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学习怎样进入若无旁人的状态?

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这个可以有,这个必须有!而且告诉你,游戏有多爽,学习就可以有多爽。

这种神奇方法源自于美国未来协会游戏研究主任——家简·麦戈尼格尔(Jane McGonigal)。她的作品《游戏改变世界》为我们呈现过游戏化思维如何让事情变得简单,让世界变得更好。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思维用在学习上,在便秘般的学习中收获玩游戏一样的快感。

Now, the game begins.

第一关,核心思维 | 游戏的爽感和学习的便秘感究竟差在哪?
第二关,方法变革 | 游戏化学习方法的爽感靠这些手段
第三关,实操工具 | APP 助力你的定制学习游戏
第四关,线下实操 | 设计你的学习游戏

ready go!

系统提示:全文 9000 字,耐力值不足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关
加载中…
第一关,核心思维

—— 游戏的爽感和学习的便秘感究竟差在哪?

说实话,学习如果是一款游戏,那实在是款太糟糕的游戏了。

作为成长在数字化一代的少年,习惯了在游戏中复杂的任务与挑战中获得爆棚的成就感,传统学习中需要自律、需要十年寒窗的漫长学习模式真是太令人沮丧了。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获得游戏般暴爽的学习感?

第一个小关卡,我们先来解决:传统学习模式究竟是如何令人不爽的。

关卡 1-1 传统模式——学海无涯苦作舟

游戏开局,你在迷蒙中睁眼,发现自己正泛舟水上,四面都是海水,看不到尽头。

此时游戏给出任务提示:

少年,去征服星辰大海吧!游戏中你需要划动船桨前行,每划动【一次】船桨,需对应划动【五次】屏幕,且两次划动船桨之间需【间隔一分钟】。最终你的目的是【靠岸】。

然后……对话框消失了。

加载中…

此时,你看着除了海水和小船,再别无他物的屏幕,翻了个白眼。

TMD,目标在哪?岸都看不到,怎么靠岸?!

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而且消耗那么大才能划动一步,这不是耍呢吗?!

靠岸了又能怎么样?!意义是什么?

然后你试着划了几下屏幕,小船没有参照物甚至不知道动了没有。

暴躁 !退出!卸载!滚蛋吧!一星怒评!这样的垃圾游戏就应该赶紧下架!

请问同学,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你可能会想,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垃圾游戏。但是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款游戏你每天都在玩。不信你回想一下,上面我描述的不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漫长路途,不知前路,每一步都艰难困苦十分煎熬,更遗憾的是,甚至你都没有把它卸载的机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真的,从小就听。

但是,又是「无涯」,又是「苦」,这事还能好吗。

传统学习观念给到我们的,太过一本正经。以至于理所应当觉得学习就应该是十年寒窗、苦大仇深的样子。

在一切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告诉你这是一条不归路,你要很苦逼才能前行。再强大的心脏面对这种暗示都是一通暴击。

而且,家长、老师都让你勤奋,让你好好学习,但几乎没有人告诉你为啥要学习。目标是啥,要去向哪里?

成绩好,考第一?毕竟是少数人能获得的快感。

中考、高考、考研成功逆天改命吗?现在很少有人真的要用这个改变命运了吧,要是你以此为目标那也不会看这个问题,自己就劲头十足。

所以,现在对于大多数少年来说,生活富足了,而更高远的志向看不见摸不着。

学习就是为了学习本身,好似勤奋就已经是目的了,这就很荒谬了。

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在为啥而努力,像一个不知前路的旅人,究竟应该迈哪只脚呢?

但不迈步吧,好像又不太对劲,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努力。

再者,我们普遍把成绩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从家里到学校都营造出以学习成绩为标尺的前进道路。好似成绩代表一切。

所以,我们怕输,也就产生了因为害怕不好结局,而宁愿不开始的拖延。

这就是当下学生的困境。

甚至有些「想得开的」少年,已经「学海无涯,回头是岸」了,毕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主动做一条咸鱼,总比被学习暴晒成咸鱼要舒服点。

而大多数人们还在苦苦挣扎,哪怕原地踏步也得踏几下以表勤奋。

这里我们就得辩驳一下了,学不进去一切都要归咎于我们自己不努力吗?

