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什么你讲PPT没人听

为什么你讲 PPT 没人听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关系思维。关系思维主要是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思维,在 PPT 中主要是用于对观众的思考。在后面的课程里,我们会围绕关系思维跟大家详细探讨一下 PPT  中观众的寻找、 PPT  人设的设定以及一些吸引观众的思考方法。

首先,我们想一想在做一个 PPT  时最怕碰到的事是什么?反正我做 PPT  时最害怕的事就是连夜赶工几十页,辛辛苦苦地查资料,反复演示反复讲,最后上台发现没人关心没人看。这个结果是最让我无奈的,因为观众是不受我控制的,而且这样的结果杀伤力极大,不用多,来个两三场类似的打击,再做 PPT 时任谁都会越来越没有信心。

为什么观众不爱看?是我们的内容不够完善吗,或者是我们的动效不够炫酷,还是我们对细节处理得太粗糙?或许我们应该先考虑一下:我们考虑过观众没有?

被观众「嫌弃」的 PPT  要么太自闭,要么太自嗨。这里说的自闭是说我们在制作 PPT 前,没有用心去了解观众所关心的重点,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他以为的,说白了就是看人再下菜碟。

我之前负责给京东金融做过一场发布会,内容是他们发布的第一张小白卡,简单说就是京东白条联名信用卡,它跟以前的信用卡还不太一样,它是一款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信用叠加的新型信用卡。

在制作这场发布会的 PPT 时,我们的团队与京东金融的团队反复沟通,反复刻画观众的人物肖像。我们发现这张卡的消费理念和积分兑换模式非常适合年轻人,于是我们和京东金融团队最终决定把这次演示的观众定位在年轻人身上。

找到观众以后,我们就一直围绕着「如何让年轻人能记住这款专门为他们打造的信用卡」在制作 PPT  主线。不同于其他信用卡的发布会,我们没有在 PPT  中干巴巴地展示卡内的优惠活动,也没有眼花缭乱的功能展示,而是给观众营造出了不同的场景,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在场景中找到自己,然后看到场景中的自己是如何应用这张卡。

比如早上上班的路上,你有机会使用信用卡,那么这时当你手中有一款京东小白卡的话,你将如何操作?而这样的操作如何帮你省时、省钱,甚至帮你赚钱?我们通过这样的情景化案例让观众一下子了解了,并且接受度很高。

所以说,你对观众了解得越多,PPT 输出的效果就会越好。

其实找到观众并不难,可以说这是我们最原始的生存技能。在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就懂得与不同的关系建立不同的话语体系。

我在电梯里听到邻居家的小男孩对他爸爸说他想买一双球鞋,因为下个星期他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他是学校的主力,这双鞋可以使他发挥得更好,他还强调绝对不会买了球鞋就知道打球不去学习。我听着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

有意思的是,两天后的晚上,我回家的时候又在电梯里看到了他,而这次他是在跟奶奶央求带他买那双鞋,他说那双鞋他特别喜欢,不买的话,他吃不好睡不着。奶奶心疼孙子,当下就答应了。

你看,其实我们从小就知道面对不同对象时,我们要如何传达我们的想法。小男孩知道爸爸和他一样,对装备好坏这件事都比较在意,而他还打消了爸爸对他可能会贪玩的顾虑,并且模仿大人的方式理性地与爸爸沟通;而奶奶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什么学习什么装备都不是奶奶最关心的,奶奶只关心孩子高不高兴,所以跟奶奶沟通,打打感情牌,耍耍赖就好了。

比如你的观众是严谨的投资人,你就要注重价值的分析,而不是浮夸的未来展望;如果你的观众是一群像马云一样有激情、有梦想的人,你就要从大局观入手,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就是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如果你的观众是一群学者,你要更加关注细节、顺序以及清晰明朗的格式;如果你的观众是一群非常感性的文艺青年,那么你就要强调共鸣、强调例子、注意情绪的烘托。

