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何从一个无趣的、比较正经的人,变成一个玩得开、受欢迎的人?

说话交易理论:如何说话才能受欢迎

说话,是一辈子都要修的功课。在这门功课上,我们得到的不及格太多了。

我现在回想自己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那段经历,在面试环节,好多话都说错了。面试官问我:「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说:「最穷不过要饭,不死终将出头。」

你可能会问,这句话不是显得很有拼劲吗,为什么是错的?

因为我没有考虑到,当时面试我的是一个看起来超级稳妥、注重规则的女领导,她更喜欢的答案应该是「靠谱就是最大的能力」等这类话。

果不其然,过了两天我就收到了拒绝通知,并且 HR 详细地告知了我被拒绝的原因:上司认为,你这个人不太好领导。

我后来研究了许多具体的说话技巧,怎么和人谈判,如何说服他人,怎么称赞一个人方才显得更真诚,等等。

学来学去,我发现说话跟做交易的本质是一样的。说话,其实就是做交易。说的人给出内容,听的人付出时间和耐心。所以,怎么说话才能受欢迎这个问题,和卖什么别人才愿意买是一样的。

最低的标准就是值得。当倾听者付出了成本之后,不能让他亏本,要让他开心、有获得感,这样他的大脑就能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会令人上瘾,他会忍不住来找你说话。

这个上瘾的过程就好比打游戏,在游戏中能够获得美好的感受,所以会一直不停地想要再来一局。不过生活当中,有些人就像很无趣的、令人生厌的游戏,人们在他们的游戏里只感受到挫败和屈辱。

想让别人听你说的话,需要察言观色,发觉对方想听什么。也就是说,当你卖出一样东西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对方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对方需要什么有时候很难判定,尤其是在彼此都不了解的情况下。

换位思考是很难的。我曾写过一个方法去修炼这方面的能力,就是去记录那些别人对自己做错的事情,记录自己被冒犯的时候,并且分析这类话的特点,保证不从自己的口中说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记录反馈,说错话不怕,记住对方给你的反馈,保证不再说就好了。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问。

但是像推销员一样开口就问「您需要点什么?」其实会令人戒备和不舒服,与陌生人初相识,最好先聊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打开说话的局面,然后再去探索他目前的状态和需求。

收集第三者证据也是有效的方法。平时在朋友圈和微博会看到许多吐槽,大多数人并不会直接把令自己最舒服的交谈方式讲给他人听,而是选择在社交媒体中默默吐槽遇到的不愉快的交谈经历。如果你就是被吐槽的那种人,就要注意纠正自己的不当言谈。当然,也有人会写出一些自己的感动和温馨时刻。

我的线下课学员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怀孕和生产的过程都是独自在国外度过的,本来丈夫要过去陪同,但是被工作绊住走不开。在国外独居期间,她要挺着大肚子买菜做饭,生产时刻只有医生和护士在她身边。离开医院的那一天,其中一个护士跟她说:「从怀孕到生产,你都是一个人,辛苦了。」

那一刻她痛哭流涕,其实家人不是不关心她,丈夫会每天打电话过来让她吃好点,母亲也会表示担心和挂念,但从未有人跟她这么认真地说「你辛苦了」。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就默默地跟自己说,爱和关心有时候不能代替「你辛苦了」这四个字,因为有些时候真的是很辛苦啊。说出来,才表示你看到了,你懂了。

这就是换位思考的训练方式,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只能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录,来慢慢地了解人性。

识别一个人的需求很难,如果容易的话,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赚到钱。

不过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想一下哪些东西是大家都需要的。

说话中,可以提供的价值大致有这几种。

首先,情感价值。

类似表扬、感谢、爱的表达,这些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情感上的愉悦。但这些话有些人却不喜欢好好说,他们经常用贬损表达喜欢,用批评表达爱,这就跟踩钢丝似的,稍微不慎,便弄巧成拙。

我就比较老实。我会真诚而赤裸地表达喜欢和感激,这些话是绝对不会出错、有一定价值的,算是说话市场当中的长销款。

其次,信息价值。

大学期间我们班上有个女孩,听课认真,记笔记整齐,每次回到宿舍会向我们所有人转达老师留的作业内容,这就是在提供信息价值。

再次,资源价值。

人脉就是典型的资源,有人跟你说,要介绍厉害的朋友给你认识,你会很开心。

最后,智力价值。

现在我所在的一个创业群里,有许多行业翘楚分享经验,我经常能从他们的分享中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提升。

我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能遇上这样的挚友,与他们谈话仿佛能看到一个新的世界,那个世界的架构与自己的所闻所见都不同。

这四种价值,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给出去,总是没错。

在使用说话交易理论的时候,我总结出几个说话的原则。

第一,确定你的交易方。

你在生活当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A 拿 B 开玩笑,周围一帮人哄堂大笑。在 A 的眼里,他说话的交易方是这一群人。

但这个时候他往往忽略了 B 的感受,B 作为一个被开玩笑的人,有没有觉得你为他提供了价值?还是说,你的行为只导致了伤害?

