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从 1950 年 10 月底到 1951 年 1 月初,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就狂奔千里,打了三个大胜仗。但是,连续的作战,已让战士们疲惫到了极限,前线的物资也匮乏到了极限。
例如第 40 军就曾给彭元帅发电报:「部队极端疲劳,困难很多,三八线以南的群众跑光,敌人把房子烧了,粮食抢光,使部队吃饭、休息都很困难,体力大大减弱。后勤供应不上,部队急需粮食、弹药、鞋子等补充……」
最严重的是志愿军的伤亡情况也不容乐观。西线 6 个军,伤亡近 3 万人,冻伤、逃跑近 25000 人。东线第 9 兵团伤亡,冻伤、逃跑近 4 万人。
所以,1951 年 1 月 8 日,当志愿军取得大胜,还在狂追联合国军的时候,彭元帅就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但是,美国第 8 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敏锐地察觉到了志愿军人困马乏的现状。所以,还没等志愿军休整几天,李奇微就主动出击,发动了礼拜攻势,让志愿军损失惨重,并再一次夺取了汉城。
下面我们继续用动态地图的形势,讲解这一次战役。
金日成捣乱战局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过,金日成显然属于二般人。
纵观整个朝鲜战争,金日成最大的贡献,恐怕只有一个——捣乱!
战争开始之前,领导人告诉他,等我国彻底解放之后,他再发动战争不迟。但是他坚决不听,直接和斯大林勾搭到了一起,逼迫领导人同意了他们的军事方案。
战争开始之后,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小心美军在仁川登陆。但是他仍然不听,以至于 10 几万朝鲜人民军,被打得只剩下了两三万人,并丢失了大量国土。
如今,金日成又开始了第三次捣乱。
1951 年 1 月 9 日,第三次战役结束第二天。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就把彭元帅状告到了斯大林那里:「我从没见过打了胜仗的指挥员却命令部队停止追击,这是军事上的保守主义。」
有了苏联人的撑腰,金日成竟然也指责起了彭元帅,他带领着朝鲜的二把手朴宪永找到彭元帅,并让朴宪永反复强调:「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
彭元帅忍着怒火反问道:「真的吗?如果我军去追,美军一定会退吗?」
「会退,因为美国人民反对战争!」朴宪永斩钉截铁地说。
金日成也插话道:「最好半个月内,志愿军有三个军向南进攻,其余休整一个月后再南进。」
彭元帅见他们冥顽不化,十分激动:「你们说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但你们也要考虑一下,如果美军不退出朝鲜怎么办?你们把战争寄托于侥幸,就可能会失败。志愿军需要休整两个月,休整前,一个师也不能南进!如果认为我这个中朝联军司令不称职,可以撤职。你们如果想打,我提议,让志愿军在后方担任警戒,朝鲜人民军的 12 万人已经休整了两个月,归你们自己指挥,你们自己去打吧。」
金日成找借口说:「人民军没有恢复元气,还不能单独南进。」
彭元帅斜了金日成一眼说道:「你们去试验试验,取得点经验教训也是宝贵的嘛!」
金日成这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自私,完全把志愿军的生命当成了儿戏,不再提出反对意见。
于是,开始让大部分志愿军撤到后方休整。仅让 38 军和 50 军在汉江以南布防。
加载中…
38 军、50 军防守区域,以及主力休整区域
志愿军参谋长解方,还邀请苏联军事专家,在沈阳举办了一个由师、团参加的诸兵种联合作战的集训班,从前线抽调了大批指挥官,前去集训。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彭元帅还让最近两个月几乎没有打过仗的朝鲜人民军第 1 军团防守仁川,防止美军登陆。第 2、3、5 军团将近 10 万人,开到了 37 度线附近,一字排开,严密布防。
加载中…
红色闪动区域为彭元帅设想的朝鲜人民军布防区域
从布局可以看出,彭元帅的打算应该是,如果美军反攻,朝鲜人民军可以先抵挡一段时间,以便给志愿军留下足够的调动时间。
但让彭元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金日成并没有完全听从自己的意见,他偷偷给朝鲜人民军第 2、第 5 军团下令,让他们继续追击美军。
结果人民军被美军打得哭爹喊娘,损失了将近一半,第一道防线就这么迅速地瓦解了。而美第 8 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正好就抓住了这个战机。
加载中…
红色闪动区域为现实中朝鲜人民军布防区域
李奇微「磁性战术」
第三次战役时,麦克阿瑟其实已经被打懵了。
