消费者,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理性消费知识。

(一)目前的知识付费的 3 种模式

第一种是课程模式,你现在所看的《生活里的经济学》,目前已经出版了相应的《丁鹏:生活里的经济学》在线课程。虽然与纸质书籍一脉相承,但在线模式绝对不是纸质书籍的电子化搬家,我们要严格区分两者。

例如,你购买了一本纸质书,同时又在樊登读书 App 上付费成为会员,找到这本书来听,你可以发现,在线付费的听书产品与纸质书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在知识密度上、在知识转述的接受度上、在解读的丰富度上都比后者立体很多。这就是大量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原因所在,知识付费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工具,改变了传统知识的输出形式,提升了用户学习知识的效率。

第二种是线上沙龙模式,这个代表就是知乎 Live,主要商业模式是,各行业达人入驻平台后,可以自主就某一话题发起一场 Live,然后设置简介和内容大纲,以及开始时间、参与票价,用户看到后,如果感兴趣可以支付报名。这种模式是传统讲座的线上版。

第三种是问答模式。问答模式首先由分答推出,2016 年 5 月因为王思聪等大 V 入驻平台而迅速爆红网络。分答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知识大牛入驻平台,自行设置回答问题的费用,然后,用户可以通过支付相应的费用向喜欢或者想咨询的大牛发起提问,大牛收到提问后,以语音的形式回答。现在头条、微博等也有开发了自己的问答商品。

综合 3 种模式的发展结果,第一种课程模式目前得到了知识付费平台越来越大力度的资金投入和知识大咖的加入,优质的课程也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线上付费沙龙模式和问答付费模式,比如知乎 Live 和分答的发展逐渐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用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来对比两种知识付费模式,当初分答平台很火的时候,我的一个大 V 朋友,也开设了分答专栏,让用户提问,他在自己各大社群里面宣传,用户互动的场面很火热,但是只过了一周,他就放弃了分答专栏的知识服务,转向生产在线付费课程了。大概过了一年后,我和他聊起这个事儿,问他放弃分答选择课程的原因。他的回答是「太累了」。

为了准备一场问答,他提前做了两天的功课,然后花大块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群宣传,最后所有的收入也只有 2000 多元。但是转向生产在线课程后,虽然前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是课程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到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分销,还可以销售很长时间,这种多渠道的营销方式远远强于问答专栏的狭隘性和即时性,即时性是指他只有回答的固定时间段有收入,过期后收入几乎没有,所以对像我朋友这样的知识生产者来说,为提供分答专栏的知识服务花费时间在性价比上实在不高。

课程模式的知识付费产品,是通过将知识内容及服务凝结为产品,获取当期及长尾销售收入,这种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在经济学上叫作「长尾理论」。

(二)什么是长尾产品?

2004 年 10 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Long Tail)论,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这里的头部可以想象成正态曲线中突起的部分,是人们需求量很大的流行产品,尾巴可以想象成曲线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是人们需求较零散的小量产品。

克里斯举例:在互联网的音乐与歌曲、新书甚至旧书等的销售中,尽管单项的热门制品畅销,高居营业额的前列,但是,由于仓储的无限和联邦特快的存在,使得那些看上去不太热门的制品也在创造着出乎意料的营业额,竟然成为这些新媒体销售收入的主要部分。

亚马逊就是一个成功的「长尾」公司。亚马逊网上书店成千上万册的图书中,一小部分畅销书占据总销量的一半,而另外绝大部分销量小的图书,凭借繁多的种类积少成多,占据了总销量的另一半。

一位前亚马逊公司员工说:我们现在所卖的那些过去根本卖不动的书的销量,比起我们所卖的那些过去可以卖得动的书的销量要多得多。

听起来很绕,实际上道出了「长尾理论」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强调个性化需求、用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市场规律跟着技术的普及而改变,比如传统市场存在的「二八市场」,是指企业产品营业额中有 20% 的关键客户或流行产品能带来 80% 的销售收入,但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二八市场」的规律,企业需要关注互联网技术下的人口红利,生产那些赚很少的钱,但要赚很多人的钱的产品,互联网知识付费产品就是这种符合长尾理论的产品,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让更多的消费者触达的产品。

时间长尾,就是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很长,一门在线知识付费产品从上线推广开始,只要不下架,就能一直售卖;空间长尾,就是这门在线知识付费产品能被世界各地的用户购买学习。

至于问答模式和沙龙模式都不是长尾产品,例如从空间上看,你在微博的问答就只能在微博获得收益,不可能卖到今日头条去;你在知乎上开的沙龙,也不可能让微信上的人直接看到,除非你在微信上再开一次。从时间上说,沙龙模式和问答模式的内容往往都与当时的热点话题有关,时效性很强,但是只要过了时效期,价值衰减就会很快。例如 2015 年牛市顶部的时候有人在分答问我:你认为大盘会涨到 8000 点吗?到了 2018 年年底,这样的话题还会有人关注吗?答案是显然的。

所以通过长尾理论,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课程模式才是知识付费的最有价值路径,因为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触达尽可能多的用户,这样对于知识产品的提供者,就是讲师来说,也是收益最高的一种方式,从而知识提供者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配置到创造更多优质的课程上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知识付费,要一分为二

我们对比了 3 种在线知识付费模式,理解了课程模式的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受长尾效应的驱动,那么我们作为知识消费者,如何理性看待知识付费产品呢?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知识付费行业中有海量高品质课程,这是对用户的成长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需求曲线中尾巴最长的一类产品,更是所有知识付费平台精心打造的重点内容。

高品质课程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看人,就是看课程生产者在该专业知识领域的地位;二看料,就是看课程内容是否与你的生活有关联,能不能给你切实可行的工具、方法,提升你的认知水平,为你赋能。

另一方面,在线知识付费对用户的学习效果缺少可靠的把控手段,也就是说,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对用户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不能形成闭环,重视在线强互动,能满足用户「知」的体验,能否鼓励、促使用户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对在线知识付费产品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这不是没有解法,比如知识付费平台樊登读书,积极发挥强大的线下社群组织,通过全国两千多家分会为用户提供学习、培训、交流、讨论的机会,进一步完善了知识服务的闭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长尾理论:知识付费产品不是收智商税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