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金圣叹为什么对水浒传中的武松评价这么高?

武松的身上,有一个传统好人的模样。

是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求不得;

是凡人已经把自己打磨到近乎于神,多次试图渡劫却还是输天半子的绝望。

对这个在《水浒传》百回篇幅中独占十回的好汉,施公摒弃了《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酒色财气,更要杀人」的社会大哥形象,在《水浒传》里给的出厂设定恰到好处。

年幼莽撞,曾经失手伤人,现在外地躲避跑路,寄居在柴大官人家里。

都知道要先抑后扬,但难在分寸拿捏。

武松的设定没有过分,没有为了反转就给他安排个天聋地哑、全家惨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出身。只是小镇无业青年,年轻时练过武也犯过错,看起来就是平平常常。

设定好就好在这个普通,普通到让人没有距离感,普通到好像是我们身边的路人甲。

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开头一个月写不出来,怎么都不满意,等静下心来,方悟出好作品哪有一开始就吼雷打闪,前面徐徐入胜,后面才见真章。

从宋江看到武松开始,剧情开始发动。

一方面武松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尊重,一方面家乡的通缉解除,他无事一身轻地再次踏入江湖。 

宋江带着弟弟宋清,摆酒、送人、给钱一条龙,武松感动到流泪,带着来自宋大哥满满的爱回家,去找寻自己的亲哥哥。

打老虎这件事,后面的武术描写固然精彩,但是前面的店家劝阻才是重头戏。

武松先是不顾劝阻喝酒,接着不顾劝阻上景阳冈,酒家老板就是捧哏,不断劝。

这一切都表明武松的自信,这么厉害的肌肉,这么高强的武艺,这么好的身板儿。

老虎?

哼!谁怕谁?

当然这个十八碗酒有点说头。

在水浒描述的北宋年间,多数酒为十度以下的发酵酒,换算过来,武二郎可能就是喝了几瓶啤酒的量。但没关系啊,喝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气势。

哪怕是到了冈上破庙,见到了清河县政府文件,确信真的有虎。

武松心中的天平倾斜,还是面子大过命。

怕什么?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随后酒劲儿上来,躺倒就睡,也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大心脏。

而从被老虎吓到醒酒,到正式开始战斗,我们就能初窥武松的战斗意识。

不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上去就跟老虎换血拼命,那恐怕景阳冈告示只会变成「日前老虎已伤了 30+1 条人命」。

武松的打虎过程,凝聚了智慧和勇气。

先避其锋芒,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有着年轻人的莽撞「哎呀,好不容易有个棍子,不小心还打断了!」,更有着临危不乱的及时调整,揪出老虎头顶「气力纳定」,手脚并用狠狠地招呼。

这里顺道聊聊武松的武力值。

很多人会拿武松和李逵作对比,李逵杀了四个,武松只弄死一个,怎么武松打虎天天提,李逵杀虎无人问?

这里很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徒手。

在原始的非洲部落,人类已经可以用标枪猎杀野兽,如果武松是抄家伙砍老虎,那这个故事就严重缺乏魅力。

在小说的巧妙安排下,棍子这件趁手兵器第一时间下线,但是人类的拳头威力是有限的,泰森的拳力有 800 公斤,而老虎全力一掌力量超过 2 吨,不可能的事,才够格成为传说。 

《水浒传》中的徒手打虎设定,让武松的怪力已经脱离了人类范畴,因此才值得反复讨论,名扬天下。

老虎是死了,武松却重生了。

那个曾经的混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凭实力证明了自己的真好汉。

他爱面子,有傲气。

大心脏,爱谁谁。

有勇有谋,有胆有力。

一个多么好的有志青年。

有志青年做出了好成绩,理应得到奖励。

没有掉下山崖捡到武功秘籍,没有挖开老虎肚子发现藏宝图。

有的只是极度真实:给安排份体制内工作。

什么叫真实?

小学时老师让我们写下个人的理想,有人想拿诺贝尔奖,有人想成大文豪,有人想做武林高手,有人想当杰克船长。没有一个人的理想,是一间一线城市几十平的学区房。

武松的奖励就是这么真实。

都头?

那不就是县武警队长吗?

最多管几十号人,平时带兄弟们练练拳脚,维护下地方治安而已。

可这,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啊!