他在给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信中说道:「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供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用国民党军队;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
而且麦克阿瑟说干就干,已经让手下制定了详细的撤退计划,其中包括谁掩护,谁撤退,从哪条线路撤退?美军撤退以后,韩军和韩国官员如何安排等等。
联合国军的基层士兵,更是灰心不已。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士兵已经失去以往泼辣的言谈、自信的笑容,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但在这一片悲观之中,李奇微却异常的清醒,他认为美军完全可能与志愿军一战。尤其是他在复盘前三次战役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数字「8 天」。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日期为 1950 年 10 月 26 日到 11 月 2 日,历时 8 天。
第二次战役,从 11 月 25 日打到 12 月 2 日,历时 8 天。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从 12 月 31 日开始大规模进攻,到 1 月 8 日结束,历时也是 8 天。
李奇微由此推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严重不足,最多只能支撑 8 天的激烈战斗。他形象地向周围人表示:「中国军队的攻势,就像鼓起的气球,看准只能鼓起一周左右的地方,用大头针刺破一点,就会立即瘪了。」
基于这种判断,李奇微就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战术——磁性战术:
志愿军进攻时,联合国军就撤退。但每天最多只退 20 公里,因为这恰好是志愿军一夜行军的路程。志愿军在晚上抓不住联合国军,联合国军就可以凭借炮火的优势,在白天进攻志愿军。
等志愿军粮草耗尽撤退时,联合国军就互相靠拢、齐头并进,利用装甲部队快速机动的优势,突击到志愿军的后方,抢占交通要道,切断志愿军的退路,在局部形成包围之势。
1951 年 1 月 15 日,也就是第三次战役结束的第 7 天,李奇微就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反击——狼狗行动(也有好听一点的翻译「猎犬行动」)。
他命令位于前沿的所有部队,立刻派出营级战斗群,在空中联络机的掩护下,向北侦察,直到发现我军为止。
由于朝鲜人民军第 2、5 军团已经被打残,所以,美军在北上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阻击。
于是,李奇微很快就摸清了我军的情况:「中国军队的警戒线大致在水原—利川一线,目前还没有继续南下的态势」。
加载中…
白色闪动区域为我军战线
很快我军的前线部队,也发现了李奇微的「狼狗计划」,并且上报给了志司:「美第 3 师已开始向战线的正面调动……我军主力正在休整,只有少量部队突出在前沿,极其容易在敌人反攻时面临猝不及防的境地。」
但是,面对这一重要情报,彭元帅却极其少见地误判了形势,他和志司的高级将领们研究后认为「敌人没有进攻我汉江南岸桥头阵地的企图」。
于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也就无可避免了。
彭元帅力挽狂澜
1951 年 1 月 25 日,第四次战役正式爆发。联合国军集结了 23 万人,再次兵分东西两路,发起名为「闪击作战」的大规模进攻。其中第 8 集团军主攻西线,第 10 军主攻东线。
而我军这边,根本没有料到敌军会来得如此之快,所以,彭元帅和金日城等人,这时候还在后方的山洞里开会呢,前方的战士们,自然也没有什么准备。
直到两天之后(27 日),前线的战报像雪花一样传到会议场时,彭元帅才知道联合国军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了,于是,他赶集命令后方部队「停止休整,准备作战。」
但是为时已晚,一方面因为联合国军的进攻速度太快,一方面因为,我军前线的大批师团级干部被调到了沈阳进行集训,从国内赶到前线,再召集军队,调拨物资,需要不少时间。
于是,彭元帅急忙向领导人发电,提议「能否撤退,宣布停战」,其电报内容大概如下:
中朝两军,能否宣布拥护美国原来提出的停战协议?志愿军和人民军,能否后撤 15-30 公里,如果同意,消息请由北京播出。
我军弹、粮全无补充,最快亦须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在国内外政治上是否许可?如不可能停止敌人北进,政治上又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即须被迫部署反击,但从各方面考虑,甚为勉强。以何者为是,盼示复。
28 日,领导人复电,否定了撤退的计划,并提出了一个超级大胆的计划:进攻,占领 36 度线以北地区。
