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华为被美国制裁以后,华为的鸿蒙系统就变成了一个网红。美国禁止华为使用美国技术超过 25% 的产品和服务。
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华为手机上使用的安卓系统上美国的谷歌公司开发,会不会也被禁止使用呢?
但是后来大家也搞清楚了,安卓系统的并不是谷歌公司的产品,而是一个开源系统。谷歌为安卓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并没有权利授权谁可以用谁不可以用。
安卓系统作为一个开源系统,其中绝大部分代码都不是谷歌公司写的,而是全世界的开发者一起参与攥写的。谷歌在整个安卓系统代码里边儿的所占的比例很低,不超过百分之五。
他只是最先把这个东西整合起来,推出了安卓系统。它谁为安卓系统做出了最大贡献的公司,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一家公司。
时间久了之后,大家就下意识的认为安卓系统就是谷歌公司的产品。其实不是,它谁开源的,谁都可以用。华为只要想用就可以用,谷歌无权禁止。
不过,安卓系统里边,确实包含了一些关键性的谷歌服务,被称之为谷歌移动服务系统,简称 gms。包括谷歌的搜素、谷歌地图、视频、谷歌支付等等。
这些是谷歌独立开发的,而且完全掌掌握它的知识产权。这个谷歌移动服务,它是可以不让华为来使用的。所以,美国制裁华为以后,华为的新手机就没法再使用谷歌移动服务了。
这些东西在国内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圈发展的非常成熟。地图我们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搜索呢,有百度搜索、360 搜素;支付我们有微信和支付宝。没有谷歌移动服务,我们也可以正常的使用手机。
但对国外的消费者来说呢,他们没有支付宝和百度地图可以用,如果不能使用谷歌的搜素和地图等服务,他的智能手机就没法正常使用了。这样的安卓智能手机就没人买了。
在这种情况下呢,大家才去想说这个华为是不是需要自己搞一套手机操作系统来代替谷歌公司的系统?
华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提前开发手机操作系统。但是呢,他开发了另外一个系统,就是面向 5g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一个新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并不是计划用在手机上,而是用在其它智能化设备上的。
比如说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等。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设备智能化是未来 5G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的一个巨大应用场景。这些设备要智能化,就必须要有操作系统。
但它们跟手机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功能相对比较简单,但数量巨大,其中很多设备体积很小,比如智能眼镜。这就需要操作系统占用的内存空间越小越好。比如说在冰箱上装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肯定是不需要像手机上那么多的功能,可以看视频可以玩游戏什么的。
只要能实现智能调节温度等冰箱本身等功能智能化就可以了。还比如说我们的耳机、眼镜上要装操作系统,能装电池和芯片的地方不大,操作系统就要追求功能简单、能耗低、计算速度快,在小芯片上也可以流畅运行。
这样的应用场景,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包括安卓统和苹果公司的 IOS 系统,其实都不是很适应啊。这些系统的特征是宏内核,就是它系统基础功能的核心代码,非常大,要运行它的内核需要占用的空间和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而鸿蒙操作系统,它是微内核。就是它的核心代码,非常的简单啊,占用的空间非常小,需要的芯片计算能力不高,能耗也低。
这个系统呢,本来就不是为了在手机上代替谷歌系统服务,是华为面向物联网时代的战略性的计划。
结果突然遇到美国把华为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在这个紧急情况下,华为也是为了给自己壮胆了、为了给全国人民壮胆,就说自己现在已经准备好了一套系统,可以随时替代谷歌。
这个说法被媒体吵起来,大家都很关注,感觉好像华为马上就要把鸿蒙系统用到手机上了。结果等了一年多,也没等出来啊,还感到比较失望。其实,鸿蒙系统本来就不是用在手机上的,只是用在物联网上的。
是被这个美国人逼的,如果华为手机不能用安卓系统,经过修改完善,鸿蒙系统也可以用到手机上作为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但是呢,我们只能说说可以。要把鸿蒙系统用到华为的手机上,它最大的困难本身不是这个系统的技术水平。我们相信做一个新系统对华为而言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这个系统的周边应用软件生态很难建立起来。
我们用手机,除了装操作系统,还要装许许多多的应用软件,包括微信、支付宝、高德地图、抖音、滴滴打车、饿了吗、美团、WPS 等等啊。这些应用软件都是需要跟特定的系统适配的,为安卓系统开发的软件不能装到苹果的操作系统上,也不能装到微软的 windows 系统上;
反过来,为苹果的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也不能装到其它操作系统上。如果华为公司推出一个全新的系统,那么很多应用软件就不能跟这个系统及时的匹配,也就是装不了。
如果说我们的手机上只有一个基础的手机操作系统,而是不能够用这些大量的应用软件的话,实际上这个系统它就没有价值。消费者就不会买装了新系统的手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鸿蒙系统用到手机操作系统上,基本不大可能成功。所以呢,华为肯定会在手机上继续比较长的时间用安卓系统。那么它对美国制裁的这个办法是什么呢?
