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唐朝人都吃什么饭

瞧,我这东拉西扯地说了这么多,突然才发现我竟然到现在还没有说到正题上,毕竟大唐人民也不是整天光靠点心过日子的,他们总是要吃饭的呀。唉,我这人就是不太好好吃饭,总是指望吃零食过日子,所以你看,差点儿就把大唐人民的主食给忘记了。

走,去看看他们的正餐,平时都吃点啥。

唐朝人不像咱们现在这样,一天要吃三顿饭,为了身材还要搞出一套「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规矩来。唐朝人没有这么麻烦,他们通常只吃两顿饭:太阳出来以后,大约早上九点钟左右的样子用「朝食」,这是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太阳走到西南角的时候用「晡食」,为一天当中的第二顿饭,之后就可以上床睡觉啦。其实很多年以前我和奶奶生活在西安乡下的时候,当地人一直都是这样一天两顿饭的用餐习惯,大约就是从古时候延续下来的,听说到现在还没有改变。

现在的西安人主食多以面食为主,其实唐朝人那会儿也吃面,不过,这些面食在当时叫「汤饼」。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了一段有关汤饼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李隆基和他的原配王皇后。

那时候李隆基还只是临淄王,王皇后也还只是养在娘家的王姑娘。有一天,李隆基去这位将来要做他老婆的王姑娘家里串门子,俩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今天竟然是李隆基的生日。姑娘心里一动,很想为心上人做顿生日宴,可惜姑娘命不好,她爹是个老赌徒,把家里的钱全都赌光了。没有办法,姑娘就脱下身上正穿的一件衣裳拿去当了,换了钱给李隆基做了一顿汤饼来庆生。

唐代人过生日都爱吃汤饼,我们现代人过生日爱吃长寿面的习俗,估计就是打这儿一直延续下来的。

除了汤饼,唐朝还有一种特受老百姓喜欢的「饼」叫「蒸饼」。

蒸饼在大唐很普遍,和今天的馒头差不多,也是一种发酵面点,但有的时候带馅儿,又好像今天的包子。不过无论如何,我估计蒸饼的味道都应该在今天的馒头和包子之上,不然,也不至于有人会因为受不住蒸饼的诱惑而断了自己的仕途。

这话说的是武则天时期一个叫张衡的人。

张衡一路辛苦,好不容易从一个公务员,眼看就要爬到部级干部了。有一天早上,他在家里穿好朝服,骑着高头大马出门上朝去。路上经过一家蒸饼铺子,要么是这个张衡不知道饿了多少天了,要么就是这蒸饼的味道实在太香了,惹得张衡死活挪不动步子,买了个蒸饼骑在马上边走边吃起来。

唐朝那会儿有一种官职叫御史。御史很厉害,有点像咱们现在的纪律监察委员会,大小官员都归他管,发现你有点小毛病,立即打报告给皇上,那个谁谁谁,几时几刻做了什么,违反了哪条哪项,被举报的人就要倒霉了。

张衡就属于这倒霉的主儿,穿着官服骑在马上,咬着蒸饼,这也太有失京官的威严了。御史立即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听,这么不注意个人形象,就给批了个「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的评语。瞧,这蒸饼是得有多香啊,得用仕途来交换。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个话题。新版《水浒传》里那个卖炊饼的武大郎,整天担个担子满大街地喊着「炊饼,炊饼」,可是掀开担子却是热腾腾的馒头。就有人说,这武大咋连馒头和烧饼都分不清呢。其实,到了宋朝那会儿,「蒸饼」这名字就已经被叫成「炊饼」啦,但其实还是和馒头差不多的东西。至于说,我们大家人以为的那种在炉子里面烤出来的「饼」,在唐朝那会儿也有,只不过名字叫「胡饼。」

胡饼是胡人带到长安来的,但却深受长安人民的喜爱。要想知道这胡饼长啥样,想想新疆的馕,你就知道的差不多啦。把面团成一个圆饼,外面撒上芝麻,放在炉子里烤得外酥里嫩的,就可以吃了。

胡饼也分许多档次,我上面说的这是最基本的。据说当时有一外地人来到长安,吃到胡饼以后,香得忍不住大呼:「这哪里是烧饼,这简直就是五福饼嘛!」这位老兄有口福,他吃到的胡饼是加了羊肉、葱白、豉汁和食盐的「高级胡饼」,有别于一般的胡饼,这叫肉胡饼,是有钱人常吃的东西。《唐语林》里记载过最奢侈的肉胡饼,是用一斤羊肉一层一层地塞到胡饼里去,抹上油和芝麻放进炉子里去烤,烤熟以后的胡饼就是个有层次的馅饼,所以它就又有了个名字,叫作「古楼子」。

与胡饼同样来自外域的还有一种叫作「饆饠」,这两个字看起来好复杂是不是?所以现在也简单叫它「毕罗」。这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原的一种「洋餐」,但这毕罗究竟是个啥样子、怎么个吃法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饭刚从胡人那儿传进来的时候,的确不怎么受长安人民的喜欢,可能是口味太重,或者配料实在是独特得有点让长安人受不了。传说有个公子在街上遇到了一个鬼,他请鬼吃毕罗,鬼都捂着鼻子不肯吃。这虽然是个传说,但却可以知道这个毕罗的味道实在不怎么样,连鬼都不吃。

后来长安有一姓韩的人家,想改一改毕罗原先的那一股子胡味,就改用樱桃做原料,据说这樱桃毕罗做好以后,樱桃的颜色还是水灵灵的很鲜艳,味道也大受欢迎。这也算是移风易俗吧,总归是让长安人民接受了毕罗饭。

最后说的是雕胡饭。

说起这雕胡饭,我估计当年李白特爱吃,瞧,他自己都说「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可是现在我们也就只能想一想,这雕胡饭,到了明代以后就慢慢消失了,现在就是有钱你也买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雕胡饭是用菰米做成的。菰是一种草本植物,长在水里,结的籽就是菰米。按说,这种米我们是应该能够尝得到的,可是偏偏到了宋朝的时候,突然生出了一种叫作黑穗病菌的寄生菌来,一旦染上这种菌,菰就不结籽了,也不抽穗,但茎部却开始增肥增大形成肉质茎,并且味道还特别好吃。于是人们将错就错,就放弃了菰米,有意利用黑穗菌增大菰的肉茎,把它变成一种蔬菜来食用。猜猜它是什么?就是我最爱吃的茭白。

其实唐朝人的饭桌上还有很多主食,咱们现在吃的饺子、馄饨、煎饼,他们那会儿也都在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唐朝人都吃什么饭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