其电报原文如下:
(一)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四时给我的电报及给各军准备作战的命令均已收到。
(二)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战役,以歼灭两万至三万美李军,占领大田、安东(注:位于北纬 36 度线附近)之线以北区域为目标。
加载中…
白色闪动箭头,为领导人的作战计划
(三)在战役准备期间,必须保持仁川及汉江南岸,为确保汉城并吸引敌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中朝两军应取突破原州直向荣州、安东发展的办法。
(四)中朝两军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发表拥护有限期停战的新闻是不适宜的,敌人正希望我军撤退一段地区,封锁汉江,然后停战。
(五)第四次战役后,敌人可能和我们进行解决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那时谈判将于中朝两国有利。而敌人则想于现时恢复仁川及汉江南岸桥头堡,封锁汉江,使汉城处于敌火威胁之下,即和我们停战议和,使中朝两国处于不利地位,而这是我们决不能允许的。
(六)我军没有补充兵,弹药也不足,确有很大困难,但集中主力向原州、荣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请你在此高干会议上进行说明。此次会议应即作为动员进行第四次战役的会议。
(七)中朝两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以北地域以后,再进行两个月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战役,从各方面说来都比较有利。
……
(十)你的意见如何,盼告。
彭元帅看完电报后,非常吃惊,赶紧于 29 日,召开了第四次战役动员会议。
会议上,大家经过激烈讨论一致认为,能否守住 37 度线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领导人让打到 36 度线的要求,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更别提在 36 度线休整两三个月了。如果迫于政治需要,必须进行第四次战役,那么,只能想办法,在 37 度线附近,与联合国军较量一番。
于是,彭元帅给领导人回电,说明了志愿军的困难:「我军情况,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每人平均补五斤,须 2 月 6 日才勉强完成。特别是赤脚在雪里行军是不可能的。将各军师直属队担架兵抽补步兵团亦需数日。」
紧接着,彭元帅又详细上报了志司制定的作战计划,其总体策略为「西线坚守、东线后退,诱敌深入。如果东线之敌一部冒进、侧翼暴露,志愿军就集中主力,实施反击,消灭冒进之敌,以动摇敌军战线,粉碎其攻势。」
加载中…
白色闪动区域为彭元帅的作战计划
具体作战计划,大概如下:
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前往汉城,指挥 38 军、50 军坚守汉江南岸阵地,朝鲜人民军第 1 军团,在后方守卫汉城以及海岸线。
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率领十三兵团主力(39 军、40 军、42 军、66 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的第 2、5 军团,在洪川、横城一带集结,拟于 2 月 12 日晚开始攻击。
加载中…
白色闪动区域为彭元帅的作战计划
第 9 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中,冻伤极为严重,大部分士兵还走不动,大概到 4 月份才能恢复健康,所以,只能出动 26 军的 8 个团,于 2 月 28 日到达铁原做预备队,随时支援汉城。
加载中…
白色闪动区域为彭元帅的作战计划
第三次战役打得就比较勉强,此战役更加勉强。如果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为避免这种可能性,建议 19 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从山东地区迅速开赴中朝边境的安东补充整训,以便随时调赴前线。
领导人重新估算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后,立刻批准了该计划。但他十分担心,西线的 38 军和 50 军能否抵挡住美军的进攻,尤其是 50 军,原本是国民党起义的 60 军,被人戏称为「60 熊」。
朝鲜战争爆发后,50 军一直在后面担任掩护的任务,只有第三次战役追击敌军时,露了一小手,但始终没有打过硬仗。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万一西线守不住,东线就会跟着完蛋,后果不堪设想。
50 军,到底能守得住吗?