就是用华为自己的移动服务套件来取代谷歌的移动服务套装,包括了华为搜索、华为视频,华为地图等等,这些东西就统称华为移动服务,HMS,用来替代谷歌的 GMS。
但华为手机上还是装的安卓系统。把这些华为移动服务装在手机上,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国外的消费者才会买华为手机。
用这个华为移动服务代替这个谷歌的 GMs,是华为走向独立系统的第 1 步。在用 hms 代替 GMs 的同时,华为也逐步的开始用他的鸿蒙系统的一些核心代码,来取代这个安卓系统当中谷歌公司的核心代码。
通过这样的办法,慢慢的偷梁换柱啊,把古安卓的系统的核心换成鸿蒙的系统核心,实际上呢,也就慢慢的把安卓变成了华为的鸿蒙系统。
这样的做法,就不会突然间造成系统更换的断层啊,丢掉安卓的海量应用软件生态。原来的安卓系统的那些应用软件,都能够很顺利的装到鸿蒙内核的华为手机上。
这样就是双头并进,一方面用 hms 代替这个谷歌 GMs,一方面逐步的用鸿蒙的核心代码取代这个安卓系统的核心代码。
而且,即使美国不制裁华为,鸿蒙系统逐步替代安卓应该也是华为长远战略的一部分。鸿蒙系统呢,它相对于谷歌系统啊、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在前面说的,它是微内核。是一个面向物联网时代的新的操作系统。
由于是微内核,它就非常适合装在不同大小和不同需求的各种物体上面,甚至在一块砖头、一个灯泡、一个井盖,这些单一功能的硬件上。都可以很方便的装一个小小的鸿蒙系统内核,它就能够做到低能耗、低成本的实现这些硬件的智能化和万物互联。
这种优势呢,是它天生的,因为不管是谷歌系统还是苹果公司的系统,它都是宏内核。要想装到一些小的物体上实现万物互联,难度很大。它们可能就得另外再写一个系统,来跟装着安卓或者苹果操作系统的手机来连接。
另外再写这个系统和原生的系统之间的沟通协作,就会有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说华为的鸿蒙系统呢,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新操作系统,天生就有利于万物互联,所有的设备都使用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内核。
尽管它在手机上要取代安卓,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系统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的操作系统。
只要华为战略正确,鸿蒙系统逐步替代安卓系统嘛,应该是可以成功的。
今天,鸿蒙系统已经被用于华为的智慧屏电视和智能手环上,很快就会被用到更多的智能装备上,成为一个比今天的安卓系统更为强大的操作系统,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如果鸿蒙系统和华为的移动生态 HMS 可以获得成功,那么也一定会带着一大批中国的 5G 和物联网应用走向世界,其中也蕴藏中巨大的商业机遇,值得我们关注。很多小公司可能会借助华为和鸿蒙这艘航母一起出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