获得奖励后,给他的进阶挑战也不是「如何拯救大宋」、「灭了金国还我河山」这类一听就得全体起立的任务,而是颇有些家长里短,有些说不出口。

题目是:嫂子勾引小叔子。

纵然潘金莲是「大户人家使女」,但也就只是「颇有些颜色」,绝到不了李师师那份儿上。

武松的回家诱惑看起来没有想象得大。

嫂子千方百计挑逗,装看不见是行不通了,逼得急了,武松理所当然地把话挑明,拒绝得咬金断玉:武二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

新手村挑战,满分通过。

不仅如此还搬出了家门,免去了瓜田李下的啰嗦,还是那个爽快的青年。

这算什么?生活小插曲而已。

武松还是正常地在县衙工作,正常地享受和哥哥之间的亲情。

嫂嫂动过坏心思,只要自己不给她幻想空间,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把自己做人的德行立得很正,但是对于一些小节却能灵活变通,这就是一个人人都爱的武松。

譬如对知县安排给武松上京行贿的私活,武松的态度是:感恩的心!大人放心,绝对办好。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已经练了三十年的降龙十八掌,到了化境,已经不是纯走刚猛的路线,而是刚中带柔,后劲十足。

同理,武松故事的张力之所以如此强,悲剧色彩如此浓厚,绝不是因为他一生宁折不弯,爱头铁硬上。

相反,面对大宋已经腐朽的官场和社会,武松经常身段柔软,对于社会中的种种潜规则,隐形条款全门儿清,却依旧能在考验个人品质时不动摇,完全是一块有强韧性的好材料。

悲剧就在这里。 

把一块花岗石摔碎,没什么震撼稀奇,它本身就脆嘛。

可是把一块这种又强又韧的特殊材料,强力拉扯变形最终撕得连他老妈都认不出来,才真正让人难过。

进阶考验顺利通过后,武松的第一个大考验来了。

出差归来,亲生哥哥被人害死。

小时武松不懂事,哥哥卖炊饼抚养他长大,这不仅有兄弟之情,更有抚养之恩。

他没有被仇恨泯灭了自己的心,而是讲道理,求公义。

他找到郓哥和何九叔,细心收集证据,人证物证具在放到官老爷面前。

当然,水浒世界的标配,换来了权钱勾结、此案不急、领导知道了回头再说这样的标准回复。

最正统的道路走不通,武松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走自己的路。

他没有像传统好汉一样暴走,从县太爷到何九叔一路砍过去,把他们的人头挂在街头,扬长而去。

哪怕这种痛彻心扉的悲伤,足够让硬汉武松都放声大哭「哭得两边邻舍无不凄惶」,他仍然在克制,他还是选择在好人这个框架下,做最顶格的努力。

起码做到「冤有头、债有主」,开始有节制的复仇,绝不会像李逵那样「杀得手顺、排头砍去」。 

相反,他只动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最明显的一点,连王婆这样的始作俑者都放过了,因为她主要的罪过是教唆,讲道理,只能算从犯。

哪怕仇深似海,恨到牙根痒,武松仍选择要用律法解决,没人替他讨回公道,他给自己一个公道。 

在亲哥哥被害的悲痛交加时刻,武松作为一位曾经的县衙执法人员,保持了最大的理智和克制,主犯从犯,人证物证,理得非常清楚。

这是武松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年幼时误伤人不算,那时本身就是混子爱打架,属于罪有应得。

这回不同,他是打虎英雄,是受人尊敬的武都头。

从十楼跳下来和从一楼跳下来,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急速下坠,武松抗住了。

他的复仇,代表了他的血性。

他的克制,代表了他的坚持。

他想要在黑暗的水浒世界,完成某种平衡,一个走正路的好汉,一个愿做好人的强者。

其实武大郎被害事件中,他已经做到了。

而最终县官的从轻发落流放,周围百姓的赠送饮食盘缠,相信都让武松感受到了他选择这条路的正确性,没错,人们喜欢走正路的好汉子。

心再宽一点呢?

会想,无非这把排位是命不好,尽力了,沉住气,下回还有机会,一定还能做个好人。

因此在十字坡,张青孙二娘夫妇准备帮忙把押送他的公差剁了,武松立刻叫停,他用的理由是: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好人我不杀。

潜台词很明显:好人武松,不杀好人。

虽然身着囚服,戴着枷锁,但武松比任何人都要干净,都要行得正,此时直接落草为寇,无疑是要走上邪路。

他时刻提醒自己:正路上是有点儿小坎坷很正常,可是咱们咬牙克服一下,不就行了吗?千万不能走到犯错的道路上去啊!