或许有这方面的问题。但真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吗?也不是。毕竟拦路虎的段位太高了。

这些拦路虎都是啥,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你就知道为啥多数人克服不了了:

1.氛围感:深植与脑子里的观念——游戏轻松自在,学习苦大仇深;
2.目标感:失去动力,不立志,不改命,学习除了能考第一,好像没啥用;
3.迷茫感:付出的努力未必看得到效果,努力努力白努力,多做一套卷子未必能多考一分;
4.恐惧感:成绩!成绩!成绩!努力不一定会好,但失败一定很糟糕。

这些拦路虎,或多或少在你的学习中会遇到,不仅不好克服,而且听起来就让人很丧。

真的,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还能用毅力和自律走出来的,只能说你们是真英雄。

那么相比之下,游戏是什么样的呢↓

 

关卡 1-2 游戏模式——上头!上头!上头!

在现实学习里「苦作舟」的人们不计其数的转入了游戏世界的怀抱。游戏一般被看作学习的对立面,看成是浪费时间、分散精力的毒药。

但不得不承认,游戏就是要比学习爽得多。

「趋利避害」本身就是人类的本能,一味压制本能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呢?

所以,如果我们将上面「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模式,改写成符合游戏的版本,那大概是这样的。

加载中…

游戏开局,你在迷蒙中睁眼,发现自己正泛舟水上,前面有一个小岛。

此时游戏给出任务提示:

欢迎来十五世纪,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闪耀着无数为真理而冒险的新星。
而你是一个有着求真精神的年轻人,你通过星辰的观测,认为我们所在的星球并不是以往认为的那样,它可能是圆的!
当然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没有人相信你的话。但是少年,世界上每一个伟大的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冒险精神。你要用实际行动去验证真理。
出发吧!你将一路向西,去征服星辰大海!

接下来系统发布:【任务 1】

嘿,出发了伙计,第一站你的目标是布鲁特岛,那是你以前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了,你需要去那里和伙伴打个招呼,并且稍做休整再出发。
它在你正西方向 15 海里的地方,点击罗盘即可确定目标。
此外,船只前行的动力可是需要你聪明的脑袋来搞定的。
1.完成扬帆任务,前进 5 海里;
2.完成…….
屏幕上方的进度条可实时查看进度哦。

很快,你在指引下完成了第一关任务,达到了布鲁特岛,屏幕弹出对话框:

恭喜你到达布鲁特岛,获得【航海新人】勋章。
而且你的船在伙伴的帮助下得到改造,【提速 15%】。
你的伙伴还提供给了你宝贵信息 XXX,查看任务继续探险吧!

现在这个游戏你能玩下去了吗?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别了吗?

1.氛围感:没有压抑的感觉,只有挑战感和征服欲
2.目标感:你拥有了哥伦布的目标,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事
3.清晰感:操作有明确的指引,你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每一关任务有难度,但都在你能完成的范围内;
进度条、经验值帮你时刻知道自己的游戏进度;
4.挑战感:游戏的输赢无所谓,即使输了,反而激发你的征服欲望。甚至一些游戏会特意在失败时做得很滑稽,引你哈哈一笑。

这就是游戏与传统学习的显著不同。

按照《游戏改变世界》中的总结,无论是单人游戏、多人游戏、休闲手游,抛开类型的差异和复杂的技术,

所有的游戏都有 4 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

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游戏操作方法,给到你实时的游戏反馈,而且让你永远拥有退出的权利,这就是游戏的基本法。

可学习不是如此,学习省略掉了中间能激励你的所有细节,只剩下努力和看不到也不知道怎样到达的目的,甚至根本就没设计退出机制,你只能被动前行。

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单纯 diss 学习,宣扬游戏无罪论。而是说,

既然我们知道游戏为啥容易上头,那么,用游戏的机制重新设计学习模式就好啦!
 

