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那天大海》说的是真的吗?

在(四)中,关于世越号沉没的发生,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原因的话,最关键的原因是如下几点:

.       船只的过度不合理改造:增加 2 层客舱,扩大货舱面积,撤除右舷绞轮及吊臂导致不平衡;

.       货舱超过 2 倍以上的超载,货物固定不稳;

.       压舱水严重不足,左右船体平衡的压舱水仓仅有 1/4 的水量;

.       在孟骨水道中负责驾驶的三副毫无实际独立驾船经验,原本应该在驾驶室里监督的船长及大副缺席;

.       手动舵转向过于急速,货物倾倒移动,导致船体失稳

.       引擎停止,船体丧失动力

我咨询了几位有海上货船航行经验的朋友,大家表示这样的船体状况,如果不出事真的是奇迹了。

然而,围绕世越号的沉没,其实在舆论之中,还有两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假说。这就是「外力撞击说」和「船锚拖底说」。而这两种说法所指向的,都是「某些组织的阴谋」:外力撞击说里,最常见的是「美国核潜艇撞击」、「北朝鲜鱼雷攻击」等等说法。而「船锚拖底说」,则是认为船员中有人故意要让世越号沉没,而放下了左舷的船锚。

而「船锚拖底说」,也是一部纪录片《那天大海》中,所支持的结论。

所幸的是,我找到了这两种说法的反证。

 

外力撞击说所提出的论点是,在船开始大幅倾斜沉没之前,在船的左舷听到了猛烈的撞击声。而在撞击声后,世越号便开始倾斜沉没。

让外力撞击说变得「有一定可信度」的是,在世越号开始沉没时,韩国政府拒绝了来自外部、民间的救援,只允许海警的船只接近即将沉没的世越号,而显得颇为一意孤行。

「难道不是因为与军方的秘密行动有关,怕有所暴露,所以才不让外部民间船只接近的吗?」

很多人在沉船现场,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来将这个说法分为:鱼雷(水雷)袭击 和 潜艇撞击 两种来讨论。

鱼雷袭击是最容易被排除的,因为无论是哪一类的鱼雷,在命中船体后,都会出现明显的爆炸。

加载中…

如此之明显的爆炸和浪花,应该是不能被船上乘客认为是「咚咚」的撞击声的。事实上是,船体中部如果被鱼雷命中之后,大部分的船会断为两截,船头与船尾翘起下沉,而不会呈现出世越号这种向左侧翻滚沉没的情形。

而且,在爆炸后的船体侧舷的钢板上,也会留下很大的破洞。但在打捞上来之后的世越号上,现场的工程师们反映「船体左舷状况基本良好」。

而另一种情况就复杂得多了:核潜艇撞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孟骨水道这种水流湍急,变化明显的狭窄海域里,是大部分潜艇不会选择的航行区域:常规动力的潜艇,由于动力是由电池所供应的,在高流速水域里需要保持更高的航速,才能够保证船只不被水流所冲走。而这样一来,对电池的消耗就会极大,可能在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内就会耗光电量。此时船体必须上浮进行充电,才能够继续航行。

然而核潜艇则不用:由于核燃料所提供的大量能量,让核潜艇可以在水下进行几万小时的连续航行。但对于世界上各国来说,核潜艇都是一种「大杀器」。在世越号沉没地段周围,拥有核潜艇的势力,仅有中国海军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而所装备的核潜艇,最小也拥有 5000 吨以上的排水量。

而世越号的排水量,也达到了 6825 吨。如果世越号真的与核潜艇发生了相撞的话,两艘船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世越号倾覆,而核潜艇也会发生船体破裂进水沉没。

加载中…

(《那天大海》画面截图)

在《那天大海》的片中,这个画面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所想要传达的是:「世越号的几次急转弯,似乎都是想要靠近岛屿。」当然,这个想法很能够另一部分人信服。但是,它左边的「海洋深度图」,却在告诉你另一个真相。