武松坦然接受押送,到地方服刑。

在孟州牢城的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

面对其他犯人的好心警告,加上武松自己曾经当过一县都头,很熟悉囚犯、拿人、监牢这套流程的情况下,武松居然不愿意给钱免杀威棒,头非常铁,气势异常足,在正厅上叫道:我若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前面打过的不算,你重头再打!

武松是疯了吗?是丢掉了往日的机敏练达了吗?

非也,他这是要再打一次虎啊!

打老虎是一个穷混混进入阳谷县社会的资本,而抗住杀威棒秀出一身硬气狠劲儿,就是武松在监牢中为自己博东山再起的资本。

因为投入黑狱中,那真不知几时才能翻身。

找机会让人看到自己有武艺,有胆量,就可能有机会,起码能在牢中混个名声。

同样是坐牢,宋大哥用钱开路。

可水浒世界也存在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的问题。

取之不尽的资助好汉基金,就是宋江的黑科技。 

武松们的问题在于随时需要适应环境变异。

变出超常的体魄,超大的心脏,超狠的手段。

不变?那活不下去。

武松这一招赌赢了,他不仅取得了关注,博得了名声,甚至一把就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翻身的资本。

管营施恩给了蒋门神任务。

醉打蒋门神很漂亮。

而完成了任务后,武松在众人面前发表的演讲更漂亮:

我就是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阳谷县杀了人,我不是为谁出头,我是路见不平,本来要打死看在众位高邻面子上,饶他一命,赶出城去,要是还敢再来,看看景阳冈上的老虎是什么下场!

一席话当真是掷地有声,有礼有节,激情之下仍有分寸,仍有人情世故,不把后台施恩抬出来,怕恩公被报复;不把蒋门神打死,永远留一线。

武松喝了三十多碗酒,做事说话却异常清醒。

他在遭受了哥哥被杀,刺配流放的重大坎坷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凭借自己的手段,重新站了起来。

重要的是,对自己过去坎坷不逃避,愿意坦坦荡荡地说出来,这是何等的自信!

曾经好人武松,变成了囚徒武松。

此刻囚徒武松,又重新打回社会,成为了老板武松。

他取代蒋门神成为了快活林的话事人。

虽然体制内没法去了,但落得个逍遥自在身,落得个四方百姓敬重,这不比黑牢舒坦百倍?

好运不止如此,孟州守御兵马的张都监来派人请武松,意思很简单:听说你很猛,我这里缺人。

此时,武松的表现堪称他个人全书姿态最低,昔日的打虎英雄跪下称谢:小人是个牢城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执鞭坠镫,伏侍恩相。

不知道那一刻,武松眼里是否有泪,他做了一件很多成功后再落魄人士,究其一生都完成不了的任务,那就是:

把自己曾经的成功复制了一遍。

说来也简单,受苦-打虎-出头。

做起来不简单,神仙老虎狗,下坡实在难走。 

这一次复制,有多少血泪,多少悲痛,多少次狠下心,多少次咬碎牙,武松没有说,只知道千杯不醉的武松,在到张都监府上的当晚,书中写道:吃得大醉。

终于东山再起了!

不仅如此,张都监还说要把养女许配给武松,这是什么神仙老板?!

前面的故事,是凡人证道成天人的故事,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反复打磨天人的操作。

一个经典的「贼喊捉贼,反打捉贼人」的套路,居然在金庸先生的笔记中得到了现实版印证!

《连城诀》后记中,金庸回忆老家一个长工和生的故事,也是在财主家帮工,夜里听到喊叫捉贼,自己热心奔去,却被一棒打倒反捉,官府进他屋一搜,搜出早已被暗中藏下的金银珠宝,打成铁案,原因是财主贪图和生的新婚妻子。

可见艺术源于生活,套路自古不变。

此时武松被捉,被竹片批头打下来,立马及时认怂,乖乖招供。

充分也验证了在刚刚到达孟州城时,他并非不知道牢城中的杀威棒规矩,只是当时是出于东山再起的「显本事」时刻,此刻再无机会,那自然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此时此刻,人生如同坐了过山车一样,刚刚到达巅峰,瞬间被从最高处抛下,搁一般人早就懵了,早就不玩了。

武松也有点懵,懵的结果是他的价值观遭到了摇撼,一心还想回归社会的武松,第一次起了越狱脱离这一切的心。

可是施恩及时探视,告诉武松自己在努力周旋救他出去。

原本准备掀桌子不玩的英雄,此刻第一时间的表现是:放了那片心。

为了做个好人,他用了超凡的定力,哪怕极速的命运下坠落差也只能让他稍微慌乱,随即就恢复一个好人该有的样子,继续坐下玩。

真真不是凡人!