奇袭水原城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当所有人都在怀疑 50 军能力的时候,50 军军长曾泽生以及下面的所有官兵,心里早已憋了一股劲。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支擅长阵地防御的部队,从来不是什么「60 熊」。
1938 年徐州会战,60 军 3 万多名将士,在禹王山与日军的两个师团 4 万多人,血拼了整整 27 个昼夜,阵亡 13000 多人、受伤 5000 多人,也没让日军前进一步。如今,经过改造的他们,必然还会再次创造奇迹。而事实上,三天之前,他们就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1951 年 1 月 25 日,也就是联合国军发动「闪击作战」的当天,50 军就发现了异常。他们派 149 师 454 团 3 营 8 连前往水原城侦察,结果 8 连进城一看就惊呆了,全城空无一人,但仓库里堆满了军需物资。于是,大家就手提肩扛,每人背了一大堆白面、罐头回去了。
454 团团长听说以后,赶紧通知各连,让第二天一早去城里发「洋财」,但是,战士们正准备下山,敌军的飞机就对我军山上的阵地,进行了一通狂轰滥炸,并派出数辆坦克,进行了试探性进攻,但被我军打了回去。
于是,当晚 50 军就决定,让 454 团 3 营副营长戴汝吉,率领 200 多人,跑到水原城,「杀一杀美国鬼子的锐气,再逮一个舌头问问,美军到底要搞什么名堂」。
加载中…
修理山为我军阵地
到达水原城下后,戴汝吉命令一个侦察排在南门实施佯攻,自己则带着突击小分队,准备从北门溜进城内。但是,戴汝吉等人刚到北门,就被敌军的哨兵发现了。
哨兵大喊:「哈罗!」
戴汝吉也听不懂英语,只好一边往里冲,一边拿起手榴弹,就朝哨兵扔了过去。美军立刻开火反击,把戴汝吉身后突击队的主力,全部压了下去,最后,志愿军只冲到城里了 18 个人。
而这时,城里的美军多达 1 个营,还有一部分宪兵。18 个人和他们拼,完全不够用。
但戴汝吉根本没有心思考虑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抓俘虏。只见他带着人左冲右突,终于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一座洋楼,里面灯火通明,院子里还停着 7 辆吉普车。
戴汝吉大喜,这好像是敌军的指挥机关,里面肯定有大人物。他立刻下令:「一班长,你带机枪组去封锁各个街口;廖忠良,你去堵住院门;王洪信,砍断楼房周围的电话线;其余人跟着我往里冲!」
洋楼里面的美军,根本没有料到志愿军会出现在这个地方,所以,放了几枪之后,就跑得跑,投降的投降了。
更可笑的是,还有一些装死的。二排副排长吴亮,就遇到了一名趴在地上装死的美军士兵。他把那名士兵翻过来详细地看了看,发现身上没有一处血迹。吴亮心想,装死的俘虏不好带,于是,照着他的脑门就是一枪,让他弄假成真了。
戴汝吉冲进大楼后,发现一名俘虏的肩膀上戴着「MP」字样的臂章,高兴地大声喊道:「我们抓到敌人的宪兵了!这是敌人的指挥所!」
战士们群情激昂,又在楼中搜索出了一大堆战利品。有的战士提议,派人回去把部队叫过来,把战利品全部搬走得了。
但戴汝吉十分清醒,战利品不能带太多,最重要的是俘虏,再不撤退,等美军的一个营全部围上来,想跑都来不及了。
于是,他果断下决,烧掉了那些拿不走的物资,只带了缴获的几件衣服、4 只步枪、1 挺机枪、1 部电台,和 1 名俘虏,从东门打了出去。
此战,18 勇士仅仅伤亡了 6 人,但击毙了美军 60 多人,俘虏宪兵 1 人,烧毁汽车 10 多辆。更重要的是,50 军从俘虏口中,得到了美军即将大规模进攻的消息,为两天之后,极为残酷的白云山之战,赢得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白云山之战
白云山位于水原和汉城中间,是联合国军北进必经之路,由 50 军 149 师 447 团驻守,其中二营部署在主阵地上,营长为孙德功。
加载中…
闪动区域为美军的进攻路线
1 月 26 日,美军对二营的阵地,进行了长达 8 个小时的轰炸。
