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郭襄:三生债,两生契,一生还

一、

风陵渡,是郭襄的爱情故事开始的地方。

风陵渡,其实是个讲故事的地方。风雪漫天,滞留客店,天南海北、三教九流的人物汇聚一堂。三十出头的郭芙和十五岁的郭襄、郭破虏阻风雪于此,听起了故事。

金庸擅长让人物讲故事。《雪山飞狐》,是几派各怀心机的人物讲数十年前的一场决斗,故事有真有假,讲到最后,才断断续续拼出来真相。《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给郭靖讲故事,《倚天屠龙记》中谢逊给张无忌讲故事,《天龙八部》中萧峰给阿朱讲故事、康敏给段正淳讲故事,都异常精彩。

风陵渡的故事也好听。其时为南宋理宗年间,宋蒙如水火,官民不两立,郭襄听来听去,都是神雕侠救民水火、解民倒悬的故事。

神雕侠何许人也?

读者隐隐猜出来是杨过,郭襄却不知道,她只以为神雕侠是一位可望不可即的英雄,却不知道他和她早有前缘。十多年前,郭襄刚出生时,杨过就抱过她,救过她。她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时,他已尝尽世间冷暖;他成了两鬓微霜的大侠时,她还是纤尘不染的韶龄少女。

郭襄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子,她自己的父母就是名震江湖的郭靖黄蓉。

郭襄没有见过杨过的少年轻狂,没有参与过他的漫天风雨。她见到的是杨过被风尘刻画过的样子,是他百转千回、尘埃将定时的心境。正是这种时间的错位,使得郭襄心头的情愫慢慢滋生,也使得她的相思注定有始无终。

二、

郭靖黄蓉育有二子一女,儿子郭破虏存在感颇低,两个女儿郭芙、郭襄却值得一比。

郭芙之名随黄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自是堪怜堪赏之花。

郭襄之名似郭靖。靖康耻,襄阳城,都是心怀天下之谓。

但读者不难发现,郭芙空有好皮囊,却集合了郭靖黄蓉的缺点:性子鲁钝,自视甚高。深受父母宠溺的她,半辈子都在等人帮忙收拾烂摊子。

郭襄却集合了郭靖黄蓉的优点。《神雕侠侣》写郭襄,颇有点《红楼梦》写贾宝玉的意思。曹雪芹说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又说他是「混世魔王」,金庸则借黄蓉之口说郭襄「性子古怪」,看起来是贬,其实是褒——贾宝玉在只剩下两个石狮子还干净的荣宁二府,偏不和其他经纶世务者同道为谋,虽然看起来「行为偏僻性乖张」,但不正因此而保存了心性之纯真吗?

同样,郭襄的「孤僻」、「古怪」,是不同于她的姐姐郭芙的,身为大侠之女,难道就一定要拿腔作态,倚势欺人吗?郭芙做惯了的事情,郭襄偏不做。

郭芙八九岁开始,一与他人有争执,就要抬出父母的名头,郭襄却是哪怕吃亏,也不说父母的名号,生怕辱没了他们的令名。郭芙虽然武功平平,性格莽撞,却目空一切,自视颇高,而郭襄却从不自矜身份,好与三教九流为伍,也从不把自己当什么人物。

《神雕侠侣》的故事,一大半是郭芙「作」出来的。她欺负过杨过的孤弱、激起过他的傲气、毁掉过他的希望。而郭襄,则抚慰过杨过的伤口,温暖过他的寂寥,看见过他的黯然。

从《射雕》到《神雕》,郭杨二家的故事,轮回了数次。

郭啸天和杨铁心是同生共死的异姓兄弟,金兵追杀之夜,杨铁心本来已救出了包惜弱,只待逃出生天,但眼见郭啸天丧命在先,李萍被擒在后,硬生生撇下怀孕的妻子,选择了救义兄遗孤。

到了郭靖和杨康,却一个生于蒙古,一个长在金国,一个忠孝任仁义,一个背信弃义。

杨康数次背弃,郭靖始终不疑。杨铁心对得起郭啸天,杨康却是有负郭靖的。

郭芙和杨过的这一代,郭芙对杨过极尽轻贱侮辱之能事,杨过少年时忿然难释,长大后却多次救了郭靖、黄蓉、郭芙的性命。

我们读《神雕》,总为杨过不平,还好,写到后来,金庸对杨过还是手下留情,让郭襄用她的纯真之爱,还了这三世之债。

三、

郭襄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子,她自己的父母就是名震江湖的郭靖黄蓉,那么,为什么她在风陵渡一听到「神雕侠」的故事,就心生情愫了呢?

