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 3 之圣战奇兵》这部电影想必很多人都看过。
影片中的主角印第安纳·琼斯博士根据一本笔记上的记载,受美国政府所托去中东地区寻找「耶稣的圣杯」,传说中人若饮下了圣杯中的水,就可长生不老。
这部电影的情节毫无疑问是杜撰的,不过在我国,却是发生过一件极其相似的真实事件。
加载中…
斯皮尔伯格《夺宝奇兵 3 之圣战奇兵》剧照
同样有古代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同样有神秘出现的藏宝图,同样有玄之又玄的「圣泉」,而且这个「圣泉」在后来还真的被找到了,甚至直到今天它都还在被有关部门监测并研究。
这一段蒙古「圣泉」被发现的隐秘历史,即使在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也罕有人知。
一张恐怖的鹿皮地图
清咸丰元年,即 1851 年,内蒙古东部草原上一名叫索布德的牧民的奶奶因病已到了弥留之际,老太太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把索布德唤到床前,准备将临终遗言告知自己的孙儿。
索布德早年父母双亡,从小由奶奶一手带大,此时见奶奶有话要说,赶紧凝神静听。
老太太告诉他,在床头的木柜里面,珍藏着一些她的陪嫁物品,她死后索布德可将其中一些首饰变卖,换点银两改善一下家中的生活。
加载中…
清末蒙古地区内部装饰格局,床头前一般都有个大柜子,如箭头所指红圈所示
说完这番话后没过多久,老太太就撒手人寰,索布德强忍悲痛,按草原上的习俗办理了奶奶的丧事,然后又依奶奶遗言打开了那个装满财宝的床柜。
然而就是这一开柜,不但揭开了黄金家族一个隐藏了数百年之久秘密的真相,也留下了一段 170 年的传奇!
索布德细心清理着奶奶的遗物,里面绝大多数都是老太太当年陪嫁的首饰,上面镶嵌着绿松石和玛瑙,价值不菲。
但就在索布德渐渐清理到柜子的最底层时,一个精心保存的鹿皮包裹赫然映入了他的眼帘。
索布德见状很是疑惑,奶奶生前从未向他提起过此事,但老太太又将这个鹿皮包裹放在这堆首饰的最深处,显然它有着巨大的价值,它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贝呢?
耐不住好奇的索布德当即打开了包裹,但展现在他眼前的东西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里面装的并非是什么珍宝,而是一叠厚厚的写满了字的纸卷。
而那张包着纸卷的鹿皮,也并非只是一份简单的包裹物,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大大小小的圆圈,圆圈旁还标注着文字,远处则画着一些意义不明的线条,看起来倒像是一幅地图。
索布德对着这张鹿皮地图端详许久,但遗憾的是他不识字,所以不知道纸卷和鹿皮上写着什么。
不过图上那些线条他倒是认了出来,是绘图人特意画出的某座山脉,因为他在图上一座山峰的顶上,认出了他极为熟悉的敖包,以及蒙古族的圣物——苏鲁锭。
加载中…
箭头所指红圈即鹿皮图上的敖包和苏鲁锭,此图比较小,放大后较为清晰
此处说明一下,敖包不是蒙古包,而是蒙古族同胞搭建的祭坛,通常由石头堆砌而成,用于祭祀。
至于苏鲁锭更是来历非凡,在蒙古族文化中,它象征着战神,代表成吉思汗,示意至高无上。
莫非这是一张藏宝图?