27 日一早,美军又对二营阵地轰炸了 1 个小时,然后才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之下,扑向了二营的阵地。
孙德功命令,所以战士屏住呼吸,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射击。等敌军距离阵地只有 100 米的时候,孙德功一声令下,各个部队火力全开,一下子就打死了 20 多名敌军。
剩下的美军见状,便赶紧撤了回去,又呼叫了几架敌机,对二营阵地投下了无数的汽油弹,一时之间,烈焰四起,山上的积雪瞬间化为了蒸汽。
28 日,美军又对二营阵地轰炸了一天。等轰炸结束之后,山上大树都成了丝状,岩石都成了粉末,地上的土随便一抓,至少就有三五块弹片。
不过,26-28 日的三天轰炸,我军战士并没有牺牲多少,因为战士们早已在反斜面修筑好了工事,美军只要轰炸,我军便转移动反斜面工事里躲避。28 日晚上,副营长李盖文还亲自带领两个排,对美军的阵地进行了反冲锋,以受伤 2 人的代价,击毙敌军 30 多人,俘获 1 人。
最残酷的战斗是 1 月 29 日到 2 月 5 日,美军开始在坦克的掩护下,对二营阵地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由于我军火力严重不足,两天之后,白云山主阵地的右翼就丢失了。孙德功立马组织兵力,准备亲自带队夺回来。但是,营指导员杨明却一把拉住了他,说道:「营长,你留下,我去!阵地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孙德功自然不肯相让,坚持要去,两个人差点打起来,最后,杨明实在争不过,差点给孙德功跪下,孙德功这才同意让杨明带队前去。
所幸的是,杨明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美地完成了任务,重新夺回了丢失的阵地。
但志愿军战士并不是人人都像孙德功和杨明一样,抢着「找死」,还有一些人看到美军火力强大,打了几天之后就怂了。
例如四连的程副连长,2 月 2 日一早,他就从前沿阵地跑回了反斜面的营部,说是要向孙德功汇报工作。
孙德功勃然大怒,因为前线指挥员,未经上级批准,绝对不允许擅自跑到后方,否则会严重影响军心。所以,孙德功一巴掌就抽到了他的脸上,大骂道:「我要你回来汇报?老子刚从你那里交代任务回来,要你汇报个鬼!」
程副连长忍着疼痛,支支吾吾地说道:「我是来汇报一个情况,我们的弹药打光了!」
「放你娘的屁,你们连才打几仗就没有弹药了?想拿国民党那套来对付我?」孙德功的怒火更大了,说着,他就让人把程副连长绑了起来,并让指导员杨明前往四连阵地调查情况。
经过调查,杨明发现,孙德功的预感完全正确,程副连长就是怕死,把弹药藏到了反斜面的石头堆里。
孙德功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命人枪毙了程副连长。但就在这时,敌军的一颗炮弹打了过来,一下子炸断了程副连长的右腿。不过,孙德功并没有因此而饶过这种逃兵,当天晚上,孙德功召集全营排以上干部开会,当众宣布了程的罪状,并将其枪毙。
2 月 3 日,已经坚守了 10 天的孙德功,又接到新的命令:「死守白云山,与阵地共存亡!」
孙德功看了看伤痕累累的战士们以及剩下不多的弹药,对师长说:「能不能多给我几箱手榴弹?」
但师长却说:「师机关不但没有弹药了,人也越来越少了,我只有酒,这就是给你孙德功的原子弹。」
说罢,师长让人拿来了两个军用水壶的烧酒,以及 6 筒缴获的牛肉罐头。
孙德功没有再说什么,当晚,他又把排以上的干部召集了起来,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后援部队,没有弹药补充,只有这几口酒和罐头。我会和大家一样,奋勇杀敌,血战到底,决不投降!」
说罢,大家端起了酒,一人一口,然后又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二营的所有官兵,都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随后两天,美军对二营阵地,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但二营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将美军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2 月 5 日晚上,团部通讯员小刘,终于送来了最新的命令:「你营已光荣完成了白云山阻击的任务,我军二线阵地布防已经就绪……」