她听的是什么故事呢?千里救忠臣,千金赎壮士,惩治奸臣,都是传统的侠客「段子」,但是情节往往剑走偏锋,别出心裁——这些故事里面的「神雕侠」,除了具备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等侠客共性外,还有他的个性:冒险气、邪气、少年气。

这些特性,也都是郭襄所具备的。

郭襄一出生,就开始冒险。

当时,襄阳围城,父亲受伤,小龙女抱着她欲往绝情谷换解药救杨过,杨过又欲救回她。襁褓之中的稚子,浑不知自己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命悬一线。她落入李莫愁的手中,杨过为救她而与李莫愁周旋,二人捕了一只母豹子为郭襄喂奶,这似乎也是一种象征:喝豹子奶长大的郭襄,从小就有「豹子胆」。

听了神雕侠的故事心生向慕的她,不畏「西山一窟鬼」的恶名,毅然跟着「大头鬼」同去见杨过。

其实,郭襄的「爱冒险」,与杨过一样,既是血液中有「不安分」的天性,也是重情义甚于理性的体现。后来,杨过因小龙女无法赴十六年之约,悲愤交加,痛而寻死,而郭襄为劝他不要自尽,也不顾己身,纵身一跃,二人的重情、纵情,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郭襄的身上也有「邪气」。

黄药师作为江湖的成名前辈,辈分比杨过高了两辈,年龄也大他数十岁,但他与杨过几次谋面,便即结成了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正是因为二人都是我行我素的「怪人」。

郭襄则被人视为「小东邪」,这何尝不是金庸借人物之口,对她的明贬暗褒呢?所谓「邪」,其实指的是不为俗礼俗规所拘,不被他人眼光所限,无论如何都把「自我」放在最要紧的位置。

郭襄的身上,还有少年气。

不错,郭襄在《神雕》乃至《倚天》中,都是青春正好,那么有「少年气」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其实,「少年气」不是人人都有的,金庸小说男主角如袁承志、郭靖、狄云等,或少年老成,或命运凄惨,哪怕在少年时代,身上也并无多少少年气;女主角如黄蓉、任盈盈、小昭等,或机灵、或矜持、或温柔,则太难让人忘却她们的女性身份。

「少年气」,既是少年心的蓬勃,又是一种超越性别的潇洒和不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杨过之屡经风霜而热血不改,郭襄之困于相思而真纯依旧,不正是相通的吗?

所以,郭襄第一次听到「神雕侠」的故事,就开始向慕杨过,直到见到他,看到他盖世武功、无所不能之下的落寞和无奈,又听到他悲凄缠绵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知道他生死不能改的深情,便算是彻底沦陷了进去。

四、

金庸很会写单恋。

单恋之苦,不足为不解者道。你的样子时刻在我心头,你的名字撩拨我的心弦,反复在心中涵咏,却不敢向人道出。

那是我最甜蜜而苦涩的秘密,我骄傲于那份爱,因为在爱你时,天风海雨我也当得,刀山火海我也去得,万水千山我也跨得,可是如果你不爱我,天上的雷也是哑的,山中的火也是暗的,咫尺之间也是远的,我有什么办法,让你看见我的心呢?

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半点也勉强不得。

譬如胡斐,不爱兰心蕙质、永远在他身后,且最后真的付出了生命的程灵素,却爱遮遮掩掩、争强好胜、多番与他冲突为敌的袁紫衣;

譬如令狐冲,不爱单纯无争、心性纯净,一直相信他、牵挂他的仪琳,偏为爱使小性儿、数次冤枉他的岳灵珊

——这一切,又有什么办法呢?