了解你的观众,你确实要下一些功夫。

当然还有一点,你也不能太自嗨。有时候由于我们对内容过于熟悉,常常会忽略别人的认知水平,导致我们在台上款款而谈,台下观众天马行空。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手机厂商用尽洪荒之力火拼硬件的那些年,每当一台新手机上市,都在用力地展示各种 ROM 、RAM 、屏幕占比、骁龙、海思、分辨率……台上拼得如火如荼,其实台下有 80% 的听众都听得不明就里,不少人可能到现在也解释不出来骁龙的处理器到底哪里好。

而今天,随着苹果手机带来的用户体验式消费,大家的套路明显亲民多了。如果用户关心拍照,那么营销上关于相机的功能介绍就会占到很大篇幅,比如双摄头的细节或是介绍自拍美颜等功能。这些宣传更加贴合了观众的体验和需求,大大缩小了与观众的认知差距,从而顺利增加了观众对产品的需求认知。我们会发现就连家里的父母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讨论哪家手机拍照好,哪家手机声音大。

这就是一个通过降维去解决认知差距的方式,我们要考虑到与我们的观众间的认知差距,同频地去呈现我们的内容。

所以,当你要为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讲历史课件时,你就要考虑到她们的认知水平,尽量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将刻板枯燥的历史事件告诉他们;当你要向老年人推荐基金理财产品时,你就要考虑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尽量避开金融术语和繁杂的公式。

做给谁看,谁就是你的观众。

无论是你给你的老板做一个汇报,还是给你的客户做一次介绍,或者你要发布一个新的产品……在你开始制作前,你的观众就已经被清晰地划分出来了,你做 PPT 的目的就是要把信息高效地传达给我们的观众。

不同类别的观众,关注点各不相同,如果你的 PPT 没有从观众的关注点切入话题的话,你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忽视掉。

当你跟领导汇报时,你是否需要介绍行业趋势?当然不,因为他深耕行业多年,对行业趋势的了解可能会比你深得多,他想要看的是你对趋势的看法,以及如何制定相应计划。

当你面对你的客户做汇报时,你需要给他普及你公司的历史吗?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尽量一笔带过,因为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过去的事,而是你的产品与服务能否满足他的需求。还有对那些高新技术的原理解析、硬件材质以及兼容性,你也要因人而异地去介绍。这些内容可能会获得技术型客户的青睐,其他客户可能更喜欢了解硬件背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找到你的观众应该是你梳理所有 PPT 逻辑的依据。

我们再从华为 Mate20  在伦敦和上海的发布会来感受一下,一个善于洞察观众的 PPT  是什么样子的。当演讲人相同、产品相同,而面对不同观众群体的时候,PPT 的逻辑梳理是不一样的。

在伦敦,华为的 PPT  用了 5-6  页的篇幅回忆了华为以往每款产品领先世界的技术,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华为在国际市场是近几年才崭露头角,而这场发布会是继 P7 发布会后第二场在伦敦举行的产品发布会。

对于伦敦市场或者说海外市场的用户来说,华为的产品其实普及度不太高,所以这场发布会着重于先树立一个创新精神的 IP ,然后再去输出产品。比如它提到了 2013  年华为 Mate1  是世界上第一部 6.1  寸大屏智能手机;Mate10  是世界首部拥有 AI 智能芯片组的手机……

而上海的 Mate20  发布会正相反,创新这部分内容被一语带过,反而着重强调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外媒对华为产品的评价。这样演示是因为中国消费者比较关注外媒对产品的评价,而这些利好评价也成为了 Mate20 在中国市场最强有力的背书。不仅如此,在上海的发布会上还特别介绍了它的个性化手机界面,以及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手机配件,比如它发布了不同材质的手机壳。

每个人对你 PPT 的期许是不一样的,不同角色的观众所关注的点是不同的,所以你的 PPT  观众画像越准确,你的 PPT 就越能直达人心。因为观众是 PPT 的核心,观众思维应该贯穿 PPT 构思的始终。

恭喜你迈出了做好 PPT  的第一步——做一个受众明确的 PPT 。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为什么你讲PPT没人听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