而此时,二营的七八百名官员,只剩下了 161 人,其中还包括 55 名轻伤员和 18 名重伤员。撤退的路上,美军又对二营进行了阻击,最后冲出去的只有 88 人!
战后,第 447 团因为战功卓著,被授予了「白云山团」的荣誉称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唯一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荣誉称号的成建制步兵团。如今每次国庆阅兵,我们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加载中…
当然,38 军防守的阵地,和 50 军一样,也异常惨烈,但因为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
2 月 7 日,彭元帅考虑到汉江已经开始解冻,就让 50 军和 38 军撤到了汉江北岸,在那里,他们又阻击美军了整整 40 天,将白云山阻击战重复了一次又一次。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50 军军长曾泽生,见到彭元帅后,曾动情地说:「我们终于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头了!」
彭元帅大为感动说道:「有我彭德怀在,50 军不但不会撤编,而且优先换新装备!」
后来,领导人两次接见曾泽生,也给其了很高的评价:「你们 50 军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不错嘛!」
横城反击,血洒砥平里
西线 50 军和 38 军顶住美军进攻的时候,东线的战斗,也打得格外激烈。
按照彭元帅「西线坚守、东线后退,诱敌深入」的策略,东线的一部分联合国军,在我军的不断引诱之下,终于在 2 月 7 日,抵达了我军给其设下的陷阱:横城与砥平里。
但是,到底先打哪一个,彭元帅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拿下砥平里,可以威胁美第 8 集团军的侧翼,迫使第 8 集团军后撤,扭转战局。但是,砥平里由美 2 师、24 师的一部以及法国营驻守,火力强大,很难快速取胜。
加载中…
拿下横城相对容易,因为那里是韩军的第 5 师和第 8 师,战斗力很弱,但是,战略位置却没有砥平里重要。
加载中…
思来想去,彭元帅最后决定,拼一把,拿下砥平里,彻底扭转第四次战役的战局。当天,他给邓华发电报,要求东线各军,火速赶往砥平里。
但是,第二天晚上,彭元帅又收回了之前的命令,发出了第二封电报:
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为美 2 师、24 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 8 到 9 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原州等地美、英、南朝鲜军均可来援。南朝鲜军第 5 师、8 师与美空降 187 团亦会策应。
如我两昼夜还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方向之美军亦可能抽出 2 到 3 个师东接,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仗,甚至洪川至龟里头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况,这一着必须充分估计到。
横城地区据已知敌军为南朝鲜第 5、8 师及美 7 师一部空降兵 187 团,但南朝鲜军较弱,我可集中 39、40、66 军及 2、5 两军团的兵力,把敌人打乱的把握较大。如攻击得手,再向原州以南扩张战果,可能将敌整个部署打乱……有利我尔后作战。