我们不是非得为了取悦一群人而去伤害另一个人的。

有时候,当众去夸奖一个人,拼命地捧高一个人,也会导致其他人不舒服,所以在说话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的交易方都有哪些人。

当你说出一句话,现场的每一位都可能是你的交易方。

第二,倾听更容易提供价值。

其实作为一个倾听者,在社交中风险更小。

倾听者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提供自己的说话价值,在对方讲话的时候,双目注视,频频点头,以此表示耐心。

这个交易中,你只要做到上述这些事情就可以了,如果你想增加自己说话的价值,还可以给出正面的反馈,例如「你说得真好」。那么你会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喜欢,对方什么事都想跟你说。

以前我很羡慕那种被人信任的人,他们也不见得是社交明星,却给人一种信心和被接纳感,所以周围的人都愿意找他们分享秘密。

后来,我发现做到这一点太简单了。点头称是,表示听懂,给出反馈——就可以做到了。不过倾听也有倾听的缺点。就是有时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价值。

说的人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大,因为他可以把控自己的说话内容,完全可以主动地设计一些更有价值的内容扩散出去。他可以讲笑话把你逗笑,他也可以表示自己有许多的资源,以这样的方式让人们喜爱他。

可是听的人没有这个机会。他只能通过倾听和反馈,表示自己是个温柔耐心的人。

这是说话价值理论给我的第二个启示。

第三,无价值的谈话要不得。

有几种典型的无意义、无价值的谈话。

第一种,就是无用、无聊的话。

每一次开口说话都想想,这段话对别人有用吗?有什么用?会让他开心,会让他觉得自己被人喜欢,还是能为他解决问题?

无用、无聊的话并不会直接伤害他人,但因为对方听你说话付出了成本,所以他听完之后会很恼火,或许在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不耐烦。

在演讲当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觉得是超级废话。好多人上台之前很紧张,喜欢在开讲之前做许多铺垫:「我这次没有准备」「我现在有点紧张」「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这些话的意义是什么?

对演讲者来说,或许可以缓解紧张,但是对听众来说,就是完全无用和无聊的。

第二种是无价值谈话,是引起对方消极感受的谈话类别。

有些话本身就是坏话。

我每次跟员工说要加班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在从头皮上冒出来。这种话,不仅没有为对方提供价值,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消极感受。

还有一些话,看上去不是坏话,却会让对方觉得危险。比如我当着 A 的面说了 B 的坏话,其实我并没有说 A,也没有剥夺 A 的什么东西,但是我的行为会让 A 觉得,是不是有一天我也会说他的坏话。

任何暴露人品缺点的话,其实都会让对方潜意识中感受到防备和不安。相反,如果一个人真诚正直,和他交往就可以预测到,他的行为绝对不会伤害到自己。

除此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另外一种话,那就是「坏说的好话」。我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最喜欢说「我是为了你好」,却在提出建议的时候非常强势,这些话即便表达了关心和爱,也会让人不舒服。

以上就是一些不受欢迎的话。

不过人活着不可能一直处处取悦、毫无原则,总是有一些风险比较大的话,我们必须说出口。那么应该怎么说,才能尽量降低交易风险呢?

第一种,批评别人的话。

比如孩子今天逃课去网吧了,肯定要批评他。可是许多批评最终无效的原因是对方根本不听。因为不喜欢,所以选择逃避。

那具体怎么处理批评话术,才能不让对方胡乱拒绝?

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表达对方做的具体事实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我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得到的最深刻的体悟是:其实谁生气就是谁的原因。

什么意思呢?

孩子不好好学习,男朋友不回微信,你之所以会生气,其实不是他们不好,而是你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你自己定的标准没有达到。

你需要孩子好好学习,你需要男朋友及时回微信,这才导致你有动力去批评和谴责,因为你想改变他人。但是没有人会觉得这种被改变是舒服的。所以不如直接坦诚地说「你的做法导致了我的消极感受,所以我才想让你改变」。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对方就不会那么抗拒。

你可以说:「你去了网吧,这让我非常难过,我一直都在担心你是不是在外面出事了。」而不是说:「你这么大个人了,怎么一点都不懂事?」

第二个步骤,说完自己的感受后,去充分倾听对方的理由。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孩子跟你说:「我去网吧是因为有个朋友心情不好,所以我想陪他放松一下。」