图上那个看似很危险、很容易「撞上」的绿色部分,并不是岛屿 —— 那是表示海水深度达到了 30-35 米。画面最右侧的深蓝部分,是指「海水深度超过 50 米」。只有在画面最中心的黄色部分的最中央,那才是岛屿。在狭窄的孟骨水道里,两侧确实都能一直看到岛屿。而世越号的航迹如此靠近「屏风岛」,是由于我在上一篇(四)中所谈到的,严重超载的世越号遇到了右舷和后方流向左侧的高速洋流所影响,整体处于一个类似于顺时针旋转的漩涡中,船体一直被迫向右倾斜所致。

加载中…

在这样的洋流中,如果「海下的核潜艇也被洋流所影响」,那么发生撞击,看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为了掩盖「与核潜艇相撞发生事故」,政府作出禁止一切船只进入该沉没海域,这似乎也是说的通的。然而问题在于,韩国自己没有核潜艇。真的是美国的核潜艇沉没了的话,事情可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的:

4 月 16 日沉船发生之后,中午 12 时左右,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了两艘舰载直升机,装载着救生筏赶往世越号沉船地点,并且提出加派兵力协助救援。但这一提议被韩国海军所拒绝。之后,日本海上保安厅也提出了协助搜救行动,同样被韩方拒绝。

如果真的是搭载了大量机密技术的核潜艇沉没了,美国军队会「因为韩国海军拒绝」而就此罢休吗?

更何况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是由中国的「上海打捞局」中标后进行打捞。在中美两国对于彼此的军事技术都「高度感兴趣」的背景之下,由中国公司出面打捞的事情,真的不会招来美方的阻碍吗?

而且即便真的是核潜艇撞击沉没,那么同样排水量在 5000 吨以上的核潜艇,在打捞时所需的打捞技术和工程,自然不在世越号以下。这样兴师动众的工程,可不像是从河里捞起一艘小渔船那么简单。这不会引起周边各国的怀疑吗?

进一步说,提出「核潜艇撞击」的说法,难道不是刻意忽略船体改造、超载、压舱水缺失、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等韩方的主观原因,而把沉船原因甩锅给拥有核潜艇的中国、美国?

所以我相信,外力撞击说可以算是被推翻了。

加载中…

这是在 2019 年 1 月 14 日,在世越号停放现场所拍到的左弦整体照片。可以看到完整无损的左侧船体。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船锚拖底说」。

我在向有远洋货轮经验的朋友谘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笑了,说:「你是不是根本没见过船锚,也不知道船锚是怎么工作的?」

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也都跟我一样,并没有在大型海轮上工作的经验。在我们的印象中,船锚是这样的:

加载中…

或者是这样的:

加载中…

甚至是这样的:

加载中…

但事实上,在现代的大型船舶上,包括世越号所用的船锚,已经全部是这样的了:

加载中…

在专业术语上,这种船锚叫做「无杆锚 Stockless Anchor」。

加载中…
加载中…

来贴一张世越号的船锚特写:

加载中…

可以看到,世越号的船锚,与我从网上找到的「无杆锚」是完全相同的。

而关于船锚的工作方式,我相信各位都曾经猜想过:「是用重力把船固定住的」,「是通过勾住海底的石头固定船的」,「是通过卡在岩石的缝隙里把船固定住的」。

这也理所应当地,形成了「世越号的船锚被放下来,勾住了海底的岩石,所以拽翻了船」。

然而这都是错的。让我们从无杆锚的结构说起。

无杆锚的结构,让我用一个放大的图来说明:

加载中…

船锚的工作原理,可以从 B 站上一个视频里清晰地看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873330/?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搜索「船锚下水后是如何固定船只的」也可以看到。我在这里用文字简单说明一下:

.       船只通过释放连接着锚干的锁链,将船锚抛入水中;

.       锚触底后,首先是锚冠位置着地,随后锚壁便开始放倒;

.       随着水流的作用,锚干也会倒在水里,锚壁的尖部陷入抛锚地的泥沙中;

.       当船收到海浪的推动时,牵住锚干的锁链被拉紧,将锚整体顺着船体漂动的方向拉动;

