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有用的。
先讲结论,数学完全可以通过大量无脑刷题拿到 110 分。
但是刷题的姿势要对,「无脑」只是说姿势对的前提下刷的越多分越高。
怎样才是正确的刷题姿势?
直接讲具体操作,为了让基础极差的同学也能看懂,我挑个比较简单的模块来举例,也就是平面向量模块的题目。
你跟着一步一步看就行。
先看这张图,如果我给了你这张图的知识点,你看题目,然后找对应的知识点去解答,你看你能做出这三道题目不?
(照我说的做!不要偷懒直接跳过!不要自己不思考直接看答案,先看我列的知识点,再对着知识点去尝试解题!!想最多五分钟,想不出来就接着看下面。我先提前说一句,其实你想不想的出来并不影响你最终的收获,所以最多想五分钟就行了!没必要浪费那么多时间!!)
加载中…
加载中…
自己做五分钟,做不出来再往下拉!看答案!
加载中…
不会做没关系,(不是安慰你们的话,是真的没关系,只要你不是长期 120 以上的,你第一遍做某道题是自己做出来还是看答案看懂都是一样的效果,真的没差,千万不要想着死磕某道题,那样真的很弱智很弱智!)
不会做就来看答案,看懂了再做下面的题,一定要看懂,或者说记住答案是怎么做的,反正你先记住他是怎么做的(上面那题其实就相当于套两个小公式呗),然后你再来做下面这题。
加载中…
(一样限时五分钟,三分钟内没做出来的话就去看上一题的答案是咋做的,再用两分钟做,还做不出来就拉下去看答案。没做出来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拉下去看答案!听我的啊!!)
加载中…
怎么样?
第二题是不是和第一题做法是差不多的?
看见什么条件就对应套什么公式而已
(第一题是垂直,第二题是平行,但其实是啥不重要,反正都是套对应的公式,对吧?)
这两题下来,我想大家都大概掌握这种题型的方法了。
没掌握的没关系,你接着看下面的题,再重复上面我讲的过程,掌握的同学也得接着看,下面这几题你是不是也会做了?
加载中…
各自答案如下: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哦?
是不是有种已经掌握了这类题目的感觉?
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面的题目全部出自全国卷十年真题文数哦,而且是所有的这一类的题目十年真题里就只有这么多。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文科生,那么相当于你已经归纳出了十年来平面向量模块的其中一种题型了。
(虽然是比较简单的题型。你可以先简单的将这种题型命名为「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垂直平行」,其实名字不重要,反正你现在看到类似的题目就会做了就行了。)
你可以对比一下以前的刷题或者做题,这样的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①你可以归纳出题型的题目特征:「题目出现向量,出现坐标,出现平行或者垂直」。等于你以后看到出现向量和坐标的题目,你立马就能反应出来和今天看到的题目是同一个题型,心里有底了。
②你还记住了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根据平面向量坐标运算里的知识点套公式」。等于你以后看到这类型的题目你不用再去思考什么解题方法,看完题目就可以套用我们总结的解题方法立刻动手写了。
③ 最最最重要的是你不会有挫败感,能够坚持学下去,而不会中途放弃!!
你回想刚才做题时我说的,「五分钟做不出来就去看答案」,你现在回头看,不管你当时是独自做出来那些题目还是看答案才会做的,对你归纳这个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有什么影响吗?
对你以后做这类型的题目有影响吗?没有影响!!!
因为对于还没稳定 110 分以上的同学,你们可以轻松拿分的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这类型题它差不多就是长这个样子,这类型题它基本上就只会用这个方法来解。
简而言之,你们可以迅速掌握的题目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都很固定,你只要把题目的大概样子记住,解题的大概方法记住就完事了!!!