直到飞云浦的暴走。

在再次被刺配上路之前,武松其实已经得到了信号,施恩哭着来报信,说自己的快活林已经又被蒋门神占了,我去给你求情反被打一顿,吃的喝的拿好,兄弟路上多保重。

那一刻,武松其实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可是天人的能力就在这里体现,他还是没有放弃,还是跟着上路,看命运会不会有转机,看自己这起案子会不会就到此为止。

张都监联合蒋门神只手遮天,把自己打成个刺配囚犯,也就罢手了?

直到飞云浦,两个公差联合两个早已等待在此的杀手,开始动手。

令人震惊的是,武松仍旧在克制,操作仍有细节。他先把两个公差一脚一个踢下了河,没下死手,而对于过路的杀手则毫不留情,先杀了一个,再威逼另一个说出真相。

知道了张都监和蒋门神下的追杀令,知道了自己彻底没了活路。

此时此刻,才是心碎的一瞬间。

一个如此要强,如此能忍的天人,彻底崩溃了。

因为崩溃,他选择在两个公人身上补刀,确保全部杀死。

武松遭遇过两次刺配。

对待公人,对方客气他客气有加,对方不客气他权当没看到,尽量不得罪。

因为在他眼中,押解公差的官职虽小,却代表了法律制度,枷锁上的封皮容易撕,可是好人和草寇之间的窗户纸捅破了,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他想回头,他想忍让,他有过成功的经验,他甚至可能想,再复制一次,只有给一点点机会就好,给一丝丝活路就好。

可惜,没有了。

杀了公差后的武松,书中写道: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

这半晌,无比漫长。

武松应该是在悼念他的前半生,悼念一个好人、一个天人的前半生,天人没了,杀神出生了。

如同入魔一般,武松杀回孟州城,杀了蒋门神以及张都监全家,杀了曾经口头许配给他的玉兰,在白粉壁上写下了好汉界最强 slogan: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此之后,他阴差阳错,又回到了十字坡酒店,就像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样,这关没打过去,又回到了存档位置,他可以再选一次。

武松拿起了过路头陀的装备,这头陀杀人太多,用 108 颗人顶骨做佛珠,两把刀经常见血,夜里会时常鸣啸。

孙二娘说了一句话:这人和叔叔,却不是前缘前世。

短短的一两年间,武松真是几世为人,天人武松终成杀神,他没有停留,他头也不回地走向二龙山。

当天夜晚,全书最为动人的一句风景描写来了:武行者立在岭头上看时,见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光辉。

那是他前半生的光辉,是一个努力做好人的年轻人,散发出的最后能量。

稍施手段就收拾了拦路打劫的飞天蜈蚣,武松此时再也没有束缚,以往的拳脚制服,出手留一线等操作通通不复存在,变成了戒刀说话,砍头了事。

注意,在用刀「替天行道」之后安排的情节很有意思。

武松在孔家小店喝醉了,被狗欺负,被众人殴打,直到再次被天降宋江拯救。

这个落魄到极致、滚到水沟里捞兵器的场面,让人不忍再看。

曾经是多么要强的一个人,多么体面的一个好汉,落到这样的下场,原来之前的他看似潇洒,实际是心中时刻机警谨慎,饮酒打人均有度,换来的是战无不胜。

现在一切皆无度,换来的是水沟翻滚,好人武松大约彻底死了。

武松的故事没有结束,上了梁山后,还有一些中规中矩的表现,至于他招安时是否跳出来反对,宋江如何调理他,最后到底是他擒的方腊还是鲁智深擒的,已经不重要了,水泊已经浑浊了,都是在一滩泥水里搅合,怎么搅都是那个颜色。

武松最珍贵的,最光彩的部分,在属于他的单独十回内容中,已经说尽了。 

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为了做好人,可以坚强到什么地步,可以隐忍到什么程度。

我们看到了一个已经如此这般上蹿下跳的六边形战士,最终仍旧被黑暗吞噬的绝望故事。

说到这里,好像又找到一个武松占如此多篇幅的原因。

一个好人的陨落过程,描绘得越仔细,越是让人难过。

虽然头戴人顶骨佛珠,手持雪花镔铁刀,但嗜杀绝非他的本色,是他受伤后的反击。

天伤星,被天伤得太重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盐选会员精选文章 » 金圣叹为什么对水浒传中的武松评价这么高?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