面对如此珍贵的宝物,索布德不敢怠慢,他当即收拾好鹿皮图和纸卷,赶往清政府统管呼伦贝尔草原的副都统衙门,去寻找他一名在里面当差的亲戚。
他去找这位亲戚的原因倒也简单——这位亲戚识字。
索布德很快便在副都统衙门内找到这位亲戚并说明了来意,其人在听说索布德的经历后也颇感好奇,然而就在这位亲戚辨识完纸卷和鹿皮图上的蒙古文后,却是当场脸色大变。
那纸卷上的文字,是蒙地喇嘛所抄录的经文,讲的是人死后进入地狱不能往生的相关内容。
其实这倒也没什么,但如果联系上鹿皮上的文字内容一块看,则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了。
主要是那鹿皮图上的文字,翻译出来全是各种要命的疾病名称,比如痨病、瘫痪、手足不遂等等。
加载中…
鹿皮图上的圆圈和文字
无论是纸卷还是鹿皮上,没有半个字说这是一份藏宝图,也没有任何信息说明图上的山峰在哪里,反而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诡异的死亡气息。
在当时那个年代,又是人民普遍信奉鬼神的蒙古地区,索布德和他的亲戚面对这张「不详」的恐怖地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惧意。
索布德当即离开,将鹿皮图交给他的亲戚去处置,而他的亲戚也没将此图留在身边,转头就交给了他的上司——呼伦贝尔盟副总督衙门八旗佐领,敖拉昌兴。
破解鹿图之秘
敖拉昌兴,又名阿拉布登,字芝田,达斡尔族人,乃我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少数民族一代文学宗师。
直到今天,敖拉昌兴创作的诗词、乌钦(达斡尔族特有的一种艺术)等艺术作品都还在被研究,其人著作,是我国史学界研究中晚清时期蒙古地区状况的重要史料。
加载中…
敖拉昌兴诗歌稿
敖拉昌兴获得鹿皮图时正任索伦八旗佐领一职,时年 42 岁。
他这官说大也不大,就是我们常说的牛录章京,平常管着两三百名旗丁,如果算上这些旗丁的家属,顶多千把号人。
战时他就是这些旗丁的将领,平时则负责管理所属旗丁们的民政,这也是八旗制度的特色。
当然这官说小也不小,毕竟是铁杆庄稼中领头的,正四品,从职级上和四品知府平级。
敖拉昌兴在得到这幅鹿皮图后极感兴趣,作为一名清朝官员兼高级知识分子,自然不会被图中的「不详」所吓倒,只是他研究来研究去,包括叫来了其他人一块参详,也不得其门而入。
于是心烦意乱的敖拉昌兴便将地图随手放在了案几之上,准备日后再行研究。
然而正是他这个不经意的举动,让他最终得以窥破图中隐藏着的巨大秘密。
加载中…
鹿皮图局部图
这事说来颇具戏剧性,一日他伏案写作,一名婢女为他添茶,却在倒水时不慎将茶水打翻,案几上的鹿皮图也被茶水浸湿。
敖拉昌兴很不高兴,一边斥责婢女,一边急忙将鹿皮放在火上烘烤,谁知这一烤,却在火光近距离照射下的鹿皮中看到了此前从未发现过的几个隐约字体。
我不知道金庸老先生在创作《鹿鼎记》时是否也知道敖拉昌兴这段传奇经历,不过他在书中搞出的《四十二章经》藏宝图秘密,倒是和敖拉昌兴发现鹿皮图隐秘的过程如出一辙,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诚不欺我也。
眼见那些隐约显现出的字迹,敖拉昌兴喜出望外,毫无疑问,这就是他一直苦苦寻觅却始终没有头绪的鹿图之秘!
鹿皮上的字迹早已是模糊不清,不过仔细辨认下还是能认出来,其中山峰图案的一侧写着的是「哈伦」,另一侧则写着「阿尔山」。
「哈伦」为「热、滚烫」之意,「阿尔山」也并非指山名,它是指「泉水」的意思。
所以「哈伦阿尔山」连起来便是「温热的泉水」之意,然而当敖拉昌兴认出这几个字后,全身却是浑身颤抖、如遭雷击!