记就完事了!不要跟我说什么理解!什么思维!这些跟你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接着再做些题,上面的题型是平面向量里的坐标向量部分里的一种题型。
你得建立体系,你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地乱做,所以我直接帮你把所有的平面向量里的坐标向量部分的所有题型都整理出来,你一样是看刚才的知识点的图,然后再看下面的题目,这次不用做了,直接看题目,有思路或者没有思路都接着看答案,看完答案再看下一题。
加载中…
(不用算,感觉自己知道思路了就拉下去看答案,看看思路对不对就行)
加载中…
下一题
加载中…
加载中…
下一题
加载中…
做完上面这三题,我相信就算是个傻子也知道这三题是同一类题型了吧,题目特征是:出现向量,出现坐标,出现θ。解题方法是:套用坐标运算里的有关θ的知识点公式。
但你可以发现这一类题型(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出现θ的题型)和上一类题型(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垂直平行题型),看起来好像有点不一样,但本质上都只是套用坐标运算里的公式而已,区别只在于题目给的条件不同套不同的公式,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进一步的,我们可以把这两类题型合并为一类,题目特征是:出现向量,出现坐标,出现提示对应公式的东西(比如垂直平行θ),解题方法是:根据题目中出现的提示公式的东西,找平面向量坐标运算中对应的公式来套。
刚开始做,你可能觉得会有很多题型,但你跟着我走,慢慢分析一下,就发现,很多题目本质是一样的,题型是可以精简合并的。
接着你再看这两题,其实也是一样的套公式就完了。
加载中…
加载中…
你瞅瞅这两题,一样是套公式就完了,是不是和上面做的所有题目的解题特征和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
所以上面我给出的所有的题目,其实都可以归为同一题型,给他起个名字,就叫做「平面向量里的坐标运算」吧。
题目特征是:出现向量,出现坐标,出现提示对应坐标运算相关公式的东西。
解题方法是:根据题目那个提示坐标运算相关公式的东西,套相关公式就行。
然后我告诉你,这就是这近十年高考文数来平面向量考察坐标运算的所有题目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听懂了我上面讲的东西,那你已经成功的将平面向量里有关坐标运算的题目归纳成一个题型了!
大概率上高考考到这个考点,你已经十拿九稳了!
(不要觉得很夸张,就这么一会就搞定了某个考点,高考题是比较固定的,十年里(二十多套卷里)出现过的你都会了,今年高考难道还不是大概率就能过了?)
能体会到这种给题目分类再归纳题型的方法的好处了吗?
十年二十多套卷子里的向量坐标运算的题目,我先分成了四个部分给你去做,一开始可能会有四个题型,但随着我们的深入分析,不断把题型精简,归纳成只有一个题型。
这类题型其实非常简单。
有的人可能会以为只有这么简单的题型可以这么归类。
但其实我也可以以其他题型为例,但考虑到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我选择比较简单的题型,以便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方法的效果。
效果就是:
①你做的题都是有效的,先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模拟题,你考的是高考,把高考题目都搞定了那你高考基本十拿九稳了。(比如今天你做了这十道题,全部都是出自十年真题文数的,而十年里一共向量题只有二十道左右,也就是说这么多年高考向量有一半的题目就是这么简单的,你没有必要去疯狂做那些难得要死的向量模拟题,你今天把这个题型掌了,相当于现在你上高考,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能拿到向量题的分数!)
②你不会有什么挫败感,毕竟像我说的,你不会就滚去看答案就行了,不会像你之前那样做数学会哭的死去活来。
③能有及时的反馈,容易上瘾。这是真的,当你循序渐进地归纳好题型,你会有这种想法:「原来向量就只会考这三类题啊,我还以为有多少呢」「原来高考数列的题目都是这么简单的啊,我还做那么多难得要死的模拟题干嘛」「原来导数大题也不是所有都是很灵活的嘛,主要考的也就三类题嘛,灵活的那些我不管了,如果出了这常见的三类题,那我不是可以直接加上 10 分卧槽?」有这些想法诞生,你会情不自禁地一直刷刷刷,一直学学学,走火入魔。
假如你把近十年的高考真题用这种方法归纳整理出来,其实你已经可以去参加高考了,你不要担心什么某一年会出现什么特别新颖或者偏难怪的题目,那些题目都是用来区分 120 分 130 分以上的尖子生的,中或低分层次的学生可以做的题目,其实是非常非常固定的!