金庸不仅善写情之不得已,还善写情之克制。

金庸小说中很多动人的情话,都不是直接说出来的。

任盈盈对令狐冲的情话,是满怀少女情怀的有所思琴曲,是江湖人口耳相传的圣姑对「他」情有独钟的传说。

仪琳对令狐冲的情话,是虔诚念诵的大悲咒,是千回百转、宁愿下地狱也要偷的一个西瓜。

程英对杨过的情话,是纸上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看着天上的云随缘聚散,嘴里说着随他世事卷舒,却怔怔流下泪来。

程灵素对胡斐的情话,是胡斐要和她结拜兄妹时她唯一一次的狷狂,是用自己的命,换了他的命。

萧峰对阿朱的情话,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只有一个阿朱」。

而令狐冲对岳灵珊的情话,是多少个死生之际一闪念的「不知道小师妹在做什么」,是被弃、被负、被辱之后依然此心不改,是天下英雄面前看她一滴眼泪,便能甘愿一剑穿身。

郭襄对杨过的情话是什么呢?

杨过给了她三枚金针,说可以完成她三个愿望。

郭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看到他摘下面具,第二个愿望,是希望十六岁生日时,他能来襄阳。杨过以为她小孩子气,心说自己一诺千金,并不轻易许人,江湖上多少人想要他一诺而不得,他给了她三个机会,她却尽许过家家似的愿望。他哪里知道,看到意中人的样子,多见他一分一秒,对单恋的人而言,也是天大的事情。

第三个愿望呢?郭襄随着自尽的杨过跳下悬崖,只是想要拿出金针,让他答应不得再寻短见。

郭襄的爱恋,是说不出来的。因为杨过的身边已经有小龙女,他们是携手半生、爱恨牵缠过的,他们是吞过相思的毒药、啮骨腐心也在所不辞的,他们是生离死别过、且为了十六年前的一诺,十六年后依然能够生死相随的。

而郭襄只有十六岁,她全部人生的长度,也不及杨过小龙女分别的时间的长度。

但是,郭襄对杨过的爱,其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它的无法说出。正因无法说出,所以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正因无法说出,它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缭乱于心间,充盈于天地;

正因无法说出,所以轻如少年人的梦,又重逾生命。

五、

金庸小说中,爱而不可得却依然爱得深情一往的人物并不少,那么?郭襄特别在哪里呢?其实,金庸是处处把郭襄与郭芙作对比的。

郭襄之特别,其一在不把自己当回事。

郭芙时时记得自己是大侠郭靖黄蓉的女儿,郭襄却从没觉得这柄金汤匙有什么要紧。郭芙一与人稍有龃龉,就好拿身份压人,眼高于顶,其实却是个绣花枕头,连黄蓉都觉得她是个「草包」。

郭襄则有粗有细,有勇有谋,且从不以身份自矜。苏轼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郭襄也如是。

其二在没有分别心。

郭芙惹出那么多乱子,往往是出于她的分别心。见到「邪魔外道」,就自居正派,不问情由大杀四方,见到出身卑贱者,就自居贵族,动不动加以白眼。

郭襄呢,与丫鬟不居身份,对西山一窟鬼不问正邪,见少林寺不允许女子上山,则怒发冲冠,认为这是反了「众生平等」的教义,非要讨一个公道。郭襄是不如郭芙有是非观吗?

并非如此,只因她看重的,不是一个人的标签和身份,而是他的内里。

其三在胸怀肚量。

在风陵渡口,郭芙不愿听「神雕侠」的故事,郭襄则兴致盎然,还要请人喝酒,没带银子,就金钗换酒,全不顾酒贱而钗贵。被金轮法王所擒,成为人质,面临被火焚的危险,全然不露惧色,始终无一语求饶。

郭襄如此特别,如此深情,杨过有没有动心过呢?

如果他还是十六年前那个狷狂少年,那么他们之间一定会有些故事的。当年,杨过面对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的深情,都曾因不够干脆,而惹得对方一片相思,或为他终身不嫁,或为他付出生命。

所以等到他历遍湖海、久浸相思之后,他终于把自己的狷狂收了起来。

如果他没有和小龙女的相遇相随、生死睽违,如果他没有十六年的湖海飘零,看尽世间离合,那么郭襄的深情,未必不能触动他。

但是,关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有了跟小龙女的故事,他的生命中已经没有缝隙可以容下另一个故事。

《小王子》说:「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杨过在他的爱情上遭遇的伤、尝到的甜、付出的时间、消耗的心力,使得世间所有的花都不足与这朵玫瑰相媲美。

