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小说。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又不写小说,就没有什么必要学习写小说了。这样的逻辑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但并不对。因为每一个人天生对小说中的故事因素感兴趣,其他文体的写作也始终不会摆脱掉小说因素。我们不写小说,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小说的核心元素是什么?这样,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纳博科夫曾经在谈到小说时,认为我们应当把小说当成与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也就是说,小说应当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部优秀的小说,或短或长,它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叛,同时也是对一个崭新世界的塑造和重构。我们会借助小说,表达内心的渴望,表达对现实的担忧。小说帮助作者逃离现实世界,它也帮助读者到达一个幻想之中的境界。在当今的市场背景下,最受欢迎的作品是言情类、武侠类和推理类。
言情小说能满足人做梦心理的需求,生活如此乏味和枯燥,按部就班,没有意外之喜,此类作品就提供了梦幻。琼瑶小说说到底就是灰姑娘的故事,出身贫苦的女孩子,最后终于找到了幸福。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出身于普通阶层,但我们大多都有一种遭遇奇迹的希望;武侠小说很容易满足读者的英雄心和探险心。金庸的小说让很多男性满足了自己成为英雄的欲望,说到底,郭靖不再简单的是郭靖,而变成了读者自己。读者将自己代入其中;推理小说能让我们感觉到恐怖的快感、悬念的快感和最后谜底揭开的喜悦。
这是小说的特性,同样,这也是符合所有写作题材的共性。写作,是要吸引读者,让读者进入到自己所勾勒得情境和世界当中。
接下来,我们说说故事。可以说,一部好的小说,必然是一篇好的故事。故事构成了小说最为生动的部分。我们沉溺于一部小说里,往往就代表着我们沉溺在了小说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故事。其实说白了,我们看小说,就是在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而进入世界的方式,必然而且肯定是故事。故事是有趣味的,能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故事也是有益的,帮助读者了解人物、主题等等。所以,小说是故事,而且经常是一个大故事里套无数个小故事,小故事再套小小故事,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故事能引起无数的张力,制造冲突;故事也能反映人物性格,深化人物形象。
《红楼梦》讲述了大观园中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城堡》讲述了主人公 K 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却最终也无法进入城堡的荒诞故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托马斯和特蕾莎轻与重的爱情以及生活……小说必然逃脱不了故事,哪怕是解构故事的现代小说,也在乐此不疲地讲述着故事本身,当代先锋小说家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也是由无数个故事串联起来的。
那什么才算是一个好故事?
首先,故事要有趣。同样的两个故事:一是,我今天早上起来化妆了;二是,我出去买了一瓶酒,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着火了。从故事本身而言,肯定是第二个故事更有戏剧性,更能形成冲突。为什么?因为它和我们平时的经历不一样,具有极大的反差性和偶然性,容易引起冲突,能让我们产生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会着火?着火之后发生了什么?
好的故事必然要既能顺应读者预期,同时又能超越读者预期。这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顺应和超越之间的度应当选择清楚,顺应过度的故事会索然无味,读者想到的全部都在小说里面有体现,这就让读者产生了阅读的疲惫,得不到相应的阅读快感。相反,超越过度的故事又会云里雾里,小说中所有内容都是读者陌生的地带,全部都是惊奇,没有半点熟悉。这初期会让读者感兴趣,但看着看着,读者会因为难以顺应自己的阅读想象,无法参与其中,而放弃整个阅读过程。
比如,我们继续来看刚才举的例子。其实第一种,我早上起来化妆了。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事件,难以形成好的故事。但是变换一下,让它变成不平常的事件呢?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化妆,这其中的原因或者是因为看不起化妆,或者是因为脸上有严重的伤疤,对她来说,不化妆是平常的,在读者期待之中的。那不化妆就是超越我们期待的,因为这不符合常理。所以,好的故事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还在于我们处理故事时的写作方式。好的处理方式,会让一个索然无味的故事,变得无比有趣。同样的,不好的处理方式,会让一个本来有趣的故事,变得平庸。
其次,故事要有意义。有趣是好故事的基本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要写一本好小说,在有趣的基础上,还应当有意义。出去买酒,走之前家里很平安,但回来以后家里着火了。冲突造成了,但这样的冲突有何意义呢?这冲突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人公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了家里大火,在熟睡中的两个孩子在大火中死去了。这本是一个极度悲伤的故事,但导演讲述的时候,是用一种平静而冷酷的方式展现出现来的。男主人公麻木地修水管、通马桶、扫积雪等等,他看着就好像生活在生活之外,麻痹而冷酷地活着。后来,他哥哥去世,他回到故乡,回忆慢慢地开始牵扯出来,他刻意回避地一切都回来了。本来的幸福生活,就因为一场大火,全部都焚烧掉了。
这部电影看故事情节的话,是极尽平凡的,但其中隐含着巨大的意义。生活终究是会留有悔恨,是不会完美的,那我们在这样的不完美当中,究竟应该如何生活?可以说,冲突决定了读者是否会阅读这本小说,而意义决定读者是否会将这本小说阅读完,并给予高度评价。
接下来,叙述故事要掌握什么写作法则?叙述故事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叙述法则,那就是这个故事得要充满坎坷、不顺利,简单来说就是,故事要是关于不幸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幸福的,有爱的人,万事都安康,诸事都顺利。但小说的叙述原则截然相反,这个故事必然是要不幸福的,只有不幸福,才有冲突形成的可能,才有叙述下去的可能,也才能让读者对之感兴趣。我们非常熟悉的灰姑娘的故事,也是有关不幸福的经历的。当灰姑娘终于幸福的时候,小说也就戛然而至。不幸生活才有很多可以言说的地方,只有不幸的生活才值得作家去写出来。
我们必须让自己养成这样的写作意识。当我们去构思一个故事的时候,就要去想,这个故事肯定不能一帆风顺。如果是两个深爱的人誓死都想要在一起,那他们肯定不能简简单单地就在一起了,要给他们设置很多的矛盾冲突才可以;如果一个人想要复仇,那他在复仇路上肯定要遭遇很多的失败,才能最后终于复仇成功。一般来说,两个深爱的人在一起、复仇成功,这个故事也就可以结束了。
不幸才能构成故事。幸福往往只会冲淡故事。记住,在小说中,幸福是不会存在的,就算存在,那也只能是极为短暂的。或者出现在短暂的开头,幸福的苗头一旦点燃,立马会有不幸发生;或者出现在小说的末尾,幸福出现了,小说也便就结束了。幸福与小说就好像是一对仇人一样,不会呆在一起太久的。小说之中的故事必然永远都要充满各种阻难,来自于命运的,来自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来自于自身的……正确的设置阻难,并能合乎情理的化解这些阻难,特别考验一个小说家的智慧。所以要制造逆境,就必须让故事的主人公对一件事情有强烈的渴望,但是为了达到渴望,就必须去克服许多的挫折才行。大家回忆一下一些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在《飘》中,斯嘉丽希望得到艾希利的爱情,但艾希利正要和梅勒妮结婚。当斯嘉丽终于认识到自己对瑞德的爱时,瑞德又已离开。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希望结合,但他们是世仇。在《老人与海》中,老年渔夫希望钓到大马林鱼,但大马林鱼有顽强的生命力。当下流行且热播的电视剧也一定属于这个框架,你们想想呢?
总之,虽然我们在讲怎么样写小说,怎么样写故事,但这些并不是小说的专利。我们每个人在写任何题材,包括散文、诗歌等等,都会要求里面有小说因素,有故事情境,所以,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建议,对所有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