前面只是在证明我这种方法的好处,下面我会讲你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以及有什么要注意的点。
具体操作:
一:准备好十年真题卷。
如果你是全国卷理数,那你就买本十年高考真题理数,如果你是文数,那就十年高考真题文数,如果你是地方卷,那就找你的地方卷。
就是那种真题卷,就是一张张试卷,没有帮你归纳好题型的那种。
新高考文理不分科的话,实力弱的可以文数起手,后面再做理数,实力还过得去的就直接做理数。
因为考虑到大家现在都是菜鸡,这样有针对性的你考什么高考题你就做什么高考题是最合适的。
有些同学会想买那些全国各地高考题都有,然后还帮你归纳好了题型的那些,不是不行,只是没有针对性,还可能产生误导。
(如果你只有七八十分甚至七八十分都没有,可以考虑做「真题 2000」这本,容易上手,但效果肯定没有你坚持去啃十年真题好。)
二:找出一大段空闲的时间,最好是连续的,不被打断。
一次只弄一个模块,如果你今天想弄平面向量,那你大概计划留出三四个小时,最好是连续的。实在不行就分两次。你只有集中一段时间做同一模块的题,你才能找到规律。
大家这么多年都不知道做了多少套卷子了,有些题它都认识你了你还不认识它,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没有集中一段时间做同一模块的题。
(这点非常关键!!!如果你一个模块分十几个时间段弄,我还是劝你别弄了,费力不讨好。)
三:列知识点清单。
在你准备做某一模块的高考题之前,请你拿出你放在凳子下垫脚的教辅,一般每一章前面都会有一些知识点归纳,虽然很多时候它归纳的跟屎一样,但这都比你自己去过书本强。
把这一模块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看一下,然后以你觉得更好理解的顺序抄下来,抄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就行,最好能自己大概理解这些知识点在讲啥,实在理解不了就先别管,等你做题时看答案时就会发现,有些看起来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东西。
(总之,在纸上列知识点,能理解尽量理解,不会就先放过它。没关系的。你列的知识点有点乱也没关系的,这只是第一次,后面会提到重新编知识点清单的环节)
四:开始挑题。
假定你今天想搞平面向量,那你先把你的十年真题卷拿出来,按照从新到旧的顺序,从 2019 年一卷开始,先把每一套卷的向量题目找出来打上个勾,(平面向量一套卷只考一题,而且只会是选择或者填空题)。
五:开始刷题。
把所有平面向量的题目挑出来后,从 2019 年一卷二卷三卷往前做,每题最多五分钟,做的时候是对着你的知识点纸来做,看看或者猜一下这题用的是哪个知识点,尽量往上面套,五分钟过后还是做不出来,就去看答案。
做对了也要去看答案。
把答案看懂,看懂的意思是你知道答案是咋做的就行,不用知道为什么那个编答案的人怎么会想到这样做。
(就是说你先把答案咋做的看明白就行,别管人家是怎么想出来这个方法的。)
然后呢,你把答案的那个解题方法用最简单的文字概括出来,(比如这题解题方法是:套了某个知识点的公式+化简式子(这例子我乱说的,反正你就把答案涉及的知识点和一些解题步骤写在旁边,而不是要你去把答案直接抄下来!那没意义!)。
第一题做完,你的卷子上就应该多出了一行字,是关于这题的解题方法的。
然后呢你先在一张白纸上写下「19 年一卷第 X 题」。
然后接着做下一题,重复上面的步骤,如果你发现这一题跟上一题的答案的解题方法很像,那么你就得在那张白纸上将「19 年二卷第 X 题」写在「19 年一卷第 X 题」的旁边,表示他们可能是同一类的题,如果你发现这两题的答案给出的解题方法差异比较大,那你就得将「19 年二卷第 X 题」写在离「19 年一卷第 X 题」比较远的地方,以示他两可能是不同的题型。
这样一题一题刷下来,你就会将这十年里所有的向量题目分成若干种题型,这是一开始最简单的分类(也就是说,根据答案的解题方法来划分一下题型,可能你一开始会分出很多题型,但没关系,后面会教你如何更精确地归纳题型),你现在会得到一张这样的东西。
写的乱,写的丑啥的不重要,因为这只是个草稿性质的东西,只要你自己看得懂就行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写的快!节省时间!