第三个步骤,从中挑出不对的环节替换。

比如,「朋友不开心,不一定要陪他去网吧,你可以陪他去打球」。充分听取对方做错事的过程之后,给出建议和替代的方法。

第四个步骤,说出对他的期待。

这个方法可厉害了,当你给出建议之后,你可以表达你的信任和期待。

「我觉得下次碰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能处理得更好。」

「在我心里,你是绝对能做到既安慰了朋友,又不让我担心的。」

批评一个人,无非希望他用正确的做法替代错误的做法。所以如果你想让对方做什么,就去鼓励他,甚至提前赞美他做得好。

而不是反复地说「不要」「不许」「不应该」。

按照正确步骤来说话,就能把一句本来会让别人不高兴的批评的话,变成一句让别人听了之后感觉不错,甚至觉得很好的话。

最后,他会自愿去改正错误的做法。

第二种风险很高的话,叫作反对。

很少有人真心喜欢被人反对。

就连我作为老板,理智上明明知道应该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尤其是优秀员工的意见,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还是会有不舒适感。

于是只能自己去克服,告诉自己,不能不喜欢提反对意见的人。可是如果能学会一些针对提反对意见的说话方法,其实可以让双方都舒服。

首先,先合理化对方的观点。当然不是同意他的观点,而是去合理化他的观点。

这招我用得可太熟练了。每次我要反对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先找出合理的部分。

一、合理肯定对方的感受。

「你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很正常的。」

注意,有这样的感受是合理的,并非产生的观点合理。

二、合理肯定对方产生观点的过程。

「你有这样的观点,肯定是有你的理由的。」

这意味着,我觉得你因为这个理由产生如此观点是合理的,而不是我同意你的观点。

肯定完之后,就要提建议了。

其次,从自己的经历和角度出发,提出反对意见。

举个例子,朋友和男朋友吵架,决定回去拿刀把男朋友砍了。如果你反对这么做,你要怎么说?

先去合理肯定对方的感受:你的男朋友很过分,产生愤怒感太正常了。

或者合理肯定对方的观点:基于这样的事实,或者基于你的性格,你决定这么做,我是能够理解的。

然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建议:只是就我自己而言,我之前也想过用暴力方法来处理问题,然而效果不好,所以我觉得应该先采取更好的沟通方式,看看能不能解决。

这样对方就容易采纳你的建议。

当一个人被反对的时候,最讨厌的感觉就是「你说的都对,我说的都错」,你不在意我的感受和我的理由,你只是一味地觉得你是最聪明的。

你再从自己的经历跟角度出发来提出反对意见:我反对你,并不是说你就是错的,你说的话都是没用的,只是从我自己的经历,从我自己所见过的证据来说,这样做更合理。

第三种高风险的话,叫作请求的话。

我请别人帮忙,就等于让别人付出,我的请求并没有给对方什么价值,所以他可能不会喜欢。

公司里我很欣赏的一位员工哪里都好,就是在和同事协作的时候,总是喜欢用祈使句。

「我要三点之前拿到这份资料,你去给我做了。」这种话没人喜欢听,对方只会觉得你讨厌又蛮横。

怎么说出请求的话,才能让对方觉得付出的同时,自己居然还赚了?

第一种方式,可以说清楚让对方帮忙后的结果。

「如果你可以帮我做这份资料的话,接下来的工作一定会非常顺利,我在流程上至少能节省三小时,我们整个项目都会获益的。」这种话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价值。

第二种请求的方式,叫作非你不可。

「只有你能帮我做这份资料,别人都不行。」

这种非你不可的说法,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认可。

还有第三种方式,就是感谢,提前把你的感谢说出来:「帮我扫地,太谢谢你了。」其实就等于把有价值的话附加在没价值的话上了,也会让你的请求变得好一些。

第四种高风险的话,叫安慰。

安慰的风险可高了。

好多人都觉得安慰的话是天生正义的,所以说话会特别不注意。

但遭遇了不幸的人是非常脆弱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假设你本身条件比对方优越,对方可能会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假设你在安慰的时候反复提到他的伤口,他反而可能更痛苦;假设不知道对方想听什么话,那么对方在无比难受的情况下,还要付出时间和耐心听你的那些无价值的话,也会很难受。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随便安慰他人,不要觉得,我安慰你是给你送温暖来了,所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好话。

那么我们在安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不要上来就分享自己的经历跟感受,很多人安慰别人的时候,喜欢讲「你这个情况,我也遇到过」,然后自己倾诉了十五分钟,这样会让对方感受特别差。

因为他失去了被注意的感受,而人的痛苦是需要被关注的。

第二,不要上来就提建议。

如果你上来就提建议的话,他只会体会到更深的无力感。

我有一次跟我哥吐槽自己遇到的难事,我哥上来就跟我说,早跟你说过应该这样做,那样做。那一刻,我很郁闷,我难道不知道怎么做吗?我只是需要被关注和安慰而已。

第三,一定要去肯定和支持对方的感受。这种话是永远不会出错的。

比如对方离婚了,很伤心,你应该无条件地支持对方:「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会伤心的,换了谁谁不难受啊。」