OK,恭喜你顺利通过第一关——核心思维,解锁【思维达人】成就。

到此你已经一口气阅读约 3000 字,阅读能力超越 70% 人群,解锁【阅读达人】成就。

当前游戏总进度 40%,你可以休息一下,顺便也让我解锁一下【游戏设计】成就~

加载中…

预告:接下来一关将应用本关游戏技巧,解锁八个爽到爆炸的学习方法。

第二关,方法变革

——游戏化学习方法的爽感就靠这些手段

如果你是一个游戏打得好的少年,那么下面的做法你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因为,游戏的本质就是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并享受战胜困难的快感。

不信你想一想,那些能让你保持长期热情的游戏一定是这样的,难度逐渐升级,而你越来越上头。

所以,你要知道,你是个多棒的人啊!你喜欢挑战,并且可以为了热爱坚持不懈!

当然,如果你不常玩游戏也不要紧。

如下的学习技巧驱动的是人类本性,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

关卡 2-1 即时刺激,开启良性循环
关卡 2-2 精准任务,造就爆棚信心
关卡 2-3 知识树,看得到的成长路径
关卡 2-4 30-90 分钟,感受优秀的爽感
关卡 2-5 进度条,时时刻刻的成长感
关卡 2-6 宏大意义,为部落而战!
关卡 2-7 费曼爽法,一个指点江山的机会
关卡 2-8 找一个队友,解锁多人游戏乐趣 
关卡 2-1 即时刺激,开启良性循环

游戏中,你的每一步操作或许都对应着某一项能力的点数加成,你感到很有成就感。

生活里,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会有人为你点赞,你为此而欣喜。

但是,你发现了吗,

很少有人为你做对了一道题而点赞+1。

正如现在码字的我一样,如果你给我点了一个赞,知乎会告知我,某个小可爱为我的创作表达了赞同,即时反馈会让我欣喜,也给我更大的创作动力。疯狂明示 ing……

这就是即时刺激的力量。它帮助我们走向一个正向循环。

不过,现有的学习系统中很少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即时刺激,你需要为自己找到有效的激励方法。

你完全可以将某一项小成就与奖励挂钩,给自己一个成就认定。

秋天过去了,冬天的第一杯奶茶也可以啊。

还有,发朋友圈每日打卡的做法,看着朋友为你的成长点了一个赞,第二天的学习也更加有动力。

当然,还有更系统的做法:设定目标,分解目标,赋予每一项动作「成就+1」的意义。

设计专属于你自己的学习游戏也是很棒的做法。

详情解锁关卡 2-2 go go go!
加载中…
关卡 2-2 精准任务,造就爆棚信心

上面我们说过,一个有难度又不是完成不了的目标才会让人有最大的挑战感。

下面这张图大家应该很熟悉,舒适区 | 学习区 | 恐慌区。

加载中…

舒适区是你最熟悉的,待下去很舒服,但长期则会有倦怠感和空虚感。

恐慌区的特点很明显,给你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就像青铜去打王者,玻璃心分分钟稀碎。

只有学习区是最舒服的,踮踮脚够得着的目标任务,稳住就能赢。这也是游戏引人入胜的原因,因为游戏每一刻提供给你的目标都是恰到好处的。

所以关卡 2-2 就是教你如何找到合适的任务。

先来看我的做法。在上学的时候,不客气地说我的理综科目是很强的,此时做作业不是成长而是消耗,毕竟大多数题目都在舒适区里。

所以我的做法是:替有问题的同学写解题思路。

注意,不是写答案,而是解题思路,我是如何想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解题。这既是对同学帮助,同时,又简单的拿到了被筛选过的问题。

这个做法能够长期得到合适困难的问题,你也可以搬去用。

此外呢,还有一个办法叫作试错。

例如英语听力,你到网上搜索了好多推荐的听力材料,究竟哪一个才适合你?答案是,不妨听听看。

选择的标准是第一遍听能听懂至少 50%,听 3 遍能够复原 80%。如此便是适合你的挑战。当你能够对当下难度的材料第一遍就能 80% 听懂的时候,说明你可以晋级下一难度了。

再次提示,不要一上头就自信心爆棚,去挑战太难的东西。我们的小心脏真的没有多强大,经不住几次打击的。

关卡 2-3 知识树,看得到的成长路径

有时候我们出现的问题不是努力得少,而是贪多。

学习方法千千万,看到一本写着必读的小册子,就觉得自己得买回去,不然好像错过了什么。

被安利了一个听力素材,如果不把它放进百度云,就觉得自己错过了英语逆袭的机会。

然后呢,浅尝辄止,材料不过半月就压箱底吃灰。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就像前文故事里所说,费力的划动了五次屏幕,小船前进的方向都未必是正确的。