你第一次会得到这么一张鬼东西,就是将十年内的真题分成了几个题型,可以简单的加上一些字提示你这个题型的解题方法大致是什么,你自己能看懂就行。
六:进一步归纳题型。
上面那张纸已经将十年真题分成了好几个部分了。
你得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过,先将第一个部分的题目全部再看一遍,因为这些题目都比较像,所以你可以相对容易地归纳出题目特征。
比如我前面让你做的题的题目特征是:出现向量,出现坐标,出现提示公式的东西。
你可以不用归纳的非常好,因为随着你按我的方法下去,还会有改动和完善。
只要你归纳出这一部分所有题目都有的特点就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文字写出来。然后你再将这一部分的答案的解题方法全部看一遍,再归纳出这一部分题目答案都有的特点,(就是归纳解题方法)。
比如我前面归纳的:根据题目的提示东西套用坐标运算的小公式。
同样的,你不用归纳的特别好,但一定要尝试去归纳。
然后再轮到下一个部分也是如此。
到最后,你就会得到几个题型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
你再分析一下这些题型,能不能发现有些题型本质是其实算是同一个题型,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样,有些题型看上去题目特征好像有一丢丢不同,解题方法好像也有些不一样,但你如果站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也许他们就是同一类题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把两个题型合并为一个题型,重新归纳出这两个题型涉及到的所有题目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
如果你第一次没办法做到这样精简题型,没关系,真的没关系,第一次做大家理解题目和知识的水平会因人而异,而后面还会有重新刷题以及重新编知识清单的步骤,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加深你对这个模块的理解,然后精简题型这些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但是呢,你一定要尝试,不能跳过这一步。
七:重编知识清单。
你现在已经刷了一遍十年的高考真题了,也归纳出这一模块的题型了,你对于这一模块的知识点多多少少都会有新的理解,所以你得再重新去看你之前的知识清单,然后再以更好的顺序去重整,或者直接重新写一张,可能你还是会写的很乱,但是没关系的,等二刷题目后你会有新的理解,还会不断进步的。
以后知识清单的作用,只是一个让你考前复习一下知识点的工具,我们尽量得做的全面又简洁。
你的知识清单也可以拿给你的老师看,虽然老师的教学水平可能不咋地,但毕竟教了几十年书了,知识点可是滚瓜烂熟的,你就直接过去问老师,这个模块的知识点除了这些还有哪些遗漏的,以及怎么样整理这份知识清单是最合理的。
八:记忆你辛辛苦苦弄出来的知识清单和题型归纳。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对于还没有长期稳定在 110 分 120 分以上的同学,数学的本质就是记,你把知识点记住了,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记住了,你就成功了。
一定要记!!这才是你真正做题时会想到的东西!!!不记的话前面相当于白做了!!!!