.       此时已经张开的锚壁,会在被拉动时更深地扎入泥沙中,像一个铲子一样,在泥沙里越陷越深,阻止船体的漂动。

加载中…

当收锚时,船会移动到锚的正上方,垂直提起锚链,将锚干竖起来。这样一来,与锚干锁定角度的锚臂也就向上提起,才能成功地把锚从泥沙里收上来。

抛锚的过程,其实并不是「电钮一按就能完成」的。如果各位上网找一些视频,就能看到抛锚的过程里,由于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手工操作,其实很容易出现事故。

加载中…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锚链的末端,并不是有一个「尽头」的。如果在放锚时不及时开启止链器,或是让锚「自由释放」,那么最终会把连锚带链总共几十吨的东西全一股脑扔进大海,根本收不回来。

第二,释放锚链时,船只一定要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在高速进行之中如果释放锚链,那么锚会在船只的行进惯性下,斜拖在船体侧部。根据无杆锚的工作原理,如果锚干和锚臂不能张开的话,是无法起到「固定」作用的。

第三,适合抛锚的地点,一定要有大量的泥沙,才能让船锚发生作用。在岩石较多的海底,抛下去的锚无法抓地,所以不能提供任何的固定力。

第四,如果无杆锚被卡在岩石里,是几乎根本无法取出的。只能通过切断锚链,或是放弃整根锚链,才能让船只离开。如果放任不管的话,锚链拉直后,船体的数千吨质量所产生的惯性,会将整条链条从锚机上拉出,损坏锚机。

 

OK,锚的工作原理讲解完毕。下面我们来看看《那天大海》里,对于「船锚拖底」的描述:

加载中…

(《那天大海》影片截图)

影片制作者很想当然地把锚,描写成为了「固定钢块」,而且丝毫没有考虑无杆锚的工作原理,只是觉得「锚勾住了岩石」。

按照我们上面提到的无杆锚的工作原理,如果真的世越号「放下了左舷锚」的话,这个事件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第一,如果锚被放下了,锚机在释放上百米铁链的时候所产生的噪音,是很难让船上的人,无论是乘客还是船员们无法察觉的。看到了这一情形,听到了噪音,肯定会有人产生留下印象。

第二,锚被放下之后,如果在海底触碰到了岩石,但并没有卡住,那么它能够产生的「驻船力」将非常小,不能将船拽翻,而是继续拖曳着航行。这样一来,世越号的左舷锚口附近,就会出现明显的摩擦痕迹。

第三,如果锚下水后卡在了岩石上,那么船只会受到明显的向左拖拽的力量。但由于失控当时(08:49:13)轮机并未停止工作,世越号的船体也还有 17 节以上的速度,船锚的锚链会被强行拖出,损坏锚链止链器和锚链刹车,整条锚链将被锚一起带入海里 —— 世越号会永远丢失这只船锚。

然而事实上是,世越号的左舷锚口既没有摩擦痕迹,左舷锚也并没有丢失。

加载中…
加载中…

从事故之后世越号的船体内部照片上,世越号的锚链在打捞起后也处于锁死位置,锚机完好无损。在 2018 年 5 月 31 日,于荷兰海事研究所进行的 1/30 模型重复实验中,研究员们在 8 米深的水槽中,几乎一模一样地模拟出了世越号事故时的环境、水流,以及船体模型,进行了各种外界情况的重现尝试,发现即使抛锚,也无法令船只沉没。

而《那天大海》的制作拍摄时间主要为 2014 年 4 月至 2016 年年底,韩国公映时间为 2018 年 4 月 12 日。在这部片子拍摄和取材的过程中,事实上很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资料、船体情况、事故分析,当时还并未公布于世,甚至还埋藏在海面以下。

它确实反映了人们对于这起事故查明原因的焦急心情,以及对于韩国政府救助不力而产生的不信任感,也对于推动「世越号真相」的浮现,产生了正面的意义。然而,《那天大海》的制作,终究是立足于并不牢靠的假说,以及相当受限的信息来源之上。它所表达的,并不是全部的真实,也不是真实的全部。

从下一节起,我将开始讲述造成此次事故严重后果的最大原因:韩国政府的救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那天大海》说的是真的吗?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