所以啊,先谋而后动,是至理名言。

只有前进的路径清晰了,心里就不慌了。游戏尚且要查攻略呢,何况是学习。

因此这个关卡的目标就是明晰你的成长路径,构建枝干明晰的「知识树」。

对在校的少年来说,这个环节要轻松得多。

首先将你学习的科目就是你知识树的主要枝干,其次分解该科目需要调动的技能,例如:语文——背诵、作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又或者是下图中「八年级数学」的例子。

这些在练习册的目录里或是试卷上,抑或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中都有体现,你未必不知道,只是没有实在的画出来,所以不够笃定而已。

加载中…

而对于某一个板块,一旦有了 80% 的把握就把它涂上颜色,相信我,看着逐渐涂满的知识树,你会越来越笃定自己的方向,不会再被犹疑瓜分精力和信心。

对于其他自主的学习内容,则要多添加一个信息收集的环节。

如何才能获得知识框架?选读几篇/几本该领域的作品就可以。

来源可以是知乎高赞推荐,可以是豆瓣读书榜单等等,汇总一下信息,挑出三四本,不要着急读下去,看看目录就可以。

目录基本可以体现作者对该领域内容的板块划分,读几篇目录就可以大概掌握一个领域的大致框架,从而给学习提供方向。 

关卡 2-4 30-90 分钟,感受优秀的爽感

如上所说,知识树是让人安心的东西,时刻知道自己没跑偏,也不会因为其他诱惑而花费精力在多余的事情上。那么明晰过路径的学习究竟要如何学下去?

那就是这一步,30-90 分钟,从了解到精通,体验优秀之爽。

前面我们说过,要选择合适自己的任务,可是知识树划分出来的板块还是比较粗线条的。面对某一个板块,你看着它不敢说自己精通,但也不是全然不会,那么要从哪下手?

这时,我们就需要再细分技能,变成可以在短时间内从略懂到精通的一发技。

花 60 分钟做一套题更有效?还是花 60 分钟针对某一题型做到精通更有效?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后者。

通过刻意练习,在短时间内看到同一题型的不同问法,从而归纳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日后再碰到同类问题就不会迷茫。

所以,你需要把任务变划分成更小的颗粒,以 30-90 分钟即可精通为标准。

然后一个个击破他们。当你一个一个把这些题型放进舒适区的时候,才真是爽感成倍 UP。

加载中…
关卡 2-5 进度条,时时刻刻的成长感

每次游戏晋级时你有什么感受?

看着进度条还差一点点就满了,是不是心痒痒地想再打一关,根本停不下来?

这就是可视化进度的作用。

进度条、点数、级别、成就的形式让你看得到进展,既是一种即时反馈,又吸引着你跃跃欲试地想完成,激起你的征服欲。

所以,你可以为量化的任务制作进度条,每完成一项就涂上一格进度,看着渐渐满了的进度条不怕你没有成就感。

加载中…

而且,进度条还让我们把目标放得更长远,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积累,而且相比以前的自己强了很多,所以即使一次成绩不理想也无所谓。下次再战就好了。

说不定还能激发你的好胜心:「TMD,老子能输?!你等着,下一局赢回来!」

关卡 2-6 宏大意义,为部落而战!

男生的话,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魔兽世界》,里面有一句口号:为了部落!为了联盟!玩过的都会为此热血沸腾。

如果你是女生,你可能追星,应该也听过这句「哥哥只有我了」。大粉一篇小作文能让粉丝打起鸡血,打投、控评,奋战着挨过未曾胜利的时刻。

这就是意义的作用。参与到一个宏大的事情之中,与更多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

我自己曾经是选择了物理专业,但当时的第一节课,力学老师是一个细声细语、捏着兰花指讲课的中年男人,外加我们学校令人崩溃的操作——早起跑操!第一节课我整个人完全打不起精神,就此断送了科学家的梦想。