九:二刷高考真题。
在你刷完第一遍之后两三天左右再刷一遍,用和之前一样的办法。
不能拖太久再二刷,不然效果不佳。
刷完就去更新你之前的知识清单和题型归纳,再重新记忆,因为这是第二遍了,所以无论是做题还是整理还是记忆,花的时间都会比第一次少非常多,但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错过这个二刷真题的时间点,以后二刷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
十:以上都搞定了,再开始下一个模块。
一个模块最好当然是一天搞定,不行的话最多两三天,但我要提醒的是,一个模块拖得越久做完以上步骤,效果越不好!你自己取舍是把做那些作业还是做这个。
(我并不鼓励一昧地不做作业,自己动脑子取舍,学会独立思考。)
方法讲完了。看上去有十个步骤挺多的,其实就是两词,刷题+整理,我只是怕你们太脆弱被一些小细节打垮,所以才讲的细致一点。
加载中…
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一:模拟题也要做,但一定是要在刷完高考题之后再做。
等你用这个方法练完这十来年的高考题后,再去用这个方法刷模拟题,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哪些模拟题是仿照高考题出的,哪些模拟题过于偏难怪是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琢磨的,你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大大提高效率。
一定是先高考真题,再模拟题的顺序!
二:这个方法爽是爽在你刷题时的肆无忌惮可以看答案,以及当你归纳出题型那种成就感,比如你把向量模块归纳成七个题型,你觉得其中五个常考的题型都是你可以搞定的,还有两个题型太灵活了你在考场上未必能做出来。
那你基本可以判定你自己高考的话向量模块可以拿 5/7 的分了,因为这是高考题,有足够的含金量证明你这一判定是基本正确的。
也就是说,你这样子刷高考题,做多少题就能有多少反馈,这是坚持这一方法的关键。
你如果过一遍课本,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掌握多少,你也不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多少,你也不知道你掌握的这些到时候去做题又有多少是有用的,那就会坚持不下来。
而我说的方法类似打怪升级,你想想你打游戏的时候的心情,就能知道。
但是呢,这不意味着你可以一路通畅地上到 100 分,120 分啥的,毕竟你的基础摆在那里,你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知识点清单做的乱七八糟,有些题你实在归纳不出来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有些题目你连答案都看不懂,等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任何一个正常的学霸都是一路克服困难过来的,你前两年没怎么学的代价就是你现在捡起来会更加困难,我的方法只是尽可能的高效率,有针对性,容易坚持。
你觉得我讲的对,适合你的情况条件你就用,你觉得不适合你就别用,没有一个方法适合任何人。
三:大致提一下大家刷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①知识点清单的问题。毕竟还是靠你自己去看教辅参考书去理解一些对你来说可能是全新的东西,有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挺难的,我提供几个解决办法:
a.问老师,让老师用大概十分钟的时间给你梳理一下脉络,毕竟这些玩意老师熟得很,你要是反感你的数学老师,那你可以花点钱去请个家教老师,效果是差不多的。
b:上网。现在网上学习资料遍地都是,还有一些很多人推荐的网课老师的讲义,你多刷一下数学相关的东西,动点脑筋去判断质量如何,就完事了。
②答案看不懂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你的问题,也可能是编答案的人的问题,有些答案确实写得又长又臭,但其实可以有很简单的解题方法。但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因为你拿题目去问老师去问同学,他们可能给出不一样的方法,这对我们归纳题型就很不友好。我的建议是如果某个模块只有两三道题看不懂答案,问同学或者老师得到的是比较奇怪的解题方法,那就先放着别管他,等你二刷真题后或者做多一点题目之后你可能会突然就懂了.
(这不是在骗你们,每个从低分到高分的崽子都会有这个体验,等你累积了足够的知识点和题量,你对数学和题目的认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之前搞不懂的一下就能明白了。)
③不会整理题型和精简题型的问题以及不会归纳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的问题。
有的同学可能搞来搞去都是把一个模块分成几十种题型,或者是想破头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归纳这道题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总是罗里吧嗦地用一大堆文字去归纳。
怎么说呢,这其实就是你前两年没有好好学习的代价,你对数学题目的感知能力有点差,可能还有点语文概括能力差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你可以直接拿着这二十多道题去问老师/家教老师,先让他帮你归纳一下,然后听一下他这样归纳的理由,在这个基础上你再重新做一遍再自己归纳。
以数学为例,整理了刷题技巧,祝大家考试顺利,记得点赞评论。
本文作者:懒小浪