只因这个名字敖拉昌兴太熟悉了,在蒙古族内部流传的种种神话里,哈伦阿尔山,正好是传说中一口可医治百病、生死人肉白骨的 「圣泉」。
「圣泉」传说
蒙古族同胞对他们民族早期历史的记录,不像汉族是记录在书本上,而是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乌力格尔」来传承的。
「乌力格尔」是一种类似曲艺说唱的形式,蒙人将族中的重要历史编成说唱语言,口口相传,以此来记录历史。
加载中…
乌力格尔说唱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学,不过它却有个无法避免的副作用——一旦传承的时间长了,这些说唱中讲述的历史就会走样。
每个说唱人都会将自己的独特理解加入到这种历史叙述中,结果到最后就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传说。
但这「哈伦阿尔山」却有些不一样,有关它的「乌力格尔」虽然也是传说,但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这个名字,与成吉思汗曾经经历的一段重要史实密切相关。
1203 年,铁木真率部与王罕、札木合的联军决战于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部,史称「哈兰真沙陀之战」。
这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进程中最为著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这次决战的胜者,将成为整个草原唯一的大汗。
在战役初期,铁木真仓促迎战,遭逢大败,不得已向大兴安岭西部退却。
但就在他穿越大兴安岭的密林之际,战马腿部却受了伤,无法前行。
此时后面札木合的追兵将至,成吉思汗坐骑受惊,一举跳入温热的泉水之中,然后战马腿上的伤竟不药而愈,接着战马四蹄翻飞,愣是带着铁木真摆脱了追兵,铁木真死里逃生,不由得高声赞叹:「哈伦阿尔山!」
以上,即为成吉思汗与「哈伦阿尔山」的传说。
加载中…
成吉思汗骑马雕像
这段传说中,前面绝大部分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历史,唯有后面马匹神奇痊愈的一段,却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难道这世上真有可以医治动物甚至人类的「药泉」?
敖拉昌兴原本以为「哈伦阿尔山」只是一个传说,然而现在一张现实中出现的鹿皮地图却显示这个「圣泉」有可能真的存在,这让敖拉昌兴感到非常兴奋,但他也知道此事太过不可思议,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证明才是。
此后敖拉昌兴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以及请教了来自京城的大夫,发现在中医实践里确实有用泉水治病的先例,甚至泉水在中医学中也算是一种中药,并且还有着相对广泛的应用。
这些发现都让敖拉昌兴兴奋不已,也坚定了他寻找「圣泉」的决心。
很快他就命人将索布德找来,要找到「圣泉」的所在之地。
关索布德奶奶的身世信息无疑是一条重要线索,无论如何他都要当面问个清楚明白。
索布德在收到佐领大人的传讯后,不敢耽误,很快就赶到了总督衙门回话,之后敖拉昌兴从他口中得到了一条关键线索:索布德的奶奶是弘吉剌部的后人。
弘吉剌部在草原上以盛产美女为名,元朝历代皇帝的皇后或妃子大多为弘吉剌人,1237 年,窝阔台汗曾下旨「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因此该部在草原上有「后族」之称。
接下来敖拉昌兴查阅史籍,发现弘吉剌部的活动区域正是在今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一代,与传说中成吉思汗遇到「圣泉」的地方高度吻合,那么弘吉剌部是否掌握着「圣泉」的秘密呢?
加载中…
历史上弘吉剌部大致活动范围,在今内蒙东部、吉林西部一带
于是敖拉昌兴又开始查找弘吉剌部与黄金家族之间的信息,很快他就在《蒙古秘史》中发现了一则有关忽必烈和「圣泉」的历史记载。
1231 年,蒙古帝国发兵进攻高丽前夕,当时 16 岁的忽必烈担任监国王子,按理说他理应随军出征,然而他的右腿突然发肿,奇痒难忍,于是他不得不放弃参加此次战役。
当然忽必烈也没闲着,而是按照父汗要求去弘吉剌部迎娶他的新娘察必,同时也是到弘吉剌部治病。
忽必烈到了弘吉剌部后,察必姑娘每天都会搀扶着他到大兴安岭中一处温泉里浸泡洗浴,不久之后忽必烈腿疾彻底痊愈,而历史上察必也确实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了皇后。
加载中…
元世祖忽必烈像
这个重要发现让敖拉昌兴更加坚信了「圣泉」的存在,而且从成吉思汗、忽必烈、察必这些蒙古历史中顶层人物的经历来看,「圣泉」一事必是蒙古帝国的最高机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圣泉」对治疗疾病的有效性。
道理很简单,倘若「圣泉」只是一般的泉水,那么它是没有资格成为蒙古帝国最上层的核心机密的。
那么「圣泉」究竟在哪里呢?
敖拉昌兴还需要更多的线索。
「圣泉」究竟在哪里?