从后面的情况看,彭元帅的顾虑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不是这封电报,我军在第四次战役中的损失会更大。
1951 年 2 月 11 日,横城战役正式打响,其过程比较简单,因为与前几次战役时我军痛扁韩国军队一样,也是呈一边倒的局势,韩、美联军一共 2 万人,志愿军的 4 个军共计 12.5 万人,所以,我军仅仅用了两天,就拿下了横城,消灭了 12000 多名敌军,其中俘敌 7800 余人。
2 月 13 日,横城战役刚刚结束,彭元帅又得到了新的情报,砥平里的美、法联军目前只有 4 个营(不到 4000 人),而且已经逃得差不多了,所修筑的工事也是一般的野战工事。
彭元帅心中暗喜,急忙发出命令,让 40 军和 42 军的 6 个团,火速赶往砥平里,消灭里面的美、法联军。39 军的两个师,立刻南下,截断砥平里敌军南逃之路,并阻击可能的援军。
驻守砥平里的美军上校佛里曼比较怂,侦察到我军的意图后,他竟然立马收拾好了东西,准备跑路了。可惜这时候李奇微又发来了严厉的电报:「你要是撤出砥平里,我就先撤了你。」
原来,李奇微在发动第四次战役之前,就已经发现的我军的弱点——攻势很猛,作战很勇敢,但是火力太差,美军只要坚守阵地,加强火力和防备,我军就很难吃掉美军。所以,他这才敢要求佛里曼坚守阵地。与此同时,李奇微还命令周围的美军,火速支援砥平里。
更加不幸的是,2 月 13 日傍晚,40 军 119 师的两个团到达砥平里后,发现我军的情报出现了严重的错误。砥平里的敌军不是 4000 人而是 6000 人,修筑的工事也不是一般野战工事,而是防守严密、火力强大的环形阵地。
另外我军配合进攻的炮兵 42 团,在半路上因为马匹受惊,遭到了敌机的轰炸,不能按时参加战斗。375 团、356 团因为在半路上遭到敌人袭击,也不能准时参加战斗。
于是,119 师只好硬着头皮,对砥平里发起了进攻。结果毫无悬念,打了一夜,没有任何进展。
第二天,又传来了让人更加无语的消息。39 军的 343 团、344 团进攻错了地方,打了一天,他们以为占领了砥平里,哪知道只是砥平里外围的一个小山头。
42 军 126 师的 376 团,也进攻错了地方,他们见到一个小山村,有公路、有铁路和砥平里非常像,就毫不迟疑地打了起来,没过多久,便攻占了该地方,并且上报给了师指挥部。
师指挥部一听,砥平里这么快就拿下来了,就赶紧给前去支援的其它部队下令,停止前进。结果搞了半天,才发现打错了。
开局就搞了这么多乌龙事件,之后的事情就不必提了,当我军全部到达,进攻砥平里的时候,美军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并且援军也快到了砥平里。
所以,我军又进攻两天,伤亡了好几千人,也没能拿下砥平里,只好撤出了战斗。
砥平里战斗结束后,彭元帅发现,虽然志愿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让美军每天只能前进 1 公里,但纵观整个战场局势,我军仍然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于是,彭元帅命令志愿军,「全线开始运动防御,有秩序地较大规模地向北撤退」。
3 月 14 日,我军放弃汉城。
3 月 31 日,我军转移至「三八线」附近。
4 月 15 日,新入朝的志愿军第 3、第 19 兵团也赶到了「三八线」附近。
李奇微发现之后,便命令「联合国军」,逐步停止了进攻。4 月 21 日,第四次战役正式结束,「联合国军」推进到开城、华川、杨口一线。
加载中…
此次战役,历时 87 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我军伤亡 42000 多人,联合国军伤亡 78000 多人(主要为韩军)。从伤亡人数上来说,我军取得了惨胜,但从土地上来说,我军又丢失了大片阵地,应该说是各有所得吧。
主要参考资料:《朝鲜战争》、《38 军在朝鲜》、《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