当然,我有我的学习游戏,成绩是没啥问题的。只是日常的学习中没有打鸡血的动力。

但毕竟对学科还是有感情的,想给自己大学留下点啥。于是我会参加很多的学术竞赛,并且很享受和伙伴为了共同的荣誉而努力的过程。为团体荣誉而战,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更强,而且每攻克一个问题真的很爽。

所以想告诉你的是,为学习增加意义真的要比单纯靠毅力管用。

而为学习增加意义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自己的日常行动与一件超出自身的事情联系起来,事情越大,效果越好。

就像马丁·塞利格曼所说:「自我是一个意义匮乏的地方。」

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我们无关紧要。你附着的实体越大,获得的意义越多。让自己成为宏大意义的一部分,群体的力量会带动你学习「上头」的。

关卡 2-7 费曼爽法,一个指点江山的机会

费曼学习法很多人都会提,说的是把自己学过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语言重新组织,输出给第三个人,如果他听懂了,那你也就学会了。

加载中…

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爽感,你可以指点江山,骄傲感爆棚。就像游戏中自己通关之后,看到别人玩同款游戏的感受。

当然,如果你比较内向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说给别人听,也可以通过文字平台写下来,就比如在知乎回答一下相关问题。文字的记录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复盘。

关卡 2-8 找一个队友,解锁多人游戏乐趣

我们都知道苏轼文才高,但你知道他怎么练习的吗?

在苏轼与苏辙的来往的书信中,兄弟二人会以押韵脚的形式找些乐趣。一来二去,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文字的自由度就会更高。

这就是一个人很难做到,但两个人会轻松达成的成就。

所以,想要更有趣的学习,给自己找一个队友吧。

可以是加入一个学习群,彼此督促,尤其是和与你互补的同学建立联系。

哪怕只是那种学习打卡群,这就像那种单机游戏,虽然彼此没有在一起玩,但你知道有人在玩,一样会有临场感,毕竟不是还有打卡榜单跟着呢嘛。

所以,开始你的多人游戏,它会让你的游戏进程更加轻松。

加载中…

OK,第二关的八个方法你学会了吗?一起来回顾一下

2-1 给自己足够的即时刺激 get ✔
2-2 定制合适的学习任务 get ✔
2-3 构建清晰的知识树 get ✔
2-4 细分目标,花 30-90 分钟做刻意联系 get ✔
2-5 进度条让你有时刻的进步感 get ✔
2-6 给学习一个宏大的意义 get ✔
2-7 用费曼学习法指点江山 get ✔
2-8 去找一个队友吧 get ✔

至此,你已经通过游戏的第二关,学习了八个暴爽的学习方法,解锁【方法达人】称号。

现在你已经可以把方法用在学习中了。

当然,这些方法是可以整合成为一个学习游戏的,让你完完全全获得学习的掌控感。

具体方法在第三关。现在不要着急,休息一下。你已经通关了游戏的 80%。

加载中…

预计此时已经有七成读者跳出游戏,并把它放进了收藏夹吃灰。

而你还在继续,你值得一些掌声。

第三关,实操工具

—— APP 助力你的定制学习游戏

好啦,我们讲了那么多理论和技巧,究竟如何把它们捏合为一整套实用的学习游戏呢?

还记得第一关提到的游戏的逻辑吗?

目标、规则、反馈、自愿参与

游戏设计由此开始,以我自己为例:

我的目标:传播青年化的圣贤文化内容(太大太远了,不适合)→短期目标(2020.10-2021.2)做好自媒体达到 1W 粉。

定下目标就开始分解所需的能力,我将它分解为六项主干能力,具体如下图。

再将每一项能力细分,明确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单项目标及执行动作(下图以历史为例分解)。

最后赋予每一个动作经验与金币奖励。同时设定晋级规则,并且可以表现在进度条上。

加载中…

同理,如果你是学生,你的六项分解可以替换为:语、数、外……

当然,说到现在你可能会觉得:哦,规则是清晰了,但记录很麻烦,很难坚持下去。

这时候就得技术帮忙了。

↓↓↓↓↓↓↓↓↓↓

推荐你几款 APP,可以根据你的情况自行选择:

插件 3-1 人升(Android 适用)适合系统提升
插件 3-2 我的小目标(ios 适用)适合系统提升、日程管理
插件 3-3 成就清单(ios、Android 适用)适合习惯养成、日程管理
插件 3-1 人升(Android 适用)

人升是目前九夏发现最符合游戏化学习的 APP,也是我自己在用的 APP。同样,因为比较系统,应用功能比较多,只有对上述游戏设计内核有良好理解,梳理过自己的任务分解,才更方便上手。

就是这个↓↓↓

加载中…
加载中…

图一,是 APP 的主界面,为你提供了六个进度条,你可以对应六个学科。

图二,是任务界面,每个学科可设置单独的任务清单。你可以自定义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经验和金币数量。每完成一次任务,图一的进度条上都会有所体现,让你时刻看得到成长。

图三,是商城界面,对应我们说的即时奖励。自定义想要的东西和对应的金币数,之后就可以用获得的金币奖励自己。

图四,是社区功能,如果你能找到小伙伴一起玩这款游戏,你们还可以建一个团队,看看谁会排在排行榜的第一名。

插件 3-2 我的小目标(ios 适用)

与人升的用法类似,你可以建立多个清单,并在其中设置需要养成的习惯(或多次重复的任务)及单次待办事项,同时为自己设置金币奖励与奖品,实现自我激励。

而且这款 APP 还引入了「单核工作法」的玩法,结合了日程管理功能,让你每天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事。

加载中…

试想一下,当你学习时,是不是总会有一些突发奇想,比如:如果做 A、B、C 会不会更快提升。

如果有,此刻一定不要让这些想法插队,打乱你原有的步调。把它们全部放入收集清单,先专注于全力完成当下的任务,当任务完成再重新审视想法的价值,将有价值的想法安排进你的任务清单。这就是单核工作法的基本原理。

补丁 3-3-1 单核工作法做法:

1、拿出两个待办事项的文件夹,一个命名为任务清单,另一个命名为收集清单。

2. 每天早上整理收集清单,将不超过 5 项任务移入任务清单。PS:你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什么都做,所以一定要优先挑选最重要的,如果某件事情难度大、需要的时间长,但是非常重要,那么当天只做这一件事也不是不可以。

3. 从任务清单中挑选一个任务开始学习,设置好倒计时需要的时间。倒计时期间只专注于这一件事。

4. 当闹钟响起或当前任务提前完成时,进入应用,完成此次任务,收获金币。随后再开始下一个任务。

5. 其他一切不能进入任务清单的任务或是突发想法等都放入收集清单文件夹,待后续安排。

插件 3-3 成就清单(ios、Android 均适用)

一款非常简单的即时奖励 APP。如果你没有多线程的自我提升计划,也不需要每天自主分解任务。想要游戏化学习是出于想养成阅读、健身习惯,完成单一领域的学习提升,或者仅仅是更高效地完成每日作业(交办的工作),那么这款 APP 会更适合你。

加载中…

这款 APP 极为简洁,只有成就库、欲望库、清单三个主页面。

成就库:你可以设置任务及金币(单次、周期均可设定),督促习惯养成和每日任务。

欲望库:用完成任务的奖金兑换自定义的娱乐时间、买买买。

清单:对成就和兑换欲望的统计,通过数字清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好啦,到此一套基本的学习游戏设计方案就搞定了,你可以开始定制你的学习游戏啦!

系统提示:工具大而全、小而精都没错,选择加载适合自己的插件就好。

恭喜,你已通过本次学习游戏的 90%,线上部分已全部完成ヾ(o◕∀◕)ノ,再坚持一下,要到终点啦!!!

加载中…
第四关,线下实操

—— 设计一款你的学习游戏

话不多说,去吧!少年,去征服你的星辰大海!

游戏的最后 10%,需要你线下设计一款专属自己的学习游戏。

完成的同学也别忘了回来【评论区里打卡】,多了不起的成就啊!给我一个为你点赞的机会。

加载中…

最后,请对本次游戏给出评价,我也为了码完这「篇」近万字的游戏,还奖励了自己一盒巧克力,请对我的吃进去的热量和新贴的秋膘负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学习怎样进入若无旁人的状态?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