敖拉昌兴此时又再次审视了鹿皮图和纸卷,他发现这二者虽然陈旧,但从上面遗留的包浆等痕迹来看,绝没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其看起来大约就只有一二百年左右,尤其是纸卷上书写的是经文,表示撰写它的必然是一位喇嘛。
于是一条新的线索出现了,找到这名喇嘛,那么就很可能知道「圣泉」的确切位置。
在明清时期,朝廷对喇嘛有着极为严密的管理,所有蒙藏喇嘛的信息都会统一报送朝廷,于是他便写信给京城的官员朋友,请他们帮忙查找一下一两百年前的喇嘛名录和相关事迹,以期发现新的线索。
很快北京方面就给予了回信,敖佐领的京城朋友们在保存于北京的蒙古史籍《胡图胡克卷宗》里,果真找到了另一则有关「圣泉」的记载。
史载 17 世纪时黄金家族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忽然身患重病,各地请来多位名医,但对他的病症统统束手无策,林丹汗病情日益恶化,严重时甚至到了口不能言、肢体僵硬的程度。
这时有一位老明达喇嘛突然求见,声称他知道大兴安岭中「圣泉」的确切位置,若是将林丹汗放到此处泉眼中浸泡洗浴,或许能救回大汗的一条性命。
林丹汗受病痛折磨已不能言,他手下大臣闻得明达喇嘛此言后,本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原则,下令从当时的草原都城查干浩特(今白城)修了一条便道直达泉眼所在地。
便道施工简易,很快便建造完毕,而林丹汗也沿着这条便道被送到了「圣泉」中洗浴,洗了一个月后,本已无法动弹的林丹汗竟可自行走出泉池,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又是一起「圣泉」治愈大人物的记载,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胡图胡克卷宗》中对明达喇嘛的来历只有一句描述:
……自塔鲁日来。
塔鲁日是一座靠近巴尔虎草原的小城,这个地方也同样是弘吉剌部的活动范围,这条线索再次证明了「圣泉」就在弘吉剌部的游牧区域内。
敖拉昌兴于是将成吉思汗当初的撤退路线和林丹汗到大兴安岭治病的路线反复对比研究,发现这两条路线竟然高度重合,他们都翻越了大兴安岭,并最终到达了大兴安岭附近的「哈拉哈河谷」,那么「圣泉」是否会在哈拉哈河流域呢?
经过反复审视,敖拉昌兴认为自己的猜测可能性极高,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地方——大兴安岭山麓西侧的哈拉哈河!
地点大致确定后,敖拉昌兴本欲立刻动身前去寻找,然而就在此时,他突然接到了来自顶头上司黑龙江将军的一道军令!
俄国人的野心
1851 年(咸丰元年)四月初七,刚刚即位的咸丰帝龙椅尚未坐热,就接到了一封来自理藩院的紧急奏折。
此折全名为《俄枢密院借口外国船只入侵黑龙江口建议两国商酌防范事致理藩院咨文》,现存于故宫历史博物院。
如果从历史主线看,这封奏折才是后来中俄签署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的最初源头,如此重大历史事件,且与本文主人翁敖拉昌兴密切相关,此处当细述一番。
沙皇俄国在该折中称:
敝国闻听有外国船只多次到达黑龙江入海口,想来此船队来意必有隐情,且敝国发现此船队内暗藏兵船……黑龙江内不容他国船只停泊,且不准占据江口。故致信贵国,妥为筹划。
这封公函可谓是极端的蛮横无理,当时黑龙江尚不是中俄界河,而是清廷内河,江内不管有没有他国兵船、事件如何处理都属清王朝内政,哪里轮得到隔壁的沙皇俄国来指手划脚。
这就好比是有一天你家里客厅来了外人,但隔壁邻居跑来说他不允许你家里有人,要你赶紧处理,俄国人的意思便是如此,还羞辱性地要求清廷「妥为筹划」。
这封来者不善的公文顿时让清廷上下警觉起来。
当时俄国人意图吞并黑龙江北岸土地一事已非秘密,而此函也明显牵涉到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安全,不管俄国人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怎样小心应对才是关键——中国方面必须要对此做出有力的、正确的反应!