这种话就叫作肯定跟支持对方的感受。

在安慰别人的时候,最容易犯什么错误?忽略对方的感受。

举个例子。比如 A 家的小狗丢了,B 跟他说:「不是什么大事,没关系。」我们安慰别人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说「没关系」?但「没关系」这个词其实特别冒犯别人。

「怎么就没关系了?我的感受就那么不应该吗?我这么难过,然而你却告诉我没关系?」

上学的时候,班里经常有人考不好,心里很难过。我们班主任上来就安慰同学:「不应该难过,这种时候就应该抓紧时间分析试卷,看看自己哪里没考好。」

这种话比「没关系」更严重,因为这直接点出了对方的感受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向他传达「你此刻的情绪是对的,是应该的」这样的话,他会感到安慰。

还有最后一个方法,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你不妨在行动上关心他。「我也不知道说什么,那我就去帮你买点吃的吧。」

最后一种高风险的话,叫拒绝。

拒绝别人,肯定是风险很高的,肯定是不提供价值的,别人肯定是不爱听的。那么应该怎么做?有人跟你借钱,然而你不想借,怎么办?

第一个步骤,理解对方的困境。「我知道你现在遭遇了经济上的困难,这时候肯定需要借钱。」

第二个步骤,清晰地说出自己拒绝的理由,表明拒绝的态度。「我最近手头也有点紧,所以这次暂时不能借钱给你。」

第三个步骤,告知对方什么情况下自己一定会提供帮助。「如果过了这段时间,你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话,我一定会帮你的。」或者说,「借钱这件事我帮不了,我可以帮你做的事情是为你介绍借钱的渠道,如果需要的话你就告诉我。」

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你一定要强调自己的不便之处。很多时候,你拒绝别人的时候说得很模糊,这种模糊会让对方觉得,你本来是可以帮他的却不愿意帮他。

有些人更傻,总是怀疑他人的借钱理由。「有这么困难吗?一定要借钱吗?借钱不好。」这样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为拒绝找借口。

你可能会觉得,一定要这么绕弯子吗?不借就是不借,干脆一点拒绝就好了。如果是那种可以干脆拒绝的关系,我们就不用那么为难了。拒绝本身是非常伤害对方感情的,之所以要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件事情,就是因为不想失去这个朋友。朋友来找你帮忙,一般都是把姿态放低的,如果被拒绝了,等于在这种低姿态上又被你踩了一脚。所以如果处理不好,会非常影响感情。

我们只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把影响降到最低。

以上就是处理一些风险性对话的方法。

接下来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价值高的话就可以随便说?

能把好话说好的人,也不多。

我跟许多人分享过我说感谢的一个妙招。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成绩非常差,那时候总要找班上的优等生请教问题,每次跟他们说谢谢的时候,我都会在感谢上叠加表扬,比如加上一句「你怎么这么棒,你怎么这么厉害」。感谢加上表扬,能让你的话价值翻倍。

感谢也可以叠加承诺,如「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你一定要告诉我」。

感谢还可以叠加效果,「谢谢你帮我,因为你,我现在感觉学习也不难了」「你帮我解决的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许多天了,你的帮忙让我今晚不用熬夜了」等等。

我还有许多具体的技巧,在我总结自己说错的话时,对各种情况都做了分析和研究。这些具体的技巧,即便知道了,也很难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原来的那种谈话回路,好多话都是脱口而出的。如果想要做出改变,就需要大脑非常警惕,能够迅速地识别出谈话的信号,调出自己脑海中那个更正确的说话方法。

我经常跟线下课的学员讲,知道正确的知识很容易,但是如果缺乏自我监督能力(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和自我塑造能力(用正确的做法替代惯性的错误做法),就很难做出改变。

说话交易理论之下,可以多列举一些高风险的谈话,找出处理方式,一旦出现类似谈话,就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

知道这个理论本身就会让人警觉一些。

最后想提醒大家,说受别人欢迎的话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有些人的表扬和夸奖是无用的,为什么?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没什么价值。对于自己不认可的人,得到他再多的夸赞也没有快乐可言。

有些人的支持和赞同也没有用,因为他本身不是一个有逻辑的、会思考的人,他的同意也只是盲从罢了。

一个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看法的人,是支持还是否定无足轻重。

所以什么是有价值的人?

第一种,有能力给别人提供资源、提供帮助的人,他们的话是有价值的。

第二种,有能力独立思考,且思考深刻的人,他的话也是值得听的。

有价值,进而受欢迎。

这就是我的说话价值理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如何从一个无趣的、比较正经的人,变成一个玩得开、受欢迎的人?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