这就是郭襄的悲剧,而她最可贵之处:虽然自己在悲剧中,却热切地期望自己爱的人不再在悲剧里,哪怕,他的悲欢与自己无关。

郭襄十六岁生日时,许了三个愿望。一愿襄阳兵退,国家安宁,二愿父母康健,事事顺心,第三个愿望则与杨过有关:

郭襄的第三个心愿一时却说不出,隔了片刻,才道:「我第三个心愿,盼望神雕大侠杨过……」黄蓉早料到女儿第三个心愿定与杨过有关,但听到她亲口说出「杨过」两字,心头终于还是一震,听得她续道:「……和他夫人小龙女早日团聚,平安喜乐。」

冯延巳《长命女》词云:「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词中女子三愿皆一愿,不过是希望你我情好,共缔百年,其实,世间男女陷入爱情时,不都是有此一愿吗?

但是十六岁的郭襄被情花刺中的时候,却并没有想到要独占甜蜜的果,而只是希望情花的毒,不要再刺在她心上人的身上。

而这也是郭襄最打动杨过的地方。后来,郭襄千里奔驰,欲劝杨过不可自尽,意外地在情急之下随他跳下悬崖,后来被黄蓉等人救起,如此说起崖下情状:

黄蓉「嗯」了一声,问道:「你怎么会跌下去的?」郭襄道:「杨大哥拉我起来,第一句话也这般问我。我取出那口金针,交了给他,说道:『我来叫你保重身子,不可自寻短见。』他目不转瞬的向我瞧着,却不说话。不久雄雕儿跌了下来,跟着雌雕将雄雕负了上去,又下来负我。我叫杨大哥上来,他一言不发,提着我放上了雕背。妈,叫雕儿再下去接他啊。」

且看,「郭襄的第三个心愿一时却说不出,隔了片刻,才道」,与「他目不转瞬的向我瞧着,却不说话」,不正是一样说不出的百转千回吗?那一刻,短如弹指,长若永恒。

郭襄的爱情,没有开始过。正因为没有开始过,所以永不凋零。

《神雕侠侣》,是以杨过小龙女作别众人、归隐山林作结的:

郭襄回头过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中兀自汨汨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为甚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此便说不出口。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这是郭襄最后一次见杨过,但其后,相思并没有停止。

文中所引之诗,出于李白之手,诗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神雕》末尾引「秋风清」几句,藏而不露,已经预示了郭襄的命运。

《倚天屠龙记》,则是以郭襄的追寻开始。她辗转江湖,只想再听到杨过的故事,寻到他的身影。如若真的寻到见到,后来如何,非她所敢期望。

爱情,往往是你望着我,我却望着他,何足道的倾心,张君宝的向慕,同样于郭襄如浮云。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郭襄没有找到杨过,也没有再爱上另一个人。

她中年出家,创立了峨眉派,似乎斩断情丝,了却旧事。但是,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却埋了一个细节——郭襄的弟子,法号风陵,这正是她第一次听到神雕侠故事的地方。在《倚天屠龙记》中,还有一个相似的细节:

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这空相说道少林派已经灭绝,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连他也投降敌人,前来暗算于我,那么少林派必遭大难无疑。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此处细节,在不动声色间写出张三丰对郭襄的深情。百年之前所赠之物,今天还能从身边随手摸出,掩藏在岁月中那未曾说出的情愫,到底有几许呢?

十余年前,我读过一首关于郭襄的诗: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坐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

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大家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

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实我只是喜欢峨嵋的雾,

像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这首诗说郭襄爱杨过,很大原因是杨过在那个最特别的年华,给过她一场烟花盛景,爱他,就像爱青春的悸动,生命的绽放。这的确是郭襄爱杨过的理由,但并非全部的理由。

郭襄是智者,知道美好之物不会因为不可得而陨灭其芳华;

郭襄有慈悲心,懂得爱是一个人温暖另一个人,而非占有或毁灭;

郭襄也是勇士,她知道生命中重的东西更有生气、更有厚度,哪怕,它会带来痛苦。

所以,郭襄对杨过的爱,既是青春的盛宴,也是毕生的苦修,既是少年时的一场冒险,也是中年后的念念不忘。那一刻的烟花,郭襄想念了一生,而正因为杨过懂得这场相思的重量,所以华山一别,二人终身再未相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郭襄:三生债,两生契,一生还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