数日后,一道圣旨十万火急发往辽东,不久后时任黑龙江将军英隆在驻地瑷珲城(今黑河市)接旨,仅稍作布置,便日夜兼程赶往北京!
据史料记载,英隆只用了一个月就赶到了京城。
我查了一下,这段路程即使今日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高速也有 1800 公里,英隆居然只用了区区一月时间,可见事情的紧迫性。
英隆赶到后,咸丰帝当即密见其人,觐见时准其「紫禁城骑马」,规格极高。这次见面后不久,咸丰即发出上谕,指示英隆:
在你的辖区范围里,抽调几名值得信任的、有能力的官员,暗中巡查黑龙江两岸及清俄边境各地。
加载中…
咸丰帝绘像
数日后,英隆回奏:
奴才已从辖区内指派黑龙江协领张钢、佐领富阿明、呼伦贝尔佐领常兴等人,以巡查边卡为名,暗中查访(俄国人意图)。
英隆回奏中提到的「呼伦贝尔佐领常兴」,正是指敖拉昌兴。
敖拉昌兴此次奉旨巡边,乃是清俄时期发生在双方边境上的一起重要历史事件。
据后来调查,俄国人声称「有他国兵船进入黑龙江江口」完全是一派胡言,其发函之目的正是为了试探清政府对外东北领土的底线,因为当时的沙皇俄国已准备一口吞下黑龙江北岸地区,若清廷反应迟缓,沙皇俄国政府恐怕就会采取进一步的侵略行动。
在这次清俄交手中,清政府的反应尚算快速,及时派出了清军巡边以宣示主权。
然而清王朝终究是个软弱无能之辈,7 年后,沙皇俄国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派出哥萨克骑兵进逼瑷珲城,腐朽的清政府不敢与之相抗,最终与沙皇俄国签署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自此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 60 万平方公里(约等同于一个乌克兰)土地尽皆落入俄国之手。
因此 1851 年敖拉昌兴的这次巡边,实际上是中国军队奉中央朝廷之命,在黑龙江北岸故土上进行的最后的军事活动之一,意义十分重大,最重要的是,敖拉昌兴在此次行动中还写下了巡边的详细过程以及他到达过的地方,史称《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又称《巡边记》。
毫无疑问,敖拉昌兴巡查过的地方都曾属清廷领土,《巡边记》中的描述就是不可辩驳的铁证,所以《巡边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有关部门亲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同时这次巡边对敖拉昌兴寻找「圣泉」一事也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坦率地讲,如果没有这次巡边的经历,敖拉昌兴就不可能掌握长时间身处野外的生存技能,所以此次巡边,事实上为敖拉昌兴后来深入无人区寻找「圣泉」铺平了道路,也可以说是他最终能找到「圣泉」的先决条件。
圣泉现世
1852 年夏季,即北上巡边的第二年,敖拉昌兴向副都统府递交了告假文书,决定亲自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圣泉」。
敖拉昌兴知道这次所去之地亘古以来就是荒凉的无人区,此行九死一生,不过在他心中,已然是下定决心!
这一年距离斯坦因穿越罗布泊还有半个世纪,离阿蒙森征服南极点还有 59 年,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勇于探索世界的伟大勇士,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中国人也从未让外国人专美于前。
敖拉昌兴出发后,策马直奔大兴安岭西侧一边的弘吉剌部游牧区域,他沿着大兴安岭西侧山麓沿线南下一路仔细搜寻,并最终到达了哈拉哈河的源头所在地。
加载中…
哈拉哈河源头
此时他出来已有数月之久,河流也开始封冻,但他仍旧没有任何发现,而再过不久大兴安岭地区就要进入暴风雪连绵不绝的隆冬,届时他就更加没有找到「圣泉」的希望了。
但就在他不得不打道回府的前夕,或许是老天眷顾于他,他终于在哈拉哈河的源头地区发现了一丝非同寻常的异常情况。
一天他沿着哈拉哈河溯流而上,看见一处山谷,这里原本应该封冻的哈拉哈河竟然又开始流淌,甚至还有牛群在河边饮水,颇有些初春的意象。但令人奇怪的是,一旦出了这处山谷两三里地,哈拉哈河瞬间就会封冻,水面结成坚冰。
为何这处山谷的季节如此反常?
很快敖拉昌兴便想到,很可能是这里的河水温度比他处更高,「圣泉」本就是温泉,这说明「圣泉」可能就在附近。
这个发现让敖拉昌兴大为兴奋,细心的他注意到了河边喝水的牛群,顺着牛群的足迹,他找到了这群牛的主人,当地的牧民巴克图。
在敖拉昌兴亮明官身后,巴克图自然是言无不尽。
巴克图告诉敖拉昌兴,他见到的那段哈拉哈河到了冬天也不会结冰,但只有山脚下这一小段,当地牧民便将这一小段叫作「哈克查」,意为「不冻河」。
然后敖拉昌兴又拿出鹿皮图,问巴克图是否见过图上的类似的地方。
巴克图接过鹿皮地图仔细端详,半晌后他抬起头,肯定地告诉敖拉昌兴,他见过!
他告诉敖拉昌兴,小时候他曾随父亲去过这地方,那个地方在哈拉哈河南岸,山峰上堆砌着敖包,山脚下却是一眼眼的温泉,有些泉水味道呛人,有些泉水却是味道甘甜,自己还曾在里面洗过澡,甚是有趣。
敖拉昌兴闻言喜出望外,他费尽心思解开鹿图之秘,又历尽千辛万苦一路找寻,如今这「圣泉」就在眼前,他岂能不欣喜若狂。
加载中…
「不冻河」里喝水的牛群。当年就是一群喝水的牛,让敖拉昌兴找到了巴克图
不过当时时间已近隆冬,这个季节深入大兴安岭自然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敖拉昌兴选择先回总督府。
次年 1853 年夏,敖拉昌兴组织好各路人马,一路直奔大兴安岭,并最终找到了传说中的「圣泉」。
这正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圣泉「哈伦阿尔山」是否真有治病奇效?
敖拉昌兴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但「圣泉」的传奇却仍未结束。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抗日军民虽奋勇抵抗,但在战争初期仍有半壁江山沦陷,其中「圣泉」也落在了日本人手里。
日军中精通中国史之人不在少数,「圣泉」能治疗疾病的神奇传说也为其所垂涎,于是日本人竟耗费巨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一条直达「圣泉」的铁路,并在泉眼处修建「大和旅馆」,将阿尔山温泉变成了日本上层人物的度假疗养胜地。
加载中…
今日阿尔山市仍存有当年日本人修建的火车站,仍在使用
抗战结束后,此地被我人民解放军夺回,并在之后设立「内蒙古工人阿尔山疗养院」。
此后阿尔山市设市,阿尔山温泉也成为了当地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当然我国科学家也对阿尔山温泉的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探寻它能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
据有关部门化验,「圣泉」中含有铜、锰、锶、锂、钛、钼、铝、铍、铯、钡等多种元素及极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镭、铀等,历史上其「治病神效」可能有传说夸大的部分,但它的一些泉眼中含有硫磺,对治疗皮肤病和外伤消毒确是有些效果的。
目前有关部门对温泉的成分指数仍在进行不定期监测,同时对泉水的一些特性也还在研究之中。
加载中…
阿尔山泉眼
从成吉思汗的年代到今天,时光已缓缓流逝超过 800 年,「哈伦阿尔山」的传说或许已经淡化,但它流出的神奇泉水,却正如我们中华民族那从未中断过的宏大历史,绵延不绝!
主要参考资料
《元史》;
《蒙古秘史》;
《清实录》;
《俄枢密院借口外国船只入侵黑龙江口建议两国商酌防范事致理藩院咨文》,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
《呼伦贝尔地方佐领常兴巡查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边境录》,内蒙古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有关达呼尔鄂伦春与索伦族历史资料;
《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清,敖拉昌兴;
《敖拉昌兴与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巡察记》,中国博物馆通讯,2016;
《清代达斡尔诗人敖拉昌兴的生平与创作》,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6;
《清代斡尔族满文本巡边诗研究》,长江丛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